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文明可以与中微子光束进行交流

1960年,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提出了一个激进的建议。在一篇题为“寻找红外辐射的人造恒星源”的论文中,他建议,通过寻找如此大的人造结构的迹象,可以找到先进的地外智能(ETI),这些结构包括整个恒星系统(又名“巨型结构”)。从那时起,许多科学家对可能的巨型结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就像戴森提出的戴森球体一样,这些想法被认为是给从事搜寻地球外智能(SETI)研究的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种可供寻找的方法。

除了这一令人着迷的领域,总部位于休斯顿的技术公司Triton Systems的阿尔伯特·杰克逊(Albert Jackson)博士最近发布了一项研究,他提出了先进的地外智能如何利用中子星或黑洞聚焦中微子光束来创建信标。

简而言之,超大型结构的存在完全取决于外星文明在卡尔达舍夫等级上的位置(即如果它们是行星文明、恒星文明或星系文明)。

在这种情况下,杰克逊提出,第二类文明将能够通过创建一个大型中微子发射卫星群来封闭中子星或黑洞。

杰克逊博士在开始他的研究时引用了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1966年的一篇文章“寻找地外技术”(The Search for Extrateral Technology),他在文中总结了自己的目标:“因此,我游戏的第一条规则是:想一想可能最大的人工活动,这些活动只受物理定律的限制,并寻找那些可能的活动。

”在先前的一项研究中,杰克逊博士提出了先进的ETI如何利用小黑洞作为引力透镜,将引力波信号发送到整个星系。

这一概念建立在其他研究人员最近的研究基础上,他们认为引力波(GWS)可以用来传输信息。

引力波自2016年首次被发现以来,已经成为大量研究的焦点。

在另一篇论文中,他还探讨了一个足够先进的文明如何使用同样类型的透镜来制造激光信标。

在这两种情况下,技术要求将是惊人的,并将需要一流规模的基础设施。

杰克逊博士进一步探索了中微子被用来传输信息的可能性,因为中微子和引力波一样,都能很好地穿越星际介质。

就信标而言,与聚焦的光子束(又称激光器)相比,中微子有许多优势。

杰克逊博士认为:“中微子几乎没有从任何震源方向衰减到达,这在星系平面上有很大的优势。

像红外线这样波长的光子对气体和尘埃也很好,仍然有一些吸收。

中微子几乎不需要吸收就能穿越宇宙。

环绕中子星周围轨道上的一组加速器发射器想象图至于创建这样一座信标的过程,杰克逊再次提到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关于地外智能如何创建任何类型的巨型结构的指导原则。

这条规则很简单,“如果物理学允许,它在技术上可能是可行的。

”就第二类文明而言,工程要求是我们无法理解的,但这一原则仍然是正确的。

基本上,这一概念利用了一种被称为引力透镜的现象,在这种现象中,科学家们依靠一个巨大的中间物体的存在来聚焦和放大来自较远物体的光。

在这种情况下,光源将是中微子,聚焦它们的效果将产生更强的信标信号。

杰克逊解释说:“将一个中微子源放在围绕黑洞或中子星的轨道上。

黑洞或中子星是最好的,因为它们是非常致密的物体。

黑洞或中子星是一个引力透镜,这个透镜将中微子(可能是光子或引力子)聚焦到强束中。

这种光束在一定距离上看起来非常“紧”,为了得到一个近似的各向同性发射器,必须在引力透镜周围放置一组中微子‘发射器’。

在这种情况下,‘发射器’的数量大约是10^18,即银河系中恒星数量的10亿倍。

”就像建造一个戴森球体一样,这种工程任务只对一个已经成为第二类文明的物种来说是可能的。

换句话说,一种能够利用和引导自身恒星辐射的能量的文明,其能量约为4×10^33erg/sec(或4×10^26瓦),这是人类目前每年消耗的几万亿倍。

这张图片显示了叠加在南极冰立方实验室视图上的一个最高能量中微子探测的可视化图像由此产生的另一个有趣的可能性是它对搜寻地球外智能的影响。

考虑到一个足够先进的地球外物种可以通过中微子进行通信,科学家们可以使用现有的探测器来确定来源。

在这方面,集中的中微子束可以被添加到搜寻地球外智能研究人员正在寻找的可能的“技术签名”,即技术活动的迹象的清单中。

杰克逊说:“世界各地都有许多中微子望远镜,如果存在先进的文明信标,它可能会产生非常不正常的中微子事件数量,远远超过中微子的自然来源,如太阳或超新星,这将是对先进技术活动迹象的补充。

”用戴森的一篇著名文章中的另一句话来总结:“当我们在宇宙中寻找人工活动的迹象时,我们必须寻找的是工程技术,而不是智能生命。

直接搜索智能生命会有更大的回报,但工程技术是我们唯一有机会看到的东西。

”当我们对宇宙有了更多的了解,并作为一个物种变得更先进的时候,它打开了我们的思想,让我们在不断探索生命的过程中有了新的可能性。

如果我们确实找到了地外智能的证据,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我们最终学会了正确地阅读它们存在的证据。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