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本地高僧|聚云吹万禅师:明末清初巴蜀第一禅僧

本文共计1569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分钟。

明末著名禅宗大师聚云吹万(1582-1639),法号广真,出生于四川宜宾的李氏家族,其家族世代信仰佛教。吹万法师自幼慕佛,初登少峨峰浩山老人处学习,后返乡得到大慧祖师录四册及《正法眼藏》一录,苦参力究,最终在叙州朱提山参月明联池和尚处得到印可。属于大慧宗杲法系第十四世。

1618年,吹万法师时年36岁,他开始在潇湘衡州湖东禅院开法,后迁至忠州聚云寺、夔州府万县宝峰山云来寺、万县兴龙寺、巴台寺等地,阐扬大慧宗风。他的教诲和行为对禅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四川重庆一带,其法系曾十分流行,至今仍在传播。

1639年(崇祯己卯年)七月三十日吹万禅师圆寂,世寿五十八岁。他的嗣法门人铁壁慧机、三目慧芝、铁眉三巴掌慧丽等,依法阇维,荼毘时遍地荷香袭人。火化后收舍利三百余颗,黄金锁子骨三茎,当门二齿变为紫色。他的事迹被记录在《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五、《续灯正统》卷十六、《野云映禅师宗统颂》卷一、《忠州直隶州志》卷八《人物·仙释》等文献中。

吹万禅师的著作宏富,包括《正录》十卷《广录》三十种,共六十六卷。他的教诲和著作对后世的禅宗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他不仅在理论上有所贡献,更在实践上传法育人,培养了一大批禅宗弟子,对明代以后禅宗和佛教文化在四川一带的传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吹万禅师著《佛教入门三字经》(图片来源:十愿)

聚云吹万禅系:明末清初影响巨大

伴随佛教的整体性滑落,明清巴蜀佛教呈现出一种式微的趋势, 其可标榜称道者寥寥无几。虽然如此,或许因为其他地方的滑落尤烈,以及明末清初部分高僧避乱入蜀与本籍高僧的返回,巴蜀禅僧如明悟、绍琦、吹万、破山、通醉、德玉等人反而能够脱颖而出,形成巴蜀自己的禅系。其中,聚云吹万禅系与双桂破山禅系当是明末清初最有影响的两支。

聚云吹万禅系肇始于月明联池而溯脉于大慧宗杲。他以大慧宗杲语录与《正法眼藏》为其根基,而以华严宗事事无碍法界融通心物,要求“外息诸缘,内心无喘”“人情道情,一时放却,作一个没巴鼻底懒匠,得失无关于心,是非不出于口,行住坐卧,随缘过日,好看那青山绿水、翠竹黄花,欲取之而不禁,任运之而无差”,但能息心净虑,一切自然现成,“平息了,万事丢,一颗明珠衣下收”。而欲达此目的,一要直下承当,二需时时提撕。

广真曾经自己总结其禅法要点:一是顺性起用,二是见性弃师。

吹万广真为大慧宗杲十四世法孙,大慧一系在其示寂后影响不畅,十世以后更见衰微,吹万广真禅师鼎新临济,扶宗拯弊、身体力行,当时并及后人多予肯定。而且中明之时禅风滥伪、宗门互诤,吹万广真以个人之力奔走呼号、规正救弊,也被给予很高评价。

吹万广真为人和气春温、仁慈廓落,其出世传法20余年,严冷孤峻,柔易雍和,接引学人“必以彻证彻悟、行解相应者而后可居”,“断不可务一橛之机、偏行之门、石火电光举了便会,草草忽忽作者般去”,“室中验人,不擅许可,故其椎拂之下,所得之士,类皆铜头铁额、能世其家者”。著名弟子有三目慧芝、铁眉慧丽、铁壁慧机等。

中国禅宗史上值得彪炳的人物首先是临济义玄,其次是大慧宗杲,第三即是吹万广真,而在巴蜀禅宗史上,广真更是宋元以来“未有能或之先”的杰出人物。较巴蜀禅宗的立场更高,吹万禅系建立的意义则不仅仅限于巴蜀一地,而被置于了起复临济之道的位置。

较巴蜀禅宗的立场更高,吹万禅系建立的意义则不仅仅限于巴蜀一地,而被置于了起复临济之道的位置。

在明末清初的巴蜀禅系中,吹万禅法“深幽奇诡”,破山禅法“雄浑壮阔”, 两大禅系的异军突起,虽未必可以取代江南禅宗的中心地位,但以非凡的气势“为后期禅宗写下了深幽壮阔的一章”,故吹万禅系的建立,“在明清禅宗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也是当时禅宗内的另一风光”。遗憾的是,由于资料缺乏四代而后已经不得其详了。

(参见段玉明:《聚云吹万禅系研究》,《宗教学研究》2017年第3期,第93-99页。)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