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FROM 文艺范儿TO新生代导演>>~《贾樟柯》“自由是自己争取来的”
“自由是自己争取来的”“如果这种艺术的职业化仅仅以养家糊口为目的,那我情愿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业余演员,因为我不想失去自由。当摄影机开始转动的时候,我希望能问自己一声,眼前的一切是否是你真正的所思所感。”贾樟柯曾经这样说过。
拍电影而不依附于某种机构和体制,这样可行吗?贾樟柯自信地说:“我觉得是可行的。
我已经在工业的体系里这样拍到第四部片子。
我能行,为什么别人不能?自由是自己争取来的。
”贾樟柯及其电影制作,适应了时代潮流,也是时代的产物,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非主流文化大量涌入中国。
当时的不少人十分认同“非主流”,他们“看独立电影,听本土摇滚,看地下展览……”独立,成了那个时代年轻人的信仰。
在剧烈的变革中,“独立地表达自己的声音,不折不扣地表达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和感受”,是他们的追求与信仰。
这时候,身为导演的贾樟柯开始了对生活、对社会、对世界的审视与思考……当然在一九九七年,独立电影还不是一个很可靠、很可行的方法。
但贾樟柯还是去做了,这就是《小武》。
它的大获成功使得他的电影理念与实践更加清晰与稳定。
一种电影的风格,开始渐渐浮出水面。
《小武》这部影片的创作,与贾樟柯的香港之行有关。
当时贾樟柯带了录像作品《小山回家》去香港参加一个独立短片比赛。
就在那次活动中,他认识了他的投资人。
他是巴黎第八大学毕业的,学的是电影理论。
他回香港以后搞了一家小公司,叫香港胡同制作公司(Hu Tong Communications)。
这位投资人很喜欢贾樟柯的《小山回家》。
他问道,拍这个东西你花了多少钱?贾樟柯答道,大概需要几万块钱吧。
他听了惊讶说,啊!几万块你就能拍一个东西出来?那我们就一起做吧。
他又说,我现在的力量虽然不是很大,但是正在准备开始投资拍电影。
他还说,我们先从小做起--花个十几万做个短片,然后拿去运作,等公司发展了以后,再做一个规模比较大的电影。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