净宗法师:《阿弥陀经》核心讲记十二(完结)

  四、关于“善男子善女人”

  念佛即是善男女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善男子、善女人”?

  经文讲:“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有人讲:“虽然念佛,如果不达到五戒十善,不能往生,因为《阿弥陀经》里是说善男子善女人。”果然这样的话,我们许多人又傻眼了,想一想自己:“五戒十善做到了吗?没有!”那不能往生,怎么办?这是个问题。

  其实,这也不是问题,是对经文所讲的“善男子善女人”误解了。想想看,阿弥陀佛自己发愿说要救度“十方众生”,十方众生包括三辈九品、一切善恶,释迦牟尼佛怎么可能当中阻拦说,只有善人念佛才能往生,恶人念佛不能往生呢?

  可是经文明明说“善男子、善女人”,到底应该怎样理解?先把答案给出来:你念佛,就是善男子、善女人;你不念佛,你就是能修五戒十善,也没有资格称为“善男子、善女人”。

  《观经》佛赞

  我们来看经文的证据。像《观经》下品上生,本是造作十恶罪的人,经文说“多造恶法,无有惭愧”,杀、盗、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瞋、痴……什么都犯遍了。这样一个众生,他一辈子没有干过一件好事,都干了恶事。他现在要死了——这样的人,应该是地地道道的恶人对不对?那么,临死之前呢,他遇到了善知识,教他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他当下念了一句,阿弥陀佛就现前迎接他,赞叹他什么呢?

  善男子!

  以汝称佛名故,

  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念了一声佛,阿弥陀佛赞叹他为善男子,不是依他平时的行为,他平时都是恶行为,没办法提。因为他念佛的缘故,阿弥陀佛给他“善男子”称号。为什么念佛就能称为善男子?因为念佛,诸罪消灭,功德具足,转恶成善,恶人转成善人。以此之故,“我来迎汝!”“善男子”也好,“诸罪消灭”也好,“我来迎汝”也好,通通是因为念佛的缘故,所以四句当中 “以汝称佛名故”是核心。等于是说:称佛名故,名善男子;称佛名故,诸罪消灭;称佛名故,我来迎汝。

  所以,不论多大的罪过,你只要念佛,就能转恶成善。

  《观经疏》之释

  我们来看几段善导大师的解释。

  一、《观经疏?散善义》(《善导大师全集》第250页):

  《弥陀经》中说:“一切凡夫,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

  善导大师引《阿弥陀经》的经文而作解释,把“善男子善女人”解释为“一切凡夫”,既然说“一切”,就包括善,也包括恶,是一切善恶凡夫。

  《观念法门》之释一

  二、《观念法门》(《善导大师全集》第355页):

  《弥陀经》中说:“佛言:若有男子、女人,或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佛名。其人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这一段文当中,善导大师略掉“善”字,直接说为“男子女人”,那也是不管善恶,善恶都包括在内的意思。

  《观念法门》之释二

  三、《观念法门》(《善导大师全集》第360页):

  《弥陀经》云:“若佛在世,若佛灭后,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

  这一段更干脆,讲“一切造罪凡夫”,就是不论你是善凡夫还是恶凡夫,只要是凡夫,就是造罪;这个标准就更高了,是以念佛为纯善,比较念佛的善,凡夫之善还是罪,丝毫算不上善。

  所以,经文里讲“善男子善女人”是指他已经念佛来讲的,善导大师的解释是指他本来还没有念佛来讲的。本来是“一切造罪凡夫”,念佛就称为“善男子善女人”,和《观经》一样。

  《阿弥陀经》善的标准

  世间人的伦理道德观念也称为善,我们说“某某人,他是个善人,行善积德”。可是往生西方,不是以世间的伦理道德为标准,而是以往生西方成佛为标准。那么,五戒十善就不够格了,没有资格称为“善男子”。

  这个“善男子”是以什么为标准呢?《阿弥陀经》前面有一句话:

  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又说“少善根福德”人不能往生。“诸上善人”,当然就是以阿鞞跋致的菩萨、一生补处的菩萨为标准。以他们的级别,五戒十善能算得上善吗?一点都算不上。印光大师就讲:世间善业,如果比念佛净业来讲,仍是恶业。因为那个仍然是轮回的,仍然是染污,最多让我们升人天,不能让我们解脱生死。就算阿罗汉圣人,如果以阿鞞跋致、一生补处作为标准,他算“焦芽败种”,不能算做善,算做恶。

  那我们有什么资格可以称为善?我们念佛,因为六字名号圆满具足阿弥陀佛的果地功德,是多善根、大善根、最胜善根、无上善根。所以,我们被称为“善男子、善女人”。并不是说只有行善积德的人,他有资格,他有能力,他有良好的善心,他念佛才能往生。我呢?有妄想,有杂念,还有恶的念头,我念佛可能不能往生。不要这样怀疑,不要这样误解。任何人,只要念佛,都称为“善男子”,将来往生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这是对“善男子、善女人”的解释。

  五、关于“若一日若七日”

  直到临终

  第二个问题,什么是“若一日……若七日”?

  《阿弥陀经》讲“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这里的“若一日……若七日”,并不限定在一天七天,而是一辈子念佛的意思。

  像刚才我们学的善导大师《观念法门》,就解释说:“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也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当中的第十八愿所说的“乃至十念”。“乃至”,就是多到一辈子的念佛,下至十声、一声的念佛。

  所以,善导大师做了一个总结性的说明:

  一发心以后,

  誓毕此生,无有退转,

  唯以净土为期。

  这个叫做“若一日……若七日”。一旦发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信顺不移,我就一辈子不改变,一直到死。是这个时间段。

  经文“若”就是“或者”,不定词。那为什么不定呢?因为遇到这个法门的时间各有早晚,有人遇到这个法门,第二天他就断气了,那么,在这一天之内,他专修念佛,一心不乱,这叫做“若一日一心不乱”;有的人第三天就断气了,有两天的念佛时间,这叫做“若二日一心不乱”;有的人念佛七天断气,这叫做“若七日一心不乱”;按说下面还有若八日、九日、十日……直到什么时候?直到临命终时。所以《阿弥陀经》在讲完“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之后,接下来说“其人临命终时”,那很显然,是执持名号一直相续到临死,才讲“临命终时”对不对?不然这段时间会叫你不念佛吗?不可能的。

  可是总不能无穷列举,所以就举七天为期,这也是常用的时间表达法,七天为一个周期。过了七天再从头来,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过了再来,若一日……若七日,反复无尽。就好像一个星期七天,过了七天,又从头算起,星期一、星期二……时间再长,无穷无尽,也是七天,七天就是永远,除非我们命终了,那就不管了。念佛也一样,循环无尽,直到命终,所以善导大师解释说:“七日七夜心无间,长时起行倍皆然;临终圣众持华现,身心踊跃坐金莲。”倍就是一倍一倍,反反复复,时时刻刻准备死,没死就接着念,直到临终。

  三点体会

  “若一日……若七日”,以我个人来讲,觉得有“人命无常、念佛相续、往生容易”这三点体会。

  (一)、人命无常:每天都在准备着死亡的来临,盼望着早归净土。今天念佛声中又过了一天,还没有死啊?!噢!那就是若一日,今天又还没有死,那就若二日。

  (二)、念佛相续:在盼望净土当中,自然也就念佛相续,只要有一口气没死,就念一天佛。七天一循环、七天一循环,反正只要活着没死就是念佛。

  (三)、往生容易:一日七日,决定往生,一听就很容易,心中欢喜。如果讲圣道修行,他就要讲“三大阿僧祇劫”,那怎么能比?想都不敢想。

  叁、总结

  核心的核心

  《阿弥陀经》的这段核心经文,我们已经详细学过了,大家可以稍微温习一下:一、关于“多善根福德”,二、关于“一心不乱”,三、关于“心不颠倒”,四、关于“善男子、善女人”,五、关于“若一日……若七日”;这五点一般人往往容易望文生义而产生误解,如果依据善导大师解释,我们心中就会很明朗;心中明朗,信心就会稳固、坚定,行持起来就有力量。

  善导大师怎么解释?善导大师的解释就是一个“专”——专称佛名。

  专称佛名,就是“多善根”。

  专称佛名,多善根故,称为“善男子、善女人”。

  专称佛名,随其寿命,长短不限,就是“若一日、若七日”。

  专称佛名,无二无杂,就是“一心不乱”。

  专称佛名,临终佛自来迎,佛力护佑,自然“心不颠倒”,正念往生。

  所以“专”是核心的核心,重点的重点,关键的关键。

  经文祖释对照表

  下面把《阿弥陀经》这一段核心经文与善导大师的解释,做了一个分段对照的表格,上边列有善导大师著作的名称,以及引用文字在《善导大师全集》中的页数。

  这个表格,一目了然。《善导大师全集》中共有九个地方,是在引用解释《阿弥陀经》的这一段经文。

  解释“善男子善女人”,通通略去“善”字;

  解释“若一日、若七日”,就是随寿命长短而“上尽百年、下至一声”一辈子的念佛;

  解释“一心不乱”就是“一心专念”,共享了六个“专”字;

  “心不颠倒”都略掉没有作解释,因为这是必然的,不用解释。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