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参老和尚讲释的《地藏菩萨本愿经》(八)
梦参老和尚讲释的《地藏菩萨本愿经》(八)
这个所分的层次,是以我们前面讲持五戒、行十善来分的。但是有的经不是这样分的,像《楞严经》说诸天是以欲念来分,越往上越轻,轻到他化自在天,渐渐就没有了。四王天跟人间基本是一样的,有夫妇关系。在四天王天只要彼此拉拉手就行了,拉拉手就等于跟人间一样了;他化自在天就是不能见面,不能笑,一笑就跟人间一样了。“四天王拉手兜率笑”,兜率天笑一笑就行了,再往上就更轻了。
《楞严经》就是以这样来分的。当然到了天道就跟人间不一样了,他轻微得很,到燄摩天,没有昼夜也没有什么,彼此的情况也就不是这么样。到他化自在天变化的更不一样了,所以六欲天就是以他的欲烦恼来分的;欲烦恼越轻生的地位越高,《楞严经》是这样解释的。
各种经论解释的不一样,就像我们生到人间一样,各个的因缘不一样,天亦如是,我们人间的贫富、寿命、男女、相貌美丑,这种事各个都不一样的,因此天上也如是。就是随他所做的业,做什么业就塑造一个什么形象,人间个人塑造的形象不一样,因此感的果也就不一样。只要你做善业,所感的果报;无论生人、生天都会得到善果的。
在当时,释迦牟尼佛到忉利天说《地藏经》的时候,除了六欲天之外,以上有十八天。这十八天分为四禅,是以修禅的定力来定的,四禅天就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一至三禅天各有三天,到第四禅天有九天,一共就是十八天。四禅天又分凡夫住的天、圣人住的天,四果阿罗汉、三果阿那含他们住的天不是在人间,而是在天上。
所住的四禅天,这九天当中有凡、圣两类。凡是有漏的,还在六道轮转的就是凡夫天,就是有漏天。三果圣人就不来人间了,他跟阿罗汉果一样再不受生了,就无漏了,叫无漏天,也叫五不还天。色界天人离开了我们人间的粗重烦恼,也离开了欲界六天的粗烦恼。粗烦恼就是粗重的烦恼,但是细烦恼还在,这个天是以烦恼来分他所生天的高低。因为他在色界范围之内,没出三界,色、受、想、行、识还在色界之内,因此就叫色界住天;四空天就离开色界了,无色相可得了,因为在色界范围之内,所以还叫是色界。
这些天人生到天上是假藉禅定的功夫,这个禅定的功夫是有漏的,不是了生死的。修禅定还没有达到圣果的时候,以他禅定功夫的浅深生到这个天上。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是初禅的三天,他离开凡间,生起一种禅定的欢喜,这三天叫离生喜乐地。他禅定时生起欢喜,离开了下界诸天生到禅天,进入禅定的功能叫离生喜乐地,就是说初禅天的天人脱离了欲界的淫欲,没有夫妇关系,他粗重的烦恼已经断除了,所以生在色界的寂静处所,这一天比六欲天清净得多了。
梵辅天的寿命是四十小劫。这个身量,大梵天是半由旬,一由旬是四十里,半由旬就二十里那么高,把二十里立起来说,一个人身量有这么高,我们是不能想象的。
三天同居一地,这跟前面不同,前面的一层天是一层,初禅天是三天在一地,只是按他所修得的功力,所得的报德的不同而分的优劣,所居的地处是一样的。
我们同生在这个地球上,人的身量不同、高低不同、肤色不同,但是他的德跟他所行的业大致是相等的,高低差不了太多,差太多他就生天上去了,不会来人间;差得多就下地狱,也来不到人间。这都是按他相等的层次来分的,天也如是,所以这三天同在一天。到了梵天,谁优胜谁就是王,大梵天就是优胜的,梵众天当然就是臣民了,梵辅天就是臣佐了,大梵天就是天王,我们经常称大梵天王,有的称他叫四面佛。在印度的婆罗门,是大梵天王的子孙,《华严经》叫“净裔”,是清净的大梵天王遗留下来的子孙。
这个天都是坐禅生到这个天。这个天不需要饮食,以禅悦为食,坐禅坐到相应处,饮食就没有用了。这不像我们说的打禅七,打禅七肚子饿得一直叫,又没有禅定的功夫,那是活受罪;看人家不吃饭,你也得修行不吃饭,不吃饭有那功力吗?有时候一天不吃不行,还得两天不吃,两天的功力增上了,三天不吃也可以,他并不是像我们饿得慌,他一入了定,周身的血液都是微细流转,不像我们的血液循环是很粗笨的,而是在若有若无之间,乃至于坐到微细了,身体就感觉到飘飘然的,有的人坐禅坐得感觉到飞起来了,其实他身体还在地面,这就是修禅定的功夫。
练气功的人,是他的气支配他,自己做不了主,乱甩乱跳的。禅悦食则是定中的感应,是以禅悦为食,他就没有饮食了,也没有男女之间的爱恋;到了梵天,这种意念已经没有了,所以爱恋不生。因为没有爱恋,他不留欲界了,他无欲了,所以才能感到梵天的果。
“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是二禅天,二禅天讲得很多了,讲到三火的时候火烧二禅,火火能把二禅天烧了。三火时候二禅天烧化了,不管他怎么清净,劫难来的时候还是无法脱离。
剩下的“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是三禅的三天,四禅有九天。四禅天的九天还有分别,前面四重天还是属于凡夫的天人所居住的,后五天就是五不还天,是三果圣人所居住的地方,证到了三果,他不来人间也不到欲界,就在五不还天里去了,这五不还天都是三果居住的,这一天叫无想天。在这个四天当中有个广果天里,另外一天就是无想天。无想天指的是修外道的,外道的修禅定、修功德,外道只是说他不能证圣果,他也要修行,不论中国的道教也好,像西方的***教、天主教,还有印度的波罗门教,他们修行好的要感果的,在广果天中有一天叫无想天,外道所感的果报是生到这一天。
因为在修道的时候一念之差,两天的分别不同,正念的,不再轮回的,就到广果天去了,念里头还有一点杂念的,叫轮回的仙道,生到无想天去了。总而言之,第四禅天这九天的天人是没有苦乐之分,他的意念当中没有苦、没有乐,苦乐双亡。因为他入定中没有妄念、杂念了,都舍弃了,因此这一天叫舍念清净地,在这天人当中,他的一切念头没有了,不断善恶之念,其它之念也没有了。
我们所说的天是笼统的说,“天人”这个字就代表了,这个天包括很多的层次,人也如是。人跟人不同,我们要是弄清楚了人的复杂性,天也就大致相似了;鬼道亦复如是,随便哪一道,笼统说一个名词而已,它的内容相当的复杂,我们就说小的,简单地说。举例太广了,我们的心量是达不到的。
来这个法会的是其它国土的天人,佛经讲的很庞大,为什么这么多的天人、鬼神来忉利天听佛说《地藏经》呢?我们的信心怎么样能生起?我们平常不是有这么一个概念吗?“佛教是不信鬼神的!”这话对不对呢?但是《地藏经》全是鬼神,是不是矛盾呢?这里头还有些问题。我们怎么样能够对《地藏经》生起信心,我们得有个兴趣、有个爱好,《地藏经》以什么引起我们的爱好?“我学《地藏经》是因为怕下地狱,《地藏经》说,念这部经就不下地狱!”地狱在哪里?我们共同想一想,怎么样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怎么样能生起学习的、信仰的情趣。我们是有情的,我们必须对它有感情,有感情、有兴趣了,我们才去做。
因为信佛,我从中得到利益了,简单举个例子:我刚才讲烦恼,我们人人都有烦恼,但是学了佛之后烦恼轻一点了,或者是说不再乱发脾气了,遇事不会生起瞋恨心,不会尽责备人家,总看不见自己的过错,这样子我想会受到一点利益。但是佛说每一部经都有每一部经的听众,有每一部经的用意,说《地藏经》的因缘是因为佛说完《地藏经》,下到人间就入涅槃了,他来到人间,他母亲生他没多久就死了,死了之后生到忉利天了,他到忉利天是报他母亲的恩,说:“佛的化缘已经圆满,现在要离开天人之间了。”
这是仅就化缘当中这样说的,这部经是报他母亲的恩,因此我们人人对母亲的意念特别强。有人问我:“地藏王菩萨怎么只报母亲恩,把他父亲忘了?他只报母亲的恩,怎么没有说报父亲恩啊?”这个问题大家想一想,报母亲恩就是孝了,父亲恩怎么会忘了?这是个问题,但是你对这部《地藏经》先要有个认识,再提出要求,什么要求呢?听这部经我想得到什么?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完了就列出学习的标准。
接下来,大家的关注力也要改变,先说你为什么要听这部经?听这部经想得到什么,从这个得到什么好处?我们道友们有的信佛很多年了,你要是问他:“你从中得到什么利益了?收到什么效果了?”好像也没有得到什么,信仰力是有,大不大?没有全信,有的原地踏步,那还算不错,有的早退回去了,退到哪里去都不晓得了,所以这是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牺牲很多的时间没有收到什么效果,就像我们要经营商业,做一点什么事情都必须看见效果,看见效果干起来才起劲,要是见不到效果,就都退了。就为了求家宅平安,现在家里头没有什么事啊!求发财,好像学了佛的人做生意也没有怎么样发财,还是差不多,有时候还会倒退一点儿。
没有信佛还好,一信佛倒霉事接二连三的来了,这里有个原因的,我没有解答,提出来这么多问题,希望我们道友都想一想,有的道友是受过三皈依的,是佛弟子了,没有受三皈依的,我们互相的去感通,什么叫感通呢?念佛或者在佛堂自己念经的时候要回向,回向你自己,把这个功德回向你开智慧,也要回向我,你回向我什么呢?你也增加我的智慧了,因为我回向你,你必须得回向我,彼此回向才能相通,不然我给你回向,你也接不到。
像接力赛、传棒球或传什么东西,我传给你,你接到,你传给他,他才能够相通,我每天早晚念经给你们回向,凡是谁听过我讲经的,受过三皈依的,我都给你们回向,这是总的回向;希望你们开智慧,家宅平安,你做的事情能够成就。我一个人的力量小,我回向能得到吗?不行,要大家的回向,人人都回向。先不说希望这个世界太平了,这个要求过高了,我们没有那么大的智慧,没有那么大的功力,我们求佛、菩萨的加持力量没有那么大,但是求我们这个法会的大众是很容易的,因为人数不多,你也求这些人,我也求这些人,互相的交叉。一盏灯光是很小的,灯光多了,交叉的灯光就大了,这个力量就大了,一个人拿不动东西,一百个人拿绝对没有问题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