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谋子司马懿>>~人前勿露“狼顾之相”
有时候,司马懿也很嫉妒那个素未谋面的诸葛亮:这家伙比我小两岁,却已经在赤壁之战这样的重量级战役中出尽风头。而我司马懿,至今不过是个低级文官,不知何时方有出头之日。不过,他现在已经找到了比战争更快速、更便捷的进身之阶。
曹操迟早要称王称帝,也迟早会荣登极乐。
他所留下的庞大政治遗产由谁继承,这是一个大问题。
就目前来看,曹丕继承的机会显然很大。
如果将来曹丕上位,一朝天子一朝臣,在曹丕时代最得势的人肯定不是曹操时代立下汗马功劳的人,而是为曹丕上位出过最多力气的人。
一个集团新老首脑交替之时,正是集团内部势力重新洗牌、重新排座次之日。
所以,中国历史上往往出现“内朝”、“外朝”的区分——外朝是老主公留下的班子,内朝是新主公自己的人;外朝在新主公的时代,往往有位无权,敬而远之;而内朝才是新主公的心腹,权力炙手可热。
你在老主公时代没有上佳的表现没有关系,好好看准一个新主公候选人并力挺他上位,正是一步登天的捷径。
司马懿决定放弃曹操时代,争取曹丕时代。
司马懿在以经学教育曹丕之余,也指引他积极结纳朝中重臣和少壮派新人。
根据史书记载,老臣荀彧、荀攸、钟繇,正当得势的人事主管崔琰、毛玠,都在曹丕的拉拢之列。
而新人陈群、吴质、朱铄,也被曹丕深自结纳。
这三个人,后来和司马懿一起,被称为“太子四友”。
不过,除了四人中做人高调的吴质以外,另外三人在曹丕上位的过程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已经没有记载了。
关于司马懿的作用,史书只留下了一句“每与大谋,辄有奇策”,至于都有哪些奇策,都已经出我之口、入君之耳,烂在了司马懿和曹丕的肚子里。
通过这一句记载,我们有理由相信,曹丕即位前后的策略奇谋,大多出自司马懿,至少司马懿也是重要的知情者和赞成者。
因此,后文中会写到曹丕夺嫡上位的不少重大事件,虽无史料直接证实,但可以看做是司马懿在这一时期的杰作。
同时,史书只留下了一句“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也可以看出司马懿为人之低调。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司马懿处世的基本准则。
司马懿与曹丕关系越来越亲密,自然逃不过曹操的法眼。
老谋深算的曹操决定验一验司马懿的成色。
有一次,曹操给司马懿交代任务,司马懿领命离去。
曹操眯起眼睛盯着司马懿高大的背影若有所思,忽然叫了一声:仲达!司马懿转过头来,望着曹操。
曹操一怔,眼睛里掠过一线杀机。
司马懿疑惑不解,出去了。
曹操精通相术,相术上说,有一种相叫“狼顾之相”:回头看人的时候,整个身子朝前不动,脑袋一百八十度向后转。
据说有“狼顾之相”的人都不会安为人臣。
司马懿刚才就做了这个高难度的回头动作!曹操找来曹丕谈心,意味深长地告诫他:“司马懿很危险,不会甘为人下,将来一定会干预你的家事,你注意一些。
”(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曹丕此时正和司马懿处在蜜月期,回头就把这事告诉了司马懿。
司马懿从此更加兢兢业业干事,夜以继日办公,以至于喂马这样的事情都亲自动手。
(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
)我以前看张国良先生的三国评话《千里走单骑》,里面说喂养护理赤兔马的是司马懿,还觉得是小说家言、无稽之谈。
现在想来,也是渊源有自。
“司马”如今真是名副其实了。
由于司马懿的勤恳敬业和为人低调,再加上曹丕的一力保举,他很快由文学掾转黄门侍郎转议郎转丞相府东曹属,最后升到丞相府主簿。
司马懿平步青云的这段时间,发生了几件大事:建安十六年(211年),傀儡天子汉献帝任命曹丕为五官中郎将,为丞相副(帝国的二把手)。
如此看来,曹丕的世子地位似乎稳如泰山了。
同年,西北马超、韩遂终于造反,曹操求计于贾诩;贾诩木木地说了四个字:“离之而已。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