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道士】手札(一)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它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教发源地大邑鹤鸣山-道源圣城
道的教化时刻都运转,却又如虚无一般,看不见、模不着,单以文字无法言明,需以 “体验” 而得启悟,人以自身不同潜能条件、意识印象,因缘得以悟道,感应从“道教”所得,故产生了无数人士,黄帝、孔子、庄子、科学家等等都在这程度下,体验 “道教”,得以“受道”,着下阴阳、五行、仁爱、仙学、科学......等等无数的学说,人终其一生仍然努力朝“得道(成功)”方向走
现今,人以科学探测宇宙事物,亦是“道教”,就如一个科学家的故事:- 看见苹果跌下来,而悟到地心吸力,从其规律,而悟得其法,古今皆是如此 而中国的道教神仙学说正是位处“道教”的高层,哲学可以描述现象,科学可以发现而解释现象,而仙学系统则可以超脱现象
人从荒蛮中“受道”而进化,开发到一定的潜能可以明白世间事物,太上老君就道成老子肉身施教,以哲学形式启悟人类“道”的概念,和圣人之道, 以期众生可以得到个好的环境,去悟道,随着人朝“道”方向走,所知所学越趋复杂,亦开始有了道派,将各圈子学说有系统地组合起来 ,就如人生命开始后,从基本的技能而到学习事物,进而成长,产生自己的圈子,各圈子又再组成组织或家庭
道教道派就如这一般那么自然的因缘“道教”而形成,现代学术界将“道教”界定为东汉道派始出现,分开道家和道教,是狭义和片面的解释
“道教”:
以“道”为祖,包含道家和道派,和世间事物
以 神仙学说 为宗:《楼观本起传》:“是以古仙哲后,景行高真,仰道德为生化之源,宗神仙为立教之本;寻众妙之轨躅,慕重玄之指归”
以三皇五帝开始:《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本始部》:“上古无教,教自三皇五帝以来有矣。教者,告也,有言有理有义,有授有传...”
“道”从无始而开始,“教”亦无所终结, 故“道教” ,无始亦无终
本段道教简释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中国的传统宗教,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得道成仙、救济世人并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主要经典。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现代世界也有着一定影响性。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但直到汉朝之后才有教团产生,其个别派系为奉老子为道德天尊,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包括道家、术士等)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寻求有关实践练成神仙的方法。
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五种,服食仙药,外丹等,炼气与导引,内丹修炼,并借由道教科仪与本身法术修为等仪式来功德成仙,常见后来的神仙多为内丹修炼和功德成神者与道术的修练者。
编辑本段道教的核心——道
道德经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用通俗的理念说:存在(太极)是道,不存在(无极)是道,非存在非不存在也是道。
《道德经》中阐述了道的几个特征:先天地生、亘古不变、运转不息、包容天地万物,不可名状。
道蕴育万物,又隐与万物之中,道不是有意志的存在,而是无意志的规律。《道德经》中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并非是说,天地没有仁义,糟践万物,而是说天地没有一般人所谓的"仁",对待万物都是一样的(都如同对待刍狗一般)。由此可见《道德经》中所谓的道是万物运行的规律,是无意志的存在。
道教教义
尊道贵德——道教最高信仰
仙道贵生——道教鲜明特色
清静寡欲——道教行为标准
自然无为——道教生活态度
柔弱不争——道教自我修养
返朴归真——道教理想状态
天人合一——道教理想状态
天道承负——道教善恶报应
性命双修——道教修炼要诀
以上所述,是道教的最基本教义。虽然,对于道教的全部教义,诸如宗仰黄老、生道合一、真一玄道、形神合形、遣形坐忘等没能一一展开释说。但通过这些核心而基本教义思想,相信能有助于大家真正认识和了解道教。
道教主要经典
《道德真经》 《南华真经》 《冲虚真经》 《文始真经》 《通玄真经》 《龙门心法》
道教其他重要经典
《周易参同契》 《抱朴子》 《黄帝阴符经》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度人经》)
《太平经》 《老子想尔注》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常清静经》)
《太上洞玄灵宝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玉皇经》) 《太上九要心印妙经》(《心印妙经》)
《老子化胡经》 《悟真篇》 等等
道教劝善三圣经
此三部是道教主要的三部劝善书,民间影响很大:
《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 《关帝觉世真经》
道藏
道藏是道教经籍的总集,是按照一定的编纂意图、收集范围和组织结构,将许多经典编排起来的大型道教丛书。从唐朝初年开始编纂,至今已有近1300多年的历史。
现存之《道藏》是由明成祖永乐四年,第四十三代张天师张宇初及其弟张宇清奉诏主持编修。英宗正统九年又诏通妙真人邵以正校正增补,于正统十年刊板事竣,共计五千三百零五卷。后世以刊板年号称其书为《正统道藏》。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又命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主编成《续道藏》。正续《道藏》共收入各类道书一千四百七十六种,五千四百八十五卷,分装成五百一十二函,每函依《千字文》顺序编号,经板十二万一千五百八十九块。《道藏》中的各种典籍,都按“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方法编排。
1996年起,由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道长主持编修《中华道藏》,是以明代正、续《道藏》为底本,保持三洞四辅的基本框架。对三洞四辅以外的经书又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了相应的归类,共分七大部类,各部类所收经书,按道派源流和时代先后编排次序。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历经数载,终于在2004年正式出版发行。
道教的思想起源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
最早可追朔于原始时期的崇拜自然与鬼神,从最早的人神沟通的占卜等多种方术,原始宗教逐渐演变成殷周时期的祭祀上天和祖先。
到春秋战国时期,古代宗教经历了显著的理性化演变,与社会文化知识的分化。诸子百家尤以道、儒、墨为“显学”且当时的阴阳家、神仙家兴起,在历史有所的影响。
至汉代社会因为战乱与汉朝崩溃导致对宗教产生急迫的需求,于是原本儒学逐渐宗教化,此时也于传入佛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综合传统的鬼神崇拜、神仙思想、阴阳术数终于与汉代所崇尚黄老的思潮逐渐融合;道教教派也于此时形成。
道教的历史一般分为汉魏两晋的起源时期、唐宋的兴盛、元明期间全真教的出现和清以后衰落四个时期。
汉魏两晋的起源时期
道教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作为道教最终形成的两个标志性事件:
一是《太平经》的流传,一是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天师道)。
汉顺帝时(126年—144年),于吉(一说干吉)、宫崇所传的《太平清领书》(即《太平经》,据信传自汉成帝时齐人甘忠可编著的《包元太平经》)得到广泛传播。到汉灵帝时,张角奉《太平清领书》传教,号为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信徒遍布天下九州,已是颇有影响。
后来,黄巾起义失败,太平道日趋衰微。同样是在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学道于蜀郡鹤鸣山,招徒传教,信道者出米五斗,故称五斗米道(也有研究称,乃因其崇信北斗南斗等五斗星,加之与蜀地弥教结合,故称五斗弥教,后讹为五斗米教)。其子张衡其孙张鲁保据汉中多年,后又与最高统治当局合作,使得五斗米道的影响从西南一隅播于海内,遂发展为道教正宗天师道。
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炼丹术的盛行和相关理论的深化,道教获得了很大发展。同时道教也吸取了当时风行的玄学,丰富了自己的理论。东晋建武元年,葛洪对战国以来的神仙家理论进行了系统地论述,著作了《抱朴子》,是道教理论的第一次系统化,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南北朝时,寇谦之在北魏太武帝支持下建立了“北天师道”,陆修静建立了“南天师道”。
唐宋的兴盛
到了唐宋,唐高祖李渊认老子李耳为祖先。
到北宋时期道教更是辉煌盛世,宋徽宗也极其崇信道教,宋徽宗更自号“教主道君皇帝”,
道教因而备受尊崇,神霄道成为国教。神霄派是符箓三宗分衍的支派之一。产生于北宋末,流传于南宋至元明。 “神霄”之名,来源于《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该经根据古代天有“九霄”、“九重”之说,指认其中最高一重为“神霄”。并对之作了如下的描绘:“高上神霄,去地百万。
神霄派的创始人,为北宋末道士王文卿。据《冲虚通妙侍宸王先生家语》称,王文卿,字予道(或曰字述道),号冲和子,江西建昌南丰人。自称早年遇火师汪君于扬子江,授以飞神谒帝之道,后游清真洞天(或曰在水泽),遇一老妪(据说是电母),授以嘘呵风雨之文,再经汪君指点,乃能役鬼神,致雷电。此后,除旱治疾,济人甚众,名闻江湖间。据赵与昔《宾退录》卷一《林灵素传》载,永嘉道士林灵素曾向宋徽宗推荐王文卿。该《传》云:政和六年(1116年),京师大旱,上命林灵素乞雨,未应。蔡京奏其妄。林灵素奏请徽宗急召建昌军南丰道士王文卿,谓文卿是神霄甲子之神兼雨部,与之同告上帝,可以奏效。文卿既至,执简敕水,果得雨三日。上喜,拜文卿太素大夫、凝神殿侍宸,赐号“冲虚通妙先生”。徽宗末年,王文卿数以修政练兵为请,徽宗不纳,乃拂袖还南丰。高宗即位于江南,闻文卿犹在世,累遣使征召,不赴。于绍兴二十三年(1153)卒。
在神霄派创建过程中,林灵素对该派亦有建树。据称,他游西洛时,路遇一道人,姓赵,与之交游数载。一日,道人去世,遗囊中有书三册,名曰《神霄天坛玉书》,或称《五雷玉书》,写明“付与林某”。后复见赵道人,告之曰:“予乃汉天师弟子赵升也。向者所受《五雷玉书》,谨而行之,不可轻泄,即日为神霄教主雷霆大判官”云云。据说该书“有神仙变化法言,兴云致雨符咒”,林灵素得此书后,“豁然神悟,察见鬼神,诵咒书符,策役雷电,追摄邪魔,与人禁治疾苦,立见功验。”政和六年(1116),因徐知常引荐,被徽宗召见。为了迎合徽宗私意,大言曰:“天有九霄,而神霄为最高,其治曰府。神霄玉清王者,上帝之长子,号长生大帝,陛下是也。”
徽宗大喜,诏将福宁殿东所建之玉清和阳宫,改名玉清神霄宫,诸州之天宁观改名神霄玉清万寿宫,中祀长生大帝君(实为徽宗)、青华大帝君像。由是神霄派声势益盛。
张陵第三十代孙张继先亦对创建神霄派有贡献。张宇初《道门十规》称:“神霄自汪、王二师而下,则有张、李、陈、白、萨、潘、杨、唐、莫诸师,恢弘犹至。”其中的张,即指张继先。张继先撰有《明真破妄章颂》,以阐发雷法理论。
神霄派为了标榜其教之古远,称其教源出于神霄玉清真王,或玉清圣境元始法王,火师汪真君则为阐教之祖师。宣称王文卿之法术即为火师汪真君亲传。但火师汪真君何许人也?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五《火师汪真君传》载,汪真君,名子华,字时美。唐玄宗开元二年(714)生于蔡州汝阳县(今属河南)。年四十,而三举不第,乃弃儒学道,与颜真卿同师白云先生李约,再师赤城先生司马承祯。后遇安禄山之乱,弃家南游,住南岳祝融峰下修道,九年不出山。再遇紫虚元君幸南岳,授以至道。再修二十八年,丹成道备,于德宗贞元五年(789)飞升。据此,火师汪真君虽有其人,但无传习神霄雷法之事迹;然而有关王文卿之传记皆云其于北宋末亲授王文卿劾召雷雨之术。但此时去枉真君逝世已三百余年,何得亲授?由此可见主文卿辈劾召雷雨之术,并非出于火师汪真君,实乃王文卿辈之自创,因而神霄派之历史,也只能始于王文卿。特色道派
神霄派以传习五雷法为事,谓行此法可役鬼神,致雷雨,除害免灾。这是神霄派区别于其他道派的主要特点。其理论基础是天人感应与内外合一说。谓天与我同体,人之精神与天时、阴阳五行一脉相通,此感必彼应;而其基础又在于行法者平时的内修(内丹修炼),行法者内修功行深厚,风云雷雨可随召而至。王文卿云:“斩勘五雷法者,以道为体,以法为用。内而修之,斩灭尸鬼,勘合玄机,攒簇五行,合和四象,水火既济,金木交并,日炼月烹,胎脱神化,为高上之仙。外而用之,则新除妖孽,勘合雷霆,呼吸五气之精,混合五雷之将,所谓中理五气,混合百神。以我元命之神,召彼虚无之神,以我本身之气,合彼虚无之气,加之步罡诀目、秘咒灵符,斡动化机,若合符契。运雷霆于掌上,包天地于身中,曰旸而旸,曰雨而雨,故感应速如影响。”
神霄派人物
继王文卿之后,有萨守坚者,以神霄雷法闻名于两宋之际。倪岳《青溪漫稿》和《明史·礼志》谓其为蜀人,在宋徽宗时,从王文卿、林灵素学法;清雍正《山西通志》卷一百五十九则谓其为山西汾阳人,自称汾阳萨客。虞集《灵惠冲虚通妙真君王侍宸记》称他“见侍宸(王文卿)于青城山,而尽得神秘,游东南,祷祈劾治,其神怪有过于侍宸者。”他撰有《雷说》《内天罡诀法》《续风雨雷电说》等文,以阐述神霄雷法。其《雷说》云:“法本诸道,道源诸心。能以吾之精神,融会一气之精神,以吾之造化,适量五行之造化,则道法妙矣!”“学者无求之他,但求之吾身可也。夫五行根于二气,二气分而为五行,人能聚五行之气,运五行之气为五雷,则雷法乃先天之道,雷神乃在我之神,以气合气,以神合神,岂不如响斯答耶?”“会此之道,参此之理,则二气不在二气,而在吾身,五行不在五行,亦在吾身。吹而为风,运而为雷,嘘而为云,呵而为雨,千变万化,千态万状,种种皆心内物质之。”因此神霄派道士都非常重视内丹修炼,以之作为行法的基础。
演变发展
至南宋,神霄派在江南地区十分流行。有称传自王文卿者,有称传自林灵素者,有称传自张继先者。虞集《正侍宸记》谓王文卿于南宋初逝世后,得其传者,唯新城高子羽,子羽传临江徐次举,次举传金溪聂天锡,天锡传临川谭悟真,人称谭五雷。入元后,谭悟真仍活动于人间。宋洪迈《夷坚丙志》卷十四云:建昌王文卿既以道术著名,其徒郑道士得其五雷法,往来筠、抚诸州,为人请雨治祟,召呼雷霆,若响若答。
南宋理宗时道士刘玉(字清卿)为《神霄金火天丁大法》作《后序》,记有林灵素所传一系,称:“火师传与玉真教主林侍宸,林传与张如晦,后传陈道一,下付薛洞真,卢君野。次以神霄派脉付徐必大,徐亦不得其文,卢君化于剑江,将解,而枕中出其书以付玉。法传卢君,而派继徐君。”
《道法会元》卷二百五十三《地*绪余论》又记张继先所传一系,称:“地*一司之法,实起教于虚靖天师(张陵第三十代孙张继先——引者注),次显化于天宝洞主王宗敬真官,青城吴道显真官,青州柳伯奇仙官,果州威惠钟明真人,相继而为宗师。其后如江、浙、闽、蜀、湖广,嗣法者何限,姓名昭揭宁几人。”以上所列诸人的事迹皆不祥。
南宋时期的金丹派南宗亦兼传神霄五雷法。白云蟾《翠虚陈真人得法记》称,火师汪真君命其弟子辛忠义传法给陈楠,陈楠传之白玉蟾。《海琼白真人语录》卷一曰:“真师(指白玉蟾——引者注)告元长曰:……向者天真遣狼牙猛吏雷部判官辛汉臣授之先师陈翠虚,翠虚以授于我,今以付子,子宜秘之。”《道法会元》卷一百四《高上景霄三五混合都天大雷琅书》所列师派即为:玉清圣境元始法王,玉清真王长生大帝,……火师真君汪康民,辛忠义,陈楠,白玉蟾。《道法会元》卷八十三《先天雷晶隐书》所列师派稍有不同,为:
李亚,汪守真,王文卿,白玉蟾、金逵……。说明南五祖之陈楠、白玉蟾确系神霄雷法的重要传人。
由上可见,南宋时期传习神霄雷法的支派甚多,神霄派在当时传法颇盛。不仅如此,当时各个支派中又随时分衍出若干小支系,使该派的传衍既盛且杂。《道法会元》卷二百五十三《地*绪余论》称,起于虚靖天师的地*一法,传至后来,“则有苏道济派,温州正派,李蓬头派,遇矅卿派,玄灵续派。如此等类,数之不尽。千蹊万径,源析之分,使学者莫之适从。”明张宇初说:“神霄则雷霆诸派始于玉清真王,而火师汪真君阐之。次而侍宸王君、虚静真君、西河萨君、伏魔李君、枢相许君。倡其宗者,林灵素、徐神翁、刘混康、雷默庵、万五雷、方贫乐、邓铁岩;而上官、徐、谭、杨、陈、唐、莫而下,派亦衍矣。”又称“神霄自汪、王二师而下,则有张、李、白、萨、潘、杨、唐、莫诸师,恢弘犹至。凡天雷、酆岳之文,各相师授,或一将而数派不同,或一派而符咒亦异,以是讹舛失真,隐真出伪者多,因而互生谤惑。”可见神霄派在南宋时期传播十分繁盛,但也十分杂乱。
入元以后,传林灵素、张继先者转衰,传王文卿者较盛。
此时出现了茅山、阁皂等派别,天师道也重新兴起。自汉晋以来一直隐而不显的道教丹鼎一派,由于汉钟离、吕洞宾等人的大力倡导,内丹之学始露于世。在理论方面,陈抟、张伯端等人阐述的内丹学说极为盛行。
此阶段不仅中国内部道教有所发展,更借由迁徙与文化交流发扬至亚洲其他各处。比方东晋末,五斗米道在中国南方发动起义失败后,卢循率部逃至越南(交州)。越南人李脱帮助卢循进攻交州府城,失败后自尽。这是道教传入越南最早的记载。
在宋代的道教,信州龙虎山天师世系之受封,始自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赐张正随为贞静先生。又据《宋史.仁宗本记》记载:天圣八年(1030年)五月甲寅,赐信州龙虎山张乾曜号澄素先生。到宋徽宗时,虽宠信道士林灵素,但对天师世系亦只给予一般封赠。
元明期间全真教的出现
宋末元初的道教,在北方出现了王重阳创导的全真道。后来,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为蒙古成吉思汗讲道,愿其勿要滥杀无辜,颇受成吉思汗信赖,被元朝统治者授予主管天下道教的权力。而同时,为应对全真道的迅速崛起,原龙虎山天师道、茅山上清派、阁皂山灵宝派合并为正一道,尊张天师为正一教主,从而正式形成了道教南有全真派、北有正一派两大派别的格局。
明代时,永乐帝朱棣自诩为真武大帝的化身,而对祭祀真武的张三丰及其武当派大力扶持。此时,道教依然在中国的各种宗教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清以后衰落
清以后,道教基本已经停止了发展。清代开始,满清统治者信奉藏传佛教,并压制主要为汉族人信仰的道教。道教从此走向了衰落。进入近现代社会以后,道教更是衰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中国政府新的宗教政策的执行,1957年,中国大陆成立了中国道教协会,管理中国道教内部的事务。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道教才开始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可是正式出家的道教徒并不多。
目前中国大陆的全真派和正一派道士约有10万余人,正式开放的道教宫观有5千多处。道教组织有中国道教协会、省一级地方道教协会、地区(市)一级地方道教协会。
台湾的道教
台湾道教基本上随着早期的汉人移民而来到台湾,日治时代末期,许多民众信奉道教以表明自己的民族立场,因此道教备受打压,道教宫观屡遭损毁,必须兼供佛像或民间神祇才能得以保全,这种混杂现象延续至今,且导致台湾道佛不分的情况。
1949年,正一道的63代天师张恩溥辗转到达台湾,1969年羽化后,迁台江西省国大代表推张恩溥堂侄张源先为代理掌教,现居台湾嗣汉天师府。
2008年张源先掌教羽化,现任张天师为第六十四代天师张道祯。
现据台湾民政部门统计道教乃为台湾第一大宗教。
道教是崇拜多神的宗教。道教崇奉的神灵种类繁多,下面只能介绍一些地位较高且较有影响者。
道教三清
三清
1.三清指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它们是道教的最高主神,实是“道”的一体三位。“三清”的说法始于六朝,但此时“三清”多是指“三清境”,即太清境、玉清境和上清境,分别为神宝君、天宝君、灵宝君三位大神居住。后来,“三清”才逐渐作为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通行代称,而“三清境”亦成为其居住地。
四御
2.四御是地位仅次于三清的四位天帝,具体指: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执掌万事万物),北极紫微大帝(总御万星),勾陈上宫天皇大帝(统御万雷与人间兵革之事),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祇(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
六御
3.六御:道教过去有“六御”之说,“六御”分别为: 统御万天的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玉皇大帝〕、统御万雷人间兵革之事的勾陈上宫天皇大帝、 统御万星的中天紫微北极大帝、 统御万类的东极青华大帝(又称太乙救苦天尊)、统御万灵的南极长生大帝、 统御万地的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zhi3)。 这种说法源于中国古代“六合”观念,所谓“六合”,指宇宙的巨大空间,即上、下、四方(东、西、南、北)
玄天法师教主
玄天法师教主指智杨大天尊。他是天地间傅教法师教法力天师执掌法力?
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在普通民众的心目中似乎是天界最高的神灵,有人以为其乃是由殷商时期最高的天神“帝”或“上帝”发展而来。在早期道教的《真灵位业图》中,有“玉皇道君”和“高上玉皇”之名,但其阶位却并不高,仅排在玉清三元宫右位的第十一及第十九位。宋代,真宗皇帝称其远祖赵玄朗得玉皇之命而降授天书于赵宋,故特上玉皇大帝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后徽宗又再加封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从而大大提高了玉皇在民间的威望,令玉皇信仰流行开来。道教多将玉皇视为“三清”之下的“四御”之一,以为他是地位仅次于“三清”的“总领宇宙主宰之君”,其职能是“承三清之命,察紫微之庭”,“小事专掌,大事申呈”。每年正月初九玉皇圣诞日,道观和民间多举办“玉皇会”。
诸星神星辰之神
诸星神星辰之神在道教中的地位很高,主要有五曜(五星)——岁星(木星)、镇星(土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荧惑星(火星)。 此外还有东西南北中“五斗星君”,以及二十八宿星君、紫微垣众星君、太微垣众星君、天市垣众星君等。其中,最受崇奉的是“斗姆”。“斗姆”作女像,传说她生出了北斗七星,能普垂医治之功。此外,北斗、南斗星君也很受世人崇奉,据《度人经》言,北斗主死,南斗主生,故民间多举办“北斗会”、“南斗会”。在诸星神中,影响较大的还有四方二十八宿星君。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龙形,称青龙;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组成鸟形,称朱雀;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组成虎形,称白虎;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组成龟形,称玄武。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合称“四方之神”。
三官大帝即天、地、水“三官”,有关其来历说法颇多,或说起源于中国古代宗教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或说起源于五行中金(主生)、土(主成)、水(主化)三气,或以为即尧、舜、禹,等等。“三官”在早期道教中就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汉末天师道为病人祈祷时需举行“三官手书”仪式,即将病人姓名和服罪之意写于纸上分别送呈天、地、水三官。南北朝时期,“三官”又与“三元”相配而成为“上元天官紫微大帝”、“中元地官清虚大帝”、“下元水官洞阴大帝”。据称,天官能赐福、地官能赫罪、水官能解厄,分别诞生于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各地的人们为了祈福、拔罪和禳灾,多分别在这三个日子举办“上元会”、“中元会”和“下元会”。
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文昌本是星名,亦称文曲星或文星,古时被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汉代则专指天上文昌宫的第四星——司命星。其成为道教与民间所信奉的文昌帝君,乃与蜀中的梓潼神张亚子(又作张恶子或张垩子)有关。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乱入蜀,曾梦见张亚子显灵,并追封他为左丞相;唐末,唐僖宗为避黄巢之乱入蜀,又亲祀梓潼神,追封张亚子为济顺王。经唐朝皇帝的崇拜,梓潼神张亚子遂由地方神成为天下通祀的大神。宋代,梓潼神又多次得皇帝加封,并因预卜科举功名甚验而甚得读书人信向。元延祐三年(1316年),元仁宗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并钦定为忠国、孝家、益民、正直之神,至此梓潼神与文昌星神遂合二为一,称文昌帝君。元明以后,各地多建有文昌宫、文昌祠等,人们多于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诞辰日举行“文昌会”。
四大天师
“天师”原是古代对有道者的尊称,后世道教徒称张道陵为天师。“四大天师”为道教史上的四位重要真人,分别是张道陵、葛玄、许逊(许旌阳)、萨守坚,为玉皇 通明殿前的四位天神。
财神
武财神赵公明、关公;文财神为比干、范蠡。除此,人们信仰的财神还有五圣、柴荣、财公财母、和合二仙、利市仙官,又有文昌帝君,活财神沈万三等,就其信仰广泛和与道教的关系而言,要数文武财神、五圣、和合二仙、文昌帝君了。
赵公明,亦称“赵公元帅”。如今道教主要把他作为财神来供奉,但他同时也是道教的四大元帅之一。
护法四帅
《道法会元》中称四元帅之名号为天蓬玉真寿元真君、天猷仁执灵福真君、翊圣保德储庆真君、佑圣真武灵应真君。卷十五云:“天蓬元帅宝印照我,天猷元帅仗剑卫我,翊圣真君持戟守我,玄天真武水火助我。”说明玉印、玉剑、大戟、水火分别为四位护法元帅的神器。此外,该书卷三十九还用四圣来命名四元帅,称天蓬玉真寿元真君为天蓬元帅真君,天猷仁执灵福真君为天猷元帅真君,翊圣保德储庆真君为翊圣黑煞真君,称佑圣真武灵应真君为紫皇天一天君玉虚师相玄天上帝,这是道教对护法四帅的又一种称呼。
四大元帅
马灵耀(华光大帝)、赵公明(财神之一)、温琼(温元帅)、关羽(关圣帝君)。道长在道场祈禳中,通常要请四元帅降临,以助驱邪伏妖 。
王灵官
王灵官是道教的护法镇山神将,和佛教的韦驮相似,有的书说他是武当山中五百灵官的统帅,叫华光元帅,又叫五显灵官。到了宋代,又出现了一位"火车王灵官",镇守道观山门的灵官一般就指这位王灵官。王灵官为人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纠察天上人间,除邪祛恶,不遗余力,于是老百姓赞曰;“三眼能观天下事,一鞭惊醒世间人。
八仙
八仙,是指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铁拐李(李玄)、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何晓云)、吕洞宾(吕岩)、韩湘子、曹国舅(曹景休),此八人道教史上确有其人并非后人杜撰。
以上仅是道教所崇神灵中很小的一部分。实际上,道教崇拜的神灵成千上万,他们多在举行斋醮法会时被恭请莅临,如唐宋时的《道门科范大全集》《道门定制》等道教科仪经典中即收录有大量的道教神名。此外,各路神仙的事迹在道教经典中也多有记载,如汉代的《列仙传》、晋代的《神仙传》以及元代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俱记有历代神仙得道之事。
来源于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崇拜物
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崇拜,生殖和祖先崇拜
对圣贤崇拜的承袭
孔子、孟子、关公、岳飞等。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就有“圣人”、“贤人” 崇拜。以及《上清众仙真记》、《真灵位业图》、《无上秘要》的“道人名品”等列尧舜禹三王,殷汤、周武、齐桓公、汉高祖、刘备等帝王,和诸子圣贤孔丘、颜回、墨翟等。
教派因素对道教神仙谱系的构建也有重要影响
道教教派众多,从创教之始,在至上最高神上就有所分歧。
早期的五斗米道创教时,以太上老君为教主,供奉“三官”,从而魏晋南北朝时,北魏寇谦之的天师道,由于其享“天师之位”,受“清整道教”之命,得《云中者音诵新科之诫》20卷,均假“太上老君”之名,为此,他依然崇奉太上老君就成为必然的了。
太平道开始创教时,後者则崇拜黄老,供奉“中黄太乙”。东晋中後期,上清派、灵宝派相继出现,新出现的《上清》《灵宝》经中,不再尊太上老君为至上神。上清派以元始天王或太上玉晨道君为最尊,灵宝派以元始天尊和太上大道君地位最显,有的经书也列太上老君,但其排列地位稍次。
後来在各派协商,融合中提出“道不可无师尊,教不可无宗主,故老君师太上玉晨大道君焉,大道君即元始天尊之弟子也。”的共识,正是在这种师徒关系下,使他们成为三位一体的“三清尊神”,为道教神仙谱系中的最高神。
另外,各派又有自己的创派真人、主祭神灵等。
道教在吸收各种原始宗教、民间宗教、神话传说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神仙谱系,并与原来的地方宗教或融合,或形成总支形式。
道教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它常常与其它宗教、人们的倾向愿望相互影响。
几千年间,中国的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各个教派间虽然也常常有矛盾,但没有爆发过大的宗教战争,这是值得庆幸的。
如今道教的两大派别
如今道教门派有主要是,北方正一道,南方全真道 ,是国家官方认识的宗教之府,
道教之术繁多,共分五大类,道教五术大概解释如下:
山
所谓“山”就是通过食饵、筑基、玄典、拳法、符咒等方法来修炼“肉体”与“精神”,以达充满身心 的一种学问。
食饵——是利用补药、酒及日常饮食以加强体力,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筑基——是利用静坐法以控制精、气、神,进而增进体力的一种方法。 玄典——是以老子、庄子思想为基础,进而达到修心养性的一种方式。 拳法——是以习练各种武术以增强体魄的方法。 符咒——是一种通灵、修炼的法术,其主要作用是避邪镇煞、趋吉避凶等的一种方术。
总而言之,“山”就是利用打坐、修炼、武学、食疗等各种方法以培养完满人格的一种学问。
医
所谓“医”,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法,以达保持健康、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方剂——是利用各种药物制成散剂、丸剂来治疗疾病和修炼的一种方术。 针灸——针法和灸法和合称,是利用人的脉络、气血循环的原理,刺激患部,来治疗疾病的方术。 灵治——利用掌握人的心灵(心理状态),进而以治疗人疾病的一种方术。也就是现所称谓的“心理治疗”。
总之,“医”就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式,以治疗人的疾病的一种方法。
命
所谓“命”,就是透过推理命运的方式来了解人生,以穹达自然法则,进而改善人命的一种学问。推命所用的主要著作有“紫微斗数”、“子平推命”、“星平会海”等。其方式就是以人出生的时间和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
总之,“命”是以推定人的命运,进而达到趋吉避凶的学问,从而改善人类发展的需要。
相
所谓“相”,一般包括“印相、名相、人相、家相、墓相(风水)”等五种,以观察存在于现象界形相的一种方术。
卜
所谓“卜”,它包括占卜、选吉、测局三种,其目的在于预测及处理事情,其中占卜的种类又可分 为“易断”及“六壬神课”。
占卜——所谓占卜,是以《易经》为理论依据,结合天、人、地三界所相互制约而推断吉凶的方法。 选吉——主要著作以《奇门遁甲》为代表,通过布局、布斗、符咒等结合,处理事物发展不吉的因素, 其主要运用于古代军事。 测局——主要著作以《太乙神数》为代表,通过十二运卦象之术,是推算国家政治命运、气数、历史变化规律的术数学。
《道教洞天福地》
洞天福地,是道教仙境的一部分,多以名山为主景,或兼有山水。认为此中有神仙主治,乃众仙所居,道士居此修炼或登山请乞,则可得道成仙。分而言之,“洞天”意谓山中有洞室通达上天,贯通诸山。
以下均据唐代名道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次序排列——十大通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
十大洞天:小有清虚天、大有空明天、太玄总真天、三玄极真天、宝仙九室天、上玉清平山、朱明耀真天、金坛华阳天、左神幽虚天、成德隐玄天
三十六小洞天:霍林洞天、蓬玄洞天、朱陵洞天、仙林洞天、玄关洞天、司马洞天、虚陵洞天、洞灵真天、山赤水洞天、会极亢洞天、玄德洞天、天宝洞天、生上洞天、天司洞天、玄真洞天、真化洞天、太乐洞天、大玉洞天、耀宝洞天、宝玄洞天、秀乐洞天、玉宝洞天、阳观洞天、太元洞天、华妙洞天、金庭洞天、丹霞洞天、仙都洞天、青田洞天、朱日洞天、太生洞天、良常洞天、紫玄洞天、天盖洞天、白马洞天、金华洞天
七十二福地:茅山、盖竹山、仙山、东仙源、西仙源、南田山、玉溜山、青屿山、郁木洞、丹霞山、君山、大若岩、焦源、灵墟、沃洲、天姥岭、若耶溪、金庭山、清远山、安山、马岭山、鹅羊山、洞真墟、青玉坛、光天坛、洞灵源、洞宫山、陶山、皇井、烂柯山、勒溪、龙虎山、灵山、泉源、金精山、阁皂山、始丰山、逍遥山、东白源、钵池山、论山、毛公坛、鸡笼山、桐柏山、平都山、绿萝山、虎溪山、彰龙山、抱福山、大面山、元晨山、马蹄山、德山、高溪蓝水山、蓝水、玉峰、天柱山、商谷山、张公洞、司马梅山、长在山、中条山、湖鱼澄洞、绵竹山、泸水、甘山、汉山、云山、庐山、东海山
《道教名山》
武当金顶
[1]
中国的道教名山主要有道教四大名山武当山、青城山、齐云山、龙虎山
泰山、华山、衡山、三清山、阁皂山、崂山、茅山、罗浮山、玉屏山、崆峒山、鹤鸣山 等等。
道教知名宫观
中国的道教知名宫观主要有:北京白云观, 西安市周至县楼观台,西安市万寿八仙宫,西安市户县重阳宫,陕西华山镇岳宫、玉泉院、东道院,沈阳太清宫,重庆老君洞道观, 兰州市白云观,兰州市金天观,天水市太昊宫,天水市玉泉观,千山无量观,山西省芮城县永乐宫,山西运城关帝庙,山东省泰安市东岳庙,泰山碧霞元君祠,青岛崂山太清宫,湖北省武当山紫霄宫, 湖北长春观,成都青羊宫, 青海贵德三清观, 大邑鹤鸣山迎仙阁, 广州三元宫, 上海白云观,河南嵩山中岳庙,河南上清宫道观,河南睢县袁家山道场等 。
正一道祖庭——龙虎山嗣汉天师府
全真道祖庭——山西永济的“永乐宫” (吕祖) ,陕西户县的 “重阳宫” (王重阳祖师);北京的 “白云观”(丘祖 ) 。
道教的理想世界不同于佛教的极乐世界,也不同于亚伯拉罕诸教的天国。
道教的理想世界有两种,一种是世俗的,一种是宗教的。
道教的理想世界是希望世界成为一个公平、和平的世界。而宗教的理想世界则是“仙境”,道教追求得道成仙,这样就能超脱生死,在仙境中过仙人的生活。不同于其它宗教的是,道教并不认为人死后才能到达仙境,而是认为人的形体通过一些形式的锻炼可以长生不死,成仙以后也可以一样生活在普通人的世界里,作“活神仙”,也可以到仙境中去生活。但是由于达到成仙的境界非常不容易,因此后来才出现了“尸解”等方式。部分风景秀丽的地方由于适合修炼而被誉为人间仙境,例如所谓的“洞天福地”就是其中一些代表性的地方。
许多宗教都认为人的寿命是不能改变的,然而道教不这样认为,有一句话“我命在我不在天”。
另外,道教作为一个多神教,相信万物有灵,甚至人体的各种器官都有神灵。亚伯拉罕诸教教义认为人生充满了不幸或者罪孽,认为死后灵魂才有可能得救。然而道教却认为生活在世界上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死亡才是痛苦的,因而道教追求的是“长生久视”。也因此有许多养生的方法,例如气功等在道教得到了发扬。
道教对人生大体上总是保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这是道教与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处。
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带有原罪,人生下来就要赎罪;
佛教认为人生是苦;
道教则是通过修炼达到不死,长生不老脱离对死亡的恐惧。
而道教和佛教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对待生和死的态度。
道教传递信众,人应该要怎么走在现在人生之路上,通过修炼达到不死,长生不老;
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槃”,才能脱离生死轮回。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
这是佛教与道教不同之处。
道教对中国的影响力
文化斗士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的文化根底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道教对中国的影响无处不在,这里我们只是挑选其中的四个方面加以详述。
1:武术健身:
道教中一些宗派都师徒相传一些武术和气功,例如武术中很出名的武当派,据说就是武当山上的许多道士传承的武术。道教的武术也和许多武术不同,讲究圆柔、后发制人,充分体现了道教的教理。其中像太极拳这样的简单武术套路,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健身活动。道教气功也是中国气功中的一大流派,全真道的修炼方法基本上就是气功,对气功的探索和发展,其贡献很大。
2:中医养生:
道教的养生术还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医学《黄帝内经》中经络学等方面内容。此外,许多道教徒研习医术,对于中医学发展颇有贡献,如葛洪、陶弘景等人,于中医药皆有所建树。
3:火药:
道教的炼丹术对火药的发明有着重要的影响。
4:文学:
古代文人深受道教影响,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最后还成为了名义上的道士。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虽然讲述的是佛教徒唐僧等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但全书中使用了大量道教专有的概念如心猿、意马、姹女、元神等,还构筑了一个以玉皇大帝为核心的道教神祇、神官系统。书中也出现了许多道教人物和魔怪,不过多为反面角色。
而完全以道教为核心的最著名小说则要数《封神演义》了。书中讲述的商周战争,其实质就是道教的两个派别阐教和截教的斗争。书中出现的各色仙神和宝物等,也全属于道教系统。
5:电影电视剧
电影电视剧也是很好的传播中国道教文化的,以道士形象出身的电影电视剧明星也是许多比如:林正英,午马等人,他们杰出的演技和功底吸引了世界对待中国文化的探索!
道教对世界的影响力
早在16世纪,老子的《道德经》就被西方人译成西方文字,17世纪以后,借助西方的商船往返,顺着西方传教士的足迹,《道德经》逐步由中国传入欧洲,西方人把《道德经》翻译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等文字,老子思想逐渐传遍欧洲大陆。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最初正是根据伏羲、黄老的阴阳学说提出了二进制思想,并给太极阴阳八卦起了一个西洋名字“辩证法”。
几百年来,《道德经》的西文译本总数近500种,涉及17种欧洲文字,在译成外国文字的世界文化名著发行量上,《圣经》排第一,《道德经》排第二。
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由于华夏大地,地大物博,人情风貌各异,历史变迁更迭,造成了许多道家人才的分布不得以星罗棋布,遁百姓街巷,秘传道德之术,其中法术流派就异彩纷呈,所以分散出的支脉也是众多的。准确的说,他们是民间某个地域文化形成的宗教,人们称之为民间法教。当然,法教与道教的关系是千丝万缕的,其思想也一样,都源道而生。他们同体有山相医命卜五术流传,但与道教不同的是,法教重法,重实修,所学之法通常都体现在替人驱邪镶镇,改善风水之上。传承方式也各有不同,没有固定的道观地点,大多都是师徒相承,代代流传。
比如在香港影视里,常见的茅山道士,其实是茅山或者闾山法脉传承。
今天要提的一个法脉比较特殊,几乎不为人所知。
阴山派,前身是茅山法,结合了巫术,融合了“闾山,茅山,普庵等诸派的改良形成了阴山法。阴山派又分为俩宗,一曰【法主宗】二曰【鬼王宗】,本道师承阴山法脉【鬼王】法,
供奉阎罗王天子,阴山法主,鬼力大王,盘古大帝为主的民间法脉,其法重阴,以令旗调兵遣将,门中和合,迷合,调魂,驱魂,锁魂等术,都是要用到兵将才能办到,五鬼术法运用之鼻祖,曾一度遭受到排斥,但说白了,法无正邪之分,人有善恶之别,再另类的法术,也是法术,只看人怎么用。并不能法术的性质,名字来轻易的断定善恶。
阴山派是民间法脉中最为神秘的一脉,其法术迅猛且灵,霸道绝伦。
这个教派在我们大陆过去是最常和封建迷信划上“等号”的,因为它请的是"阴山老祖"为主神。配合六丁六甲五营兵马阴兵阴将三魔真君鬼仙大帝地府王爷盘古大王三山九侯五鬼大王等神灵来办事。而使用的"阴山符"都是以黄纸墨字,或者白纸墨字,它们很少用"朱砂"。因为红代表阳,黑代表阴,这就是注重“阴”的结果。
阴山法脉,在过去,特别是民国以前曾盛行于湘西福浙等地,江湖统称放阴,诸多民间神婆神汉弄的走阴那一套把戏,多是脱胎于阴山一脉。
阴山派在道教中神秘莫测,诡异无常的门派,其法重阴,重令旗调五鬼兵将,派中流传着,五鬼运财,迷和冲开,五鬼驱魂,锁魂,锁喉,引龙诸法。喜欢在坟地,秽地等极阴的地方修行,借用坟地、尸骨、人血等“阴性能量促进修行,令旗倒插,符头也是倒插,坛也落地为阴坛。其法号称道家至阴,部分五鬼文法流落出外,经岁月的发展,融进了其他诸派之中,比如赫赫有名的五鬼驱魂,押魂等术,其鬼王法又曾流出泰国,融于马来西亚,泰国的降头师之中,结合当地的巫术自成一脉。
阴山法以著名的锁魂咒为最:
锁魂咒为阴山派具有代表性的制敌法门,顾名思义就是封锁仇家魂魄,使其神魂颠倒,周边环境急剧恶化,百事不顺,危急生命。阴山派制敌法门,首先的第一步就是必须先闭退家神,也就是通过特定符咒使对方家宅门神退位,然后再放阴。
以下概述部份阴山法的内容
1.驱鬼术。
所谓驱鬼术,也就是通过人和请来的鬼神互相交换利益而实现施法者目的的法术,鬼神用自己强大的法力帮助施法者实现心愿,而施法者则通过供养和上供的方式汇报。他的步骤相对一般法术请神步骤要简单许多,且有一定副作用。一般请来的鬼神常常是一些四处游荡但以得正果的鬼魅或者地仙(比如胡,黄仙、蛇仙一类)他们没有位列仙班或还在修真但是修为已经登峰造极可以呼风唤雨无穷变幻,所以可以帮助法师或施法者达到某些目的,就像我们最了解的“五鬼运财”就是典型的。
2.养灵法。
养灵法一般比少人知道,但是假如说另一个名词,养鬼,相信便能清楚了解。这就是典型的养灵。顾名思义这种法术其实就是将收服或者收留的孤魂野鬼供奉在肉胎(婴儿的死胎)或某种法器中通过供养让他提升法力,这个过程叫“制炼”也就是通过咒语、喂食一些列过程使其拥有比同类鬼魂更强的灵性,作为回报鬼魂帮助主人做事。
3.驱阴兵法。
这是阴山法比较常见的一种法术,它是通过土地庙或阴庙借兵,请阴间的鬼兵鬼将帮忙,俗称“发阴兵”,用这种法术往往要先写好表文用寿金元宝以美的供品向土地公上供,因为土地庙是人间通往阴间的入口,之后阴间鬼神听其号令。
我们知道在法科里面有兵马,那么一般的都是一些正神,比如天兵天将,五营兵马,这些属于正统的,那么反之,阴山法科所用的兵马刚好相反,为阴兵阴将,也就是差遣小鬼来办事,阴山派尤其擅长养鬼!在以前阴山派是不被正统法科所接受的,就好比武林大会,大家都觉得阴山法邪派,旁门左道,不能登大雅之堂,只是后面逐渐逐渐为大家所接受。
在阴山法科里面所使用的符法,几乎都是黄纸黑字,或者白纸黑字,几乎没有用朱砂的,因为他们用的是阴兵阴将,很忌讳这个,阴山法的效果非常猛烈,当然副作用也极大,举个例子,正统法科兵马,阳神,就好比现实中的警察公安机构,他们做事都是有规矩的,一步一步来,不会立竿见影,但是到最后还是可以帮你解决问题,阴山法刚好相反,他相当于我们现实中的黑社会,那么假如说你要讨债,你觉得是警察来的快还是黑社会来的快,肯定是后者,当然副作用大家也是知道的,假如后面你不把黑社会打点好,他也会要了你的命!求财也是一样,正统的求财法科虽然来的慢,但是副作用很小,阴山的就不一样了,一般来的就是横财!速度非常快,马上就有效果,
阴山门派可以说是古代巫术的延伸是一个完全崇尚欲望和享受的教派活动在中国云,贵,川一代,假如说世上各种法门之中是否真的有小说中说的邪恶的门派,那可能也只有鬼王派能堪称“邪恶”二字。原因是他们只崇尚欲望和金钱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修行也全都是采阴补阳的勾当,为了得到钱财滥用法术,不惜夺人性命。全无因果报应的概念,所以他们的弟子大多都全身纹满符咒供养大量的五鬼护法只因为担心作孽太多阴灵报复,而且同门长者死后后辈常常会砍下死者的头颅制作法器和法相。
鬼王派被怀疑是最早南传的阴山法分支,以超群的控灵术见长,因可以驱使大量的鬼魂为他效力所以被称为“鬼王”。而其门人也称门派中的宗师为鬼王,然而又因为们人各个心高气傲互相不服所以法门也都是私传,而在中国也有极少数弟子活动,因当地道家派系和本土祝由法师千百年来的强烈打击和压制,一直活动在地下,中国解放初期打击会道门运动有给以重创,最终消亡,隐退!!!虽然'阴山法'的修炼比较隐秘和怪异,但在本人来看,也之不过是一种'法'而已.在台湾因为商业性质比较浓,许多法师将'阴山法'讲得神神秘秘,夸大此法的作用.国内的人也受台湾人对'阴山法'的宣传对此法有所'误解'而反感.
阴山法'注重法坛、法印、令旗、手诀、调兵,调将的运用,借用坟地、尸骨、人血等'阴性能量'促成对事物的影响,以致达到顺利圆满之目的。
现代拍的影视中《新蜀山剑侠》阴山天尊等完全是摸黑阴山法,无稽之说。
最后本人再次声明!网上的那些所谓的阴山法本根本就是错的!因为里面根本就没有写怎么用,千万不要贸然尝试!否则后患无穷!当然,我不否定,有些符咒是对的,
但是你画了根本就没有用,许多朋友给我看了他的法本,我一看就是假的,因为最起码的,修炼阴山法的坛图都没有,你连怎么摆坛都不会怎么可能能学阴山法?那不是痴人说梦吗!
阴山法中还有一个比较牛逼的法《降头术》。本人说说如今网上流传的降头术,
道教派别概论,阴山派乃由茅山派中分裂而出,南洋降头,则是由阴山派中分裂而出。故而,其实正宗的降头术,乃存在于阴山派中。乃是由阴山派中的鬼术和魂术演变而来,亦和茅山派中的尸术有连接。
纵观降头术的兴起和广泛传播,只是最近二十三年间,香港的报道,淘宝的佛牌,许多人为的利益炒作,才致降头术等深入国内民心。却不知,其实东南亚一带ZF势力扶持推广,只为了通过降头术等促进经济发展,赚取外国人的钱财为目的。然而,若论真正的强大,却无降头师斗得过国内的正统法师。
关于这一点,相信看过林正英电影的人都明白,降头邪法,不过是歪门小道。岂能敌得过茅山道术,更不用说想敌过阴山道术了。
网上流传的降头术多为感情和合,施法7天复合各种乱七八糟的,多为求复合感情,一些情感失意者四处存在所谓的泰国大法师,柬埔寨,马来西亚等为其做法挽回,一些商家看中其中的商机,突显出其历害之处,推出降头术 ,至此降头术威名大显。更有一些商家四处推广泰国佛牌,称其有求必应 ,制作的阴牌佛牌,大多是邪物。泰国的所谓佛牌,本是从中国仙牌中演变而来的一种分支法术,分为正牌阴牌。
正牌的制作需要用寺庙里的土炼制,需要法师的长期念咒,以舍利骨,高僧骨灰等物进行炼制,一般最少的制作时间也必须是3个月以上。这种牌是很昂贵的,因为本身舍利骨,高僧骨灰都是高价昂贵之物。这样的佛牌,一般都的修行的僧人自己佩戴,不会出售。就算出售,售价大多也是几十万以上。
阴牌则大部分使用阴邪之物炼制,用人骨、骨灰、尸油、婴儿干尸、胎儿胎盘、女性生理组织、裹尸布、坟土尸土、坟头草,棺材钉等等,来制作,阴邪不利。最招邪气,对人坏处大于好处。
现在许多出售的所谓泰国牌子,大部分是阴牌,而且大多数为了牟利,减少制作程序的乱做,大多数没什么用处,都是些邪物,佩戴后反而会蚕食事主气运和阳气。其所说的作用,都是被牌商广告夸张了的用处。其实许多都是地摊货,随便拿些尸土做出来的。好比中国两元店里的那种小商品一样,完全是拿来坑人的。今天讲到这里,下一期开始讲解修炼阴山法和所遇见各种诡异之事
在动笔写下这个,我也犹豫了很久,因为有人对我说过一句话,我们这一行,重在一个隐字。但我发现,随着年代的流逝,有些东西隐着隐着,就没有了。所以,我打算把一些真实的事,真实的文化融汇进故事,无论是发扬,或是交流,或是为大家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又或是写一本故事也好,我都会一路坚持的走下去
还有后续 坐等后续??为楼主打call 楼主写的甚好,都贴近与真实了,赞 【阴山道士】手札(二)地府篇
生有生界,死有死国。死者之地,唤冥界。地府主辖,地狱关鬼。
地府是负责冥界秩序的神府,地狱是地府的监狱。地府里有府君,鬼帝,鬼师,阎王,阎君,阴帅,地藏王,不过很少人知道地府神祇的正确排名,甚至有人以为地藏王在地府地位崇高。其实,地府的等级森严,是这样的。
地府最高统治者,泰山府君。
泰山府君是地府最古老的神,亦是死国的最高统治者。
地府自开辟以来,最初的地方就是泰山,也可以说,泰山才是真正的地府所在,包括神魔的死,也归泰山府君掌管。不过随着地府的扩大发展,地府事务细化,泰山府君极少出现,但是地位与实力无可动摇。
泰山府君是早期古神,座下神灵极少,但是实力强悍无匹。
酆都大帝
最古老的地府掌控者,是泰山府君,仅此于泰山府君的就是酆都大帝,兼任北帝大魔王(道教的魔是指考验修行者内心的神,也可以理解为特别严格的考官。)
酆都大帝下辖六宫,镇于酆都之所,鬼之出入,皆由其决。相较于对地府事务极少过问的泰山府君,酆都大帝就要忙的多了,而且他所座下的五方鬼帝,亦是地府的帝王级人物。
五方鬼帝
东方鬼帝:蔡郁垒,神荼,治"桃止山" 、"鬼门关"。
西方鬼帝:赵文和,王真人,治"嶓冢山"。
北方鬼帝: 张衡、杨云,治"罗酆山"。
南方鬼帝: 杜子仁,治"罗浮山"。
中央鬼帝: 周乞、稽康,治"抱犊山"。
这五方鬼帝奉酆都大帝的命令,掌阴司秩序,镇守阴司五方,
鬼师费长房
天师钟馗
钟馗就不用多说了,鬼师,很少有人知道这位神祇,不过他确实是地府高层,有驱使众鬼的本领,法器是鬼师金印,纵横地府,代天镇鬼。鬼也分强弱,绝世凶鬼一般是被酆都大帝和五方鬼帝镇压,但是一些雄踞一方的鬼王,势力庞大,数目众多,又不好让鬼帝轻易出动,就由鬼师与天师镇压。
鬼师下辖鬼师宫,有千万金甲战士。
天师下辖天师宫,有两个结义兄弟柳含烟,王富曲。
十殿阎王,四大阎君
十殿阎王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十殿阎王,其名分别为:一殿秦广王、二殿楚江王、三殿宋帝王、四殿五官王、五殿阎罗王、六殿卞城王、七殿泰山王、八殿都市王、九殿平等王、十殿转轮王。因分居地府十殿,故名。这十殿阎王主管地狱刑法和阴兵。鬼魂经由四大阎君审判,交由十殿阎王判定刑罚。
四大阎君分别是包拯,寇准,韩擒虎,范仲淹。都是中国古代的名臣。他们负责审判阴间讼狱,裁断冤直。
十殿阎王和四大阎君地位相当,但职分部属相差很大,十殿阎王是掌兵武将和刑罚裁定者,四大阎君是审案法官。十殿阎王的部下是地府精兵,四大阎君的部属是普通阴差。
从泰山府君到四大阎君,都是地府的帝王。地位崇高。自他们以下,又是一个层次。
判官
地府有赏善司、罚恶司、察查司、阴律司四司,由四大判官主管。四大判官分别是赏善司魏征、罚恶司钟馗、察查司陆之道、阴律司崔钰。其中罚恶司判官钟馗最为奇特,他是天师钟馗的一个化身。
四大判官是负责协助冥司帝王,赏善惩恶
十大阴帅
十大阴帅分别是鬼王、日游、夜游、无常、牛头、马面、豹尾、鸟嘴、鱼鳃、黄蜂,其中黑白无常,牛头马面,比较出名。
七大鬼王分别是、鬼历大王、虎伥鬼王、阎鬼王、尸王、猪哥王、鬼狱大王、幽冥龙王
日游,夜游是负责巡查四方,黑白无常,牛头马面负责勾人魂,豹尾,鸟嘴,鱼鳃,黄蜂分别管理路上兽类、天上鸟类、水中鱼类以及地上昆虫等各处动物的亡灵。十大冥帅,他们能各尽其长、各带其兵、各惩其恶、各报其功,无论造孽作恶的鬼魂有多大本领,即使能上天、能入地,都难逃过他们的手掌。
【鬼】的一般级别 游魂,孤魂野鬼,怨鬼,恶鬼,摄青鬼,历鬼,鬼将,鬼帅,鬼仙,鬼帝
孟婆
阴司之内有孟婆氏,取魂一世之泪,烹之为汤,可忘却前尘。孟婆是负责送鬼魂走的鬼界吏员,法力高深,凡是不愿意老老实实投胎的闹事鬼魂,都会被孟婆直接镇压。
从判官到孟婆,都是地府的中层职员,在往下就是阴兵,鬼差。
此外还有地藏王,地藏王不是地府的正式人员,是佛教壮大后塞进地府的,假如非要排位,当居于阎王之下,判官之上。而且地藏王能够指挥的只有他带到地府的三百万佛兵。这个数目对于地府来说并不大,十殿阎王掌控的阴兵都是数以亿计的,鬼师与天师麾下也有千万兵马,而且阴兵得鬼界冥气滋润,实力高于佛兵,地藏王自己的法力也仅仅和十殿阎王中的任一一位持平,即使是四大阎君,联手也可以和!地藏王持平。假如打起来,只需要两位阎王领兵,就可以解决。
消除记忆的阴间女神:孟婆。
阴间第一站:本地土地庙,第二站:黄泉路,第三站:望乡台,第四站:恶狗岭,第五站:金鸡山,第六站:野鬼村,第七站:迷魂殿,第八站:阴曹地府酆都城,第九站:十八层地狱,第十站:血水池,第十一站:供养阁,十二站:莲花台,第十三站:还魂崖。
还魂崖边有一座桥,桥上有4尊护桥神兽,坐落两边,界碑石上写金银桥(也叫奈何桥)。桥上有一个老婆婆拿着茶水,给过往的鬼魂饮用,这老婆婆便是孟婆神,这茶水便是孟婆汤,喝了这汤水便忘掉了前世的恩怨情仇,是是非非,投胎各处。
金银桥的那边便是六个圆道发出各色光芒,这就是六道轮回,投胎哪道便要跳进哪个圆道。六道分为:天道(天神)、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人死之后,灵魂就离开了这个世界,来到了另一世间,俗称阴阳间。此为阴阳两界的中间之路,这里和死前你眼中的世界一模一样,此时,灵魂也不知道自己已死,而黑白无常幻化成你身边人的模样,引你走上阴阳路。阴阳路上白天和死前的世界一模一样,夜晚却变成了一片荒原且有鬼出没。鬼种类许多,
1、镬身饿鬼,又名镬汤鬼。该下油锅或开水中煮,因为他们前生曾以杀生为生,包括刽子手和屠夫之类;还有的是因为生前有人托他寄存财物,他见财起意,拒不归还者。
2、针口饿鬼,又名针口臭鬼。咽喉食道如针尖一样细小,别说吃饭,连咽一滴水也不能通过,因前生雇凶杀人所致。
3、吐食鬼,吃喝后立即吐出。这大多数是妇人的果报,生前其夫乐善好施,劝妇人施舍钱财,但妇人吝惜,积财不施。
4、食粪鬼,只能食粪。前生为人妻,老一个人自己偷吃,让丈夫忍饥挨饿,或嫌弃丈夫。
5、食火鬼,饥渴时所食所饮立即化为烈火,烧的痛苦嚎叫。前生曾断人食粮,令人饿死。
6、食气鬼,常感到饥渴,但不能吃喝。前生总是自己独吃独喝美食,不顾妻子儿女。
7、食法鬼,常年饥渴不堪,瘦的皮包骨,只有靠听僧人说法解些许饥渴,维持精气不散(如同维系生命)。这是因为前生以营利为目的为人讲说佛法。
8、食水鬼,心中焦渴异常,拼命喝水也不能缓解。前生曾以烈酒为水骗人上当,或不持斋戒。
9、希望鬼,常感到饥渴难耐,但不得饮食,只有在祭祀时才能吃喝一点儿。因前生作买卖是用尽心机,以不正当手法谋取利润。
10、食唾鬼,常感饥渴,又时时被扔时的汤锅烧煮。只能食人的唾液和脏东西。因前生以不干净食物打发乞食僧人所致。
11、食鬘鬼,有人用鲜花进行祭祀时,此鬼便于此时食花,虽身常饥渴,但也不能吃其他东西。因前生用装饰佛像的“华鬘”(鲜花编制成串的装饰物)来打扮自己。
12、食血鬼,只能于祭祀时,吃些带血的祭品。因前生自己宰杀牲畜自己吃肉,不给妻子儿女吃。
13、食肉鬼,此鬼奸诈而且相貌丑恶,为人憎恶。只能吃供祭的杂肉,不能吃别的东西。前生为屠夫,将动物肢解切碎而秤卖,并常常却斤短两,或挂羊头卖狗肉。
14、食香鬼,以香烟为食。前生曾以劣质香当作优质香卖,赚取高额利润。
15、疾行鬼,平时总以肮脏的东西为食物,吃进以后,突然全身燃着,烧的死去活来。这些鬼前生为僧人,身着法衣,四处化缘,假说为病人看病,但是化缘过来的钱,全买成好吃的独自吃了。这是破戒之报。
16、伺便鬼,浑身毛发常常自燃,以食旁人排出的秽气而存活。皆因前生诈骗钱财,不修福业。
17、地下鬼,或称黑暗鬼,他们的眼睛看不见东西,总住在布满毒蛇的黑暗地方,被蛇咬的痛疼不堪,尤如刀割,天天发出凄惨的哀鸣。前生多为赃官,贪赃枉法,将无辜的人打入牢狱。
18、神通鬼,称大力鬼,虽有大力神通,但常由此而被役使招来祸患。其前生皆曾拐卖人口,偷盗财物:能量很大,却全用来做坏事上。
19、炽燃鬼,常无缘无顾浑身着火,像被人浇上汽油再点着火,痛的鬼哭狼嚎,满地乱滚。此类鬼前生或为官兵,或为流贼,攻城掠地,杀害百姓。按规定,此种鬼再投生为人后,还要遭别人抢掠。
20、伺婴儿便鬼,以食婴儿大小便为生,而且常加害婴儿。前生曾杀害婴儿,性情爆躁。
21、欲色鬼,混迹于人间,与人类交合,靠兴妖作怪维持生存。此类鬼前生多行淫乱,靠卖淫谋财。
22、住海渚鬼,住在大海孤岛上,无以蔽体,遭受绝非人类所能忍受的暴寒暴热之苦。因前生曾于旷野,遇到孤独无助的病弱者,巧取豪夺其财物,故受此报。
23、阎罗王持杖鬼,供阎罗王役使,执杖奔走。前生皆谄谀国王,阿附权贵,弄权窃国,多行暴恶。
24、食小儿鬼,此是常吃婴幼儿的历鬼。前生曾假作咒术,骗人财物,并无缘无故地虐杀猪羊。死后先下地狱,服满刑期,又堕入鬼道。
25、食人精神气鬼,此鬼乃食人精气的历鬼,前生为军官或士兵,战斗时与亲友相约,互相救护,实际上眼看他人苦战而亡也不救护,反依靠他人的勇气掩护才逃得性命。
26、罗刹鬼,此类恶鬼专门吃人,能凌空飞行,常为饥火焚烧。前生是杀人成性者。
27、火炉烧食鬼,此类鬼生前极吝啬贪婪,乃至从僧人空中夺食,死后先下地狱,出地狱后转生鬼道,常被大火炉烧身。
28、不净巷陌鬼,出没于巷间小路,检食垃圾或肮脏的东西吃。前生给出家人吃不干净的食物,故受此报。
29、食风鬼,常十分饥渴,但只能喝西北风,因前生见僧人来乞食,非但不给,反而作弄一番。
30、食炭鬼,常不自觉地吞进火炭,烧的半死。其生前曾主管刑狱,虐待犯人,让他们忍饥挨饿。
31、食毒鬼,先堕入地狱道,刑满后转生鬼道,饥饿时只能吃一种毒火,受烧身之痛。其前生曾在食物中下毒,而致人死命。
32、旷野鬼,常患饥渴,被天火烧身。其前生曾霸占旷野中湖池,不许过往人饮用,并口出恶言。
33、冢间食土鬼,常吃死人,常住在被焚烧的尸体热灰上。其前生以盗卖寺庙花果为生,故受此报。
34、树中住鬼,住在树中,饱受热寒之苦。本来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是积阴德的事,但此类鬼前生,偏心怀恶意,盗伐众人乘凉的大树而换取钱财。
35、交道鬼,常遭飞来的神锯割解肢体,死而复生。饥渴不得食,只有在十字路口祭祀时,才能吃些祭品。其前生拦路抢劫,夺取路人随身携带的财物口粮。
36、摩罗身鬼,又称杀身恶鬼,此鬼应属于魔中之死魔,能伤人性命。《智度论》卷六十八说:“魔,秦言能夺命者,唯死魔实能夺命。余者亦能作夺命因缘,亦夺智慧命,是故命杀者”。其前生皆信邪教,行邪法,挠乱佛法智慧,故受此报。
如饿死鬼口又细又小,如同小小的针孔,它的腹部庞大得如同一座山丘,因此,它们往往都是吃不进任何东西,即使稍微吃到一点儿,也无法满足大如山丘的腹部。无奈,他们只好常常受着饥渴交煎的痛苦。有些饿鬼众生,瘦骨嶙峋,整个身体就如同烧焦的枯树一样,只剩下了皮包骨,没有一点血肉,皮肤松驰,犹如一件衣服,它们活也活不成,死也死不了,非常地可怜。许多饿鬼均是赤体形象,身形丑恶,他们的心也同样不清净,常常生起恶念,伤害阴阳路上过往的众生。为了发泄怨气,在见到新来的鬼魂之后,他们便发疯似地撕咬扯打,有些鬼魂甚至会被打的肢离体碎。摆渡人负责保护你的安全,否则,一旦被饿鬼捉住,你也会变成他们中的一员,以业力未尽一直都须感受这样的痛苦。阴阳路上行多时,摆渡人和世间的一切俱无。只剩你独自个散步荒原之间。当你正惊惶难寻道路时,就会听到一边有两人高声大叫你的名字:“往这里来,往这里来!”听到便被黑白无常拘到阴界。眼前会出现一座城池,城门上有七个大字:“幽冥地府鬼门关”。街道上有一家客栈,名为“幽冥客栈”,来往的灵魂有钱就能在这住着,有吃有喝,不过吃喝只能通过鼻子闻,否则食物进到嘴里便掉在了地上。没有带上路钱的只能露宿街头,直到黑白无常再次到来。黑白无常再次到来的时候,会拷着你沿着街道走上数里,会有一座十分壮丽的碧瓦楼台出现,门前有一副对联:“阴司总会门,阎老森罗殿”。进去之后漆黑一片,突然两对提烛一亮,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十代阎君降阶而至。由首席判官崔府君取出生死簿,宣读功过,经十阎王审判,然后由朱太尉执一首引魂幡,送出森罗殿。
径出幽司,径行数里,便是幽冥背阴山。阴风飒飒,黑雾漫漫。山前山后有牛头马面、饿鬼穷魂。爬过山,就是阴山背后一十八层地狱。十八层地狱不是说有真的从上到下有十八层,而是根据罪名,分为的十八个刑罚,每个专门执行这些刑罚的部门叫做狱,分为:吊筋狱、幽枉狱、火坑狱,酆都狱、拔舌狱、剥皮狱,磨捱狱、碓捣狱、车崩狱,寒冰狱、脱壳狱、抽肠狱,油锅狱、黑暗狱、刀山狱,血池狱、阿鼻狱、秤杆狱。这里一处处俱是悲声振耳,恶怪惊心。过了十八层地狱,
便是忘川河。奔流浩浩之水,往来并没有渡船。忘川河水呈血黄色,里面尽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河中虫蛇满布,腥风扑面。桥长数里,阔只三騑,高有百尺,深却千重。这时会有一对青衣童子,执幢幡宝盖,高叫道:“桥梁使者来接。”忘川河上总共有三座桥,一座金的,一座银的,一座破的。而这座破桥就是最出名的奈何桥。上无扶手栏杆,下有抢人恶怪,寒风滚滚,血浪滔滔,号泣之声不绝。不是所有人都要过奈何桥,王侯将相被引着从金桥而过。忠孝贤良之辈,公平正大之人,被引着从银桥而过。而其他人只能走奈何桥了。且在金桥上走的人能看到三座桥,在银桥上走的人能看到银桥和破桥,而其他人只能看到一座奈何桥了。有些鬼魂为了能见到今生最爱之人,跳入忘川河中,他们需要等上千年才能转世。在这千年之中,你或会看到奈何桥上走过你今生最爱之人,但是言语不能相通,你看得见他,他却看不见你。在这千年之中,你会看见他一遍又一遍的走过奈何桥。过了奈何桥就是枉死城,枉死城这个地方住着的都是些枉死的冤魂,无收无管,不得超生,又无钱钞盘缠,都是没钱没势的孤寒穷鬼。受尽了十八层地狱的惩罚,也不能投胎,被扔到了枉死城。过了枉死城就走上了平阳大路,足八百里,无花无叶,黄沙遍地,延绵流潋,故名黄泉。黄泉路上再无恶鬼和危机,故无使者相送,可以独自安心上路。前进多时,就能看到一片曼珠沙华,又名彼岸花。花丛中有一村庄,名曰孟婆庄。这里便是六道轮回之所,在你经过一系列的审核之后,在这里有一个终审,有钱也不一定能成功。这里呢有六道门,代表六条轮回隧道:行善的升化仙道,尽忠的超生贵道,行孝的再生福道,公平的还生人道,积德的转生富道,恶毒的沉沦鬼道。”

孟婆庄里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台上有一筒镜名为“焃鴠镜”,此镜阴阳交互,可以遥望家乡,是亡魂最后一次向阳世亲人告别的地方。望乡台边有一巨石叫三生石,三生石上记载着你的前世今生,且是姻缘轮回之神位,石头分三段,名为前世、今生、来世,其身有一笔姻缘线,从今生一直延续到来世,掌管三世姻缘轮回。三生石旁有一妖,名孟婆氏,皆为女身,多智善谋,具殊色,好食鬼,善烹汤。孟婆汤,以八泪为引,历久方成,异香可通九霄,凡鬼饮之,前事皆不复记。
每有轮回转世之人,孟婆便带你看看三生石上记载着的前世今生,三世姻缘,让你站在望乡台上远望人间最后一眼,想着世上那个令你刻骨铭心的相爱之人,念着人间那些撕心裂肺的海誓山盟,滚滚红尘之中数不完的爱恨情仇、灯火阑珊之处道不尽的悲欢离合,顷刻间,泪水不禁滑落脸庞。孟婆神便收集你的眼泪为汤引:一滴生泪,二钱老泪,三分苦泪,四盏悔泪,五寸相思泪,六盏病中泪,七尺别离泪,八盏伤心泪。慢火煎熬,去其苦涩,留其甘芳,如此煎熬一生,熬成一锅好汤。孟婆神会盛上三碗递你,前世今生都将伴随着这三碗孟婆汤而烟消云散,才死心塌地前往“轮回隧道”
今天谈谈鬼,鬼是否是子虚乌有?或者是无处不在的精神怪物,历久不衰,经世不灭。谈鬼、说鬼、论鬼、写鬼、信鬼、怕鬼、祭鬼、骂鬼、驱鬼、打鬼、斗鬼、斩鬼、降鬼、扮鬼、用鬼的大有人在,形成了一套中华独特的鬼文化。本文将从鬼的来源、社会属性、地位,尤其是鬼书等方面对中华鬼文化作一番粗浅的探讨。
随着社会的发展,鬼也渐渐具有了社会属性。在阶级社会里,人们对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下产生苦难的根本原因不了解,误以为是鬼神在主宰着人间的贫富和祸富,把自己不能支配的社会力量加以神化,赋予“神权天授”的美名,剥削和压迫劳动阶级。各种朴素的原始宗教也无法抗拒这种社会力量,许多宗教演变为政教合一,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关于鬼文化由来已久,丰富的民间传说,再现了人类图腾崇拜的辉煌顶峰。宗教文化的史记,书写了人世间的因果报应,人生恶贯满盈的旅途,谱写着自相残杀的历史进程。世间上又有多少人熟知那鬼文化的深切内涵,这也是宗教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鬼文化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恐吓那杀人不眨眼的凶神恶煞之人,阴曹地府的油锅刀山也是专门用来收拾这人间的小人。
真正的鬼文化应归功于道家的经典,孟婆汤、奈何桥、鬼门关,猛鬼判官、上刀山、下火海、分尸勾魂,不论哪一种阴间刑罚都会让你心惊胆颤。重庆的泸州鬼蜮采用的是一种夸张手法,没有鬼蜮的真实含义,只不过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来体现惊魂动魄的地狱履行。如何运用鬼文化来教育后人,才是和谐社会的真谛,使其善待世人,弘扬道家文化之经典伟业,作恶多端必有报。这世人的沉迷,政客的荣耀宝座,官场的腐淫无度,恶霸的淫威,真正的唱响那人生贪婪的凯歌。人类呼唤鬼文化的再现,以震慑世人糜烂之心态,构建人类和平美好的繁荣世界。

尽管是人创造了鬼,但鬼并没有服从于人,而是多与人为敌,加害于人的。数千年来,人鬼之争没有停息过。而人们对鬼的态度是有不同的层次的。大致上我们可以分为:祭鬼、驱鬼、斗鬼和用鬼四个层次。祭鬼是鬼在主宰着人们;驱鬼则是人们的一种自卫本能;斗鬼则体现了人的力量和主动性;用鬼则完全是在驾驭鬼为人们服务了。而人们一切对鬼事的了解除了口头相传外就主要借助于鬼书了。
鬼书汗牛充栋、不可胜数。这除了有一定的经济制度、社会文化及上层建筑诸因素的相互影响之外,相当重要的原因恐怕是鬼怪有其独特的诱惑力和鉴赏价值。
其一,鬼怪满足了人的求新好奇的心理。人的心理本能是好奇心强,这是人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鬼书则恰好能起到满足人的好奇心的作用。鬼书一般采用纪异、志怪、梦幻、想象等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故事比较生动、曲折,富有感染力。以鬼为题材的文艺作品符合了文艺创作求新求异的发展规律,也就相互得以促进。
民间流传
鬼上身
鬼上身是由于某些人的大脑或特定的区域发生变化,使自己的脑电波减弱,并对这些“独立漂浮于空间的脑电波”更敏感,更容易接受,其原来的脑电波会暂时处于被覆盖的状态,人暂时失去原有的意识,其行为被强占的脑电波所控制或处于一种呆滞的状态(同时有两个人的特点)。那人就可以说是被“鬼”上身了。
还有多种有关鬼的现象,可以用这个“鬼”来解释,
“人所归为鬼,从人,象鬼头,鬼阴贼害,从厶。”——《说文解字》
鬼产生的历史可谓久远。可以这么说,自从有了文字就有了关于鬼的记载。从甲骨文中看,“鬼”的字形是一个人头上戴着一个很大的恐怖面具,与人十分相似。这说明我们的先祖早已把鬼看作是与人关系密切的怪物。
实际上鬼的来源是多重性的,复杂多变。首先,鬼是跟灵魂联系在一起的,而灵魂又和梦境密切相关。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指出:“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想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既然灵魂在人死时离开肉体而继续活着,那么就没有任何理由去设想它本身还会死亡;这样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这样,远古时代的人们便得出了人是由“肉体”和“灵魂”两部分组成的这一结论。肉体可以死亡,但灵魂是永远不死的。人在死亡时其灵魂就脱离了人的肉体,便成为了鬼。只是一种对人鬼产生原因的解释。

鬼和人的关系,鬼是附属体。也可说是人体的容器。不过,鬼是不控制人的思想的。
还有一种是自然鬼神,其产生原因是因为过去的人们对雷电、地震、淫雨等自然现象无法理解,认为是一些鬼神在操纵着这些自然现象,每一种自然现象都是一种鬼神的恶作剧。马克思说过:“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象动物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利。
下一期讲阴山法的体系(天)(地)(人)(神)(鬼)(妖)(魔)(灵)
各位看官是否满意??
无论是手记还是小说 在文字中看到了 作者明白了自己的道 可喜可贺 【阴山道士】手札(三)
原创: 重旪道人 道教隐宗风水命理
法坛简介
以下为各路神君
千里眼、顺风耳
三神:土地/城隍、山神、龙王
二星君:值日星官、夜游神君
五鬼王
东方春瘟鬼王张元伯、
南方夏瘟鬼王刘元达、
西方秋瘟鬼王赵公明、
北方冬瘟鬼王钟士贵、
中央总管中瘟鬼王史文业
四海龙王,雷公电母风姐雨妹,
水神火神,风雷水火四麒麟。
八灵:天火风雷,地水山泽
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不方便写出坛上供的是何神位
法器介绍—
量天尺,罗根、划地锥,这是三大法器是必须要有的,然后还有鲁班尺,修炼的法器必须要有戒指一个,手表一块,手链一个,胸链一个,脚链一个,葫芦一个,五帝钱一串,金钱剑一把,柳木剑一把,香炉一个,道袍一件,蒲团一个,道笔两支,朱砂一瓶,黑墨一瓶,钱纸三沓金银黄,兽像一个,青香,黄香和红香,黄纸一张和红纸一张,黄布一张红布一张,匕首一把。
灵器级别的有
招魂幡、透骨钉、摄音铃、冲光镜,缚魂束,魂灯,七口柳木做的棺材,镇魂玉,阴山九幽令牌、九幽玄冥旗(收妖奴鬼用的)等等——
修炼功法简介
主修功法 幽冥诀、黑狱功、奴鬼术、控尸法、化神术,噬阴诀经、阴山法籍(符道分上下俩部)、风水密录(类似鬼吹灯胡八一用)
修炼境界如下
练血养身
真气练体
抱阳守阴
魂出青冥
练精化气
练气化神
三花聚顶
练神还虚
五气朝元
练虚合道
以上设坛之需
从古至今阴山一脉历来传人极少,来无影去无踪,神龙见首不见尾,经历1800年的岁月变迁到了现代,阴山道士只闻其名,不见其人。
据说阴山道士是地府主宰者阴天子的化身创下的门派,又有一说法是阴山的前身是 从茅山派分裂出来,结合诸多门派的精髓创派的,阴山历经几次灭派之危机,据说几百年前阴山出了一个道术奇才,自创《黑狱诀》此功法的內容涵盖「迷合、冲开、叫魂、锁魂、驱魂、调魂、招财」等诸多法术包罗万象,其中控阴术更是发挥到了极致,此术可强行控制过世先师,不光可以控鬼,还可以控阴师。
什么叫阴师呢,活着的法师叫阳师,死了以后就叫阴师,所以这个奇才可以控各门各派弟子的师父和老师公们,你想各个门派的弟子们能干吗。。。法教最重视的是传承,是师父口传心授,不论什么门派那个法本里面的符咒多数会有一些记号,或者故意写错一些东西,然后师父亲自告诉你这个符号是什么意思,碰到这个符号这个符的符胆就要这么画。所以现在人跑去淘宝买法本我觉得特别可笑。所以说他能控阴师相当于掌握了各个门派的秘籍,这个可是要出大事儿的…所以当时各门各派连合起来围攻这位奇才和他师兄弟师兄们,正儿八经的师门,尤其那个时候,师父可真是师父。大家伙是拼了命才保住了阴山传承,差一点就被灭了道统,就现在所传下的厉害是厉害,但跟那个时候比就差远了。由于年代太过久远有许多事情无法考证,只能挑一些师父传下来的事情说。还有南洋降头师来中国挑战茅山、阴山的事,当时直接被国内的大法师给打回去了,过程咱不知道,咱不敢问也不敢多说??
阴山派其法极重阴,供奉阴山阎罗天子,鬼王,符用白纸或黄纸黑墨,印盖上去也是黑的,禁用朱砂,因为朱砂属阳与阴相克。符头敕令倒写,坛也是落地为坛,因为调遣的是阴兵阴将及五鬼办事儿,都是跟下面打交道。阴山派确实要进坟地修炼,并且祭炼一些法器的时候还需要找孤坟。那种孤坟就是荒山野岭就那一个坟,骷髅头是阴山派的一个标准标志了,用骨头等制法器。
阴山法里的五鬼术闻名于世,今天就介绍一下这五鬼术,要招将需要半夜一点后到坟地里招,到坟地后主要做两件事,第一件,是与五方鬼帝定下盟约,第二寻找将魂。
五鬼之术,由来与久,即使是外行人,也听说过五鬼运财,五鬼招魂等术。
在众多道派中都有请五鬼之术。但遍观众多门派的法本咒语。许多门派所奉请的五鬼根本不一样。有的五鬼咒里所请的五鬼是“曹十,朱芳。”等人,有的则是张五,于泰等人。也因此,引发了不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外行人争论。更有甚者冒充大师,认为五鬼是这五个,不是那五个。却不知他们的行为在行内人的眼里,是贻笑大方之举。
所谓五鬼用兵之术,并不是指请来的是五只鬼,更不是五方瘟神。而是上奏于五方鬼帝,以五方阴师为媒介,调遣阴灵阴将替自己办事。以上这些曹十,朱芳等人,就是某个门派的阴师,这些阴师通常在地府中都拥有一定的职位,所以,咒语里才有它们,而门下的弟子也能通过他们请鬼用兵。
因此,咒语上虽然五鬼之名有变,但五方鬼帝,永远只有那么五个。而在重驭鬼用兵的阴山派里,上契于五方鬼帝,更是重中之中。
东方鬼帝:蔡郁垒,神荼,治"桃止山" 、"鬼门关"。
西方鬼帝:赵文和,王真人,治"嶓冢山"。
北方鬼帝: 张衡、杨云,治"罗酆山"。
南方鬼帝: 杜子仁,治"罗浮山"。
中央鬼帝: 周乞、稽康,治"抱犊山"。
接下来就是我第一次上山进坟招将了,山里啥最多?当然是山精鬼魅了 ,所以啊,我即使再害怕,也只得摸黑上坟地。也幸好阴山派的人都喜欢在坟地等极重阴气的地方修行,所以我住的地方离坟地也不是很远,只有20多分钟的路程而已。对于在黑夜里摸着黑行走的我来说,20分钟,却犹如一辈子这么漫长。走在漆黑的山路上,透过那惨白的月光,连路上的这些树,偶尔闪过影子似乎都在张牙舞爪。
踩着小路上的泥土杂草心里有些发毛,我一步一步走向坟地。坟地上,四处可见凹凸不平,长满了野草的小坟庖,必竟清明节刚过到处都是白花花的纸钱,花旗等东西,要是不小心我可能就会踩空摔倒或者是踩到坟墓上压坟钱,又或者是蜡烛。
我手里拿袋子,里面装有纸钱,香,蜡烛,酒水,米,碗,小棺材板,五鬼旗,招将符,法扇,地户图(通阴间),我小心翼翼的四处找着合适的地方摆放法器,黑灯瞎火的加上天气有点凉,一阵阵风吹来,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真心有点烦躁,找不到啥办?只能运用天眼,看那里阴气最旺盛了,正东北方冒出一股股的阴气形成鬼脸的样子,二话不说,抬腿就走,也不管是不是踩在墓头上了,约莫走了
40米左右,刚好在一颗树下,依次把东西拿出来,摆放好倒上酒水,点香火,把五将旗倒插在土里,心里默念“阴山祖师在上,今38代弟子在此立坛招将,恭请祖师庇护”,心里默念完后,开始烧纸钱,念五方鬼帝宝浩,念将咒,掐鬼诀,踏鬼罡,手里舞着骨剑,一股股阴气绘聚在坛上,重头到尾弄了6次,累出一身汗,才打通地户,也不管地上脏不脏盘腿静做,灵魂出窍勾通鬼帝
我灵魂出窍四处的找着,看着,突然之间,远方出现了一团绿油油的光,这些光一团一团的,飘忽在空中,慢慢凝结成一个个人形吓得我一个激灵,当时心里想鬼帝出场就是不一样,随便一出场随从百来个,俩个字“牛逼”
,照这个样子算,要谈不拢,今晚要凉凉了,就算我是九命猫,也没有多少条命可以赔啊,心里有点发苦,走一步算一步吧,这是鬼帝开口说到“汝唤吾何事?可有献上贡品?”我沉默了下说到,今三十八代阴山弟子,拜请鬼帝,今招唤鬼帝,是结缔盟约,招阴将,望鬼帝成全 。说完心里松了口气,鬼帝也没有回应,气氛慢慢的有点压抑,鬼帝的双眼直直的看着我,像是要把我看透一般,我以为要完蛋了,我心里默念化神术,(天清清,地灵灵............恭请祖师灵....……………)准备请祖师降临,突然鬼帝就开口说“可,献上贡品”听到这话差点没被口水呛死,(后来才知道,刚才鬼帝去验查我的身份,是不是阴山弟子??)好的嘛,咱也不敢多问,必竟这位主是老大,惹不起惹不起,心念一动灵魂回归本体,心里发狠一咬牙拿起小刀割手指扎血,印在符上,小棺材板上、坛前三杯酒滴血进去,用血在纸钱上画了一鬼字,本着不能浪费血的心里把流血的手侵在酒里止血,地上还有灰直接一摸搞定,鬼帝直直的看着我,心里莫名的有点发毛,把脸转到一边,我把将符烧掉,忽然间,在香火外的土上,我看到了一样不可思议的东西,是一支倒插着的五将旗子,在烛火的映照下,旗子上泛出幽绿的光芒,一个骷髅头和一个鬼字突兀的显露在空气里。可接下来的一幕,再次让我头皮发麻,站在鬼帝后面的阴将一个个诡异的看像我,绿幽幽的眼睛清一色的朝我看来,忽然间鬼帝说到这些阴将你想招那个?我抬头看了看,眼睛定定的看着其中俩个阴将,是俩女的怎么形容呢?看服装应该生前是清朝时期的这俩女的长得最高挑的一位【双眸似水,带着彻骨的寒冷,似乎能看透一切。十指纤纤,肤如凝脂,雪白中透着粉红,似乎能拧出水来。一举一动都似舞。柔顺青丝直垂脚踝,随风舞动时发出的清香可引来蝴蝶。腰肢纤细,四肢纤长,有仙子般脱俗气质。一袭黑衣委地,紫蓝蝴蝶暗纹影影绰绰。一头乌发顺顺披下,只挑起几缕用蝴蝶流苏浅浅绾起。额间垂着一夜明珠雕成的蝴蝶,散出盈盈光芒。面上不施粉黛,仍掩不住绝色容颜。颈间一小金项链,称得锁骨清冽。腕上黛色玉镯衬出如雪肌肤,脚上一双鎏金鞋用荧光忽闪的宝石装饰着,美目流转,轻轻跨入百花园,裙角飞扬,恍若黑暗中丢失了呼吸的苍白蝴蝶,神情淡漠,恍若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嘴角勾起一抹笑容,如同烟花般飘渺虚无而绚烂。】
另一个【穿着一件略嫌简单的素白色的长锦衣,用深棕色的丝线在衣料上绣出了奇巧遒劲的枝干,桃红色的丝线绣出了一朵朵怒放的梅花,从裙摆一直延伸到腰际,一根玄紫色的宽腰带勒紧细腰,显出了身段窈窕,反而还给人一种清雅不失华贵的感觉,外披一件浅紫色的敞口纱衣,一举一动皆引得纱衣有些波光流动之感,腰间系着一块翡翠玉佩,平添了一份儒雅之气。手上带着一个乳白色的玉镯子,一头长的出奇的头发用紫色和白色相间的丝带绾出了一个略有些繁杂的发式,确实没有辜负这头漂亮的出奇的头发,头发上抹了些玫瑰的香精,散发出一股迷人的香味,发髫上插着一跟翡翠制成的玉簪子,别出心裁的做成了带叶青竹的模样,真让人以为她带了枝青竹在头上,额前薄而长的刘海整齐严谨。用碳黑色描上了柳叶眉,更衬出皮肤白皙细腻,妩媚迷人的丹凤眼在眼波流转之间光华显尽,施以粉色的胭脂让皮肤显得白里透红,唇上单单的抹上浅红色的唇红,整张脸显得特别漂亮】
.这俩位女阴将大概就这么形容吧??,咱也不多说多想,和鬼帝说到,就要这俩位阴将了,鬼帝就说了一个字,“可”,然后鬼帝就走随从急急忙跟上,随后地户也关闭了。
原地上,俩位阴将定定的看着我,也不说话,我和鬼将一顿扯皮,(此处省略一万字),最后签下几条不平等条约????,阴将才愿意和我走,我把剩下的将符烧在棺材板上,俩位阴将入住里面,我一顿猛收拾,一路小跑回家,在家里开坛祭将,招出俩位美女阴将和自身的融合,忙完看下时间都4点了,困意上头,交代阴将入我梦里沟通…………
未完待续,哈哈哈
??、楼主加速更新啊
道教发源地大邑鹤鸣山-道源圣城
道的教化时刻都运转,却又如虚无一般,看不见、模不着,单以文字无法言明,需以 “体验” 而得启悟,人以自身不同潜能条件、意识印象,因缘得以悟道,感应从“道教”所得,故产生了无数人士,黄帝、孔子、庄子、科学家等等都在这程度下,体验 “道教”,得以“受道”,着下阴阳、五行、仁爱、仙学、科学......等等无数的学说,人终其一生仍然努力朝“得道(成功)”方向走
现今,人以科学探测宇宙事物,亦是“道教”,就如一个科学家的故事:- 看见苹果跌下来,而悟到地心吸力,从其规律,而悟得其法,古今皆是如此 而中国的道教神仙学说正是位处“道教”的高层,哲学可以描述现象,科学可以发现而解释现象,而仙学系统则可以超脱现象
人从荒蛮中“受道”而进化,开发到一定的潜能可以明白世间事物,太上老君就道成老子肉身施教,以哲学形式启悟人类“道”的概念,和圣人之道, 以期众生可以得到个好的环境,去悟道,随着人朝“道”方向走,所知所学越趋复杂,亦开始有了道派,将各圈子学说有系统地组合起来 ,就如人生命开始后,从基本的技能而到学习事物,进而成长,产生自己的圈子,各圈子又再组成组织或家庭
道教道派就如这一般那么自然的因缘“道教”而形成,现代学术界将“道教”界定为东汉道派始出现,分开道家和道教,是狭义和片面的解释
“道教”:
以“道”为祖,包含道家和道派,和世间事物
以 神仙学说 为宗:《楼观本起传》:“是以古仙哲后,景行高真,仰道德为生化之源,宗神仙为立教之本;寻众妙之轨躅,慕重玄之指归”
以三皇五帝开始:《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本始部》:“上古无教,教自三皇五帝以来有矣。教者,告也,有言有理有义,有授有传...”
“道”从无始而开始,“教”亦无所终结, 故“道教” ,无始亦无终
本段道教简释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中国的传统宗教,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得道成仙、救济世人并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主要经典。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现代世界也有着一定影响性。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但直到汉朝之后才有教团产生,其个别派系为奉老子为道德天尊,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包括道家、术士等)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寻求有关实践练成神仙的方法。
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五种,服食仙药,外丹等,炼气与导引,内丹修炼,并借由道教科仪与本身法术修为等仪式来功德成仙,常见后来的神仙多为内丹修炼和功德成神者与道术的修练者。
编辑本段道教的核心——道
道德经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用通俗的理念说:存在(太极)是道,不存在(无极)是道,非存在非不存在也是道。
《道德经》中阐述了道的几个特征:先天地生、亘古不变、运转不息、包容天地万物,不可名状。
道蕴育万物,又隐与万物之中,道不是有意志的存在,而是无意志的规律。《道德经》中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并非是说,天地没有仁义,糟践万物,而是说天地没有一般人所谓的"仁",对待万物都是一样的(都如同对待刍狗一般)。由此可见《道德经》中所谓的道是万物运行的规律,是无意志的存在。
道教教义
尊道贵德——道教最高信仰
仙道贵生——道教鲜明特色
清静寡欲——道教行为标准
自然无为——道教生活态度
柔弱不争——道教自我修养
返朴归真——道教理想状态
天人合一——道教理想状态
天道承负——道教善恶报应
性命双修——道教修炼要诀
以上所述,是道教的最基本教义。虽然,对于道教的全部教义,诸如宗仰黄老、生道合一、真一玄道、形神合形、遣形坐忘等没能一一展开释说。但通过这些核心而基本教义思想,相信能有助于大家真正认识和了解道教。
道教主要经典
《道德真经》 《南华真经》 《冲虚真经》 《文始真经》 《通玄真经》 《龙门心法》
道教其他重要经典
《周易参同契》 《抱朴子》 《黄帝阴符经》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度人经》)
《太平经》 《老子想尔注》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常清静经》)
《太上洞玄灵宝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玉皇经》) 《太上九要心印妙经》(《心印妙经》)
《老子化胡经》 《悟真篇》 等等
道教劝善三圣经
此三部是道教主要的三部劝善书,民间影响很大:
《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 《关帝觉世真经》
道藏
道藏是道教经籍的总集,是按照一定的编纂意图、收集范围和组织结构,将许多经典编排起来的大型道教丛书。从唐朝初年开始编纂,至今已有近1300多年的历史。
现存之《道藏》是由明成祖永乐四年,第四十三代张天师张宇初及其弟张宇清奉诏主持编修。英宗正统九年又诏通妙真人邵以正校正增补,于正统十年刊板事竣,共计五千三百零五卷。后世以刊板年号称其书为《正统道藏》。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又命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主编成《续道藏》。正续《道藏》共收入各类道书一千四百七十六种,五千四百八十五卷,分装成五百一十二函,每函依《千字文》顺序编号,经板十二万一千五百八十九块。《道藏》中的各种典籍,都按“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方法编排。
1996年起,由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道长主持编修《中华道藏》,是以明代正、续《道藏》为底本,保持三洞四辅的基本框架。对三洞四辅以外的经书又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了相应的归类,共分七大部类,各部类所收经书,按道派源流和时代先后编排次序。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历经数载,终于在2004年正式出版发行。
道教的思想起源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
最早可追朔于原始时期的崇拜自然与鬼神,从最早的人神沟通的占卜等多种方术,原始宗教逐渐演变成殷周时期的祭祀上天和祖先。
到春秋战国时期,古代宗教经历了显著的理性化演变,与社会文化知识的分化。诸子百家尤以道、儒、墨为“显学”且当时的阴阳家、神仙家兴起,在历史有所的影响。
至汉代社会因为战乱与汉朝崩溃导致对宗教产生急迫的需求,于是原本儒学逐渐宗教化,此时也于传入佛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综合传统的鬼神崇拜、神仙思想、阴阳术数终于与汉代所崇尚黄老的思潮逐渐融合;道教教派也于此时形成。
道教的历史一般分为汉魏两晋的起源时期、唐宋的兴盛、元明期间全真教的出现和清以后衰落四个时期。
汉魏两晋的起源时期
道教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作为道教最终形成的两个标志性事件:
一是《太平经》的流传,一是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天师道)。
汉顺帝时(126年—144年),于吉(一说干吉)、宫崇所传的《太平清领书》(即《太平经》,据信传自汉成帝时齐人甘忠可编著的《包元太平经》)得到广泛传播。到汉灵帝时,张角奉《太平清领书》传教,号为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信徒遍布天下九州,已是颇有影响。
后来,黄巾起义失败,太平道日趋衰微。同样是在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学道于蜀郡鹤鸣山,招徒传教,信道者出米五斗,故称五斗米道(也有研究称,乃因其崇信北斗南斗等五斗星,加之与蜀地弥教结合,故称五斗弥教,后讹为五斗米教)。其子张衡其孙张鲁保据汉中多年,后又与最高统治当局合作,使得五斗米道的影响从西南一隅播于海内,遂发展为道教正宗天师道。
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炼丹术的盛行和相关理论的深化,道教获得了很大发展。同时道教也吸取了当时风行的玄学,丰富了自己的理论。东晋建武元年,葛洪对战国以来的神仙家理论进行了系统地论述,著作了《抱朴子》,是道教理论的第一次系统化,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南北朝时,寇谦之在北魏太武帝支持下建立了“北天师道”,陆修静建立了“南天师道”。
唐宋的兴盛
到了唐宋,唐高祖李渊认老子李耳为祖先。
到北宋时期道教更是辉煌盛世,宋徽宗也极其崇信道教,宋徽宗更自号“教主道君皇帝”,
道教因而备受尊崇,神霄道成为国教。神霄派是符箓三宗分衍的支派之一。产生于北宋末,流传于南宋至元明。 “神霄”之名,来源于《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该经根据古代天有“九霄”、“九重”之说,指认其中最高一重为“神霄”。并对之作了如下的描绘:“高上神霄,去地百万。
神霄派的创始人,为北宋末道士王文卿。据《冲虚通妙侍宸王先生家语》称,王文卿,字予道(或曰字述道),号冲和子,江西建昌南丰人。自称早年遇火师汪君于扬子江,授以飞神谒帝之道,后游清真洞天(或曰在水泽),遇一老妪(据说是电母),授以嘘呵风雨之文,再经汪君指点,乃能役鬼神,致雷电。此后,除旱治疾,济人甚众,名闻江湖间。据赵与昔《宾退录》卷一《林灵素传》载,永嘉道士林灵素曾向宋徽宗推荐王文卿。该《传》云:政和六年(1116年),京师大旱,上命林灵素乞雨,未应。蔡京奏其妄。林灵素奏请徽宗急召建昌军南丰道士王文卿,谓文卿是神霄甲子之神兼雨部,与之同告上帝,可以奏效。文卿既至,执简敕水,果得雨三日。上喜,拜文卿太素大夫、凝神殿侍宸,赐号“冲虚通妙先生”。徽宗末年,王文卿数以修政练兵为请,徽宗不纳,乃拂袖还南丰。高宗即位于江南,闻文卿犹在世,累遣使征召,不赴。于绍兴二十三年(1153)卒。
在神霄派创建过程中,林灵素对该派亦有建树。据称,他游西洛时,路遇一道人,姓赵,与之交游数载。一日,道人去世,遗囊中有书三册,名曰《神霄天坛玉书》,或称《五雷玉书》,写明“付与林某”。后复见赵道人,告之曰:“予乃汉天师弟子赵升也。向者所受《五雷玉书》,谨而行之,不可轻泄,即日为神霄教主雷霆大判官”云云。据说该书“有神仙变化法言,兴云致雨符咒”,林灵素得此书后,“豁然神悟,察见鬼神,诵咒书符,策役雷电,追摄邪魔,与人禁治疾苦,立见功验。”政和六年(1116),因徐知常引荐,被徽宗召见。为了迎合徽宗私意,大言曰:“天有九霄,而神霄为最高,其治曰府。神霄玉清王者,上帝之长子,号长生大帝,陛下是也。”
徽宗大喜,诏将福宁殿东所建之玉清和阳宫,改名玉清神霄宫,诸州之天宁观改名神霄玉清万寿宫,中祀长生大帝君(实为徽宗)、青华大帝君像。由是神霄派声势益盛。
张陵第三十代孙张继先亦对创建神霄派有贡献。张宇初《道门十规》称:“神霄自汪、王二师而下,则有张、李、陈、白、萨、潘、杨、唐、莫诸师,恢弘犹至。”其中的张,即指张继先。张继先撰有《明真破妄章颂》,以阐发雷法理论。
神霄派为了标榜其教之古远,称其教源出于神霄玉清真王,或玉清圣境元始法王,火师汪真君则为阐教之祖师。宣称王文卿之法术即为火师汪真君亲传。但火师汪真君何许人也?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五《火师汪真君传》载,汪真君,名子华,字时美。唐玄宗开元二年(714)生于蔡州汝阳县(今属河南)。年四十,而三举不第,乃弃儒学道,与颜真卿同师白云先生李约,再师赤城先生司马承祯。后遇安禄山之乱,弃家南游,住南岳祝融峰下修道,九年不出山。再遇紫虚元君幸南岳,授以至道。再修二十八年,丹成道备,于德宗贞元五年(789)飞升。据此,火师汪真君虽有其人,但无传习神霄雷法之事迹;然而有关王文卿之传记皆云其于北宋末亲授王文卿劾召雷雨之术。但此时去枉真君逝世已三百余年,何得亲授?由此可见主文卿辈劾召雷雨之术,并非出于火师汪真君,实乃王文卿辈之自创,因而神霄派之历史,也只能始于王文卿。特色道派
神霄派以传习五雷法为事,谓行此法可役鬼神,致雷雨,除害免灾。这是神霄派区别于其他道派的主要特点。其理论基础是天人感应与内外合一说。谓天与我同体,人之精神与天时、阴阳五行一脉相通,此感必彼应;而其基础又在于行法者平时的内修(内丹修炼),行法者内修功行深厚,风云雷雨可随召而至。王文卿云:“斩勘五雷法者,以道为体,以法为用。内而修之,斩灭尸鬼,勘合玄机,攒簇五行,合和四象,水火既济,金木交并,日炼月烹,胎脱神化,为高上之仙。外而用之,则新除妖孽,勘合雷霆,呼吸五气之精,混合五雷之将,所谓中理五气,混合百神。以我元命之神,召彼虚无之神,以我本身之气,合彼虚无之气,加之步罡诀目、秘咒灵符,斡动化机,若合符契。运雷霆于掌上,包天地于身中,曰旸而旸,曰雨而雨,故感应速如影响。”
神霄派人物
继王文卿之后,有萨守坚者,以神霄雷法闻名于两宋之际。倪岳《青溪漫稿》和《明史·礼志》谓其为蜀人,在宋徽宗时,从王文卿、林灵素学法;清雍正《山西通志》卷一百五十九则谓其为山西汾阳人,自称汾阳萨客。虞集《灵惠冲虚通妙真君王侍宸记》称他“见侍宸(王文卿)于青城山,而尽得神秘,游东南,祷祈劾治,其神怪有过于侍宸者。”他撰有《雷说》《内天罡诀法》《续风雨雷电说》等文,以阐述神霄雷法。其《雷说》云:“法本诸道,道源诸心。能以吾之精神,融会一气之精神,以吾之造化,适量五行之造化,则道法妙矣!”“学者无求之他,但求之吾身可也。夫五行根于二气,二气分而为五行,人能聚五行之气,运五行之气为五雷,则雷法乃先天之道,雷神乃在我之神,以气合气,以神合神,岂不如响斯答耶?”“会此之道,参此之理,则二气不在二气,而在吾身,五行不在五行,亦在吾身。吹而为风,运而为雷,嘘而为云,呵而为雨,千变万化,千态万状,种种皆心内物质之。”因此神霄派道士都非常重视内丹修炼,以之作为行法的基础。
演变发展
至南宋,神霄派在江南地区十分流行。有称传自王文卿者,有称传自林灵素者,有称传自张继先者。虞集《正侍宸记》谓王文卿于南宋初逝世后,得其传者,唯新城高子羽,子羽传临江徐次举,次举传金溪聂天锡,天锡传临川谭悟真,人称谭五雷。入元后,谭悟真仍活动于人间。宋洪迈《夷坚丙志》卷十四云:建昌王文卿既以道术著名,其徒郑道士得其五雷法,往来筠、抚诸州,为人请雨治祟,召呼雷霆,若响若答。
南宋理宗时道士刘玉(字清卿)为《神霄金火天丁大法》作《后序》,记有林灵素所传一系,称:“火师传与玉真教主林侍宸,林传与张如晦,后传陈道一,下付薛洞真,卢君野。次以神霄派脉付徐必大,徐亦不得其文,卢君化于剑江,将解,而枕中出其书以付玉。法传卢君,而派继徐君。”
《道法会元》卷二百五十三《地*绪余论》又记张继先所传一系,称:“地*一司之法,实起教于虚靖天师(张陵第三十代孙张继先——引者注),次显化于天宝洞主王宗敬真官,青城吴道显真官,青州柳伯奇仙官,果州威惠钟明真人,相继而为宗师。其后如江、浙、闽、蜀、湖广,嗣法者何限,姓名昭揭宁几人。”以上所列诸人的事迹皆不祥。
南宋时期的金丹派南宗亦兼传神霄五雷法。白云蟾《翠虚陈真人得法记》称,火师汪真君命其弟子辛忠义传法给陈楠,陈楠传之白玉蟾。《海琼白真人语录》卷一曰:“真师(指白玉蟾——引者注)告元长曰:……向者天真遣狼牙猛吏雷部判官辛汉臣授之先师陈翠虚,翠虚以授于我,今以付子,子宜秘之。”《道法会元》卷一百四《高上景霄三五混合都天大雷琅书》所列师派即为:玉清圣境元始法王,玉清真王长生大帝,……火师真君汪康民,辛忠义,陈楠,白玉蟾。《道法会元》卷八十三《先天雷晶隐书》所列师派稍有不同,为:
李亚,汪守真,王文卿,白玉蟾、金逵……。说明南五祖之陈楠、白玉蟾确系神霄雷法的重要传人。
由上可见,南宋时期传习神霄雷法的支派甚多,神霄派在当时传法颇盛。不仅如此,当时各个支派中又随时分衍出若干小支系,使该派的传衍既盛且杂。《道法会元》卷二百五十三《地*绪余论》称,起于虚靖天师的地*一法,传至后来,“则有苏道济派,温州正派,李蓬头派,遇矅卿派,玄灵续派。如此等类,数之不尽。千蹊万径,源析之分,使学者莫之适从。”明张宇初说:“神霄则雷霆诸派始于玉清真王,而火师汪真君阐之。次而侍宸王君、虚静真君、西河萨君、伏魔李君、枢相许君。倡其宗者,林灵素、徐神翁、刘混康、雷默庵、万五雷、方贫乐、邓铁岩;而上官、徐、谭、杨、陈、唐、莫而下,派亦衍矣。”又称“神霄自汪、王二师而下,则有张、李、白、萨、潘、杨、唐、莫诸师,恢弘犹至。凡天雷、酆岳之文,各相师授,或一将而数派不同,或一派而符咒亦异,以是讹舛失真,隐真出伪者多,因而互生谤惑。”可见神霄派在南宋时期传播十分繁盛,但也十分杂乱。
入元以后,传林灵素、张继先者转衰,传王文卿者较盛。
此时出现了茅山、阁皂等派别,天师道也重新兴起。自汉晋以来一直隐而不显的道教丹鼎一派,由于汉钟离、吕洞宾等人的大力倡导,内丹之学始露于世。在理论方面,陈抟、张伯端等人阐述的内丹学说极为盛行。
此阶段不仅中国内部道教有所发展,更借由迁徙与文化交流发扬至亚洲其他各处。比方东晋末,五斗米道在中国南方发动起义失败后,卢循率部逃至越南(交州)。越南人李脱帮助卢循进攻交州府城,失败后自尽。这是道教传入越南最早的记载。
在宋代的道教,信州龙虎山天师世系之受封,始自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赐张正随为贞静先生。又据《宋史.仁宗本记》记载:天圣八年(1030年)五月甲寅,赐信州龙虎山张乾曜号澄素先生。到宋徽宗时,虽宠信道士林灵素,但对天师世系亦只给予一般封赠。
元明期间全真教的出现
宋末元初的道教,在北方出现了王重阳创导的全真道。后来,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为蒙古成吉思汗讲道,愿其勿要滥杀无辜,颇受成吉思汗信赖,被元朝统治者授予主管天下道教的权力。而同时,为应对全真道的迅速崛起,原龙虎山天师道、茅山上清派、阁皂山灵宝派合并为正一道,尊张天师为正一教主,从而正式形成了道教南有全真派、北有正一派两大派别的格局。
明代时,永乐帝朱棣自诩为真武大帝的化身,而对祭祀真武的张三丰及其武当派大力扶持。此时,道教依然在中国的各种宗教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清以后衰落
清以后,道教基本已经停止了发展。清代开始,满清统治者信奉藏传佛教,并压制主要为汉族人信仰的道教。道教从此走向了衰落。进入近现代社会以后,道教更是衰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中国政府新的宗教政策的执行,1957年,中国大陆成立了中国道教协会,管理中国道教内部的事务。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道教才开始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可是正式出家的道教徒并不多。
目前中国大陆的全真派和正一派道士约有10万余人,正式开放的道教宫观有5千多处。道教组织有中国道教协会、省一级地方道教协会、地区(市)一级地方道教协会。
台湾的道教
台湾道教基本上随着早期的汉人移民而来到台湾,日治时代末期,许多民众信奉道教以表明自己的民族立场,因此道教备受打压,道教宫观屡遭损毁,必须兼供佛像或民间神祇才能得以保全,这种混杂现象延续至今,且导致台湾道佛不分的情况。
1949年,正一道的63代天师张恩溥辗转到达台湾,1969年羽化后,迁台江西省国大代表推张恩溥堂侄张源先为代理掌教,现居台湾嗣汉天师府。
2008年张源先掌教羽化,现任张天师为第六十四代天师张道祯。
现据台湾民政部门统计道教乃为台湾第一大宗教。
道教是崇拜多神的宗教。道教崇奉的神灵种类繁多,下面只能介绍一些地位较高且较有影响者。
道教三清
三清
1.三清指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它们是道教的最高主神,实是“道”的一体三位。“三清”的说法始于六朝,但此时“三清”多是指“三清境”,即太清境、玉清境和上清境,分别为神宝君、天宝君、灵宝君三位大神居住。后来,“三清”才逐渐作为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通行代称,而“三清境”亦成为其居住地。
四御
2.四御是地位仅次于三清的四位天帝,具体指: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执掌万事万物),北极紫微大帝(总御万星),勾陈上宫天皇大帝(统御万雷与人间兵革之事),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祇(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
六御
3.六御:道教过去有“六御”之说,“六御”分别为: 统御万天的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玉皇大帝〕、统御万雷人间兵革之事的勾陈上宫天皇大帝、 统御万星的中天紫微北极大帝、 统御万类的东极青华大帝(又称太乙救苦天尊)、统御万灵的南极长生大帝、 统御万地的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zhi3)。 这种说法源于中国古代“六合”观念,所谓“六合”,指宇宙的巨大空间,即上、下、四方(东、西、南、北)
玄天法师教主
玄天法师教主指智杨大天尊。他是天地间傅教法师教法力天师执掌法力?
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在普通民众的心目中似乎是天界最高的神灵,有人以为其乃是由殷商时期最高的天神“帝”或“上帝”发展而来。在早期道教的《真灵位业图》中,有“玉皇道君”和“高上玉皇”之名,但其阶位却并不高,仅排在玉清三元宫右位的第十一及第十九位。宋代,真宗皇帝称其远祖赵玄朗得玉皇之命而降授天书于赵宋,故特上玉皇大帝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后徽宗又再加封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从而大大提高了玉皇在民间的威望,令玉皇信仰流行开来。道教多将玉皇视为“三清”之下的“四御”之一,以为他是地位仅次于“三清”的“总领宇宙主宰之君”,其职能是“承三清之命,察紫微之庭”,“小事专掌,大事申呈”。每年正月初九玉皇圣诞日,道观和民间多举办“玉皇会”。
诸星神星辰之神
诸星神星辰之神在道教中的地位很高,主要有五曜(五星)——岁星(木星)、镇星(土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荧惑星(火星)。 此外还有东西南北中“五斗星君”,以及二十八宿星君、紫微垣众星君、太微垣众星君、天市垣众星君等。其中,最受崇奉的是“斗姆”。“斗姆”作女像,传说她生出了北斗七星,能普垂医治之功。此外,北斗、南斗星君也很受世人崇奉,据《度人经》言,北斗主死,南斗主生,故民间多举办“北斗会”、“南斗会”。在诸星神中,影响较大的还有四方二十八宿星君。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龙形,称青龙;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组成鸟形,称朱雀;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组成虎形,称白虎;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组成龟形,称玄武。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合称“四方之神”。
三官大帝即天、地、水“三官”,有关其来历说法颇多,或说起源于中国古代宗教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或说起源于五行中金(主生)、土(主成)、水(主化)三气,或以为即尧、舜、禹,等等。“三官”在早期道教中就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汉末天师道为病人祈祷时需举行“三官手书”仪式,即将病人姓名和服罪之意写于纸上分别送呈天、地、水三官。南北朝时期,“三官”又与“三元”相配而成为“上元天官紫微大帝”、“中元地官清虚大帝”、“下元水官洞阴大帝”。据称,天官能赐福、地官能赫罪、水官能解厄,分别诞生于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各地的人们为了祈福、拔罪和禳灾,多分别在这三个日子举办“上元会”、“中元会”和“下元会”。
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文昌本是星名,亦称文曲星或文星,古时被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汉代则专指天上文昌宫的第四星——司命星。其成为道教与民间所信奉的文昌帝君,乃与蜀中的梓潼神张亚子(又作张恶子或张垩子)有关。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乱入蜀,曾梦见张亚子显灵,并追封他为左丞相;唐末,唐僖宗为避黄巢之乱入蜀,又亲祀梓潼神,追封张亚子为济顺王。经唐朝皇帝的崇拜,梓潼神张亚子遂由地方神成为天下通祀的大神。宋代,梓潼神又多次得皇帝加封,并因预卜科举功名甚验而甚得读书人信向。元延祐三年(1316年),元仁宗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并钦定为忠国、孝家、益民、正直之神,至此梓潼神与文昌星神遂合二为一,称文昌帝君。元明以后,各地多建有文昌宫、文昌祠等,人们多于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诞辰日举行“文昌会”。
四大天师
“天师”原是古代对有道者的尊称,后世道教徒称张道陵为天师。“四大天师”为道教史上的四位重要真人,分别是张道陵、葛玄、许逊(许旌阳)、萨守坚,为玉皇 通明殿前的四位天神。
财神
武财神赵公明、关公;文财神为比干、范蠡。除此,人们信仰的财神还有五圣、柴荣、财公财母、和合二仙、利市仙官,又有文昌帝君,活财神沈万三等,就其信仰广泛和与道教的关系而言,要数文武财神、五圣、和合二仙、文昌帝君了。
赵公明,亦称“赵公元帅”。如今道教主要把他作为财神来供奉,但他同时也是道教的四大元帅之一。
护法四帅
《道法会元》中称四元帅之名号为天蓬玉真寿元真君、天猷仁执灵福真君、翊圣保德储庆真君、佑圣真武灵应真君。卷十五云:“天蓬元帅宝印照我,天猷元帅仗剑卫我,翊圣真君持戟守我,玄天真武水火助我。”说明玉印、玉剑、大戟、水火分别为四位护法元帅的神器。此外,该书卷三十九还用四圣来命名四元帅,称天蓬玉真寿元真君为天蓬元帅真君,天猷仁执灵福真君为天猷元帅真君,翊圣保德储庆真君为翊圣黑煞真君,称佑圣真武灵应真君为紫皇天一天君玉虚师相玄天上帝,这是道教对护法四帅的又一种称呼。
四大元帅
马灵耀(华光大帝)、赵公明(财神之一)、温琼(温元帅)、关羽(关圣帝君)。道长在道场祈禳中,通常要请四元帅降临,以助驱邪伏妖 。
王灵官
王灵官是道教的护法镇山神将,和佛教的韦驮相似,有的书说他是武当山中五百灵官的统帅,叫华光元帅,又叫五显灵官。到了宋代,又出现了一位"火车王灵官",镇守道观山门的灵官一般就指这位王灵官。王灵官为人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纠察天上人间,除邪祛恶,不遗余力,于是老百姓赞曰;“三眼能观天下事,一鞭惊醒世间人。
八仙
八仙,是指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铁拐李(李玄)、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何晓云)、吕洞宾(吕岩)、韩湘子、曹国舅(曹景休),此八人道教史上确有其人并非后人杜撰。
以上仅是道教所崇神灵中很小的一部分。实际上,道教崇拜的神灵成千上万,他们多在举行斋醮法会时被恭请莅临,如唐宋时的《道门科范大全集》《道门定制》等道教科仪经典中即收录有大量的道教神名。此外,各路神仙的事迹在道教经典中也多有记载,如汉代的《列仙传》、晋代的《神仙传》以及元代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俱记有历代神仙得道之事。
来源于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崇拜物
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崇拜,生殖和祖先崇拜
对圣贤崇拜的承袭
孔子、孟子、关公、岳飞等。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就有“圣人”、“贤人” 崇拜。以及《上清众仙真记》、《真灵位业图》、《无上秘要》的“道人名品”等列尧舜禹三王,殷汤、周武、齐桓公、汉高祖、刘备等帝王,和诸子圣贤孔丘、颜回、墨翟等。
教派因素对道教神仙谱系的构建也有重要影响
道教教派众多,从创教之始,在至上最高神上就有所分歧。
早期的五斗米道创教时,以太上老君为教主,供奉“三官”,从而魏晋南北朝时,北魏寇谦之的天师道,由于其享“天师之位”,受“清整道教”之命,得《云中者音诵新科之诫》20卷,均假“太上老君”之名,为此,他依然崇奉太上老君就成为必然的了。
太平道开始创教时,後者则崇拜黄老,供奉“中黄太乙”。东晋中後期,上清派、灵宝派相继出现,新出现的《上清》《灵宝》经中,不再尊太上老君为至上神。上清派以元始天王或太上玉晨道君为最尊,灵宝派以元始天尊和太上大道君地位最显,有的经书也列太上老君,但其排列地位稍次。
後来在各派协商,融合中提出“道不可无师尊,教不可无宗主,故老君师太上玉晨大道君焉,大道君即元始天尊之弟子也。”的共识,正是在这种师徒关系下,使他们成为三位一体的“三清尊神”,为道教神仙谱系中的最高神。
另外,各派又有自己的创派真人、主祭神灵等。
道教在吸收各种原始宗教、民间宗教、神话传说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神仙谱系,并与原来的地方宗教或融合,或形成总支形式。
道教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它常常与其它宗教、人们的倾向愿望相互影响。
几千年间,中国的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各个教派间虽然也常常有矛盾,但没有爆发过大的宗教战争,这是值得庆幸的。
如今道教的两大派别
如今道教门派有主要是,北方正一道,南方全真道 ,是国家官方认识的宗教之府,
道教之术繁多,共分五大类,道教五术大概解释如下:
山
所谓“山”就是通过食饵、筑基、玄典、拳法、符咒等方法来修炼“肉体”与“精神”,以达充满身心 的一种学问。
食饵——是利用补药、酒及日常饮食以加强体力,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筑基——是利用静坐法以控制精、气、神,进而增进体力的一种方法。 玄典——是以老子、庄子思想为基础,进而达到修心养性的一种方式。 拳法——是以习练各种武术以增强体魄的方法。 符咒——是一种通灵、修炼的法术,其主要作用是避邪镇煞、趋吉避凶等的一种方术。
总而言之,“山”就是利用打坐、修炼、武学、食疗等各种方法以培养完满人格的一种学问。
医
所谓“医”,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法,以达保持健康、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方剂——是利用各种药物制成散剂、丸剂来治疗疾病和修炼的一种方术。 针灸——针法和灸法和合称,是利用人的脉络、气血循环的原理,刺激患部,来治疗疾病的方术。 灵治——利用掌握人的心灵(心理状态),进而以治疗人疾病的一种方术。也就是现所称谓的“心理治疗”。
总之,“医”就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式,以治疗人的疾病的一种方法。
命
所谓“命”,就是透过推理命运的方式来了解人生,以穹达自然法则,进而改善人命的一种学问。推命所用的主要著作有“紫微斗数”、“子平推命”、“星平会海”等。其方式就是以人出生的时间和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
总之,“命”是以推定人的命运,进而达到趋吉避凶的学问,从而改善人类发展的需要。
相
所谓“相”,一般包括“印相、名相、人相、家相、墓相(风水)”等五种,以观察存在于现象界形相的一种方术。
卜
所谓“卜”,它包括占卜、选吉、测局三种,其目的在于预测及处理事情,其中占卜的种类又可分 为“易断”及“六壬神课”。
占卜——所谓占卜,是以《易经》为理论依据,结合天、人、地三界所相互制约而推断吉凶的方法。 选吉——主要著作以《奇门遁甲》为代表,通过布局、布斗、符咒等结合,处理事物发展不吉的因素, 其主要运用于古代军事。 测局——主要著作以《太乙神数》为代表,通过十二运卦象之术,是推算国家政治命运、气数、历史变化规律的术数学。
《道教洞天福地》
洞天福地,是道教仙境的一部分,多以名山为主景,或兼有山水。认为此中有神仙主治,乃众仙所居,道士居此修炼或登山请乞,则可得道成仙。分而言之,“洞天”意谓山中有洞室通达上天,贯通诸山。
以下均据唐代名道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次序排列——十大通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
十大洞天:小有清虚天、大有空明天、太玄总真天、三玄极真天、宝仙九室天、上玉清平山、朱明耀真天、金坛华阳天、左神幽虚天、成德隐玄天
三十六小洞天:霍林洞天、蓬玄洞天、朱陵洞天、仙林洞天、玄关洞天、司马洞天、虚陵洞天、洞灵真天、山赤水洞天、会极亢洞天、玄德洞天、天宝洞天、生上洞天、天司洞天、玄真洞天、真化洞天、太乐洞天、大玉洞天、耀宝洞天、宝玄洞天、秀乐洞天、玉宝洞天、阳观洞天、太元洞天、华妙洞天、金庭洞天、丹霞洞天、仙都洞天、青田洞天、朱日洞天、太生洞天、良常洞天、紫玄洞天、天盖洞天、白马洞天、金华洞天
七十二福地:茅山、盖竹山、仙山、东仙源、西仙源、南田山、玉溜山、青屿山、郁木洞、丹霞山、君山、大若岩、焦源、灵墟、沃洲、天姥岭、若耶溪、金庭山、清远山、安山、马岭山、鹅羊山、洞真墟、青玉坛、光天坛、洞灵源、洞宫山、陶山、皇井、烂柯山、勒溪、龙虎山、灵山、泉源、金精山、阁皂山、始丰山、逍遥山、东白源、钵池山、论山、毛公坛、鸡笼山、桐柏山、平都山、绿萝山、虎溪山、彰龙山、抱福山、大面山、元晨山、马蹄山、德山、高溪蓝水山、蓝水、玉峰、天柱山、商谷山、张公洞、司马梅山、长在山、中条山、湖鱼澄洞、绵竹山、泸水、甘山、汉山、云山、庐山、东海山
《道教名山》
武当金顶
[1]
中国的道教名山主要有道教四大名山武当山、青城山、齐云山、龙虎山
泰山、华山、衡山、三清山、阁皂山、崂山、茅山、罗浮山、玉屏山、崆峒山、鹤鸣山 等等。
道教知名宫观
中国的道教知名宫观主要有:北京白云观, 西安市周至县楼观台,西安市万寿八仙宫,西安市户县重阳宫,陕西华山镇岳宫、玉泉院、东道院,沈阳太清宫,重庆老君洞道观, 兰州市白云观,兰州市金天观,天水市太昊宫,天水市玉泉观,千山无量观,山西省芮城县永乐宫,山西运城关帝庙,山东省泰安市东岳庙,泰山碧霞元君祠,青岛崂山太清宫,湖北省武当山紫霄宫, 湖北长春观,成都青羊宫, 青海贵德三清观, 大邑鹤鸣山迎仙阁, 广州三元宫, 上海白云观,河南嵩山中岳庙,河南上清宫道观,河南睢县袁家山道场等 。
正一道祖庭——龙虎山嗣汉天师府
全真道祖庭——山西永济的“永乐宫” (吕祖) ,陕西户县的 “重阳宫” (王重阳祖师);北京的 “白云观”(丘祖 ) 。
道教的理想世界不同于佛教的极乐世界,也不同于亚伯拉罕诸教的天国。
道教的理想世界有两种,一种是世俗的,一种是宗教的。
道教的理想世界是希望世界成为一个公平、和平的世界。而宗教的理想世界则是“仙境”,道教追求得道成仙,这样就能超脱生死,在仙境中过仙人的生活。不同于其它宗教的是,道教并不认为人死后才能到达仙境,而是认为人的形体通过一些形式的锻炼可以长生不死,成仙以后也可以一样生活在普通人的世界里,作“活神仙”,也可以到仙境中去生活。但是由于达到成仙的境界非常不容易,因此后来才出现了“尸解”等方式。部分风景秀丽的地方由于适合修炼而被誉为人间仙境,例如所谓的“洞天福地”就是其中一些代表性的地方。
许多宗教都认为人的寿命是不能改变的,然而道教不这样认为,有一句话“我命在我不在天”。
另外,道教作为一个多神教,相信万物有灵,甚至人体的各种器官都有神灵。亚伯拉罕诸教教义认为人生充满了不幸或者罪孽,认为死后灵魂才有可能得救。然而道教却认为生活在世界上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死亡才是痛苦的,因而道教追求的是“长生久视”。也因此有许多养生的方法,例如气功等在道教得到了发扬。
道教对人生大体上总是保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这是道教与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处。
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带有原罪,人生下来就要赎罪;
佛教认为人生是苦;
道教则是通过修炼达到不死,长生不老脱离对死亡的恐惧。
而道教和佛教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对待生和死的态度。
道教传递信众,人应该要怎么走在现在人生之路上,通过修炼达到不死,长生不老;
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槃”,才能脱离生死轮回。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
这是佛教与道教不同之处。
道教对中国的影响力
文化斗士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的文化根底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道教对中国的影响无处不在,这里我们只是挑选其中的四个方面加以详述。
1:武术健身:
道教中一些宗派都师徒相传一些武术和气功,例如武术中很出名的武当派,据说就是武当山上的许多道士传承的武术。道教的武术也和许多武术不同,讲究圆柔、后发制人,充分体现了道教的教理。其中像太极拳这样的简单武术套路,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健身活动。道教气功也是中国气功中的一大流派,全真道的修炼方法基本上就是气功,对气功的探索和发展,其贡献很大。
2:中医养生:
道教的养生术还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医学《黄帝内经》中经络学等方面内容。此外,许多道教徒研习医术,对于中医学发展颇有贡献,如葛洪、陶弘景等人,于中医药皆有所建树。
3:火药:
道教的炼丹术对火药的发明有着重要的影响。
4:文学:
古代文人深受道教影响,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最后还成为了名义上的道士。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虽然讲述的是佛教徒唐僧等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但全书中使用了大量道教专有的概念如心猿、意马、姹女、元神等,还构筑了一个以玉皇大帝为核心的道教神祇、神官系统。书中也出现了许多道教人物和魔怪,不过多为反面角色。
而完全以道教为核心的最著名小说则要数《封神演义》了。书中讲述的商周战争,其实质就是道教的两个派别阐教和截教的斗争。书中出现的各色仙神和宝物等,也全属于道教系统。
5:电影电视剧
电影电视剧也是很好的传播中国道教文化的,以道士形象出身的电影电视剧明星也是许多比如:林正英,午马等人,他们杰出的演技和功底吸引了世界对待中国文化的探索!
道教对世界的影响力
早在16世纪,老子的《道德经》就被西方人译成西方文字,17世纪以后,借助西方的商船往返,顺着西方传教士的足迹,《道德经》逐步由中国传入欧洲,西方人把《道德经》翻译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等文字,老子思想逐渐传遍欧洲大陆。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最初正是根据伏羲、黄老的阴阳学说提出了二进制思想,并给太极阴阳八卦起了一个西洋名字“辩证法”。
几百年来,《道德经》的西文译本总数近500种,涉及17种欧洲文字,在译成外国文字的世界文化名著发行量上,《圣经》排第一,《道德经》排第二。
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由于华夏大地,地大物博,人情风貌各异,历史变迁更迭,造成了许多道家人才的分布不得以星罗棋布,遁百姓街巷,秘传道德之术,其中法术流派就异彩纷呈,所以分散出的支脉也是众多的。准确的说,他们是民间某个地域文化形成的宗教,人们称之为民间法教。当然,法教与道教的关系是千丝万缕的,其思想也一样,都源道而生。他们同体有山相医命卜五术流传,但与道教不同的是,法教重法,重实修,所学之法通常都体现在替人驱邪镶镇,改善风水之上。传承方式也各有不同,没有固定的道观地点,大多都是师徒相承,代代流传。
比如在香港影视里,常见的茅山道士,其实是茅山或者闾山法脉传承。
今天要提的一个法脉比较特殊,几乎不为人所知。
阴山派,前身是茅山法,结合了巫术,融合了“闾山,茅山,普庵等诸派的改良形成了阴山法。阴山派又分为俩宗,一曰【法主宗】二曰【鬼王宗】,本道师承阴山法脉【鬼王】法,
供奉阎罗王天子,阴山法主,鬼力大王,盘古大帝为主的民间法脉,其法重阴,以令旗调兵遣将,门中和合,迷合,调魂,驱魂,锁魂等术,都是要用到兵将才能办到,五鬼术法运用之鼻祖,曾一度遭受到排斥,但说白了,法无正邪之分,人有善恶之别,再另类的法术,也是法术,只看人怎么用。并不能法术的性质,名字来轻易的断定善恶。
阴山派是民间法脉中最为神秘的一脉,其法术迅猛且灵,霸道绝伦。
这个教派在我们大陆过去是最常和封建迷信划上“等号”的,因为它请的是"阴山老祖"为主神。配合六丁六甲五营兵马阴兵阴将三魔真君鬼仙大帝地府王爷盘古大王三山九侯五鬼大王等神灵来办事。而使用的"阴山符"都是以黄纸墨字,或者白纸墨字,它们很少用"朱砂"。因为红代表阳,黑代表阴,这就是注重“阴”的结果。
阴山法脉,在过去,特别是民国以前曾盛行于湘西福浙等地,江湖统称放阴,诸多民间神婆神汉弄的走阴那一套把戏,多是脱胎于阴山一脉。
阴山派在道教中神秘莫测,诡异无常的门派,其法重阴,重令旗调五鬼兵将,派中流传着,五鬼运财,迷和冲开,五鬼驱魂,锁魂,锁喉,引龙诸法。喜欢在坟地,秽地等极阴的地方修行,借用坟地、尸骨、人血等“阴性能量促进修行,令旗倒插,符头也是倒插,坛也落地为阴坛。其法号称道家至阴,部分五鬼文法流落出外,经岁月的发展,融进了其他诸派之中,比如赫赫有名的五鬼驱魂,押魂等术,其鬼王法又曾流出泰国,融于马来西亚,泰国的降头师之中,结合当地的巫术自成一脉。
阴山法以著名的锁魂咒为最:
锁魂咒为阴山派具有代表性的制敌法门,顾名思义就是封锁仇家魂魄,使其神魂颠倒,周边环境急剧恶化,百事不顺,危急生命。阴山派制敌法门,首先的第一步就是必须先闭退家神,也就是通过特定符咒使对方家宅门神退位,然后再放阴。
以下概述部份阴山法的内容
1.驱鬼术。
所谓驱鬼术,也就是通过人和请来的鬼神互相交换利益而实现施法者目的的法术,鬼神用自己强大的法力帮助施法者实现心愿,而施法者则通过供养和上供的方式汇报。他的步骤相对一般法术请神步骤要简单许多,且有一定副作用。一般请来的鬼神常常是一些四处游荡但以得正果的鬼魅或者地仙(比如胡,黄仙、蛇仙一类)他们没有位列仙班或还在修真但是修为已经登峰造极可以呼风唤雨无穷变幻,所以可以帮助法师或施法者达到某些目的,就像我们最了解的“五鬼运财”就是典型的。
2.养灵法。
养灵法一般比少人知道,但是假如说另一个名词,养鬼,相信便能清楚了解。这就是典型的养灵。顾名思义这种法术其实就是将收服或者收留的孤魂野鬼供奉在肉胎(婴儿的死胎)或某种法器中通过供养让他提升法力,这个过程叫“制炼”也就是通过咒语、喂食一些列过程使其拥有比同类鬼魂更强的灵性,作为回报鬼魂帮助主人做事。
3.驱阴兵法。
这是阴山法比较常见的一种法术,它是通过土地庙或阴庙借兵,请阴间的鬼兵鬼将帮忙,俗称“发阴兵”,用这种法术往往要先写好表文用寿金元宝以美的供品向土地公上供,因为土地庙是人间通往阴间的入口,之后阴间鬼神听其号令。
我们知道在法科里面有兵马,那么一般的都是一些正神,比如天兵天将,五营兵马,这些属于正统的,那么反之,阴山法科所用的兵马刚好相反,为阴兵阴将,也就是差遣小鬼来办事,阴山派尤其擅长养鬼!在以前阴山派是不被正统法科所接受的,就好比武林大会,大家都觉得阴山法邪派,旁门左道,不能登大雅之堂,只是后面逐渐逐渐为大家所接受。
在阴山法科里面所使用的符法,几乎都是黄纸黑字,或者白纸黑字,几乎没有用朱砂的,因为他们用的是阴兵阴将,很忌讳这个,阴山法的效果非常猛烈,当然副作用也极大,举个例子,正统法科兵马,阳神,就好比现实中的警察公安机构,他们做事都是有规矩的,一步一步来,不会立竿见影,但是到最后还是可以帮你解决问题,阴山法刚好相反,他相当于我们现实中的黑社会,那么假如说你要讨债,你觉得是警察来的快还是黑社会来的快,肯定是后者,当然副作用大家也是知道的,假如后面你不把黑社会打点好,他也会要了你的命!求财也是一样,正统的求财法科虽然来的慢,但是副作用很小,阴山的就不一样了,一般来的就是横财!速度非常快,马上就有效果,
阴山门派可以说是古代巫术的延伸是一个完全崇尚欲望和享受的教派活动在中国云,贵,川一代,假如说世上各种法门之中是否真的有小说中说的邪恶的门派,那可能也只有鬼王派能堪称“邪恶”二字。原因是他们只崇尚欲望和金钱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修行也全都是采阴补阳的勾当,为了得到钱财滥用法术,不惜夺人性命。全无因果报应的概念,所以他们的弟子大多都全身纹满符咒供养大量的五鬼护法只因为担心作孽太多阴灵报复,而且同门长者死后后辈常常会砍下死者的头颅制作法器和法相。
鬼王派被怀疑是最早南传的阴山法分支,以超群的控灵术见长,因可以驱使大量的鬼魂为他效力所以被称为“鬼王”。而其门人也称门派中的宗师为鬼王,然而又因为们人各个心高气傲互相不服所以法门也都是私传,而在中国也有极少数弟子活动,因当地道家派系和本土祝由法师千百年来的强烈打击和压制,一直活动在地下,中国解放初期打击会道门运动有给以重创,最终消亡,隐退!!!虽然'阴山法'的修炼比较隐秘和怪异,但在本人来看,也之不过是一种'法'而已.在台湾因为商业性质比较浓,许多法师将'阴山法'讲得神神秘秘,夸大此法的作用.国内的人也受台湾人对'阴山法'的宣传对此法有所'误解'而反感.
阴山法'注重法坛、法印、令旗、手诀、调兵,调将的运用,借用坟地、尸骨、人血等'阴性能量'促成对事物的影响,以致达到顺利圆满之目的。
现代拍的影视中《新蜀山剑侠》阴山天尊等完全是摸黑阴山法,无稽之说。
最后本人再次声明!网上的那些所谓的阴山法本根本就是错的!因为里面根本就没有写怎么用,千万不要贸然尝试!否则后患无穷!当然,我不否定,有些符咒是对的,
但是你画了根本就没有用,许多朋友给我看了他的法本,我一看就是假的,因为最起码的,修炼阴山法的坛图都没有,你连怎么摆坛都不会怎么可能能学阴山法?那不是痴人说梦吗!
阴山法中还有一个比较牛逼的法《降头术》。本人说说如今网上流传的降头术,
道教派别概论,阴山派乃由茅山派中分裂而出,南洋降头,则是由阴山派中分裂而出。故而,其实正宗的降头术,乃存在于阴山派中。乃是由阴山派中的鬼术和魂术演变而来,亦和茅山派中的尸术有连接。
纵观降头术的兴起和广泛传播,只是最近二十三年间,香港的报道,淘宝的佛牌,许多人为的利益炒作,才致降头术等深入国内民心。却不知,其实东南亚一带ZF势力扶持推广,只为了通过降头术等促进经济发展,赚取外国人的钱财为目的。然而,若论真正的强大,却无降头师斗得过国内的正统法师。
关于这一点,相信看过林正英电影的人都明白,降头邪法,不过是歪门小道。岂能敌得过茅山道术,更不用说想敌过阴山道术了。
网上流传的降头术多为感情和合,施法7天复合各种乱七八糟的,多为求复合感情,一些情感失意者四处存在所谓的泰国大法师,柬埔寨,马来西亚等为其做法挽回,一些商家看中其中的商机,突显出其历害之处,推出降头术 ,至此降头术威名大显。更有一些商家四处推广泰国佛牌,称其有求必应 ,制作的阴牌佛牌,大多是邪物。泰国的所谓佛牌,本是从中国仙牌中演变而来的一种分支法术,分为正牌阴牌。
正牌的制作需要用寺庙里的土炼制,需要法师的长期念咒,以舍利骨,高僧骨灰等物进行炼制,一般最少的制作时间也必须是3个月以上。这种牌是很昂贵的,因为本身舍利骨,高僧骨灰都是高价昂贵之物。这样的佛牌,一般都的修行的僧人自己佩戴,不会出售。就算出售,售价大多也是几十万以上。
阴牌则大部分使用阴邪之物炼制,用人骨、骨灰、尸油、婴儿干尸、胎儿胎盘、女性生理组织、裹尸布、坟土尸土、坟头草,棺材钉等等,来制作,阴邪不利。最招邪气,对人坏处大于好处。
现在许多出售的所谓泰国牌子,大部分是阴牌,而且大多数为了牟利,减少制作程序的乱做,大多数没什么用处,都是些邪物,佩戴后反而会蚕食事主气运和阳气。其所说的作用,都是被牌商广告夸张了的用处。其实许多都是地摊货,随便拿些尸土做出来的。好比中国两元店里的那种小商品一样,完全是拿来坑人的。今天讲到这里,下一期开始讲解修炼阴山法和所遇见各种诡异之事
在动笔写下这个,我也犹豫了很久,因为有人对我说过一句话,我们这一行,重在一个隐字。但我发现,随着年代的流逝,有些东西隐着隐着,就没有了。所以,我打算把一些真实的事,真实的文化融汇进故事,无论是发扬,或是交流,或是为大家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又或是写一本故事也好,我都会一路坚持的走下去
还有后续 坐等后续??为楼主打call 楼主写的甚好,都贴近与真实了,赞 【阴山道士】手札(二)地府篇
生有生界,死有死国。死者之地,唤冥界。地府主辖,地狱关鬼。
地府是负责冥界秩序的神府,地狱是地府的监狱。地府里有府君,鬼帝,鬼师,阎王,阎君,阴帅,地藏王,不过很少人知道地府神祇的正确排名,甚至有人以为地藏王在地府地位崇高。其实,地府的等级森严,是这样的。
地府最高统治者,泰山府君。
泰山府君是地府最古老的神,亦是死国的最高统治者。
地府自开辟以来,最初的地方就是泰山,也可以说,泰山才是真正的地府所在,包括神魔的死,也归泰山府君掌管。不过随着地府的扩大发展,地府事务细化,泰山府君极少出现,但是地位与实力无可动摇。
泰山府君是早期古神,座下神灵极少,但是实力强悍无匹。
酆都大帝
最古老的地府掌控者,是泰山府君,仅此于泰山府君的就是酆都大帝,兼任北帝大魔王(道教的魔是指考验修行者内心的神,也可以理解为特别严格的考官。)
酆都大帝下辖六宫,镇于酆都之所,鬼之出入,皆由其决。相较于对地府事务极少过问的泰山府君,酆都大帝就要忙的多了,而且他所座下的五方鬼帝,亦是地府的帝王级人物。
五方鬼帝
东方鬼帝:蔡郁垒,神荼,治"桃止山" 、"鬼门关"。
西方鬼帝:赵文和,王真人,治"嶓冢山"。
北方鬼帝: 张衡、杨云,治"罗酆山"。
南方鬼帝: 杜子仁,治"罗浮山"。
中央鬼帝: 周乞、稽康,治"抱犊山"。
这五方鬼帝奉酆都大帝的命令,掌阴司秩序,镇守阴司五方,
鬼师费长房
天师钟馗
钟馗就不用多说了,鬼师,很少有人知道这位神祇,不过他确实是地府高层,有驱使众鬼的本领,法器是鬼师金印,纵横地府,代天镇鬼。鬼也分强弱,绝世凶鬼一般是被酆都大帝和五方鬼帝镇压,但是一些雄踞一方的鬼王,势力庞大,数目众多,又不好让鬼帝轻易出动,就由鬼师与天师镇压。
鬼师下辖鬼师宫,有千万金甲战士。
天师下辖天师宫,有两个结义兄弟柳含烟,王富曲。
十殿阎王,四大阎君
十殿阎王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十殿阎王,其名分别为:一殿秦广王、二殿楚江王、三殿宋帝王、四殿五官王、五殿阎罗王、六殿卞城王、七殿泰山王、八殿都市王、九殿平等王、十殿转轮王。因分居地府十殿,故名。这十殿阎王主管地狱刑法和阴兵。鬼魂经由四大阎君审判,交由十殿阎王判定刑罚。
四大阎君分别是包拯,寇准,韩擒虎,范仲淹。都是中国古代的名臣。他们负责审判阴间讼狱,裁断冤直。
十殿阎王和四大阎君地位相当,但职分部属相差很大,十殿阎王是掌兵武将和刑罚裁定者,四大阎君是审案法官。十殿阎王的部下是地府精兵,四大阎君的部属是普通阴差。
从泰山府君到四大阎君,都是地府的帝王。地位崇高。自他们以下,又是一个层次。
判官
地府有赏善司、罚恶司、察查司、阴律司四司,由四大判官主管。四大判官分别是赏善司魏征、罚恶司钟馗、察查司陆之道、阴律司崔钰。其中罚恶司判官钟馗最为奇特,他是天师钟馗的一个化身。
四大判官是负责协助冥司帝王,赏善惩恶
十大阴帅
十大阴帅分别是鬼王、日游、夜游、无常、牛头、马面、豹尾、鸟嘴、鱼鳃、黄蜂,其中黑白无常,牛头马面,比较出名。
七大鬼王分别是、鬼历大王、虎伥鬼王、阎鬼王、尸王、猪哥王、鬼狱大王、幽冥龙王
日游,夜游是负责巡查四方,黑白无常,牛头马面负责勾人魂,豹尾,鸟嘴,鱼鳃,黄蜂分别管理路上兽类、天上鸟类、水中鱼类以及地上昆虫等各处动物的亡灵。十大冥帅,他们能各尽其长、各带其兵、各惩其恶、各报其功,无论造孽作恶的鬼魂有多大本领,即使能上天、能入地,都难逃过他们的手掌。
【鬼】的一般级别 游魂,孤魂野鬼,怨鬼,恶鬼,摄青鬼,历鬼,鬼将,鬼帅,鬼仙,鬼帝
孟婆
阴司之内有孟婆氏,取魂一世之泪,烹之为汤,可忘却前尘。孟婆是负责送鬼魂走的鬼界吏员,法力高深,凡是不愿意老老实实投胎的闹事鬼魂,都会被孟婆直接镇压。
从判官到孟婆,都是地府的中层职员,在往下就是阴兵,鬼差。
此外还有地藏王,地藏王不是地府的正式人员,是佛教壮大后塞进地府的,假如非要排位,当居于阎王之下,判官之上。而且地藏王能够指挥的只有他带到地府的三百万佛兵。这个数目对于地府来说并不大,十殿阎王掌控的阴兵都是数以亿计的,鬼师与天师麾下也有千万兵马,而且阴兵得鬼界冥气滋润,实力高于佛兵,地藏王自己的法力也仅仅和十殿阎王中的任一一位持平,即使是四大阎君,联手也可以和!地藏王持平。假如打起来,只需要两位阎王领兵,就可以解决。
消除记忆的阴间女神:孟婆。
阴间第一站:本地土地庙,第二站:黄泉路,第三站:望乡台,第四站:恶狗岭,第五站:金鸡山,第六站:野鬼村,第七站:迷魂殿,第八站:阴曹地府酆都城,第九站:十八层地狱,第十站:血水池,第十一站:供养阁,十二站:莲花台,第十三站:还魂崖。
还魂崖边有一座桥,桥上有4尊护桥神兽,坐落两边,界碑石上写金银桥(也叫奈何桥)。桥上有一个老婆婆拿着茶水,给过往的鬼魂饮用,这老婆婆便是孟婆神,这茶水便是孟婆汤,喝了这汤水便忘掉了前世的恩怨情仇,是是非非,投胎各处。
金银桥的那边便是六个圆道发出各色光芒,这就是六道轮回,投胎哪道便要跳进哪个圆道。六道分为:天道(天神)、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人死之后,灵魂就离开了这个世界,来到了另一世间,俗称阴阳间。此为阴阳两界的中间之路,这里和死前你眼中的世界一模一样,此时,灵魂也不知道自己已死,而黑白无常幻化成你身边人的模样,引你走上阴阳路。阴阳路上白天和死前的世界一模一样,夜晚却变成了一片荒原且有鬼出没。鬼种类许多,
1、镬身饿鬼,又名镬汤鬼。该下油锅或开水中煮,因为他们前生曾以杀生为生,包括刽子手和屠夫之类;还有的是因为生前有人托他寄存财物,他见财起意,拒不归还者。
2、针口饿鬼,又名针口臭鬼。咽喉食道如针尖一样细小,别说吃饭,连咽一滴水也不能通过,因前生雇凶杀人所致。
3、吐食鬼,吃喝后立即吐出。这大多数是妇人的果报,生前其夫乐善好施,劝妇人施舍钱财,但妇人吝惜,积财不施。
4、食粪鬼,只能食粪。前生为人妻,老一个人自己偷吃,让丈夫忍饥挨饿,或嫌弃丈夫。
5、食火鬼,饥渴时所食所饮立即化为烈火,烧的痛苦嚎叫。前生曾断人食粮,令人饿死。
6、食气鬼,常感到饥渴,但不能吃喝。前生总是自己独吃独喝美食,不顾妻子儿女。
7、食法鬼,常年饥渴不堪,瘦的皮包骨,只有靠听僧人说法解些许饥渴,维持精气不散(如同维系生命)。这是因为前生以营利为目的为人讲说佛法。
8、食水鬼,心中焦渴异常,拼命喝水也不能缓解。前生曾以烈酒为水骗人上当,或不持斋戒。
9、希望鬼,常感到饥渴难耐,但不得饮食,只有在祭祀时才能吃喝一点儿。因前生作买卖是用尽心机,以不正当手法谋取利润。
10、食唾鬼,常感饥渴,又时时被扔时的汤锅烧煮。只能食人的唾液和脏东西。因前生以不干净食物打发乞食僧人所致。
11、食鬘鬼,有人用鲜花进行祭祀时,此鬼便于此时食花,虽身常饥渴,但也不能吃其他东西。因前生用装饰佛像的“华鬘”(鲜花编制成串的装饰物)来打扮自己。
12、食血鬼,只能于祭祀时,吃些带血的祭品。因前生自己宰杀牲畜自己吃肉,不给妻子儿女吃。
13、食肉鬼,此鬼奸诈而且相貌丑恶,为人憎恶。只能吃供祭的杂肉,不能吃别的东西。前生为屠夫,将动物肢解切碎而秤卖,并常常却斤短两,或挂羊头卖狗肉。
14、食香鬼,以香烟为食。前生曾以劣质香当作优质香卖,赚取高额利润。
15、疾行鬼,平时总以肮脏的东西为食物,吃进以后,突然全身燃着,烧的死去活来。这些鬼前生为僧人,身着法衣,四处化缘,假说为病人看病,但是化缘过来的钱,全买成好吃的独自吃了。这是破戒之报。
16、伺便鬼,浑身毛发常常自燃,以食旁人排出的秽气而存活。皆因前生诈骗钱财,不修福业。
17、地下鬼,或称黑暗鬼,他们的眼睛看不见东西,总住在布满毒蛇的黑暗地方,被蛇咬的痛疼不堪,尤如刀割,天天发出凄惨的哀鸣。前生多为赃官,贪赃枉法,将无辜的人打入牢狱。
18、神通鬼,称大力鬼,虽有大力神通,但常由此而被役使招来祸患。其前生皆曾拐卖人口,偷盗财物:能量很大,却全用来做坏事上。
19、炽燃鬼,常无缘无顾浑身着火,像被人浇上汽油再点着火,痛的鬼哭狼嚎,满地乱滚。此类鬼前生或为官兵,或为流贼,攻城掠地,杀害百姓。按规定,此种鬼再投生为人后,还要遭别人抢掠。
20、伺婴儿便鬼,以食婴儿大小便为生,而且常加害婴儿。前生曾杀害婴儿,性情爆躁。
21、欲色鬼,混迹于人间,与人类交合,靠兴妖作怪维持生存。此类鬼前生多行淫乱,靠卖淫谋财。
22、住海渚鬼,住在大海孤岛上,无以蔽体,遭受绝非人类所能忍受的暴寒暴热之苦。因前生曾于旷野,遇到孤独无助的病弱者,巧取豪夺其财物,故受此报。
23、阎罗王持杖鬼,供阎罗王役使,执杖奔走。前生皆谄谀国王,阿附权贵,弄权窃国,多行暴恶。
24、食小儿鬼,此是常吃婴幼儿的历鬼。前生曾假作咒术,骗人财物,并无缘无故地虐杀猪羊。死后先下地狱,服满刑期,又堕入鬼道。
25、食人精神气鬼,此鬼乃食人精气的历鬼,前生为军官或士兵,战斗时与亲友相约,互相救护,实际上眼看他人苦战而亡也不救护,反依靠他人的勇气掩护才逃得性命。
26、罗刹鬼,此类恶鬼专门吃人,能凌空飞行,常为饥火焚烧。前生是杀人成性者。
27、火炉烧食鬼,此类鬼生前极吝啬贪婪,乃至从僧人空中夺食,死后先下地狱,出地狱后转生鬼道,常被大火炉烧身。
28、不净巷陌鬼,出没于巷间小路,检食垃圾或肮脏的东西吃。前生给出家人吃不干净的食物,故受此报。
29、食风鬼,常十分饥渴,但只能喝西北风,因前生见僧人来乞食,非但不给,反而作弄一番。
30、食炭鬼,常不自觉地吞进火炭,烧的半死。其生前曾主管刑狱,虐待犯人,让他们忍饥挨饿。
31、食毒鬼,先堕入地狱道,刑满后转生鬼道,饥饿时只能吃一种毒火,受烧身之痛。其前生曾在食物中下毒,而致人死命。
32、旷野鬼,常患饥渴,被天火烧身。其前生曾霸占旷野中湖池,不许过往人饮用,并口出恶言。
33、冢间食土鬼,常吃死人,常住在被焚烧的尸体热灰上。其前生以盗卖寺庙花果为生,故受此报。
34、树中住鬼,住在树中,饱受热寒之苦。本来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是积阴德的事,但此类鬼前生,偏心怀恶意,盗伐众人乘凉的大树而换取钱财。
35、交道鬼,常遭飞来的神锯割解肢体,死而复生。饥渴不得食,只有在十字路口祭祀时,才能吃些祭品。其前生拦路抢劫,夺取路人随身携带的财物口粮。
36、摩罗身鬼,又称杀身恶鬼,此鬼应属于魔中之死魔,能伤人性命。《智度论》卷六十八说:“魔,秦言能夺命者,唯死魔实能夺命。余者亦能作夺命因缘,亦夺智慧命,是故命杀者”。其前生皆信邪教,行邪法,挠乱佛法智慧,故受此报。
如饿死鬼口又细又小,如同小小的针孔,它的腹部庞大得如同一座山丘,因此,它们往往都是吃不进任何东西,即使稍微吃到一点儿,也无法满足大如山丘的腹部。无奈,他们只好常常受着饥渴交煎的痛苦。有些饿鬼众生,瘦骨嶙峋,整个身体就如同烧焦的枯树一样,只剩下了皮包骨,没有一点血肉,皮肤松驰,犹如一件衣服,它们活也活不成,死也死不了,非常地可怜。许多饿鬼均是赤体形象,身形丑恶,他们的心也同样不清净,常常生起恶念,伤害阴阳路上过往的众生。为了发泄怨气,在见到新来的鬼魂之后,他们便发疯似地撕咬扯打,有些鬼魂甚至会被打的肢离体碎。摆渡人负责保护你的安全,否则,一旦被饿鬼捉住,你也会变成他们中的一员,以业力未尽一直都须感受这样的痛苦。阴阳路上行多时,摆渡人和世间的一切俱无。只剩你独自个散步荒原之间。当你正惊惶难寻道路时,就会听到一边有两人高声大叫你的名字:“往这里来,往这里来!”听到便被黑白无常拘到阴界。眼前会出现一座城池,城门上有七个大字:“幽冥地府鬼门关”。街道上有一家客栈,名为“幽冥客栈”,来往的灵魂有钱就能在这住着,有吃有喝,不过吃喝只能通过鼻子闻,否则食物进到嘴里便掉在了地上。没有带上路钱的只能露宿街头,直到黑白无常再次到来。黑白无常再次到来的时候,会拷着你沿着街道走上数里,会有一座十分壮丽的碧瓦楼台出现,门前有一副对联:“阴司总会门,阎老森罗殿”。进去之后漆黑一片,突然两对提烛一亮,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十代阎君降阶而至。由首席判官崔府君取出生死簿,宣读功过,经十阎王审判,然后由朱太尉执一首引魂幡,送出森罗殿。
径出幽司,径行数里,便是幽冥背阴山。阴风飒飒,黑雾漫漫。山前山后有牛头马面、饿鬼穷魂。爬过山,就是阴山背后一十八层地狱。十八层地狱不是说有真的从上到下有十八层,而是根据罪名,分为的十八个刑罚,每个专门执行这些刑罚的部门叫做狱,分为:吊筋狱、幽枉狱、火坑狱,酆都狱、拔舌狱、剥皮狱,磨捱狱、碓捣狱、车崩狱,寒冰狱、脱壳狱、抽肠狱,油锅狱、黑暗狱、刀山狱,血池狱、阿鼻狱、秤杆狱。这里一处处俱是悲声振耳,恶怪惊心。过了十八层地狱,
便是忘川河。奔流浩浩之水,往来并没有渡船。忘川河水呈血黄色,里面尽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河中虫蛇满布,腥风扑面。桥长数里,阔只三騑,高有百尺,深却千重。这时会有一对青衣童子,执幢幡宝盖,高叫道:“桥梁使者来接。”忘川河上总共有三座桥,一座金的,一座银的,一座破的。而这座破桥就是最出名的奈何桥。上无扶手栏杆,下有抢人恶怪,寒风滚滚,血浪滔滔,号泣之声不绝。不是所有人都要过奈何桥,王侯将相被引着从金桥而过。忠孝贤良之辈,公平正大之人,被引着从银桥而过。而其他人只能走奈何桥了。且在金桥上走的人能看到三座桥,在银桥上走的人能看到银桥和破桥,而其他人只能看到一座奈何桥了。有些鬼魂为了能见到今生最爱之人,跳入忘川河中,他们需要等上千年才能转世。在这千年之中,你或会看到奈何桥上走过你今生最爱之人,但是言语不能相通,你看得见他,他却看不见你。在这千年之中,你会看见他一遍又一遍的走过奈何桥。过了奈何桥就是枉死城,枉死城这个地方住着的都是些枉死的冤魂,无收无管,不得超生,又无钱钞盘缠,都是没钱没势的孤寒穷鬼。受尽了十八层地狱的惩罚,也不能投胎,被扔到了枉死城。过了枉死城就走上了平阳大路,足八百里,无花无叶,黄沙遍地,延绵流潋,故名黄泉。黄泉路上再无恶鬼和危机,故无使者相送,可以独自安心上路。前进多时,就能看到一片曼珠沙华,又名彼岸花。花丛中有一村庄,名曰孟婆庄。这里便是六道轮回之所,在你经过一系列的审核之后,在这里有一个终审,有钱也不一定能成功。这里呢有六道门,代表六条轮回隧道:行善的升化仙道,尽忠的超生贵道,行孝的再生福道,公平的还生人道,积德的转生富道,恶毒的沉沦鬼道。”

孟婆庄里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台上有一筒镜名为“焃鴠镜”,此镜阴阳交互,可以遥望家乡,是亡魂最后一次向阳世亲人告别的地方。望乡台边有一巨石叫三生石,三生石上记载着你的前世今生,且是姻缘轮回之神位,石头分三段,名为前世、今生、来世,其身有一笔姻缘线,从今生一直延续到来世,掌管三世姻缘轮回。三生石旁有一妖,名孟婆氏,皆为女身,多智善谋,具殊色,好食鬼,善烹汤。孟婆汤,以八泪为引,历久方成,异香可通九霄,凡鬼饮之,前事皆不复记。
每有轮回转世之人,孟婆便带你看看三生石上记载着的前世今生,三世姻缘,让你站在望乡台上远望人间最后一眼,想着世上那个令你刻骨铭心的相爱之人,念着人间那些撕心裂肺的海誓山盟,滚滚红尘之中数不完的爱恨情仇、灯火阑珊之处道不尽的悲欢离合,顷刻间,泪水不禁滑落脸庞。孟婆神便收集你的眼泪为汤引:一滴生泪,二钱老泪,三分苦泪,四盏悔泪,五寸相思泪,六盏病中泪,七尺别离泪,八盏伤心泪。慢火煎熬,去其苦涩,留其甘芳,如此煎熬一生,熬成一锅好汤。孟婆神会盛上三碗递你,前世今生都将伴随着这三碗孟婆汤而烟消云散,才死心塌地前往“轮回隧道”
今天谈谈鬼,鬼是否是子虚乌有?或者是无处不在的精神怪物,历久不衰,经世不灭。谈鬼、说鬼、论鬼、写鬼、信鬼、怕鬼、祭鬼、骂鬼、驱鬼、打鬼、斗鬼、斩鬼、降鬼、扮鬼、用鬼的大有人在,形成了一套中华独特的鬼文化。本文将从鬼的来源、社会属性、地位,尤其是鬼书等方面对中华鬼文化作一番粗浅的探讨。
随着社会的发展,鬼也渐渐具有了社会属性。在阶级社会里,人们对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下产生苦难的根本原因不了解,误以为是鬼神在主宰着人间的贫富和祸富,把自己不能支配的社会力量加以神化,赋予“神权天授”的美名,剥削和压迫劳动阶级。各种朴素的原始宗教也无法抗拒这种社会力量,许多宗教演变为政教合一,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关于鬼文化由来已久,丰富的民间传说,再现了人类图腾崇拜的辉煌顶峰。宗教文化的史记,书写了人世间的因果报应,人生恶贯满盈的旅途,谱写着自相残杀的历史进程。世间上又有多少人熟知那鬼文化的深切内涵,这也是宗教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鬼文化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恐吓那杀人不眨眼的凶神恶煞之人,阴曹地府的油锅刀山也是专门用来收拾这人间的小人。
真正的鬼文化应归功于道家的经典,孟婆汤、奈何桥、鬼门关,猛鬼判官、上刀山、下火海、分尸勾魂,不论哪一种阴间刑罚都会让你心惊胆颤。重庆的泸州鬼蜮采用的是一种夸张手法,没有鬼蜮的真实含义,只不过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来体现惊魂动魄的地狱履行。如何运用鬼文化来教育后人,才是和谐社会的真谛,使其善待世人,弘扬道家文化之经典伟业,作恶多端必有报。这世人的沉迷,政客的荣耀宝座,官场的腐淫无度,恶霸的淫威,真正的唱响那人生贪婪的凯歌。人类呼唤鬼文化的再现,以震慑世人糜烂之心态,构建人类和平美好的繁荣世界。

尽管是人创造了鬼,但鬼并没有服从于人,而是多与人为敌,加害于人的。数千年来,人鬼之争没有停息过。而人们对鬼的态度是有不同的层次的。大致上我们可以分为:祭鬼、驱鬼、斗鬼和用鬼四个层次。祭鬼是鬼在主宰着人们;驱鬼则是人们的一种自卫本能;斗鬼则体现了人的力量和主动性;用鬼则完全是在驾驭鬼为人们服务了。而人们一切对鬼事的了解除了口头相传外就主要借助于鬼书了。
鬼书汗牛充栋、不可胜数。这除了有一定的经济制度、社会文化及上层建筑诸因素的相互影响之外,相当重要的原因恐怕是鬼怪有其独特的诱惑力和鉴赏价值。
其一,鬼怪满足了人的求新好奇的心理。人的心理本能是好奇心强,这是人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鬼书则恰好能起到满足人的好奇心的作用。鬼书一般采用纪异、志怪、梦幻、想象等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故事比较生动、曲折,富有感染力。以鬼为题材的文艺作品符合了文艺创作求新求异的发展规律,也就相互得以促进。
民间流传
鬼上身
鬼上身是由于某些人的大脑或特定的区域发生变化,使自己的脑电波减弱,并对这些“独立漂浮于空间的脑电波”更敏感,更容易接受,其原来的脑电波会暂时处于被覆盖的状态,人暂时失去原有的意识,其行为被强占的脑电波所控制或处于一种呆滞的状态(同时有两个人的特点)。那人就可以说是被“鬼”上身了。
还有多种有关鬼的现象,可以用这个“鬼”来解释,
“人所归为鬼,从人,象鬼头,鬼阴贼害,从厶。”——《说文解字》
鬼产生的历史可谓久远。可以这么说,自从有了文字就有了关于鬼的记载。从甲骨文中看,“鬼”的字形是一个人头上戴着一个很大的恐怖面具,与人十分相似。这说明我们的先祖早已把鬼看作是与人关系密切的怪物。
实际上鬼的来源是多重性的,复杂多变。首先,鬼是跟灵魂联系在一起的,而灵魂又和梦境密切相关。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指出:“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想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既然灵魂在人死时离开肉体而继续活着,那么就没有任何理由去设想它本身还会死亡;这样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这样,远古时代的人们便得出了人是由“肉体”和“灵魂”两部分组成的这一结论。肉体可以死亡,但灵魂是永远不死的。人在死亡时其灵魂就脱离了人的肉体,便成为了鬼。只是一种对人鬼产生原因的解释。

鬼和人的关系,鬼是附属体。也可说是人体的容器。不过,鬼是不控制人的思想的。
还有一种是自然鬼神,其产生原因是因为过去的人们对雷电、地震、淫雨等自然现象无法理解,认为是一些鬼神在操纵着这些自然现象,每一种自然现象都是一种鬼神的恶作剧。马克思说过:“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象动物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利。
下一期讲阴山法的体系(天)(地)(人)(神)(鬼)(妖)(魔)(灵)
各位看官是否满意??
无论是手记还是小说 在文字中看到了 作者明白了自己的道 可喜可贺 【阴山道士】手札(三)
原创: 重旪道人 道教隐宗风水命理
法坛简介
以下为各路神君
千里眼、顺风耳
三神:土地/城隍、山神、龙王
二星君:值日星官、夜游神君
五鬼王
东方春瘟鬼王张元伯、
南方夏瘟鬼王刘元达、
西方秋瘟鬼王赵公明、
北方冬瘟鬼王钟士贵、
中央总管中瘟鬼王史文业
四海龙王,雷公电母风姐雨妹,
水神火神,风雷水火四麒麟。
八灵:天火风雷,地水山泽
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不方便写出坛上供的是何神位
法器介绍—
量天尺,罗根、划地锥,这是三大法器是必须要有的,然后还有鲁班尺,修炼的法器必须要有戒指一个,手表一块,手链一个,胸链一个,脚链一个,葫芦一个,五帝钱一串,金钱剑一把,柳木剑一把,香炉一个,道袍一件,蒲团一个,道笔两支,朱砂一瓶,黑墨一瓶,钱纸三沓金银黄,兽像一个,青香,黄香和红香,黄纸一张和红纸一张,黄布一张红布一张,匕首一把。
灵器级别的有
招魂幡、透骨钉、摄音铃、冲光镜,缚魂束,魂灯,七口柳木做的棺材,镇魂玉,阴山九幽令牌、九幽玄冥旗(收妖奴鬼用的)等等——
修炼功法简介
主修功法 幽冥诀、黑狱功、奴鬼术、控尸法、化神术,噬阴诀经、阴山法籍(符道分上下俩部)、风水密录(类似鬼吹灯胡八一用)
修炼境界如下
练血养身
真气练体
抱阳守阴
魂出青冥
练精化气
练气化神
三花聚顶
练神还虚
五气朝元
练虚合道
以上设坛之需
从古至今阴山一脉历来传人极少,来无影去无踪,神龙见首不见尾,经历1800年的岁月变迁到了现代,阴山道士只闻其名,不见其人。
据说阴山道士是地府主宰者阴天子的化身创下的门派,又有一说法是阴山的前身是 从茅山派分裂出来,结合诸多门派的精髓创派的,阴山历经几次灭派之危机,据说几百年前阴山出了一个道术奇才,自创《黑狱诀》此功法的內容涵盖「迷合、冲开、叫魂、锁魂、驱魂、调魂、招财」等诸多法术包罗万象,其中控阴术更是发挥到了极致,此术可强行控制过世先师,不光可以控鬼,还可以控阴师。
什么叫阴师呢,活着的法师叫阳师,死了以后就叫阴师,所以这个奇才可以控各门各派弟子的师父和老师公们,你想各个门派的弟子们能干吗。。。法教最重视的是传承,是师父口传心授,不论什么门派那个法本里面的符咒多数会有一些记号,或者故意写错一些东西,然后师父亲自告诉你这个符号是什么意思,碰到这个符号这个符的符胆就要这么画。所以现在人跑去淘宝买法本我觉得特别可笑。所以说他能控阴师相当于掌握了各个门派的秘籍,这个可是要出大事儿的…所以当时各门各派连合起来围攻这位奇才和他师兄弟师兄们,正儿八经的师门,尤其那个时候,师父可真是师父。大家伙是拼了命才保住了阴山传承,差一点就被灭了道统,就现在所传下的厉害是厉害,但跟那个时候比就差远了。由于年代太过久远有许多事情无法考证,只能挑一些师父传下来的事情说。还有南洋降头师来中国挑战茅山、阴山的事,当时直接被国内的大法师给打回去了,过程咱不知道,咱不敢问也不敢多说??
阴山派其法极重阴,供奉阴山阎罗天子,鬼王,符用白纸或黄纸黑墨,印盖上去也是黑的,禁用朱砂,因为朱砂属阳与阴相克。符头敕令倒写,坛也是落地为坛,因为调遣的是阴兵阴将及五鬼办事儿,都是跟下面打交道。阴山派确实要进坟地修炼,并且祭炼一些法器的时候还需要找孤坟。那种孤坟就是荒山野岭就那一个坟,骷髅头是阴山派的一个标准标志了,用骨头等制法器。
阴山法里的五鬼术闻名于世,今天就介绍一下这五鬼术,要招将需要半夜一点后到坟地里招,到坟地后主要做两件事,第一件,是与五方鬼帝定下盟约,第二寻找将魂。
五鬼之术,由来与久,即使是外行人,也听说过五鬼运财,五鬼招魂等术。
在众多道派中都有请五鬼之术。但遍观众多门派的法本咒语。许多门派所奉请的五鬼根本不一样。有的五鬼咒里所请的五鬼是“曹十,朱芳。”等人,有的则是张五,于泰等人。也因此,引发了不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外行人争论。更有甚者冒充大师,认为五鬼是这五个,不是那五个。却不知他们的行为在行内人的眼里,是贻笑大方之举。
所谓五鬼用兵之术,并不是指请来的是五只鬼,更不是五方瘟神。而是上奏于五方鬼帝,以五方阴师为媒介,调遣阴灵阴将替自己办事。以上这些曹十,朱芳等人,就是某个门派的阴师,这些阴师通常在地府中都拥有一定的职位,所以,咒语里才有它们,而门下的弟子也能通过他们请鬼用兵。
因此,咒语上虽然五鬼之名有变,但五方鬼帝,永远只有那么五个。而在重驭鬼用兵的阴山派里,上契于五方鬼帝,更是重中之中。
东方鬼帝:蔡郁垒,神荼,治"桃止山" 、"鬼门关"。
西方鬼帝:赵文和,王真人,治"嶓冢山"。
北方鬼帝: 张衡、杨云,治"罗酆山"。
南方鬼帝: 杜子仁,治"罗浮山"。
中央鬼帝: 周乞、稽康,治"抱犊山"。
接下来就是我第一次上山进坟招将了,山里啥最多?当然是山精鬼魅了 ,所以啊,我即使再害怕,也只得摸黑上坟地。也幸好阴山派的人都喜欢在坟地等极重阴气的地方修行,所以我住的地方离坟地也不是很远,只有20多分钟的路程而已。对于在黑夜里摸着黑行走的我来说,20分钟,却犹如一辈子这么漫长。走在漆黑的山路上,透过那惨白的月光,连路上的这些树,偶尔闪过影子似乎都在张牙舞爪。
踩着小路上的泥土杂草心里有些发毛,我一步一步走向坟地。坟地上,四处可见凹凸不平,长满了野草的小坟庖,必竟清明节刚过到处都是白花花的纸钱,花旗等东西,要是不小心我可能就会踩空摔倒或者是踩到坟墓上压坟钱,又或者是蜡烛。
我手里拿袋子,里面装有纸钱,香,蜡烛,酒水,米,碗,小棺材板,五鬼旗,招将符,法扇,地户图(通阴间),我小心翼翼的四处找着合适的地方摆放法器,黑灯瞎火的加上天气有点凉,一阵阵风吹来,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真心有点烦躁,找不到啥办?只能运用天眼,看那里阴气最旺盛了,正东北方冒出一股股的阴气形成鬼脸的样子,二话不说,抬腿就走,也不管是不是踩在墓头上了,约莫走了
40米左右,刚好在一颗树下,依次把东西拿出来,摆放好倒上酒水,点香火,把五将旗倒插在土里,心里默念“阴山祖师在上,今38代弟子在此立坛招将,恭请祖师庇护”,心里默念完后,开始烧纸钱,念五方鬼帝宝浩,念将咒,掐鬼诀,踏鬼罡,手里舞着骨剑,一股股阴气绘聚在坛上,重头到尾弄了6次,累出一身汗,才打通地户,也不管地上脏不脏盘腿静做,灵魂出窍勾通鬼帝
我灵魂出窍四处的找着,看着,突然之间,远方出现了一团绿油油的光,这些光一团一团的,飘忽在空中,慢慢凝结成一个个人形吓得我一个激灵,当时心里想鬼帝出场就是不一样,随便一出场随从百来个,俩个字“牛逼”
,照这个样子算,要谈不拢,今晚要凉凉了,就算我是九命猫,也没有多少条命可以赔啊,心里有点发苦,走一步算一步吧,这是鬼帝开口说到“汝唤吾何事?可有献上贡品?”我沉默了下说到,今三十八代阴山弟子,拜请鬼帝,今招唤鬼帝,是结缔盟约,招阴将,望鬼帝成全 。说完心里松了口气,鬼帝也没有回应,气氛慢慢的有点压抑,鬼帝的双眼直直的看着我,像是要把我看透一般,我以为要完蛋了,我心里默念化神术,(天清清,地灵灵............恭请祖师灵....……………)准备请祖师降临,突然鬼帝就开口说“可,献上贡品”听到这话差点没被口水呛死,(后来才知道,刚才鬼帝去验查我的身份,是不是阴山弟子??)好的嘛,咱也不敢多问,必竟这位主是老大,惹不起惹不起,心念一动灵魂回归本体,心里发狠一咬牙拿起小刀割手指扎血,印在符上,小棺材板上、坛前三杯酒滴血进去,用血在纸钱上画了一鬼字,本着不能浪费血的心里把流血的手侵在酒里止血,地上还有灰直接一摸搞定,鬼帝直直的看着我,心里莫名的有点发毛,把脸转到一边,我把将符烧掉,忽然间,在香火外的土上,我看到了一样不可思议的东西,是一支倒插着的五将旗子,在烛火的映照下,旗子上泛出幽绿的光芒,一个骷髅头和一个鬼字突兀的显露在空气里。可接下来的一幕,再次让我头皮发麻,站在鬼帝后面的阴将一个个诡异的看像我,绿幽幽的眼睛清一色的朝我看来,忽然间鬼帝说到这些阴将你想招那个?我抬头看了看,眼睛定定的看着其中俩个阴将,是俩女的怎么形容呢?看服装应该生前是清朝时期的这俩女的长得最高挑的一位【双眸似水,带着彻骨的寒冷,似乎能看透一切。十指纤纤,肤如凝脂,雪白中透着粉红,似乎能拧出水来。一举一动都似舞。柔顺青丝直垂脚踝,随风舞动时发出的清香可引来蝴蝶。腰肢纤细,四肢纤长,有仙子般脱俗气质。一袭黑衣委地,紫蓝蝴蝶暗纹影影绰绰。一头乌发顺顺披下,只挑起几缕用蝴蝶流苏浅浅绾起。额间垂着一夜明珠雕成的蝴蝶,散出盈盈光芒。面上不施粉黛,仍掩不住绝色容颜。颈间一小金项链,称得锁骨清冽。腕上黛色玉镯衬出如雪肌肤,脚上一双鎏金鞋用荧光忽闪的宝石装饰着,美目流转,轻轻跨入百花园,裙角飞扬,恍若黑暗中丢失了呼吸的苍白蝴蝶,神情淡漠,恍若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嘴角勾起一抹笑容,如同烟花般飘渺虚无而绚烂。】
另一个【穿着一件略嫌简单的素白色的长锦衣,用深棕色的丝线在衣料上绣出了奇巧遒劲的枝干,桃红色的丝线绣出了一朵朵怒放的梅花,从裙摆一直延伸到腰际,一根玄紫色的宽腰带勒紧细腰,显出了身段窈窕,反而还给人一种清雅不失华贵的感觉,外披一件浅紫色的敞口纱衣,一举一动皆引得纱衣有些波光流动之感,腰间系着一块翡翠玉佩,平添了一份儒雅之气。手上带着一个乳白色的玉镯子,一头长的出奇的头发用紫色和白色相间的丝带绾出了一个略有些繁杂的发式,确实没有辜负这头漂亮的出奇的头发,头发上抹了些玫瑰的香精,散发出一股迷人的香味,发髫上插着一跟翡翠制成的玉簪子,别出心裁的做成了带叶青竹的模样,真让人以为她带了枝青竹在头上,额前薄而长的刘海整齐严谨。用碳黑色描上了柳叶眉,更衬出皮肤白皙细腻,妩媚迷人的丹凤眼在眼波流转之间光华显尽,施以粉色的胭脂让皮肤显得白里透红,唇上单单的抹上浅红色的唇红,整张脸显得特别漂亮】
.这俩位女阴将大概就这么形容吧??,咱也不多说多想,和鬼帝说到,就要这俩位阴将了,鬼帝就说了一个字,“可”,然后鬼帝就走随从急急忙跟上,随后地户也关闭了。
原地上,俩位阴将定定的看着我,也不说话,我和鬼将一顿扯皮,(此处省略一万字),最后签下几条不平等条约????,阴将才愿意和我走,我把剩下的将符烧在棺材板上,俩位阴将入住里面,我一顿猛收拾,一路小跑回家,在家里开坛祭将,招出俩位美女阴将和自身的融合,忙完看下时间都4点了,困意上头,交代阴将入我梦里沟通…………
未完待续,哈哈哈
??、楼主加速更新啊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