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参老和尚讲释的《地藏菩萨本愿经》(十)

梦参老和尚讲释的《地藏菩萨本愿经》(十)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汝观是一切诸佛菩萨及天龙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国土、他国土,如是今来集会到忉利天者,汝知数不?”

  现在这个法会还没有开始,就聚集了这么多诸佛菩萨,为什么没有说人呢?因为是在忉利天说法,不是在人间,没有国王、大臣、四众弟子围绕,因为在忉利天,没有神通是到不了,这都是有神通的。来的像云彩似的那样多,遍满虚空都是。因为上首弟子法王子是文殊师利菩萨,所以释迦牟尼就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说:“你看一看现在来这个会里头的诸佛菩萨以及天龙鬼神,这个娑婆世界的或者是别的世界的,你知不知道现在来了多少天、多少龙、多少鬼、多少神、多少诸佛、多少菩萨?”

  “文殊师利法王子”,我们有时候称为“曼殊师利”,有时候称为“妙吉祥”,有时候称为“文殊师利童子”,总而言之,翻译的名词很多,或者翻“妙德”,或者翻“妙善”,或者翻“妙吉祥”,都是文殊师利菩萨以他所修的业所感应而得的名。文殊师利菩萨是七佛之师,他早已成就道业了,他行的六度万行是以智慧为最大的,德圆果成,但是他示现为菩萨,这一类的大菩萨都称为倒驾慈航。就像释迦牟尼佛,我们知道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他已经入灭了,入灭就是入了涅槃,涅槃了就不生不灭了,实际上他还在这个世间利益众生。

  终南山弘扬律宗的道宣律师,我们出家受的戒以及现在所学的戒都是根据道宣律师所弘扬的南山戒律。道宣律师在唐朝威名远播,因此他感得天人给他送供。天人给他送供的时候,他就问这个天人:“释迦牟尼佛涅槃之后,现在住到什么地方?”天人听他这么一问感觉到很诧异,不知道怎么回答好,就反问他:“你问的是哪一位释迦牟尼佛啊?”他说:“就是在印度出生的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只有一位,哪有很多呢?”天人说:“那是你看的,我们看的释迦牟尼佛太多了,以我的天眼观,都不知道有多少释迦牟尼佛,你说的是这位释迦牟尼佛在这儿入灭了,在这儿化现了;我看见释迦牟尼佛正在说法,正在投生,正在做事。”

  由此可知,我们所认为的,其实是我们肉眼所见的情况,天人看见的情况不一样。释迦牟尼佛距离我们这个时候已有两千多年了,四天王天他的寿命五百岁,我们人间五十年是他的一昼夜,我们人间的五百年是他的十天,两千五百年也只有他一个多月,他要是活五百岁,能见到很多,很长的时间,时间不一样,寿命不一样,他所认识的情况跟他所处的环境都不一样了。因此对于佛、菩萨,我们要以圣境来会,不能以凡夫的知见来对待。

  文殊师利菩萨在各部经上都承认,观世音菩萨就不一样了,你到印度说观世音菩萨,没有人知道,地藏王菩萨更是神话了!在我们国土所说的大菩萨,在印度是不承认的,南传佛教也不承认,也不相信。

  我在北京办中国佛学院的时候,南传国家派一位教育部长来参观,他到了法源寺,不进大殿门,我们大殿里头有尊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前面是八大菩萨,他说我们供这些鬼干什么?他不承认八大菩萨是佛,我们跟他解释,他也不进去,认为我们是外道,他们的殿里只有一尊释迦牟尼佛,没有其它的。但是一般的小乘佛教也承认文殊师利菩萨,因为释迦牟尼佛、文殊师利菩萨故事很多。

  文殊师利菩萨经常在佛前,一次遇到结夏安居时他没有来,因为他是菩萨,菩萨不注意这一类的事情,也不拘小节,他有菩萨戒,但菩萨戒没有结夏安居,随时都要利益众生。除了释迦牟尼佛,迦叶***是上首,文殊菩萨回来时,迦叶就问他:“文殊师利,你哪里去了?”文殊菩萨说:“这三个月我去三个地方,第一个月到波斯匿王王宫里去了,给后宫的宫女说法;第二个月我住到女孩子学校去给她们说法;第三个月我到妓女院去了,因为妓女最苦了,我去给她们说法。”

  迦叶***一听就说:“你还是佛弟子?”他就拿起木鱼,集合所有的僧众,逼文殊师利,不许他再进寺庙,他还没打,文殊菩萨一个手抓住说:“你逼我哪一个?要把我哪一个撵出去?”他说:“我就是撵你!”文殊菩萨又说:“你看有很多的我。”迦叶***抬眼一看,整个寺庙全变成文殊师利菩萨,他赶紧把木鱼放下了,他撵这个文殊,那些文殊还是在啊!这是形容菩萨跟比丘不同的,不要拿菩萨来要求比丘。

  有很多人说:“你这个出家人怎么不学学那些大菩萨?”我们怎么学得了?大菩萨具足戒、定、慧,我们要是做了就要下地狱了。因为他的智慧第一。文殊菩萨事例太多了,他降生有十种吉祥,所以又叫妙吉祥,大家都知道文殊师利菩萨是法王子,智慧第一,绍隆佛种。所以佛问他:“你有没有看到,现在在这个法会集会的诸佛跟那些大菩萨、天、龙、鬼神有多少,你知不知道?”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测度,不能得知。’”

  我以我的神通力来测度现在到会场的究竟有多少天人?究竟有多少诸佛菩萨?给我一千劫的时间(这里是指小劫)也不能知道它的数。

  “佛告文殊师利:‘吾以佛眼观故,犹不尽数’。”

  不但你不知道,今天到这儿来集会的有多少,“吾以佛眼观故,犹不尽数”,不能够详细确定有多少人。

  这里有一个问题,以文殊师利来看忉利天,他一眼就望尽了,更不要说佛了,忉利天有多大,怎么能容纳这么多呢?文殊师利都不知道数字,佛都不能尽知,这就叫不可思议的妙了。而地藏王菩萨所教化的就有这么多,还有正在教化的,我们都算是地藏王菩萨教化的。我们念《地藏经》,念地藏圣号,我们算还是未度的;但是在那个时候,那是已度的、正度的,我们这些人还不算在里面。这是显地藏王菩萨的殊胜功德,让我们学这个法的时候先生起殊胜感,生起不可思议感。

  如果大家学过《维摩诘经》,那间丈室容八万四千四十宝座,一个宝座高三万二千由旬,他那间小屋子怎么容得下呢?《华严经》上讲“于一毛端现宝王剎”,一个汗毛的尖一个佛国土,一个佛教化的宝王剎在这里头,小能容大,一多兼容,数字虽然多但是小大兼容,也就是显示不可思议的事。

  “此皆是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已度、当度、未度,已成就、当成就、未成就。”

  我们不知道数目的这些诸佛、菩萨、天、龙、鬼神,都是地藏王菩萨久远劫来所教化的,这些人都成菩萨了,成佛了;还有“当度”,就是正在度的,正在度的不是指我们这些人,那些鬼神、天、龙都是正在度的,集会到这个道场来受度法。“已度”的就是已经成佛、成大菩萨了,成了菩萨自然就快成佛。“当度”的就是鬼神,“未度”的,我们就在“未度”之处,或者是参加那个胜会的,还没有得成就的。

  “已成就”当然指诸佛了,已经成就佛果。“当成就”,那些菩萨都是当然要成就佛果的;“未成就”,那些天、龙、鬼神还没有成佛,现在还在修行当中,还在行菩萨道当中。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已过去久修善根,证无碍智,闻佛所言,即当信受。小果声闻、天龙八部及未来世诸众生等,虽闻如来诚实之语,必怀疑惑,设使顶受,未免兴谤。唯愿世尊,广说地藏菩萨摩诃萨,因地作何行、立何愿,而能成就不思议事?’”

  文殊师利菩萨是很明白的,他是替我们这些未来的众生请问的。

  未来世的众生,他听到如来的这些诚实话,他们不会相信,一定会怀疑,因为是佛说的,他显然接受了,但还不免生起谤毁:“可能嘛?不可能有这种事!因为度了这么多人,他自己还是比丘身,现在还没有成佛。”大家看见地藏王像都是比丘像,哪一尊地藏王菩萨是现菩萨像?没有,都是现比丘像,所以他们一定要生谤毁的;“信”功德无量,“谤”罪过无边。

  这就是文殊师利菩萨请说地藏王菩萨功德,“唯愿世尊广说地藏菩萨摩诃萨”,地藏菩萨在因地修了什么法门,发了什么愿,而能得到这种不思议的果?度的这些人就是他所感的果。这里头有信还有受,要能够信受奉行,受者就是领纳、接受、承担。我们有很多的道友诵《地藏经》,就是信受而奉行。虽然是勉强受,但是他一边念一边怀疑,念到鬼神还会害怕,把它当成真鬼了,以为是害人的那种鬼。

  “世尊,可不可以把地藏王菩萨怎么修行的法门教给我们,他发了何愿?能成就这么大的事情呢?”这可以这样说,凡是来法会的那些菩萨,每一个法会都分上、中、下三等,有的他信了,不但理解而且身体奉行,当时就有证得的味道,他听了觉得非常的雀跃。比如弘一法师听见静权法师讲到〈嘱累品〉,放声大哭,经也听不下去了,大家问他怎么回事,情感上他激动的控制不了自己了,这样他能不信受、不弘扬、不奉行吗?

  有些人虽然听了,但是心里七上八下,半信半疑,有些人跟我一起念过《地藏经》,到现在还是常常跟我抬杠;还有一类,他不但不信、不行,还要谤毁。

  小果声闻不顶受奉行,可是不会谤毁,因为他知道因果;但是天龙八部就不同了,他们容易生谤毁,他也有点小神通,不见得能够信这类事。

文殊菩萨在会场上看到这些天龙八部,说他们都是地藏王菩萨度的,文殊师利的他心通也不是一般的。还有末法的众生,这种殊胜法门对末法众生最好了,末法的众生都闻而生信,信而不疑,能够如教奉行,就功德无量了。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