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一场战争投入的兵力高达数十万
精选答案
在古代,人口很少。为什么一场战争要耗费数十万兵力?
我们经常可以从电视剧或小说中看到,在古代战争中,动辄数十万军队出动。例如,在著名的“长平之战”中,强大的秦国投入了60万军队,而实力较弱的赵国也动员了45万军队。那么问题来了,古代的人口并不多。为什么一场战争投入的兵力可以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有人可能会认为这一定是古人在吹牛。如今,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和14亿人口。根据《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白皮书披露的信息,中国三军总兵力为230万人。在古代国家,以赵国为例,全国总人口只有300万到350万之间。它能组成45万大军吗?此外,除了这45万人之外,赵国还必须在国内驻扎军队,这意味着根据最保守的数字,赵国至少有50万军队。总人口超过300万,可以拥有50万军队。这个数字是不是太夸张了?其实不是的。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为争夺霸权而相互争斗。但是,当时的战争规模并没有那么大,一场战争投入的兵力最多也只有几万人。但当历史的车轮进入战国时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各国之间展开了疯狂的军备竞赛,“全民兵制”开始出现。也就是说,除了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之外,其他所有人都必须响应国家的号召,前往战场杀敌,即使是老年人也不例外。在那个时代,男人从一出生就成为国家战争机器的一部分,根本没有人权可言。这种不人道的征兵制度在历史上持续了很长时间,所以汉魏时期著名的古诗《十五从军》一开头就写道:“十五从军,八十年后。”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国时期,战争的规模要小得多。但这并不是说征兵制度放松了,而是说只剩下这么多人可以打仗了,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挨揍了。
南北朝以后,“军户制”开始成为主流。所谓“军户制”就是将军队和平民分开,列在军人户籍上的家庭将世世代代被送去当兵,而平民家庭只交房租,不必服兵役。与以前的制度相比,军户制度的好处不言而喻。军户制度的实施是一种明确的社会分工,将战争留给职业人(军户),将劳动生产留给职业人户。这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隋朝初期的“开皇之治”、唐朝中前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之盛”都与军户制度的较好实施有很大关系。
军户制度普及后,战争规模开始大幅减少。唐高祖·唐高祖在太原起兵反隋,他的军队只有3万人。在唐朝中期发生的“安史之乱”中,叛军最初只有15万人。
在晚唐以及后来的宋、元、明、清等朝代,军事制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如募兵制和卫队制。但是战争的整体规模远不如战国时期一言不合就出动几十万人参战,没有出现全民皆兵的疯狂状态。因为后来的统治者明白了兵不在多而在精。此外,强大的经济实力是一个国家最强大的“武器”。否则,不管有多少士兵,但他们都饿了,他们能打败谁?
古代战争真的有几十万人几十万军队吗?
看电视剧的时候,我们会有所发现。打仗的时候,一次集结几十万军队似乎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举个例子,当率军去追杀赵的时候,真的会有这么多人吗?让我带你去了解一下。
无论是敌人还是我们这边,都会给百姓和士兵造成很大的伤亡,甚至会给百姓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问题,比如“流离失所”和“失去家园”。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战争中,所发生的事情被完整地记录在资料中。参与战争的人数不计其数,在古代造成的伤亡也难以预料。他们没有弹药和大炮。所以当时可能伤亡很少,所以在武器上很落后。明朝时期,我国出现了火器,比现代武器差很多。
以战争为例,有:逐鹿之战、长平之战、巨鹿之战等。史料记载的人数达到了十几万,那么战争中每次都是几十万吗?由于古代交通工具的落后,物资的运输成了一大难题,后勤保障兵的数量也比正规兵多得多。例如在漠北之战中,汉朝派出了60多万军队,参与战斗的士兵只有10多万骑兵,其余50万是由步兵组成的支援队。在长平之战中,赵国士兵牺牲了5万人,随着队伍的壮大,杀了40多万赵国军队。如果你忍心让这些士兵走,赵国可能会反击。只要这些人死了,他们就再也没有机会翻身了。
因此,由于现代交通的发展,后勤兵可能会少很多。与古代士兵相比,在数量上有很大差异。当时我国有60万人。除了这60万人之外,还有用于运输物资的步兵等。如果在古代,早就超过600万了。
在古代,只要发生战争,总是几十万人的军队。这里面应该是有水分的,在这几十万大军中,并不都是正规军,很有可能是临时拉进来补上的。
比较熟悉历史的人会发现,在古代打仗的时候,一整就是几万十几万的军队,就比如说在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号称有80万大军,试想一下,那个时候是一个乱世,真的能有这么多人去参加战争吗,其实不然,人肯定是有的,但有没有80万就不一定了,80万大军,那得需要多少军粮了,在那个战乱时期,朝廷暴政,百姓们吃饱肚子都是问题,哪来的那么多粮食去养这么大一批军队。而且在三国时期,经常会发生各种大大小小规模的战争,每一场战争都是死伤无数的,那在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还能拿出八十万大军来吗。然后,为了支持军队,曹操找了一个摸金的校尉来盗墓。从这里可以看出,按照当时朝廷的实力,根本不可能供养80万大军。还有粮草护航。古代科技不发达,交通非常落后。粮草的运输是纯人工的,所以运输粮草的人很多。由于运粮运草路途遥远,人数众多,这些人在运输过程中也需要吃饭,最后粮食运到前线时,被运输粮食的人吃掉了一半。
因此,在古代,几十万军队中仍然有很多水。除了一些运输粮草的杂役和民夫,真正能上阵杀敌的正规军达不到这个数字。俗话说,战争中不择手段。在战场上,很多情况下,说对方有几十万军队只是一个幌子。
参考答案
首先,在古代,100万人的军队相当于一个移动的超大城市。在中国古代,打仗的时候,我们经常可以从影视剧中听到“出兵百万”这样的话。然而,在中国战国时期,即使是当时最大的城市也有大约30万人口。下面有趣的历史边肖将为您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这个固定的地方,既有食物补充,又有固定的物质来源来支持大约30万。可见,百万大军在行军途中生存是不现实的。从我们都知道的赵国和秦国之间的战斗来看,赵国派出了40万军队,新中国派出了60万军队。
从赵的角度来看,在自己的国家后方可以自给自足。如果是40万大军,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可能性。秦国派出60万大军,前往赵国作战。所需的粮食和物资难以统计,因此很大一部分用于为战场来回运输粮草,而真正去打仗的人往往只有半步左右。
因此,在中国古代,数十万军队被用来进行战争。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所有力量都被用来打仗,其中近一半被用来运输军用物资和为部队提供食物。真正参加战争的人通常只占士兵总数的一半左右。当然,战斗需要食物和草。对于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来说,古代的战斗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