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明清时期的军事制度

精选答案

明朝的基本军事制度是“卫生站”制度,省级主任全部指挥,下属卫生站称为千家万户。清朝的军事制度是“八旗”制度,是野蛮落后民族提高战斗力的一种“先进”编组方法。它无法在汉族人聚居区这样先进的地方应用,自他们入关以来就开始衰落。后来汉人编为绿营,汉人八旗部分形成。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保证大量火器的朝代。它不仅发展了自己的火器,而且愿意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明朝皇军中有专门的火器营,戚继光“戚家军”的核心战斗力由火器保障。可惜的是,腐朽的明军并没有用先进的火器打败清军铁骑,反而被清朝鄙视,把先进的火器扔进了垃圾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清朝的汉军绿营还装备着落后的火器,当中国人率先设计出机枪的原型时,他们并没有受到重视,因为他们是汉人!因此,在军事思想上,清朝是落后的。

论述明清时期的军事制度

参考答案

健康中心制度是在全国各地的军事地点建立健康中心以驻扎军队。保健中心有5600名士兵,其次是1000户,100户,总旗和小旗。每个保健中心属于第五军总督办公室和兵部。有事就从兵部送过来,没事就送回保健中心。军队来源为世袭军户,每户派一人到正定支前当兵。士兵们轮流在警卫站守卫,荒地开垦的收入供应军队和将官的需要。下面有趣的历史边肖将为您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其目标是在不消耗国家财政资源的情况下筹集士兵。但是在明宣宗之后,逐渐无法维持,士兵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越来越低,逃兵逐渐增加,因此军备逐渐被遗弃。

嘉靖年间,当处理敌人的叛乱时,戚继光将军招募民兵到浙江训练,以取代不堪忍受的警卫。正是由于明朝正规军卫所军的不力,这些民兵在明朝后期逐渐承担起了维护明朝有效统治的责任。其中最著名的是戚继光招募的戚家军、李和父子的辽东铁骑以及袁崇焕招募的铁骑,这些铁骑主要是辽东铁骑。

明朝对元朝的军事制度进行了改革,建立了独特的卫生所制度:皇帝独揽军权,在全国各地的重要地方设立卫生所,兵士纷至沓来,他们的补给依靠垦荒。这种制度对维护明朝君主的专制集权统治发挥了巨大作用。朱元璋统一全国后,采纳了刘基的建议,制定了军事卫生法,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卫生站,并在中央政府设立了都督以控制危害。

洪武十三年(1380年)改为五军(中、左、右、前、后军)都统,为最高军事机关,统管国卫。征服、城镇防御、训练等。隶属于兵部。一旦发生战争,兵部会根据皇帝的旨意调兵遣将,任命军官带兵,派他们去封诏书,并带领从驻军中抽调的部队外出。战争结束时,领导部队的军官将部队移交给朝鲜,官兵们返回警卫站。这种将统军权与调兵权分离的制度,以及不专管军队、不私下指挥军队的制度,旨在确保皇帝对国家军队的控制。

在地方上,设置总司令(以下简称总司令),总司令即地方总司令。在总司令的领导下,在重点地区的都道府县(包括直辖市)和县(州)设立警卫队或办公室。卫生总卫由卫生指挥官领导,辖5千户,共5600人;千户领千户,辖10个百户共1120人,百户领百户,辖2个将军旗共112人;总旗辖五个小旗,共50人;小七有10个人。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设立全国本部和保健所,其中本部17个,旅部3个,留守部1个,内外保健所329个,防御所65个。最高峰时,士兵人数达到270多万。

营地哨声系统

明代的募兵制始于正统年间。与卫所军不同的是,募兵制不是世袭制。虽然是军人,但属于人民。

服务期满后退休。最初,招募士兵没有像卫所军那样的正式编制,他们经常根据需要进行扩编或裁员。招募士兵完全是一种作战力量,不像卫生中心的士兵需要部署一些士兵从事荒地开垦任务。

募兵粮供应,军饷完全来自国家财政的直接支出,而不是来自垦荒,军饷高于卫所军和民强。

嘉靖年间,招募士兵和战车的骑兵和步兵开始有了正式编制——营哨制度。一般来说,五人为一队,两队为为什么,三队为队伍,三队为哨子,五哨为总,五队为营。

每个营有3000人。这是明军在南方设立的营哨,北方略有变化,但大致相同。比如戚继光的纪云镇军编制,12人为一队,三队为旗,三旗为局,四局为师,两师为部,三营,人数也在3000人左右。这是明朝中后期主要的军事编制形式。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