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艺术:起源与发展
本文共计150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分钟。
剪纸是什么 剪纸艺术的由来,能否为我详细解释一下?
导读:剪刀在纸张间灵巧地舞动,发出清脆的“咔嚓咔嚓”声,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逐渐成形。这就是非遗剪纸,那么剪纸是什么?剪纸艺术的由来是什么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剪纸
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乡间多称其为窗花。其源可追溯到汉代发明造纸时,最初只是乡村农村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晚些时候出现的织绣有密切的关系,人们造型中的人物,花卉,及其他自然景物,必须要先有花样,这些花样则都是用纸剪成的。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公元813—858年)做诗云“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荆俗”、“晋风”讲的就是这种风俗,到了宋元以后,贴剪纸迎春的时间由立春而改为春节,人们用剪纸来表达庆贺春到人间的喜悦心情。
1959年在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的古墓中,先后出土了五幅南北朝时期的团花剪纸,其中三幅为几何形花纹,另两幅为“对马”、“对猴”,这些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剪纸实物,距今已一千五百多年。
清代剪纸尤为盛行,卖窗花,卖花样的艺人遍及城乡,剪纸艺术已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传说慈禧太后在庆贺六十大寿时,传令朝臣的袍服一律都要“六合同春”的图案,一些高官,不惜百金而遍寻京城的绣工巧手,穿针走线赶制朝服。一些小官吏因钱少而一时找不到能做此活计的绣工。此时有头脑灵活的人找了一些剪纸艺人和民间画工,用纸剪成鹿、鹤、松的“六合同春”的图案,加以彩绘,贴在袍服上。小官的位置低不能靠近慈禧太后,而从远看又是辨不出真假的,几可乱真,此举使那些商人发了财。
民间剪纸的传播,既无文字记载的书,也无刊印花样的谱,即使是位剪纸技艺绝伦的高手,也无法使作品广泛传播开,将技术记录于后人。中国剪纸艺术的传统,是靠言传身教的代代相传,在农村的女孩中,几岁稚童就会使剪刀,模仿大人做活计,剪她心中最喜欢的图样,从邻居的姐妹交流中而精进,尽管她们并不识字却会剪出方形或圆形的喜字,寿字,福字,吉祥如意等文字剪纸,这些淳朴的农民用剪纸来表达对生活的祝愿,对理想人生的企盼。
剪纸
贴在新糊的窗户纸上的窗花,白天透过阳光在屋内即看到红色或套色的窗花,夜晚则在院中可看到室中灯烛映射出的窗花图案。早年间,在玻璃尚未盛行之际,窗花尤为人们所喜爱,起到了点缀生活、活跃气氛的作用。
老北京一进腊月就有走街串巷专卖窗花的小贩吆喝:“买哎,小猫儿、小狗儿、小公鸡儿、狮子、叭儿狗,窗户花儿哎……”在集市上也有专营、兼营剪纸的摊子。在花儿市、隆福寺、护国寺的庙市上所出售的窗花花样最全,最美,这些卖窗花的小贩们在墙上挂起一块蓝布,将各种窗花的样品用针别在上面,以供人欣赏和挑选,这些窗花多来自城郊农户妇女手中。
窗花的种类极多,多为吉庆和寓意形,如:男娃坐在莲花中口吹笙笛为“连生贵子”,喜鹊鸣唱在梅树枝上为“喜上眉梢”,猴子骑马为“马上封侯”,花瓶内插上三支戟为“平生三级”……此外,还有十二生肖中的应年生肖动物形象及古钱、金鱼、蝴蝶、如意、牡丹等多种多样,郭沫若先生有诗颂:“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刻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民间总不朽。”
民间的剪纸已作为工艺美术而荣登艺术殿堂,但由于近年来,城郊居民不少都住进楼房,使得贴窗花的习俗有所改变,但农村依然故我,其中蔚县的剪纸还走上了邮票、教学和国际市场的拍卖会,可见还是大有人称颂的。中央美术学院的靳之林先生专门收藏剪纸系列——抓髻娃娃,并从中研究民艺民俗而著书立说。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剪纸是什么,剪纸艺术的由来”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剪纸是什么 剪纸艺术的由来问题对你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