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1日 明年开工!我国将建全球首座钍基熔盐堆

据央视新闻等媒体7月31日报道,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近日发布了关于《小型模块化钍基熔盐堆研究设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中表示将建设一座10兆瓦电功率的模块化钍基熔盐堆,其设计最大热功率可达60 MWt,计划2025年动工,2029年完工并运行,建成之后将是全球首座用于商业运营的钍基熔盐核反应堆。

钍基熔盐反应堆作为第四代核电站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研究和开发热点,总结来看,至少有如下3点:

1,钍基核燃料储量丰富

钍基熔盐堆用地壳中含量丰富的钍作为核燃料,我国已探明的钍资源储量就高达数十万吨,远超铀、钚等核燃料储量。有专家认为我国的实际钍资源储量如果用在钍基反应堆中发电的话,足够我国按目前的发电量使用2万年,因此现在完全不用担心这种资源的匮乏之忧。

2,堆体可以小型化

钍基熔盐堆采用以高温熔盐和二氧化碳气体作为冷却剂,这一特性赋予了它高温、低压、高化学稳定性及高热容等显著优势,因此被认为是未来六种第四代核电模式中的理想堆型之一。

它无需庞大而昂贵的压力容器,可以建造成紧凑、轻量化和低成本的小型堆体,这也为核能的小规模利用创造了条件,比如可以将它安装到商用轮船和军舰上,用来替代燃煤和燃油发动发电机。

我国江南造船集团于2023年底发布的全球首型24000TEU级核动力集装箱船,其采用的正是熔盐反应堆设计方案,就是说这种堆型将会用作货船的动力源,这也标志着中国钍基熔盐堆技术向实际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而且未来这种核反应堆很可能会在航空母舰、货轮,油轮、邮轮等大型船舶或舰艇上广泛使用。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浪潮中,我国作为核能大国,正积极探索并推动第四代核电技术的发展,其中钍基熔盐堆(TMSR)作为这一领域的佼佼者,承载着我国核能创新与突破的厚望。据央视新闻等媒体7月31日报道,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近日发布了关于《小型模块化钍基熔盐堆研究设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中表示将建设一座10兆瓦电功率的模块化钍基熔盐堆,其设计最大热功率可达60 MWt,计划2025年动工,2029年完工并运行,建成之后将是全球首座用于商业运营的钍基熔盐核反应堆。钍基熔盐反应堆作为第四代核电站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研究和开发热点,总结来看,至少有如下3点:1,钍基核燃料储量丰富钍基熔盐堆用地壳中含量丰富的钍作为核燃料,我国已探明的钍资源储量就高达数十万吨,远超铀、钚等核燃料储量。

有专家认为我国的实际钍资源储量如果用在钍基反应堆中发电的话,足够我国按目前的发电量使用2万年,因此现在完全不用担心这种资源的匮乏之忧。

2,堆体可以小型化钍基熔盐堆采用以高温熔盐和二氧化碳气体作为冷却剂,这一特性赋予了它高温、低压、高化学稳定性及高热容等显著优势,因此被认为是未来六种第四代核电模式中的理想堆型之一。

它无需庞大而昂贵的压力容器,可以建造成紧凑、轻量化和低成本的小型堆体,这也为核能的小规模利用创造了条件,比如可以将它安装到商用轮船和军舰上,用来替代燃煤和燃油发动发电机。

我国江南造船集团于2023年底发布的全球首型24000TEU级核动力集装箱船,其采用的正是熔盐反应堆设计方案,就是说这种堆型将会用作货船的动力源,这也标志着中国钍基熔盐堆技术向实际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而且未来这种核反应堆很可能会在航空母舰、货轮,油轮、邮轮等大型船舶或舰艇上广泛使用。

3,不需要用水传导热量和冷却钍基熔盐反应堆使用液态盐和二氧化碳来传递热量,不像其他类型的核反应堆需要用水,因此它不需要建在水资源丰富的沿海地区,在沙漠中也能正常运行。

上海应物所于2021年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沙岗工业集聚区成功建成的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就是如此。

该实验堆无需用水冷却,它的成功运行也验证了钍基熔盐堆发电技术的可行性,更为后续研究堆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而新的钍基熔盐堆堆项目选址同样位于该区域,同时还将配套建设钍基燃料盐研究中心、放射性废物整备中心等一系列设施,形成有关钍基熔盐堆发电过程一系列的完整科研与产业链条。

最早对钍基熔盐堆展开研究和建造的是美国,但后来美国近乎放弃了这方面的研发工作,我国如今已经后来居上,并且早已被列为中国科学院首批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之一。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钍基熔盐反应堆项目的推进无疑为核能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与方向。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创新技术将引领核能行业迈向更加高效、安全、环保的新时代。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