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原子在你体内
从古至今,无数人都曾求仙问道,追求长生。于是,西方的人们创造了天堂和地狱,而中华文化孕育出了三皇五帝、酆都奈何。可若有人告诉你,从微观角度上来说,你的生命是永生的,甚至很可能是某位伟人生命的延续,你他不是觉得他疯了?这就不得不提到那些“与天同寿”的微观结构了。
手指尖大小的地方能够放下什么?一颗骰子,一块糖果,还是一张压缩面膜,丁点大的地方,总归是放不下什么东西的。
可事实上,1立方厘米对于微观粒子来说,大到难以想象。
零度状态下,海平面高度的1立方厘米空气中可以包含4500亿亿个原子,是的你没看错计量单位是“亿亿”。
在人类肉眼看不见的地方,无数原子在过着他们的小日子。
空气是由原子构成的,桌椅板凳是由原子构成的,人类吃下的食物是由原子构成的,甚至连人类本身都是原子的结合产物。
而这些数以亿万计的原子,他们的寿命漫长到超出人类的想象。
原子的寿命究竟有多长呢?你或许唱歌跑调、五音不全,毫无音乐细胞,但这并不影响你身上可能会有曾经属于贝多芬、巴赫的原子;你或许对诗书礼乐、历史典籍,毫无兴趣,可是那些暂时属于你的原子很可能在几千年前生活在孔子、李白的身体里。
如此一想,我只想对身体中的原子说:对不起,我给你丢人了。
对于原子来说,几千年的光阴太过短暂,甚至用沧海一粟来形容都不太贴切,我们的身体或许仅仅是一个周转站,在小小地休憩一会儿之后,它们会踏上新的征程。
一个原子的寿命,要看你如何定义,如果以原子核外电子发生变化视为原子生命的终结,那么原子的寿命极其短暂,甚至需要以毫秒或者纳秒来进行计算,因为任何的外界刺激都可能导致原子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而如果我们抛去核外电子,单纯考虑原子核在自然条件下的衰变,那原子的寿命则会十分惊人。
人体中的主要构成元素是碳、氢、氧,科学家研究后推断,在包括微量元素的前提下,人体中的原子大概有10的28次方个。
而这些原子在自然条件下的寿命甚至可以达到10的35次方年。
要知道,宇宙大爆炸至今仅仅138亿年前,这意味着我们身体中的一些原子甚至可能在宇宙大爆炸之前就已经存在。
或者我们身体中的一些氢原子就是参与过宇宙大爆炸的那一批。
如此一来,死亡好像忽然变得失去了威慑力。
对于生物来说,它意味着生命的终止,身体机能的衰败,但是对于原则来说,这或许只是下一段旅程的重新开始。
想象一下,那些与伟人同在的原子在几十年前选择你作为歇脚地,这是否意味着你的生命本身可以拥有更多的创造力和可能性呢?是平凡且普通的自己,是否也拥有着未曾开发出来的力量呢?你身体中的原子可能亲眼见证地球上海洋生命的诞生;与侏罗纪的恐龙一起在荒原中奔跑;没观过人类文明的起点,在石头上刻画出象形文字。
它们领教过西方文艺复兴的魅力,看过盛唐的繁荣与晚唐的荒凉;它们随着成吉思汗的铁骑东征西战,也跟随拿破仑在欧洲战场上信马由缰;它们也体会过晚清时期丧权辱国的悲凉,感受过集中营内的哀号与绝望。
这些原子,比你见证的要多太多了。
有没有一种可能,那些深埋在我们基因中的爱国情感,是那些曾经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恶的革命先烈身上的原子告诉我们的呢?的确有这个可能。
科学家研究发现,原子的重新集合大概需要45个自然年,也就是说在2023年的今天,那些历史上的革命先烈,那些沙场染血的英魂,或许已经换了另一种方式生活在华夏土地之上。
这是一种非常浪漫的构想。
想想看那些在青年时留不住的亲人,或许在晚年时换了一种存在方式生活在我们身边。
家人从未离去,他们只是选择换另一种方式陪伴我们。
在微观解释之下,死亡是不是不再那么可怕了呢?仔细想想,那些宗教说得似乎也没有错处,生命的完结并不是终点,而是下一段旅程的开始,是另一段征程的起点。
在一段又一段旅程的交替之下,人类文明或许会继续发展,又或许会走向衰落,但这些对于原子来说都不重要。
甚至于人类本身对于原子来说也不重要,就像曾经的无数古生物一样,人类只不过是原子门的中转站,至于下一段旅程究竟走向何方,生命会告诉原子出路究竟在哪儿。
但是人类与地球上的其他生命终究还是不同的,人类的大脑与思维使我们具备了其他生物所没有的好奇心与行动力。
也正是因为有对于人类本源的好奇,我们才得以发现原子的存在。
人类对于微观世界的认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曾经发现了细胞,之后我们又发现了分子结构、原子结构。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逐渐开始了解到原子的衰变并试图将之利用起来。
时至今日,人类或许对微观世界的认知还浮于表面,但是对于人类本身来讲,我们已经迈出了最为关键性的一步。
我们开始由原子去了解这个世界,甚至于了解我们所生存的银河系乃至于整个宇宙。
阿根廷的3500平方公里的矿岩中存在着数以千万的白色罐子,这些白色罐子是为了收集宇宙射线而存在的。
这种“宇宙子弹”在科学界被称为亚原子微粒,是人类文明未曾涉足的领域。
这还仅仅是科研方面,提起人类对于原子的利用,就不得不提到原子弹。
核弹和氢弹的威力,应该不必多说,至今日本广岛长崎一带还遗存着一片废墟,那里的一切生命曾在瞬间化为死寂。
刨去战争,原子能一直是清洁能源研究领域的大热话题。
人类利用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建设核电站,向城市输送电力。
核电的存在彻底使人类摆脱了水电、煤电的束缚,科技逐渐向新时代发展。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