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得刚好>>~男人四十(1)
男人四十(1) 不惑但从今日始,韬光氍毹正当年。身处池畔,自浊自清自安然。
若不登高看,怎知海天蓝。
人到用时仁义少,事无经过不知烦。
静坐思过观花谢,三省吾身饮清泉。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偷笑钓鱼船。
(三十九岁生日所作,虚岁四十,年届不惑,几句残言,聊以自勉。
天津是相声窝子,我是在天津学艺长大的,后来来到北京发展。
我离开天津移居北京大概是在1995年。
我父亲是警察,我母亲是老师。
我小时候住在天津的老城区,附近有很多剧场、茶馆什么的。
我父亲有时候要执勤,就把我放在剧场里,时间长了就对相声产生了兴趣。
第一次说相声是九岁左右,就是说着玩。
那时候还喜欢挂着胡子扮包公,被小朋友叫作“老头秧子”。
我天生对舞台就没有恐惧感。
我没有别的爱好,唯一的爱好就是相声,因此,从小就跟同龄人玩不到一块儿去。
直到今天,我不会抽烟、不会喝酒、不会打扑克、不会跳舞,也没有应酬。
台上说相声,台下琢磨相声。
对相声的感情是我从小培养起来的,天津的氛围很好。
我为了这行抛家舍业,受了这么多年的罪,相声对我来说就是我的生命。
可能有人拿相声当个手艺,养家糊口,跟剃头、修脚、卖包子一样;有人当是玩具,玩会儿就搁下,可玩可不玩。
但对我来说,这就是我的命。
第一次进北京是在1988年,当时我是在全国总工会文工团,那时候根本什么都不懂,就跟着混。
当时脑子里也常想,我什么时候能当上相声大腕儿?这是那时的真实想法。
那一年,我十六岁,待了两三年,因为种种原因就回去了。
有一年的春节,我碰到了当年全总文工团的老团长。
跟老团长吃饭的时候,他一脸愧疚,再三敬酒。
我跟老团长说,您不用这样,我当年确实一文不值。
这不是谦虚,回想当初,我只是比不会说相声的好那么一点点,离开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1994年,第二次进北京,漫无目的,到处瞎撞,也没有什么头绪,待了十几天就回去了。
印象很深的是有一天在民族宫大戏院看演出,之后从戏院出来,晚上十一点多顺着长安街由西往东走,一直走到了前门大栅栏。
当时我还穿着双很新的鞋,不适合步行,脚后跟都磨破了,一步都走不了,干脆把鞋跟都踩塌了接着走。
终于走到一个小旅馆,在那儿住下来,一晚上十八块钱。
那旅馆的屋很破,屋里面还有树,就跟贫嘴张大民家的树似的。
里面住着的几个人都是小商贩,有很刺鼻的一股脚臭味儿。
我在那儿住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我就买了张票回天津了。
第二次进北京,也以失败告终。
第三次到北京大概是1995年,一直熬到今天。
当时进北京的时候很急功近利,要当大腕儿,想一场挣好多钱,发财。
只不过来了之后,现实把我敲醒了。
数载浮游客燕京,遥望桑梓衣未荣。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