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9日 空间站上扔的垃圾

这枚火箭在1996年发射后,残骸重新进入了大气层,最终导致了这场“天降横祸”。

这次事件是历史上的第一例航天垃圾直接伤人事件,却绝对不是最后一例,这也为全人类敲响了来自太空垃圾的警钟!

德尔塔二型火箭

太空垃圾来自于哪儿?

根据欧洲航天局(ESA)的最新数据,到2020年为止,地球轨道上堆积的太空垃圾数量惊人,超过10厘米的碎片就有34,000块,1到10厘米的碎片更是高达90万块,而小于1厘米的碎片更是超过1亿块。

这些碎片以惊人的速度在轨道上飞驰,每秒快达数公里,对卫星、空间站和其他航天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1979年,美国的“天空实验室”重返大气层并坠落在澳大利亚,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引发全球对航天垃圾的关注。

太空垃圾主要来源于废弃的卫星、火箭的残骸,以及各种空间任务所遗留下来的碎片。每次发射任务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碎片,有些碎片甚至能在轨道上飘浮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这些高速飞行的碎片与其他物体相撞后,还可能会产生更多的碎片。

这种现象被称为“凯斯勒综合症”,它是由美国航空航天局科学家唐纳德•凯斯勒在1978年提出的一个理论。

该理论描述,当太空中的碎片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它们之间的碰撞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想象一下,一块碎片撞击到另一块,分裂成更多的小碎片,而这些小碎片又可能继续撞击其他物体,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加剧

2007年,中国进行一次反卫星试验,用导弹成功摧毁了一颗废弃的气象卫星。然而,这次试验的代价是产生了超过不少大型碎片,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太空垃圾。在高速飞行的轨道上,这些碎片可能对其他卫星和国际空间站构成了威胁。

另一件引人注目的事件发生在2009年。当时,一颗美国的铱星与一颗废弃的俄罗斯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发生了碰撞。这次碰撞产生了数千块碎片,进一步增加了低地球轨道上的垃圾数量。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记录到两个人造卫星在轨道上相撞的事件。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评估令人十分担忧!他们指出低地球轨道的碎片密度,已经接近凯斯勒综合症的临界点。未来可能会发生更多的碰撞事件,导致太空垃圾数量进一步激增!

由于太空垃圾数量在持续增长,如果未来再发生类似的碰撞事故,不仅地面上的人们可能面临危险,还可能对卫星和其他重要航天器造成破坏,进而影响通信、导航、气象监测等关键服务。

这些神秘物体来自何方?

美国航空航天局报告指出,每年太空垃圾与卫星或空间站的潜在碰撞事件超过20次!这些惊险且擦肩而过的事件,大多数的距离竟然不到一公里!

为了防范这些潜在的风险,国际空间站每年都不得不进行2到3次的轨道调整。

自1957年人类开始发射人造卫星以来,全球已有超过560颗卫星,因太空垃圾或其他卫星的碰撞而受损或报废。每一次碰撞都可能导致卫星及其服务的报废,每次损失金额超过数亿、甚至数十亿美元。

回顾历史,1996年法国的“樱桃”(Cerise)卫星就遭遇了这样的悲剧。它不幸被一块废弃的火箭残骸撞击,导致天线受损,虽然卫星仍能勉强工作,但其功能已大打折扣。2009年,美国的铱星33,与俄罗斯的宇宙-2251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发生了碰撞。

这次碰撞对铱星的通信网络服务造成严重影响,公司不得不频繁调整卫星轨道应对这一局面。在2016年6月,国际空间站的窗户也遭遇了一次惊险的撞击。

肇事者是一块直径不到1毫米的微小太空垃圾。虽然窗户并未碎裂,但那道明显的裂痕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太空垃圾对空间站和宇航员构成的巨大威胁。

随着太空探索活动的日益频繁,以及商业卫星发射任务的激增,未来这样的撞击事件可能会更加常见。这不禁让我们意识到,全球各国必须携手合作,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措施和政策,以应对太空垃圾问题,确保地球和太空的安全。

这个国家应负最大责任!

谈及太空垃圾,美国无疑是其中的“大户”。作为太空探索的先驱之一,美国进行了大量的发射任务,留下了数不清的废弃卫星和火箭残骸。

据统计,截至2020年,美国在地球轨道上留下的太空垃圾中,有超过8000块碎片的尺寸都超过了10厘米。

苏联,这个曾经的超级大国,自1957年便踏入了人造卫星的领域,至2020年,俄罗斯的太空垃圾数量,也累积至超过7000块,碎片尺寸均大于10厘米。2019年,当长征五号B火箭成功发射后,部分火箭残骸返回地球,也险些引发地面的安全威胁。

从现有的数据和案例来看,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在太空活动中产生的太空垃圾占据了显著地位。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厅和国际电信联盟等组织,正在积极制定相关法规,减少太空垃圾的产生,共同守护我们头顶的这片蓝色星空。

太空垃圾的有效系统,各国有无?

各科技大国和科技公司也纷纷投入研究,致力于开发各种清理太空垃圾的方法。

2018年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已经初步实现用激光技术来清理太空碎片。他们利用激光束,将小型碎片推离危险轨道,降低碰撞风险,初步的实验结果展现出了极大的潜力。2018年,欧洲航天局与英国萨里大学携手,进行了名为“残骸清理”(Remove DEBRIS)的任务。

这项任务包括了太空垃圾清理的多种技术测试,其中之一是上面提到的,使用太空垃圾网捕捉系统捕捉太空垃圾。测试中,太空垃圾网成功捕获了模拟的太空碎片。看来清理太空垃圾也算得上是21世纪的一门新兴的大生意!

为了清理太空垃圾,美国航空航天局携手国际伙伴,共同策划一个更为系统、深远的清理计划,期望通过国际间的合作,构建一个太空垃圾监测与清理的完整机制。美国的空间监视网络在太空垃圾监测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截至2020年,该网络已成功追踪到超过26,000块,大于10厘米的太空垃圾碎片,为全球的太空活动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数据支持,确保了太空探索的顺利进行。

2019年,欧洲航天局也宣告了一项名为“空间清理”(Clear Space-1)的宏伟计划。该任务预计在2025年升空,其独特使命是专门致力于清理太空垃圾。“空间清理”核心任务是锁定并移除一个于2013年,遗留在太空中的“维斯帕”(Vespa)上级火箭适配器残骸。

中国的“空间碎片捕获与处理技术”

当然我们国家也没停下脚步,我们的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他们在轨期间,航天科技集团进行了大量的空间垃圾防护和规避实验。通过监测空间垃圾,并调整轨道,天宫太空站成功避免了多次与太空垃圾的碰撞,展示了空间垃圾监测和规避方面的实力。

“悟空”号主要使命是探寻暗物质的踪迹,但在这过程中,它的设计和运营经验,为我们未来的空间垃圾清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参考。

自从2015年12月升空以来,“悟空”号已经遨游了太空超过5年,为我们收集了大量关于空间环境的数据。这些数据对于我们监测和清理空间垃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1997年1月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塔尔萨市,上演了一场令人难以置信的“天外来客”事件!52岁的洛蒂·威廉姆斯正在公园里悠闲地散步。突然间,一块重达数公斤的金属碎片从天而降,犹如电影中的惊险场景,直接击中了她的肩膀!幸运的是,这位女士只受了些轻伤,真是惊险又庆幸。后来调查发现,这块肇事的航天垃圾,来自一枚已经退役的德尔塔二型火箭。

这枚火箭在1996年发射后,残骸重新进入了大气层,最终导致了这场“天降横祸”。

这次事件是历史上的第一例航天垃圾直接伤人事件,却绝对不是最后一例,这也为全人类敲响了来自太空垃圾的警钟!德尔塔二型火箭太空垃圾来自于哪儿?根据欧洲航天局(ESA)的最新数据,到2020年为止,地球轨道上堆积的太空垃圾数量惊人,超过10厘米的碎片就有34,000块,1到10厘米的碎片更是高达90万块,而小于1厘米的碎片更是超过1亿块。

这些碎片以惊人的速度在轨道上飞驰,每秒快达数公里,对卫星、空间站和其他航天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1979年,美国的“天空实验室”重返大气层并坠落在澳大利亚,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引发全球对航天垃圾的关注。

太空垃圾主要来源于废弃的卫星、火箭的残骸,以及各种空间任务所遗留下来的碎片。

每次发射任务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碎片,有些碎片甚至能在轨道上飘浮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

这些高速飞行的碎片与其他物体相撞后,还可能会产生更多的碎片。

这种现象被称为“凯斯勒综合症”,它是由美国航空航天局科学家唐纳德•凯斯勒在1978年提出的一个理论。

该理论描述,当太空中的碎片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它们之间的碰撞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想象一下,一块碎片撞击到另一块,分裂成更多的小碎片,而这些小碎片又可能继续撞击其他物体,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加剧。

2007年,中国进行一次反卫星试验,用导弹成功摧毁了一颗废弃的气象卫星。

然而,这次试验的代价是产生了超过不少大型碎片,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太空垃圾。

在高速飞行的轨道上,这些碎片可能对其他卫星和国际空间站构成了威胁。

另一件引人注目的事件发生在2009年。

当时,一颗美国的铱星与一颗废弃的俄罗斯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发生了碰撞。

这次碰撞产生了数千块碎片,进一步增加了低地球轨道上的垃圾数量。

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记录到两个人造卫星在轨道上相撞的事件。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评估令人十分担忧!他们指出低地球轨道的碎片密度,已经接近凯斯勒综合症的临界点。

未来可能会发生更多的碰撞事件,导致太空垃圾数量进一步激增!由于太空垃圾数量在持续增长,如果未来再发生类似的碰撞事故,不仅地面上的人们可能面临危险,还可能对卫星和其他重要航天器造成破坏,进而影响通信、导航、气象监测等关键服务。

这些神秘物体来自何方?美国航空航天局报告指出,每年太空垃圾与卫星或空间站的潜在碰撞事件超过20次!这些惊险且擦肩而过的事件,大多数的距离竟然不到一公里!为了防范这些潜在的风险,国际空间站每年都不得不进行2到3次的轨道调整。

自1957年人类开始发射人造卫星以来,全球已有超过560颗卫星,因太空垃圾或其他卫星的碰撞而受损或报废。

每一次碰撞都可能导致卫星及其服务的报废,每次损失金额超过数亿、甚至数十亿美元。

回顾历史,1996年法国的“樱桃”(Cerise)卫星就遭遇了这样的悲剧。

它不幸被一块废弃的火箭残骸撞击,导致天线受损,虽然卫星仍能勉强工作,但其功能已大打折扣。

2009年,美国的铱星33,与俄罗斯的宇宙-2251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发生了碰撞。

这次碰撞对铱星的通信网络服务造成严重影响,公司不得不频繁调整卫星轨道应对这一局面。

在2016年6月,国际空间站的窗户也遭遇了一次惊险的撞击。

肇事者是一块直径不到1毫米的微小太空垃圾。

虽然窗户并未碎裂,但那道明显的裂痕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太空垃圾对空间站和宇航员构成的巨大威胁。

随着太空探索活动的日益频繁,以及商业卫星发射任务的激增,未来这样的撞击事件可能会更加常见。

这不禁让我们意识到,全球各国必须携手合作,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措施和政策,以应对太空垃圾问题,确保地球和太空的安全。

这个国家应负最大责任!谈及太空垃圾,美国无疑是其中的“大户”。

作为太空探索的先驱之一,美国进行了大量的发射任务,留下了数不清的废弃卫星和火箭残骸。

据统计,截至2020年,美国在地球轨道上留下的太空垃圾中,有超过8000块碎片的尺寸都超过了10厘米。

苏联,这个曾经的超级大国,自1957年便踏入了人造卫星的领域,至2020年,俄罗斯的太空垃圾数量,也累积至超过7000块,碎片尺寸均大于10厘米。

2019年,当长征五号B火箭成功发射后,部分火箭残骸返回地球,也险些引发地面的安全威胁。

从现有的数据和案例来看,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在太空活动中产生的太空垃圾占据了显著地位。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厅和国际电信联盟等组织,正在积极制定相关法规,减少太空垃圾的产生,共同守护我们头顶的这片蓝色星空。

太空垃圾的有效系统,各国有无?各科技大国和科技公司也纷纷投入研究,致力于开发各种清理太空垃圾的方法。

2018年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已经初步实现用激光技术来清理太空碎片。

他们利用激光束,将小型碎片推离危险轨道,降低碰撞风险,初步的实验结果展现出了极大的潜力。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