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时代>>~曾老师的李学生(1)
对李鸿章而言,在绝境中奋起一搏,早已不是第一次。遥想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再破江南大营,席卷苏南浙北。至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名将李秀成统数十万之众,卷土而来,萧山、绍兴、宁波、诸暨、杭州,一路失陷。
一时群情汹涌,东南大乱。
当是时,上海孤岛,三面环水,一面向敌。
无援军,无退路,只有一群态度暧昧的洋人。
形势如此危急,上海地方官因担心丧失上海的控制权,迟迟不愿向外省实力派求援。
上海地方士绅和商团一看朝廷、洋人、地方官都靠不住,索性自己筹钱,直接去找手握实权的两江总督曾国藩乞援。
并郑重承诺,只要曾出兵上海,沪上商旅愿每月承担贵军十万两白银的军费。
对于正在闹钱荒的曾国藩而言,这真是天大的喜讯。
但对于一贯用兵谨慎的曾国藩来说,这又是一次很大的挑战。
经过反复权衡,他终于致信九弟曾国荃,望其能帅八千陆军、五千水师去守上海孤城。
谁知荃帅眼中,不世奇功只有一件,那就是攻克太平军的“老巢”天京,其他都不足转移他的视线。
曾国藩没办法,只好另觅良将。
思来想去,目光锁定在他的得意门生李鸿章身上。
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是曾国藩的同年。
在传统社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脉机缘。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旅居京师的李鸿章第一次见到了曾国藩,从此执弟子之礼,终生不改。
咸丰三年(1853年),曾国藩创湘军以对抗太平军。
又五年,几经蹉跎的李鸿章入曾氏幕府,开始其半学生半幕僚的生涯。
曾国藩很看重李鸿章,以至于在很多人看来有些徇私。
可是,历史还是证明了曾文正的独到眼光。
固然,这个年轻人有很多毛病,但一个真正的伯乐正善于透过一时的毛病,去发现千里马的本质与潜能。
李鸿章好睡懒觉,曾国藩就故意等幕僚到齐才吃早饭。
结果群贤云集,唯李合肥“披衣踉跄”后至。
终于使小李一狠心,戒掉了睡懒觉的毛病。
老师趁热打铁,又要求李同学早饭后陪他散步。
一路给他讲修身,讲为人,讲平天下。
既说古今中外,更鼓励他放眼世界,深研时务。
时间长了,这早起散步竟成了李鸿章一生不倦的早课。
李鸿章又好吹牛,说狂话。
曾国藩就故意安排他与“湘军才子”李元度议论军政大事,以挫其傲气,养其傲骨。
李鸿章又自恃才高,总以为普天下老师第一,学生第二。
于是曾国藩便故意让他与“一代霸才”左宗棠共事,告诉他什么叫“两峰并峙,二水分流”。
如此数年,李学生终于由一个愣头愣脑的“合肥老母鸡”,变成了曾老师匣中一支急欲出鞘的绝世好剑。
现在,正是用他的大好时机。
正是他,受师命于临危之际,带着募来的十三营淮上子弟,坐着从洋人那租来的火轮船,横穿敌境上千里,敌后登陆大上海。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