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乾隆皇帝列入《贰臣传》的明朝降臣

精选答案

清朝经历了早期的动乱之后,乾隆时期的政权一直非常稳定。为了进一步稳固统治,缓和民族矛盾,统一人民思想,乾隆皇帝开始大力表彰忠臣(明末清初因抗清而死的明朝官员),并下令编纂《王国史·二臣传》,即《二臣传》。《陈二传》分为上篇和下篇,收录了明末清初明清两代的120多位官员,其中不乏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的英雄人物。

洪承畴,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在刑部任博士、外交大臣六年。后来,他被释放到外界宣布两个浙江城的参与政治和监督陕西的粮食。崇祯元年(1628年),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农民军大举进攻韩城。无奈之下,洪承畴率兵上阵,斩杀敌兵300人,解了韩城之围,一时名声大噪。崇祯三年,洪承畴被任命为延绥总督,次年升任陕西三边总督,以“先抑后扬”的政策集中兵力进攻陕西农民军。崇祯七年,洪承畴被授予太子太保、兵部尚书等职,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等地的军务成为明朝镇压农民起义的主要军事指挥官。在他的策划下,明军先后击败了张和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

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军南下,京城戒严。崇祯皇帝下诏洪承畴镇守北京,第二年调任济辽总督抵御清兵,但先后在塔山、兴山被清兵击败。崇祯十四年,为挽救辽东危局,朝廷名臣洪承畴统率八大总兵共13万精锐、4万战马集结宁远抗击清军。结果清军切断了粮道,十万人分崩离析。洪承畴被抓获并被清除。清朝以后,洪承畴被皇太极编入鲁牛镶黄旗。虽然对他很好,但他并没有放松警惕。因此,皇太极在洪承畴一次都没有得到重用,直到顺治元年(1644年)才与睿亲王多塞特一起攻打明朝。清兵入关后,他被任命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进入内院辅佐。

顺治二年(1645年),哆哆攻占南京,迫于多尔衮“剃发令”的压力,江南百姓纷纷造反。进退两难之际,洪承畴取代了多多,被任命为招抚南督的军事大学士。他采取招抚为主,镇压为辅的策略,要求清政府免除钱粮,停止征收漕运税,促进了江南稳定局面的形成。同时,他还建议满族人“学汉语,知汉语”,了解汉族人的风俗习惯,提倡儒家思想,淡化了满汉之间的差异,为清朝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洪承畴死于康熙四年,康熙皇帝颁布了一项皇家法令,给予少师,史文翔和埋葬首都。

李永方,辽东铁岭人,原是明朝抚顺千家万户预备的朝廷大员,后升为游击队员。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围困旅顺,李永方减少了他的黄金,因此他被任命为三等副将,并娶了努尔哈赤第七子贝勒阿巴泰的女儿。此外,是明朝第一位归降金的边防将领,他所守卫的旅顺也是努尔哈赤所打下的第一个旅顺。在入侵明朝的战争中,李永方几乎参加了每一场战斗,并因其功绩被授予三等连长,并被授予“三免一死”的特权。皇太极继位后,李永方与贝勒阿敏一起征服了朝鲜,结盟后回国。1634年,他在天命的第八年被封为三等子爵,同年去世。

祖大寿,辽东宁远人,出生在宁远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在辽东担任副司令员。1620年,祖大寿正式入仕,被任命为京东游击队员。他参加了宁津战役。崇祯元年(1627年),祖大寿升任辽东前锋连长,辽宁前锋印将军驻守锦州。后来,祖大寿随袁崇焕入关保卫京城。由于种种原因,袁崇焕被崇祯囚禁,害怕受到牵连的祖大寿破坏山海关而逃跑。崇祯命袁崇焕上书招抚,祖大寿回到明朝。在1631年的大凌河之战中,祖大寿假装投降,然后逃到锦州城继续与清军作战。在崇祯十四年(1641年)的晋松之战中,祖大寿再次战败,被授予汉军正黄旗连长的职位。他写信招募自己的侄子吴三桂为宁远连长,遭到拒绝,后来随清军入关。他死于1656年(顺治十三年)。

尚可喜是山西洪洞人,他的曾祖父迁居北直隶、祖父迁居辽东海州时,尚可喜就出生在这里。由于后金入侵辽沈,18岁的尚可喜加入了明朝军队,移居皮岛毛龙文并被收养为孙子。因平定皮岛兵变有功,他被提拔为游击队员,后升为中尉。崇祯七年(1634年),他与东江连长沈世奎不和。崇祯九年(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尚可喜被封为顺治王,并封海州为封地。同年12月,尚可喜随皇太极前往朝鲜,迫使韩王在城下签订同盟。崇祯十七年(1644年)随清军入关,率兵追击李自成残局。李自成在九宫山被杀后,他奉命返回海州。

顺治六年(1649年),尚可喜改称平南王,率兵入粤,并在广州建府。进城后,尚可喜“停止了屠杀,封存了国库,收集了版本书籍,并紧急派人到县里学习保管祭祀用品,以免它们消失。他散布郡县和城市,保安处将被官员和士兵占领数天,他所属的郡县将陆续返回。顺治十二年(1655年),尚可喜第一次请求回到旧辽东,但直到康熙十二年(1673年)第十一次才得到康熙皇帝的批准。就在他准备迁往海城时,吴三桂开始起兵反清,尚可喜坚持效忠清朝,这为清政府平定叛乱创造了有利条件。康熙十四年(1675年),为了笼络尚可喜,康熙封他为平南亲王。但第二年,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带兵围攻他的府邸,夺取了广东的最高指挥权,并响应了吴三桂的叛乱。尚可喜听说后想上吊自杀,但没有成功。后来,他于同年10月去世。听到这个消息后,康熙给了谥号一个“敬”。

耿钟鸣,辽东盖州卫人,崇祯初为登州人。他是毛的老幕僚龙文。毛被袁崇焕杀害后,耿被调任为山东巡抚孙。崇祯五年(1632年),耿钟鸣和孔有德攻占登州,自称总兵。第二年,他们都减持了黄金。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顺治元年(1644年),耿钟鸣随清军入关,率兵追击李自成。后来,他与豫亲王多多一起征服了李自成的残余势力。不久,他率军南下平定江南,凯旋后返回辽阳。顺治六年(1649年),耿钟鸣改名为靖难王,与平南王尚可喜一起征服了广东。后来,他因藏匿逃犯(指清初从主人手中逃脱的农奴和其他八旗人员)而在行军途中上吊自杀。

洪承畴,闫妍人,号恒久,福建泉州人,明末重臣,深得崇祯帝宠信。他也为自己感到骄傲。他曾在堂上挂了一副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后来松山战役失败后,他倒向了清朝,于是有人在他的对联上加了一个字:你的恩情深似海!部长节重如山?洪承畴的仕途相当艰难。虽然他来自一个贵族家庭,但在他曾祖父的时候,他的家族已经衰落了。洪承畴出生时,家里很穷。11岁时,他不得不辍学,在家帮母亲制作豆腐干,并一度走街串巷叫卖。然而,洪承畴从小就很聪明,他卖豆腐干,经常在亲戚洪殷琦开办的校外上课,偶尔帮助学生结对子。洪殷琦发现洪承畴很有才华和抱负,于是免费收他为徒。洪承畴学习刻苦,博览群书,这使他很受赏识。他的老师洪先生曾在他的文章中评论说:一匹小马在千里之外,一个国家是一块石头。

明朝后期,政治腐败导致农民起义。从崇祯元年(1628年)到崇祯三年,、张、李自成先后起义。在镇压农民起义军的过程中,洪承畴逐渐显露出他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从参政到做巡抚,他一直是陕西三边总督,有太子太保、兵部尚书的头衔,兼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洪承畴最大的贡献是活捉并杀死了高迎祥,打败了李自成。一时间,洪承畴名声大噪。他的军队也叫洪军。此后,崇祯皇帝对洪承畴十分赏识,并多次授予他嘉奖。崇祯十一年(1638年)九月,皇太极攻陷益州,围困锦州,关外军事形势十分紧急。根据清朝的草案,庄烈帝(崇祯)接管领土并进入魏国。明年春天,总督纪和辽军务将移交。崇祯十二年(1639年)春,崇祯不得不下令将洪承畴调任蓟辽总督,主管关外军务。在崇祯看来,此时满清的威胁已经大大超过了农民起义军。因此,他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希望洪承畴带头拯救大明。

然而,洪承畴辜负了朱由检的好意。松山战败,洪承畴被俘。起初,洪承畴死时并不害怕,似乎决心以死谢恩。他曾经伸长脖子,从不屈服。不过,也有学者表示,洪承畴此举是一种生存的智慧,这样才能提高他的筹码。于是,发生了皇太极投降洪承畴的故事。在清朝的戏剧中,有许多参考和解释。比如,令庄妃亲近洪承畴,亲吻人参汤等等。

此时此刻,崇祯皇帝在北京做什么呢?朱由检以为洪承畴这次会死。他从未想到洪承畴会叛变。根据清朝的记录,庄烈帝第一次听到成畴的死讯后,献了十六座祭坛,并在城外建了寺庙,旁边是邱。庄烈帝会亲自饮酒,但我听说领土已经沦陷,我会停止。崇祯皇帝命令他离开宫廷3天,按照王子的规格在7天内献上十六坛和一坛。他亲自在5月10日进行了祭祀,并以文明的方式为世人所知的洪水举行了纪念活动。与此同时,还有被谋杀的总督邱。然而,当祭品到达第九坛时,洪承畴倒下的消息传来。崇祯震惊了。

洪承畴的节操在崇祯年间颇有名气。洪承畴的忠诚也是一个普遍的评价。这么忠诚的人怎么会叛变呢?以崇祯的心思,自然是最不能理解的事情。因此,这一纪念仪式草草结束,于是帝王祭祀开始了。但是,法院没有公开这件事。多年后,当清朝进入北京时,人民意识到洪承畴这个忠诚的人还活着。犯错误的人很多。

清朝入主中原后,朝廷对洪承畴的警惕稍有放松。清代史学家赵翼评价洪承畴说:(洪)走出江南诸省,再到楚、粤、滇、黔诸省,最后到西南,是一大功绩。直到现在,他都是独立的,并做出了许多贡献。然而,可悲的是,清朝的主人仍然对洪承畴保持警惕。当他在南京接替多多时,他经历了一次告密事件,这几乎毁了他的前途。一个是南明鲁王部下诱降信事件,一个是和尚信事件。后者只是找出了几份随身携带的反清手稿,重见光明。幸亏多尔衮还是想用洪承畴,才没有多追究。洪承畴为清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从未被封赏。直到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去世,康熙继位。在朝廷中经过几次争论后,洪承畴给了一个三等阿达哈凡(一个没有盛况的姓氏)一个世袭的职位来解决此事。

还有一件事,是洪承畴万万没想到的。乾隆以忠君为标准,在诏书中把明朝所有倒向清朝的官员称为二臣。从效忠君主的角度来看,这些人确实吃了不少苦头。

甘龙还说:我认为在这么大的节日里赔钱的人看不到他们立功了,所以请在他们死前原谅他们;也不是因为它的后代,它原本就是死的。今天,为了明智起见,我们应该在国家历史上设立另一扇门,‘二臣传’,它将根据事实讲述这个朝代的官员和官员的故事,使他们无法被掩盖。于是,洪承畴被编入《二臣传》。虽然是一个档次,但也是一个瑕疵。洪承畴知道一些地下的事情,所以我不知道你会有什么感觉。!

洪承畴的背信弃义是他的朋友和亲戚的耻辱。其间有很多故事。不说了。只提一件小事很有意思。洪承畴在清廷做官后,曾与友人在谷雨中下棋。其间,丫环送茶来,客人喝了,只觉香气扑鼻,便随口说道:我以为茶香这么浓——原来是‘雨前茶’!洪承畴开口唱了一副对联:一盘棋,差点忘了谷雨。这位朋友续写了第二副对联,寓意深刻:两朝领袖,为何不祝寿?后来,有人在洪承畴的著名对联上加了一个字,扭诗。真是讽刺。

那些被乾隆皇帝列入《贰臣传》的明朝降臣

参考答案

说起这个洪承畴,他原本是明朝的兵部尚书,在明末农民起义中也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但是在晋松战役后它投降了清朝。发生了什么事?洪承畴为什么选择投降清朝?那么洪承畴最后是怎么死的呢?下面有趣的历史边肖将为您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洪承畴为什么投了赞成票?

崇祯十五年(1642年)一月,洪承畴听说朝廷援军到来,派6000人出城夜袭,被清军击败。嵩山已被围困半年,城内粮尽。嵩山副司令夏成德敲开清军大门,用自己的儿子夏树作为人质投降。三月,清军应邀夜袭松山,松山城破,洪承畴和总督邱被俘,总兵曹卞觉和其他将领被杀。洪承畴被俘后,金州都督祖大寿出内城,领兵出征。塔山和兴山也落入清军之手,明军的晋宁防线实际上已不复存在。

洪承畴绝食数日,拒绝投降。皇太极派了所有可用的人去劝他投降,但他被骂了一顿就回来了。皇太极仍然没有放弃,最信任的吏部尚书范文程前去劝降,看他是否有宁死不屈的决心。范文程赶到时,洪承畴大声咆哮,而范文程尽力保持耐心,不提投降之事,并与他谈论过去和现在,同时静静地观察感觉。谈话间,一片灰尘从横梁上落下,落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边说边“擦掉”。范文程悄悄离开,并告诉唐太宗:“承畴没有死。承畴仍然珍惜我的长袍。如果是这样,他的健康状况如何?”皇太极接受了范文程、张存仁等的意见。,并对洪承畴关怀备至。第二天(五月四日),皇太极参拜太庙,洪承畴站着没有跪着。看到洪承畴的衣服单薄,皇太极立刻脱下自己的貂皮大衣披在洪承畴的身上。五月初五,洪承畴与祖大寿等将领一起正式举行受降仪式,并在皇太极面前鞠躬。

至于投票的原因:

1.1.洪承畴是一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大学生。他学识渊博,懂得“知礼知耻”。他不可能在失败和死亡中被俘,他被一个年轻女子迷住了,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1.2.洪承畴身居要职。当时三妻四妾太多了。为什么担心没有美女陪伴呢?然而,他只有一妻一妾,他的第一任妻子李长期留在的家乡服侍他的母亲(顺治六年后在北京团聚)。只有旁边房间的刘在那里。洪承畴不是一个好色之徒,他在弥留之际也绝不会为女人所动。

1.3.庄妃是皇太极的妃子,皇权至高无上。皇太极不能也不会允许庄妃勾引洪承畴。

二、洪承畴最后是怎么死的?

洪承畴倒台后,帮助清朝安定天下,为清朝做出了巨大贡献。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洪承畴因年事已高,眼疾严重,返回北京休养。顺治死后,康熙继承了皇位,69岁的洪承畴因受到统治者的怀疑而辞去了职务。康熙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并轻车简从地授予他世袭上尉的头衔。康熙四年,洪承畴去世,享年73岁。给少师,史文翔,给首都陪葬,并建立一个帝国纪念碑。乾隆皇帝在位期间?乾隆在编《陈二传》时,认为洪承畴是一个反清复明的遗老遗少,因此将他列入清代《陈二传》和《陈二传》的第一类。

可悲的是,在汉人眼中,洪承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卖国贼和叛徒。在清人眼中,这位帮助他们稳定国家的英雄是一位彻头彻尾的二心臣子,清人将他编成了这样一部《二臣传》。

洪承畴应该有后人,但没有史料记载。当时有三种不孝,最后一种最大。如果他真的没有后代,又怎么能在历史上留下印记呢?

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攻占昆明,云南被平定。洪承畴尚书说,云南是一个危险的地方,少数民族很多,很难治理,所以必须留在镇上,所以顺治把吴三桂作为平西王留在昆明。他还看到云贵地区土地贫瘠,人民受苦受难,因此他要求内部资金帮助穷人,并建议推迟向逃到缅甸的鬼王其他人进军,以便云贵地区的社会秩序在战后逐渐稳定并开始恢复生产。8月,洪承畴因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不佳,眼疾恶化,请求返回北京。第二年正月,他回到北京休养。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皇帝驾崩,叶璇(康熙)继位。此时,洪承畴已经69岁了,还是一名大学生,但他感到孤独。今年5月,他不再乞讨。经过朝廷的几番争论,在王议政的会议上,他才被授予三等阿达哈凡(轻车简从的上尉)的头衔,他是世袭四世。

康熙四年(1665年)二月十八日,洪承畴在京城私宅去世,享年七十三岁。清廷给他送礼以示追悼。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