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真寂寺的黄檗缘 | 走进黄檗

本文共计225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9分钟。

有个“一寺一帝一僧”的神秘传说,把我们吸引到了厦门真寂寺。真寂寺位于厦门西大门——海沧区东孚镇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原名义安寺。真寂寺依山傍水,天竺山景色秀丽,这里还有神秘动人的传说。古印度被称“天竺”,古人以“天竺”名此山,可见当时佛事之盛。

史志与残碑上的记载

相传,在唐中期,黄檗希运禅师在真寂寺坐禅修炼,唐宣宗李忱到此避祸修行三年。据《泉州府志》《同安县志》记载:“真寂寺在安仁十二都夕阳山下(现海沧区天竺山下),初名义安。唐宣宗龙潜时与黄檗禅师观瀑吟诗于此。……五代刺史王延彬重建。”据说,李忱返回长安即位为帝后,即敕封义安寺为“真寂寺”,作为闽南地区由帝王敕封的佛教寺院,十分罕见,由此香火绵延了1200余年。

历史上的真寂寺,一千多年来饱经盛衰,屡毁屡建,几起几落。据记载,元至元年间(1335—1340),真寂寺圮废。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僧雪峰又复重建。清初又复废坠,乾隆年间(1736—1795)复建,增大殿一层,殿左构小楼一座。民国时期,最后为北洋军阀所毁,仅剩遗址。

从残留的寺基、石碑上的记载看,当初寺院占地面积颇大,呈上中下三大殿,建筑宏大,僧徒众多。据《同安县志》等史料记载:真寂寺在历史上曾经建筑规模宏伟壮观,气度非凡。其中唐、五代、宋及明、清年间都曾进行过大修。鼎盛时期,这里可容纳上千人同时就餐。

拆下来的旧石柱上,雕刻有“真寂禅堂空色相,夕阳梵语发天机”的联语。残碑上刻有“众乡者立碑以志不忘功德云,夕阳名寺,自唐敕建,山田千万,足供往来圣跡。及明末,有僧省止,败废基业,延至清初……”字样,足见该寺当年香火之盛。在寺院大堂,还有一通出土的诗碑:

五年闽海喜相从,今日禅堂是再逢。

吾道但愿常振铎,此身何用叹飘蓬。

咏罗童冠春感莫,揖让皋夔日正中。

后会更期何处所,德望应上五云封。

黄檗禅师观瀑吟诗于此

如今的真寂寺,是在昔日遗址上重建。寺后怪石巍峨,中有石洞,涧外有小渚,传说为宣宗之浴池。20世纪30年代圮毁,仅余遗址。遗址旁的水渚和石洞犹存,传说中的浴龙桥也还在,周围散落不少旧寺建筑构件和石臼等遗物。

据《泉州府志》《同安县志》记载:“真寂寺……,唐宣宗龙潜时与黄檗禅师观瀑吟诗于此”。关于唐宣宗李忱与黄檗希运禅师一同观瀑联句的传说,不同的文献记载着不同的地点,比如福清黄檗山龙潭、河南邓州香严寺、江西宜春黄檗山等地。这个吟诗联句,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这里以福清黄檗山龙潭为例,来说明黄檗希运禅师和唐宣宗李忱联句的故事。道光《黄檗山寺志》的“黄檗重修寺志序”开篇就写道:“玉融黄檗者,唐宣宗观瀑联吟之地,梁江淹至闽游咏之区,裴丞相皈依于远祖断际,朱夫子供养其故人悟公……”。可见,寺志记载的是唐宣宗与黄檗希运禅师在黄檗山龙潭的“观瀑联吟”。

唐宣宗李忱(810—859),是唐宪宗李纯第13子,唐武宗的叔叔。可唐武宗并不以“皇叔”之礼待他,李忱为避武宗之忌,云游四方,在江南禅林寺院隐匿、修行。在黄檗山龙潭瀑布前,二人观瀑联诗。

黄檗希运禅师首出二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唐宣宗李忱接着联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从字面看,联句咏赞的是瀑布,而背后却是两层深意:黄檗希运禅师在暗指李忱的遭遇和身世,李忱流露的是他不甘平庸,终要“龙归大海”、有所作为的心胸和气魄。

李忱登基之后,为报隐匿之恩,给希运在弘法方面提供许多方便。希运圆寂之后,大中三年己巳(849年)宣宗敕谥“断际禅师”。

黄檗祖师真净住持真寂

据道光《黄檗山寺志》卷四“法”之部载:黄檗山第八代明净清斯禅师,派行真净,号别庵,漳州海澄县林氏。十七岁(1645)时,礼仙游县宝幢山龙华寺德瑞公为师,二十二岁在泉州招庆寺亘信和尚处受具戒。隐元禅师曾到仙游龙华寺,明净清斯问“南泉斩猫”的公案。一拜未起,就被隐元禅师一脚踏到。明净清斯刚要开口,又被隐元禅师连踏两踏。明净清斯一下子通身汗下,遂跟随隐元禅师回到黄檗,作侍者两年。隐元禅师应扶桑四度礼请东渡,明净清斯以亲老不敢远行,回到仙游龙华寺,手书《华严经》以寿双亲。

后来,明净清斯又从龙华回到黄檗,当时是慧门如沛和尚当山黄檗。慧门如沛一见明净清斯就问:“清兄何不倒却门前旧刹竿?”明净清斯说:“推倒易,扶起难?”慧门如沛说:你出手给我看看。明净清斯就打着筋斗出来。经过这一轮勘验,最后传法于明净清斯。明净清斯也就作为慧门和尚法嗣,成为临济正宗三十四世。

顺治十七(1660)年秋,司理李其蔚,请明净清斯禅师住持同安真寂寺,李其蔚是清代同安县的首位进士。《黄檗山寺志》还记载,真寂寺为“希运祖师与唐宣宗所居处”,而且“浴龙池遗迹尚存”。明净清斯禅师来到真寂寺后,李其蔚“请建立宗旨”,也就是为寺院建立清规。明净清斯禅师建立的是什么“宗旨”?从明净清斯住持仙游南林寺时所题木匾“风高百丈”来看,明净清斯为同安真寂寺所立,应该是以“百丈清规”为基础的禅门规矩。

到康熙十六(1677)年,应福清邑侯邓献英之请,明净清斯回到黄檗,先后住持黄檗五载。期间,在松隐堂建造了隐元禅师齿发塔,并建造黄檗山盲龙桥。离开黄檗之后,明净清斯应唐代古刹仙游南林寺之请,于康熙32年(1693)九月,重兴南林禅刹。康熙四十四年(1705)九月二十日示寂,塔全龛于黄檗塔庵公妈塔右崙,塔铭自撰。世寿七十七,有语录四卷行世。

内容来源:2023年3月30日《海峡都市报》“海都新闻”

作者:白撞雨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