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的起源与谁有关?
本文共计1935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8分钟。
关于七夕节的来历,求助解答,非常感谢。
导读:七夕是农历七月初七,有两个七,从信仰和思维方式上说七夕是源于中国古人喜欢重叠数字记忆的习惯,七月七变成一个节日合乎人们的心理,但人为倡导的作用也不可低估,那么七夕节的形成与谁有关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七夕节的来历介绍,感兴趣的朋友来瞧瞧吧。
关于七夕节的来历
一、神秘的数字七。
七,自古以来无论中国、外国都对它很崇拜。古巴比伦王国的建造者闪米特人就尊七曜为神,认为它们轮流执政,主宰着人间的沧桑变化。闪米特诸侯以七为大、为多、为全,对七星神的敬畏贯穿于宗教活动中。比如造七座坛、献七份祭礼、行七次叩拜等。古希腊人也认为,人的年龄每七年递增一次,胎儿每七天为一个成长周期,治病时每七天为一个疗程。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体大多数以七年为一个周期,少数八年为一个周期。犹太人也特别重视七,大约3000年前就把七称为奇迹数。犹太教的经典《旧约·创世纪》中记载,上帝用六天创造世界和人类,第七天就是安息日,也就是礼拜日(星期天)。
在我国古代,人们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称为七政。二十八宿按四像分配,每一个方位的宿数就是七。先秦时代有“天数以七纪”之说。古人对七的崇拜与星辰信仰有关,比如对北斗七星的信仰,月亮的圆缺与潮水的涨落有关。人体也有七窍、七魄的说。古老的《黄帝内经》中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壬脉通……”古人也以一、三、五、七为阳,但与九比,却是以九为阳、以七为阴,男子生命以九计,女子则以七计。在《太平御览》卷三一中记载,“七月黍熟,七日为阳数,故以麋为珍”,麋是一种植物。又说“七月七日为良日”。魏晋时,七月七日要聚会游乐。这天也是天宫神仙聚会之时。那么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也就很正常的了。在七夕传说中的织女,有说她是七仙女,南方人也叫她七娘妈。
二、楚怀王置七夕。
近查明代罗欣所著《物源》中说:“楚怀王初置七夕,妇女是日以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亭,以乞巧。”在没有其他资料发现的情况下,七夕节就是起源于战国时代南方的楚国了。那时就有了彩缕、七孔针,这是妇女乞巧的专用物。这种专用物和习俗,恐怕是楚怀王的一个贡献了。
七夕节的形成与谁有关
我国七夕节的正式形成和普及,与汉武帝干系甚大,这也是他的一大功劳。
一、七月七出生。
在《汉武故事》中提到:“景帝尝梦高祖谓己曰:‘于美人生子可名为彘。’以乙酉年七月七日旦,生武帝于猗兰殿。”彘就是小猪。汉武帝是七月初七出生,乳名彘儿。这样记载就多了一层神秘色彩,七月七这个日子就神圣了。除他之外,还有北魏武帝也是七月七出生。他们两个都是在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皇帝。而五月初五生人,古人认为不吉利,特别是妨父害母,但七月七出生没有对父母家人妨害的记载和传闻。
二、西王母七夕会汉武。
当今民间传说中,仍然有七月七晚上西王母下凡来会汉武帝的故事。这早在《汉武故事》中就有记载:“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其日忽有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来也。’有顷,西王母至,有二青鸟如凤,夹侍王母旁也……”“王母遣谓帝曰:‘七月七日,我当暂来。’帝至日扫宫内燃九华之灯。”《汉武帝内传》又载:“帝登寻真之台斋,至七月七日夜,忽见天西南如云起,郁郁直来趋宫。有顷,西王母至……夜二唱后,西王母驾九色之斑龙上殿。”
这种记载虽不是正史,起码是当时的一些口头传闻。出现这种传说与汉武帝好神仙的癖好有关。后来在道教神仙谱系里,西王母又演化成玉皇大帝的妻子王母娘娘,成为天上第二位尊神。现在神话研究认为,那时西王母就是西部母系社会的一个部落首领,传说她十分凶恶,道教把她变成了漂亮的母仪天下的王母娘娘。大概汉武帝时的民间人士听到上面这种传闻,对武帝是真龙天子更为笃信不疑,也更觉得七月七是一个良辰吉日了。所以汉时七夕节越过越大,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七夕文化风潮,为此后各朝代过七夕奠定了舆论和习俗基础。
后来受儒家学说的影响,七夕节的爱情主题渐渐被乞巧等活动所掩盖,但汉武帝时留下的七夕爱情主题,却仍然是无法去掉的。在当今的七夕活动中,人们重新打出了弘扬牛女爱情忠贞、夫妻和美的旗号,这是对七夕一味乞巧的反拨和匡正。但乞巧活动也不当置疑,因为织女毕竟是心灵手巧的上天女神,学习她的善良、聪明、美丽和织红技术还是很有必要的。
在汉武帝之后,魏文帝曹丕、其弟曹植等人都围绕七夕和牛郎织女写下了大量诗文,留下大量民俗资料,成为我国节日文化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七夕节的来历,七夕节的形成与谁有关”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那么,关于七夕节的来历的话就到这个地步,对你有帮助吗?有啥问题别忍着,随时追问哦!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