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名数表解》阿罗汉菩萨等三乘
乘者乘载之义。以名行法。能载行人使其至於果地。犹旅行者驾车泛舟方达其拟往之处也。小车小舟所载者少。大车大舟所载者多。小乘偏於自度。其成就也小。大乘自他两利。其成就也大。
声闻者。闻佛之声教。悟苦集灭道四谛之理。断见思二惑。而入於涅盘者也。须陀洹、四果中初果之名。译曰预流。谓已去凡夫而入圣流。於人间欲天尚得七反生死。方证极果。斯陀含、译曰一来。谓尚当於人间欲天一来一往。方证极果。阿那含、译曰不还。谓不再来欲界。但须上生色界或无色界中而证极果。阿罗汉、译曰不生。一世报尽。永入涅盘。不再来生三界。此声闻乘之极果也。又曰杀贼、应供。断尽一切见思二惑。故曰杀贼。既得极果。应受人天供养。故曰应供。(欲界三界见思二惑俱详於後) 缘觉者。缘谓因缘。觉谓觉悟而证道也。天台宗区分为二。出於佛世。观十二因缘、而得悟者为缘觉。出无佛世。观飞花落叶之外缘、而成道者为独觉。大智度论亦云。缘觉有二种。一独觉。(十二因缘觉即十二支详後) 菩萨乃菩提萨埵之简称。译日大觉有情。修六度万行自利利他。以成佛果为极则。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法。万行泛指一切修行之事。菩萨之等次繁多。有地前、地上、妙觉之别。
十住者。住乃安住某处之义。谓以六度万行为所住之处也。(一)发心住。谓初发上求下化之大菩提心。此即所谓成佛须三阿僧只劫之最初时也。於此位中而修十信。详於次条。(二)治地住。谓净治身口意三业。使因地清净。方生一切功德。(三)修行住。谓事理***。起行六度上妙之法。(四)生贵住。谓学圣法正教而生胜智解。(於所缘境决定印可而不转移)名生佛家。种姓高贵。(五)方便住。谓自利利他。方便具足。(六)正心住。谓所闻赞毁。心定不动。(七)不退住。谓闻说三宝三世有无。必坚不转。此乃信位证行四不退中之位不退也。(八)童真住。谓能使身口意三业清净。悟离器世间及有情世间之一切染着。童是显示无垢。真是简别虚伪。(九)法王子住。谓解真俗谛。悟法王法。将有所袭。(十)灌顶住。谓佛以智水灌顶。犹王子受职得灌顶也。由初至四名入圣胎。五至八名长养圣胎。九名出胎。十既为佛子。堪行佛事。
十信者。乃於发心住位中修此十种心也。闻法无疑曰信。离於懈怠曰精进。忆念三宝。明记不忘曰念。简择邪正曰慧。心能湛寂。离於散乱曰定。布施不悭曰施。净戒无缺曰戒。护持正法。及余九心曰护。发四弘誓愿曰愿。所修善根。回向佛地曰回向。
十行者。谓依六度而作利他之行也。(一)欢喜行。谓以财法无畏三种布施十方。普令欢喜。(二)饶益行。谓常持净戒。令伏众魔。一切众生立无上戒。得不退地。(三)无恚行。谓常修忍辱。悟身空寂。不害自他。(四)无尽行。谓假设多劫受诸剧苦。求法济生。念念不息。(五)离痴乱行。谓常住正念。於一切法乃至生死而无差娱。(六)善现行。谓於同类中现异相。於一一异相各现同相。随类现生救物。(七)无着行。谓历诸尘刹供佛求法传灯度生。心无厌足。然以观诸法空。心无所着。(八)尊重行。新译曰难得行。谓难得善根智慧等法。皆悉成就。二利之行更增修习。(九)善法行。以种种方便饶益有情。使入佛海。善能守护正法佛种不绝。(十)真实行。谓成就第一诚谛。(言行相符)语行相应。色心皆随顺佛法也。
十回向者。回转自己所修之功德。而趣向於所期之谓也。(一)救护众生离众生相回向。谓救摄有情。令离生死。而不见怨亲众生等相。(二)不坏回向。谓於三宝深信坚固。以此善根回向众生。令获善利。(三)等诸佛回向。谓学三世佛。不着生死。不离菩提。修回向事。(四)至一切处回向。谓令此善根功德。遍一切世界。供养三宝。利益众生。(五)无尽功德藏回向。谓於诸佛如来。一切众生。所有善根。悉皆随喜。以此善根。皆悉回向。得无尽善根。(六)随顺一切坚固善根回向。谓随顺众生之意而惠施之。见苦身代。坚固安住自性功德。以是回向已。令众生得大智慧。除大苦恼。 (七)等心随顺一切众生回向。谓一切善根皆悉回向。为一切众生作功德藏。普覆一切。令得众善等无差异。(八)如相回向。谓心无所依寂然无乱。不违一切平等正法。严刹度生。所修诸善皆顺如相(如真如之相)平等无差。(九)无着无缚解脱回向。谓离憍慢等缚着。得解脱心。同体大悲。饶益一切众生。(十)法界无量回向。谓受大师记。法施群生严净世间。出生智等悉同虚空而无限量。凡有善根修於回向。悉等法界。
十地者。地为万物所依。又能生长万物。义谓有为无为一切功德与所修行。依此令得生长也。(一)极喜地。初获圣性。(离烦恼无染之清净智名无漏智即圣性之体)证我法二空。自他两利。生大欢喜之谓。(二)离垢地。种种烦恼名垢。圆满净戒。能远离故犯误犯之谓。(三)发光地。成就胜定。至於身心安和。於教义持而不忘。能发智光之谓。(四)焰慧地。烦恼如薪。智如焰火。安住三十七道品。烧烦恼薪。慧如焰发之谓。(五)极难胜地。俗谛有分别智。真谛无分别智同时俱起。以互违法令不相违。故名难。前四地皆未能得此。故曰胜。胜者胜前地之谓。(六)现前地。观十二缘起(即十二因缘)知无净染。引无分别最胜般若。而令现前之谓。(七)远行地。住於纯无相观。远出过世间与二乘之有相行之谓。(八)不动地。不被一切有相、一切功用、一切烦恼之所鼓动之谓。(九)善慧地。成就法、义、辞、辩说四无碍解。能遍十方。善为说法之谓。(十)法云地。法身圆满。譬如大云遍覆。普注甘霖之谓。(三十七道品详後) 妙觉。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而不可思议。故曰妙觉。即补处之佛也。此外尚有五十二位之说。谓五十一级为等觉。五十二级为妙觉。均是佛果。其分别即等觉喻如十四夜之月。妙觉喻如十五夜之月也。
菩萨级位。诸经互异。今依唯识论。列五十一位。而十信统於发心住之内。故唯识家亦只言四十心位。
是段释文。本诸前人经注录列。读之语极艰涩。本欲易以语体。屡着笔而觉不类。恐强用近代言。或失原意。故仍其旧。然此表不过指明菩萨有若干等级而已。实与本经无大关系。即一时不解略之可耳。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