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春秋之誉,现代讽文先河

本文共计945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分钟。

《西厢记》被尊为春秋是怎么回事,期待您的回复和解答。

  导读:先秦两汉期间,最为著名的就是元杂剧了,这类杂剧所叙事件是实有其事,而是其题材来源是有史书记载作为依据的。《西厢记》在那时很是红火,那么你知道《西厢记》被尊为春秋是怎么回事吗?现代讽刺文学的先河是什么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西厢记》——尊为“春秋”

  元末明初,《西厢记》已被誉为“天下夺魁”,而且被尊为“春秋”,称“关氏春秋”或“崔氏春秋”。至于为什么叫“春秋”,说法纷纭。其实意思很明白,无非是想把戏曲“小道”和正统经书并列。孔子作的《春秋》汉代就被列为“五经”之一。现在《西厢》居然也称“春秋”,不但是抬高身价,也含有反封建正统之意。明清戏曲家对《西厢》推崇备至。

  王世贞说:“北曲固当以《西厢》压卷。”(《曲藻》)王骥德说:“实甫《西厢》,千古绝技。”(《曲律》)张琦说:“今丽曲之最胜者,以王实甫《西厢记》压卷。”(《衡曲麈谈》)清代李渔说王实甫“才人如天”(《闲情偶寄》)。至金圣叹那就更加赞到极端,说作者是“天地现身”(《金批第六才子书》)。还有许多剧作在不同程度上受《西厢记》的影响,元剧如郑德辉的《梅香》《倩女离魂》,李好古的《张羽煮海》,白仁甫的《东墙记》,明人刘兑的《娇红记》杂剧,孟称舜的《娇红记》传奇等。明初周宪王有《金环记》,据《剧品》的作者祁彪佳说:“刻意拟西厢”,“便不及西厢远矣”。足见《西厢记》对戏剧创作影响之深。

  书籍

  《儒林外史》——现代讽刺文学的先河

  《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也称章回小说)。全书共五十六回(也有人认为最后一回非吴所作),约四十万字,描写了近二百个人物。小说假托明代,实际描写了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作者在书中虽然批判了黑暗的现实,却把理想寄托在“品学兼优”的士大夫身上,宣扬古礼古乐,看不到改变儒林和社会的真正出路。全书由许多个生动的故事连起来,这些故事都是以真人真事为原型塑造的。《儒林外史》不仅直接影响了近代谴责小说,而且对现代讽刺文学也有深刻的启发。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西厢记》被尊为春秋是怎么回事,现代讽刺文学的先河是什么”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好咧,《西厢记》被尊为春秋是怎么回事的事情咱就说到这儿,是不是搞清楚了点?有啥问题再来哈!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