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帝国风云:祸起东南(上)>>~有心才能办事(1)
有心才能办事陶澍在考中进士入翰林院后,曾在年轻翰林们中间组织诗社。就是这么一个文学社团,却几乎将道光年间的千里马都一网打尽了,包括龚自珍、魏源皆加入过诗社。原因就是这个诗社不光讨论如何写诗作赋,还研究“实学”,与道光曾倡导的实政可谓相得益彰。
明清一代,科举考试皆以程朱理学(也称宋学、新儒学)为正宗,考试时ABCD,都是理学家们提供的标准答案,就差电子阅卷了。
在高榜得中之前,陶澍这些人也没有一个敢逾越雷池半步,答A,他不敢填B,但是等通过考试,步入社会,就像现在的大学生一样,马上发现学过的大道理,亦即所谓“义理”,至多可以用来提高一下自身修养,办事的时候却百无一用。
于是这些聪明人便想到把义理中“内圣外王”的含义拓展开来,猛补恶补社会课,以便用“经世致用”的学问来填补“外王”之不足,这就是清末“实学”的最早起源。
在这个研究实学的诗社里面,陶澍居首,林则徐则可排老二。
早在高榜得中之前,林则徐就是个有心人。
他坐船进京赴试,一路上都向人打听关于漕船的事。
别人觉得奇怪,小伙子看上去挺开事儿的呀,可这马上就要考试了,你不多做做复习题,问这些破破家家的干什么?当周围投来疑惑目光,林则徐只是一声叹息:“读书人什么事不要留心呢,怎么可以漠然而视之。
”林则徐跟陶澍都想到了一块,漕运、河工、盐政被称为帝国“三大政”,“三大政”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国家兴衰,自然而然也就成了早期实学乃至实政关注的核心。
1831年,道光调林则徐治理黄河,这是“河工”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