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大传>>~赍志奇女 12

这道上谕后来得到咸丰帝的旨准。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只要主战就是爱国,只要主和就是卖国。主战与主和似乎成了爱国与卖国的同义语。

事实果真如此吗?战争是敌对双方政治力、经济力和军事力等诸种综合力的较量。

领导者的素质和人心的向背起着关键的决定作用。

咸丰帝显然不具备领导人民进行一场殊死的民族战争的领袖气质,而且当时的清朝帝国江河日下,朝不虑夕。

一个落后腐朽的封建弱国,面对一群先进的资本主义强国,其国力相差之悬殊自不待言。

而且,人心不齐,领导无力,战争的结局是不言自明的。

即使个别战役取得胜利,但整体战局的失败是注定了的。

不可否认,历史上不乏以弱胜强的战例。

如公元前1027年的商周牧野之战。

商军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诗经·大雅》说:“殷商之旅,其会如林。

”就是描写商军如树木一样众多。

但是商军痛恨商王朝,心无斗志,参战的奴隶纷纷倒戈,结果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商军一触即溃,周武王取得了胜利。

偏居西方的小国,打败了经营六百余年的商朝,入主中原,开始了周朝的统治。

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动员并领导了一场中华民族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殊死搏斗,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也是以弱胜强的实例。

这些以弱胜强的战例都说明了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是起决定作用的。

而物的因素是第二位的,但却是起重要作用的。

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在中国一方,人和物两种因素皆不具备,只靠慷慨激昂的空论,是起不了作用的。

细察当时主战的奏章,主战者不乏爱国之情,但对敌我双方的实力和人心都缺乏足够的了解,提出的一些措施有的近于玩笑。

26岁的久居宫内的懿贵妃对国情和军情的知识均掌握不多,知之甚少。

在她的心目中,泱泱大国怎能败于“幺尔小夷”,因此主战到底,强硬到底是不奇怪的。

这种态度,既有维护其地主阶级利益的一面,也有爱国的一面,但终因对世界情势和本国实力了解甚少,其一贯到底的不变主张就显得幼稚可笑了。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懿贵妃担心着病魔缠身的咸丰帝的身体状况,考虑到他一旦“龙驭上宾”,丢下的只是她们孤儿寡母。

因此,这位不屈服于命运、不听从摆布的青年女子便试探着涉足政坛,插手政务。

她在对内对外事务中都试图提些建议,既磨炼自己,又培植势力。

这样,即便有风吹草动,她也会处惊不乱,镇静以待。

这是个怀野心、赍奇志、懂韬晦的青年女子。

她的存在已引起朝野上下的注目。

更大的惊涛骇浪还在等待着她。

人们现在对她的认识还很肤浅,很皮毛。

1860年,她毕竟只有26岁,而且只是位贵妃。

当然,这是一位不可轻觑的贵妃。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