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四谛是指什么?佛陀对四谛学说的三次讲解

佛教的四谛是指什么?佛陀对四谛学说的三次讲解

  四谛是佛教教义最基本的内容,即苦、集、灭、道。“苦谛”是痛苦的现象;“集谛”是产生痛苦的原因;“灭谛”是消灭痛苦后到达理想境界的结果;“道谛”是消除痛苦的途径。谛的意义就是真理。从四谛中可以看出最根本的是苦谛。因此,释迦牟尼认为人生世界皆如苦海。他的人生哲学实质上可以说是“苦”的哲学,是探寻人生痛苦现象的原因和消灭这种痛苦的学说。

  佛经上记载,释迦牟尼在鹿野苑初转法轮,对四谛学说有三次讲解。第一次讲到苦谛内容时说,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怨仇家见面)苦,爱别离(恩爱者离别)苦,求不得(想要的得不到)苦,五阴盛(五阴又为五蕴,为色、受、想、行、识。色指物质,后四蕴属于精神。五阴盛苦即指在物质和精神上过分要求引起的痛苦)苦。

  第二次讲解四谛在人生实践中的意义时,强调人们应当知道痛苦的现象,铲除痛苦的根源,努力修行,以求达到不介入是非,寂默清静,灭除痛苦烦恼的状态。

  第三次讲解四谛时说,当自己做到了四谛中所说的“灭谛”和“道谛”的要求,就是不仅明了了人生痛苦的现象,而且已经铲除了产生痛苦的根源,由修行达到了消灭痛苦的理想境界了。

  “四谛”说所依据的根本原理是缘起论。佛教的所有教义都是缘起于这个基本理论。“缘起”就是“诸法由因缘而起”。(佛教的法是指广义上的事物)。简单地讲,就是一切事物或现象的生起,都是有相对的互存关系和条件的,离开了关系和条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事物和现象。就如释迦牟尼所讲:“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