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生活中的种种矛盾?是非来临时,非得“忍”吗?
“忍”字蕴藏的智慧
梵文"kshanti"通常译为“忍辱”或“坚忍”,但这译词并未真正传达出这种波罗蜜的真意。
“忍辱”多少有受点苦以接受某件事的意味,看看“忍”这个字的下半部是“心”,上半部的笔画看起来像把刀,或是有点难以掌握的尖锐物品,此字以图像表现出原文的根本意义——涵盖一切的包容性。
心胸若够宽广、开阔,就能接受尖锐的事物,不受困扰;心胸若太狭窄,便会觉得某些事物看来令人不快或不安。若我们的胸襟够宽广,就能很自在,能拥抱尖锐、棘手的事物而不受伤害。所以,“忍”是一种不会带来痛苦的存在特质,事实上,这种特质会让我们避开由于自己心胸狭窄而经历的痛苦。
一碗水与一条河
心量够大,就不会受苦。对于这项原则,佛陀为我们举出一个非常美妙的实例来说明。假设手捧一把盐倒入一碗水里搅拌,这碗水会太咸而不能喝;但若将盐丢进河里,河水不会变咸,人们能继续饮用。所以,当你只是一碗水,便会受苦;当你变成一条河,就再也不会痛苦。
若我们的心量一直很狭窄,可能会因生活中所有大大小小的困境而深受痛苦,不论是天气冷热、洪水、细菌、生病、年老、死亡,或遇到固执的人、残酷的人。然而,通过修习“忍”我们能包容一切,不必受苦。
一颗狭小的心容纳不了太多东西,无法纳入、拥抱一切——每个生起的困境;一颗宽广而开阔的心却能轻易地接纳一切,不必再受苦。
圆满地修习“忍”,包含持续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心量,让心能接受、拥抱万物,那是爱的力量与奇迹。
敞开心胸接纳对方
每个人都得自问:“我的心量有多大?我要如何让自己的心量日益宽广?”修习“忍”或包容,是以修习理解、慈悲与爱为基础。当人修习深观以理解痛苦时,慈悲的甘露自然会在心中涌现,慈爱与悲心能继续无限地成长。因此,由于修习深观与理解,你的慈爱与悲心会天天增长;而有了足够的理解与爱,你就能拥抱、接纳每件事物、每一个人。
在一场冲突中,我们往往会有如下的感觉:若与自己对立或信念相左的人不再存在,我们就会获得平静与快乐。于是,我们行为的动机可能就是一种欲望,想要歼灭摧毁对方,或想从自己的团队、社会中除掉某些人。但通过深入观察,我们将看到对方也和自己一样在受苦,若真正想要生活在和平、安全之中,我们就必须为对方创造机会,让他们也同样过着和平、安稳的生活。
若我们知道如何允许对方进入内心,有这样的意愿,不仅自己立刻减轻痛苦,同时也增加平静、安稳的机会。当行为背后的动机是想修习包容时,就不难问出:“我们该怎么做,才最能帮助你们享有安全的生活?请告诉我们。”我们对于对方安全与平静的生活、重建家园、强化社会等需求表达关切。你能以这种方式处理一场冲突对立,就有助于快速转变整个情势;而这种转变的基础,首先必须是自己内心的转变;你敞开心胸接纳对方,想要给他们机会生活在平静中,就如自己想要的生活一般。
受困于冲突对立中的人们,若真的想要找到一条和平共生的出路,就必须学习如何包容——对方也需要地方生存,需要能保障社会和平繁荣的安全与安定,我们这一边的人能否接受这个事实呢?深观对方的处境时,我们看到他们无异于我们,也只是想要有个地方能安全、平静地生活。
理解自己的痛苦与愿望,便能理解其他团体的痛苦与愿望,我们知道若对方没有和平、安全,自己就不可能有和平与安全,这就是“相互依存”的本质。有了这种洞见,我们将能打开自己的心胸,拥抱对方。
本文节选自一行禅师著作《你可以不生气》
图片来源 | 十愿百科
摄影 | 李婷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