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父母官:官职由来
本文共计137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分钟。
古代的各种官职 父母官这一称呼由何而来,期待您的解答和回复。
导读:古代的各种官职那么多,我们能够说出一些已经很不错了,下面小编对大家介绍常见的官职及职位内容,还有大家很想知道的父母官是怎么回事,一起去瞧瞧父母官这一称呼由何而来的吧。
古代的各种官职
爵:指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父母官”这一称呼由何而来
“父母官”是旧时中国百姓对州、县官的尊称。这一称呼是由何而来的呢?
《汉书·循史传》记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
至东汉武帝时,南阳郡百姓又迎来一位太守杜诗。《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字君公,担任郡功曹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做主,由是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自此“父母官”这一尊称便广传后世。
宋初文学家王禹僧在《谪居感事》诗中有“万家呼父母”之句,并自注:“民间多呼县令为父母官。”这可能是“父母官”合写的较早的记录。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古代的各种官职,父母官这一称呼由何而来”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就这么说吧,古代的各种官职 父母官这一称呼由何而来的问题都交代得差不多了,满意吗?别害羞,有问题欢迎再来请教哟!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