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不度无缘之人【本幻法师】

佛门讲,佛不度无缘之人。无论是佛还是祖师,还是一切的善知识,想要帮助到弟子,帮助到同参道友,总是要在一个缘。若无缘的话,根本就帮不了。




有些学佛人,认为他学佛不需要亲近善知识,不需要身边有同参道友帮忙,只要自己看书就够了。如果说你是上等利根机的学佛人,那我就不说了。但如果不是的话,那我们扪心自问,你只是在看祖师大德的著作,身边没有一个善知识的同参道友,也不去亲近真正的善知识师长,你真的能够做到对治自己的种种不良恶习且保持正见吗?




就像有些学佛居士,虽然也打着研究佛言祖语的旗号。但在现实当中,根本就不能够真正发心去看祖师大德的书,往往在网络上东看一点西看一点,已生了邪见他自己还不知道。并且,很多的学佛人虽然也在看一些佛教的书,但因末法时期众生障重,加上五欲诱惑的力量很强大,往往不能持住戒,以至于犯戒乃至破戒的人数量相当多。




正如,净土十一祖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说到:“且以五戒言之,十人九犯,少露多藏。五戒名为优婆塞戒,尚不具足,何况沙弥、比丘、菩萨等戒,又不必言矣。”




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实际上是必须要亲近善知识的。如果你身边没有善友,那你想要修行成就,是相当相当困难的。并且因为远离善友,反而极容易出现增上慢乃至着魔的情况。正如,省庵大师于《念佛着魔辨》中指出:“是故吾言善友、经教、觉察之心,三者缺一不可!”又说到:“是故修净业人,不可一念远离善友。”所以,学佛的人想要避免着魔,一定不可得少为足自以为是,而不屑亲近善知识师友!




但是能否亲近到善知识,能否接受善知识的教化,总是在于宿世的缘分。正如,蕅益祖师在《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中说的:“盖佛度生,生受化,其间难易浅深,总在于缘。缘之所在,恩德弘深,种种教启,能令欢喜信入,能令触动宿种,能令魔障难遮,能令体性开发。”




清朝达默法师在《要解便蒙钞》中解释到:“佛度生,生受化等,总在于缘者,总在于前缘。前缘若浅,则众生难受化,佛难度。前缘若深,则众生易受化,佛易度。”又指出:“缘之所在,恩德弘深者。今世缘之所在,在前世所惠恩德。恩德浅则缘浅,恩德深则缘重。”




佛如此,善知识师长也是如此,能否度化众生,众生能不能欢喜接受教化,能不能触动宿世的善根,能不能令魔障难以遮止,皆总在一个缘。因此一个人能否此生见到善知识,见到后能否和善知识相处好,能否得到善知识的帮助,必和他与善知识前世的缘分有关系。




实际上,人和人之间交往也都是需要缘分的。有缘分交往起来就会觉得亲切,彼此的关系能够不离不弃。如果是前世缘份浅薄,那想要做到不离不弃是不大可能的。就像本幻和居士们交往的时候,其实我讲法外,一般私下和人是不太会说话的。特别是和有的居士见面的时候,我很多时候都不知道说些什么好,然后脑子里不断的转动,想着接下来说什么好呢,接下来说什么好呢?要不然气氛就很尴尬,都不知道说什么好。等那个居士一说到,师父我差不多了要回去了。我一下子就感到轻松了,总算结束了。但如果是和自己前缘深的居士在一起,我就会说不完的话,见面的时候就很欢喜开心。纵然对方没有什么话题,不想多说话了,我还是能够侃侃而谈。




而与我真正前缘深厚的居士,他也会很清楚,他如果离开师父就根本不可能持住戒律,不可能对治恶习,也不可能往生净土。只有亲近师父,并且和师父保持好关系,他才能够持住戒律、对治恶习,往生净土。在实际意义上,可以说本幻成了他了生脱死的全因缘。至于此种宿缘,实亦非外人所能知也!




在修行的路上,我们还是需要身边有善友的,一切已经得到善友的人,当好好珍惜这个缘分。还没有得到善友的,当努力去寻找,只要你真正有弟子相,善知识自会出现在你的身边!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