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定法师:太虚大师雪窦山办学实践对现代佛教教育的重要启示
本文共计2228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9分钟。
编者按:2024年12月6日,第九届南海佛教圆桌会启动仪式在泰国曼谷金山寺举行。当天下午,教育分论坛在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顺利举行。中泰双方教育界、佛教界近20名专家学者,以“观往知今、返本开新——新时代中泰佛教教育交流互鉴”为主题,就当代佛教教育、中泰佛教交流、南北传佛教互动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讨论。浙江佛学院常务副院长持定法师在论坛发表了《太虚大师雪窦山办学实践对现代佛教教育的几点启示》为主题的论文,凤凰网佛教文化编发持定法师论文全文如下:
太虚大师是民国四大高僧,也是我国现代佛教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922年,他创办武昌佛学院,开启了现代佛教教育的先河。在佛教教育方面,太虚大师除了兴办佛学院和亲任讲师外,还积极开展了其他多种形式的办学实践。
1932年,太虚大师应邀出任雪窦寺方丈,直至1945年卸任,住锡雪窦达14年之久。其间,他创办雪窦寺农民读书处、农读校(农民读书处夜校)、设立世界佛学院禅观林、举办慈宗讲习班、拟设雪窦学寺,是为雪窦山佛教教育之发端。太虚大师初到雪窦寺即创办“农民读书处”,旨在“利用旧庙宇创造新教育之良好境界”,当时学生有五六十人,后来逐步发展为农读校(农民读书处夜校)两所,学员为“五岁至十五岁之男女儿童”,人数“达百三四十人之多”。1933年,太虚大师决定以雪窦寺为“禅观林”,属世界佛学苑其中一部,以专习禅观为主,并草拟《禅观林大纲》,明确了禅观林的课时安排、课程设置等内容。1936年,太虚大师在雪窦寺成立慈宗讲习班,制定“慈宗讲习暂行简则”,详述慈宗讲习班的课程安排、师资力量、授课方式等,并亲自担任主讲。此外,太虚大师还拟改雪窦寺为雪窦学寺,并对外发布招考通告,对于“入学资格”、“学科内容”、“学众定额”、“报考手续”、“入学手续”、“学众待遇”等都作了明确要求,虽名为“雪窦学寺”,实质上与“佛学院”已经大同小异。
太虚大师在雪窦山的办学实践在当时取得一定的成就和影响,尽管如慈宗讲习班、雪窦学寺等到底有否正式运行,目前已无从稽考。但是其中蕴含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对于当下的佛教教育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要注重包括佛教教育在内的“广义的教育”。太虚大师特别重视教育,他认为教育是“人类社会三要素”之一,与经济、政治相辅相成,“经济谋生活,政治致平安,教育成进步”,他自称“讲经沙门太虚”,主张“广义的教育”。在《自由史观》中太虚大师进一步阐明:“正念正定亦为教育,故人生自由社会之构成,发轫于教育而终于教育。”也许正因为如此,太虚大师初到雪窦寺就创办“农民读书处”“农读校”,开展初级国民教育,为当地儿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并通过教育来消除文盲,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
二、要注重培养国际佛教人才。太虚大师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注重国际佛教人才的培养,曾多次选派留学僧前往国外求学深造。世界佛学苑的倡办发轫于太虚大师游化欧美时期,并于1929年着手组织实施,旨在培养“弘法于世界的佛学研究人员”,在海外弘扬大乘推行中国佛教,“化导全世界人类去恶向善使其安定康乐”。“禅观林”作为世界佛学苑的组成部分,自然承担着研究禅学、弘扬禅法的重任,也是国际禅法学习交流的中心。
三、要注重信仰的建立与践行。太虚大师是近世弥勒信仰者中的典型代表,他一生崇奉弥勒,对弥勒信仰的推崇贯穿其整个生命历程。住持雪窦寺后,太虚大师积极推动弥勒道场建设,倡议“于原有的四大名山外,加雪窦山为佛教五大名山”。慈宗讲习班是太虚大师践行其弥勒信仰的具体体现,他认为,雪窦寺是慈氏道场,“两序大众,皆须究习慈宗要典”,包括《慈宗三要》和《弥勒下生经》等。
四、要注重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太虚大师之所以在雪窦寺设“世界佛学苑禅观林”,是因为“雪窦寺为中国著名禅刹”。雪窦寺是历史上有名的“禅窟”,涌现出永明延寿、雪窦重显等禅僧、名僧,雪窦重显的《颂古百则》更是开启了中国佛教“文字禅”之滥觞。“禅观林”以专习禅观为主,并细分为宗门禅、净密禅、大乘性相禅、台贤禅等,可谓是特色鲜明。
五、要注重学修一体、知行合一。从太虚大师制定的《禅观林大纲》中可以看出,太虚大师办学注重学修一体、知行合一。《禅观林大刚》第二条明确:“每日除早暮功课外,禅观三时,讲授二时”。在禅观林正式运作之前,“先设禅观研究组,研究《俱舍·定品》、《深密·分别瑜伽品》、《摄大乘·增上心学品》、《法苑义林·唯识章》”,做到理论先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六、要注重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教学方法。太虚大师举办的慈宗讲习班,其教学方法不同于其所创办的佛学院的教学方法,它不存在分班授课,也没有多样的课程设置,以弘扬弥勒信仰为主,授课方式则采用“主讲+辅讲+助讲”制,由太虚大师亲任主讲,既能够保证授课内容和思想的统一,也有利于学员学习的“一门深入”,适合于特色课程的建设。
七、要注重服务社会。太虚大师创办雪窦寺农民读书处、农读会,其发心是为当地儿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并通过教育来消除文盲,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太虚大师“对于普及教育工作,尤不遗余力,创办农读校二所,以利乡邻,一切教育经费,均由寺中筹划”。
“观往知来,返本开新。”太虚大师在雪窦山的办学实践,为我们推进和深化现代佛教教育提供了启示和借鉴。当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宗教教育和宗教人才培养,为我们进一步推进佛教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我们应当牢牢把握佛教中国化方向,坚持学修一体、知行合一,注重佛教院校办学特色和差异化发展,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深入探究,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更多国际交流人才和弘法人才,推动佛教教育更好服务大众、服务社会。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