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FROM 文艺范儿TO新生代导演>>~《贾樟柯》当下中国观照中的《小武》
当下中国观照中的《小武》《小武》是一部足以让中国人清醒,又难以使中国人兴奋的影片。既不愤怒,也不自怜,对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充满体恤,又能保持足够清醒,在时光的流逝中“人”的世界渐渐清晰。《小武》是粗糙的,也就是未经雕琢吧,它因此失去些缤纷的色彩,却凸显些生命本身的动人之处,在朴素的情感流露之间,真实的光线,色彩和实景录音,不只是对真实的佐证,更是贾樟柯对生命本身的一种真诚。
这种直面真实的态度足以让很多人感到羞愧!《小武》为许多中国电影人并不看好的电影,却深受德国著名的电影学家 乌尔里希—格雷戈尔的青睐,他作为柏林电影节青年电影论坛的主持人,只看了本片的前30分钟,就决定将其带往德国参赛。
中国有诗曰:于无声处听惊雷。
这部叫做《小武》的影片在柏林取得了传奇般的成功,它使其导演作为中国新电影的代表人物获得了国际电影界的瞩目,格雷戈尔称誉贾樟树为“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
更重要的是,一块标记中国电影的昨天与今天的界碑树立起来了,多年来,甚至可以说自中国电影有史以来,还没有一部电影这样诚实地表达了正在活着的中国人的气息。
贾樟柯曾在一次访谈中这样表达了他对当下中国的感觉:“90年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都处于一个强烈的转型期,时代进人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混乱、焦灼、浮躁的氛围里,每个人都在这个氛围里承受了很多东西。
这种时代的变数,是一种兵荒马乱的感觉。
”他还曾提到“在当下的中国我觉得有一种超现实的气息,因为整个国家、社会在一个巨大的莫名的推动力之下飞速地发展,人们承载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人际关系,处理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奇怪的你不能想像的东西”。
正是这种“兵荒马乱”和“超现实”的感受促使他希望“从普通的感情出发,希望能拍《小武》这样的东西。
我希望从自己的创作开始,回到‘当下’的情境里来。
就拍我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就拍此时此刻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
我喜欢‘当下’这个词,它给我一种在场的感觉,一种现场感。
”迄今为至,《小武》共获得九个奖项,在一九九八年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 获国际青年论坛“沃尔福冈?斯劳特”奖,贾樟柯从此一举成名。
据说《小武》当年送到论坛时,主办方的选片期已经结束,甚至连节目单都已经排好准备交付印刷了。
但是突然有一部中国电影被送来,而且导演的名字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
这引起了主办方的兴趣,看完以后他们马上重新排片,《小武》在论坛放映后得到了一致的好评。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