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林则徐>>~林则徐独特的为官之道

“千里马”终遇“伯乐”,林则徐初入仕途1807年2月6日,是阴历丁卯年的除夕,这天的黄昏,当家家户户都准备欢度除夕之夜的时候,福建巡抚衙门来了一位年轻人,这位年轻人急急忙忙地要求进见福建巡抚张师诚。这个年轻人是谁呢?他就是23岁的林则徐。此时的林则徐担任厦门海防同知的书记,“厦门海防同知”是管理海口商贩、洋船出入收税、台运米粮、监放兵饷、听断地方词讼的官吏,“书记”就是文书。

那么除夕之夜,林则徐为什么要放弃陪同父母过年的宝贵机会来到巡抚衙门呢?他来找张师诚究竟是为了什么呢?这还要从张师诚上任说起。

1806年12月,朝廷任命张师诚担任福建巡抚,次年1月抵达福州。

张师诚是浙江省归安县人,属现在浙江湖州。

他是乾隆年间的旧臣,曾担任过内阁中书、军机章京等官职。

嘉庆年间,他又先后在山西、河南、江苏、江西等省担任过知府、道台、按察使等重要职务,深受嘉庆皇帝的器重,在官场上颇有影响。

上节已经提到,张师诚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爱才如命”,特别喜欢和器重人才,在他的为官历程中,常常把那些有才华、有学识的人汇集到他的门下。

这次嘉庆皇帝又任命他为福建巡抚,他依然恪守自己的原则,随处物色人才。

他上任的时候,刚好赶上春节,各地属僚送来了很多新年贺禀(就是贺信)。

张师诚在浏览这些贺禀时,发现有一封贺禀不同一般,不仅字写得工整漂亮,文采也很好,张师诚爱不释手。

他感觉,写这封贺禀的人一定是个才子。

他等不到过完春节,便吩咐下属,即刻外出查询作者,一旦找到这位作者,立即传召让他到省来见。

查询的人很快就找到了作者,这位作者不是别人,正是林则徐。

林则徐接到张师诚的传唤,不敢怠慢,立即于1807年2月6日,也就是除夕的黄昏,匆匆赶到巡抚衙门。

对于林则徐,张师诚并不急于召见,他要先考察一下林则徐是否有真才实学。

他派人出了一道题目,让林则徐按题连夜写一份奏折呈上。

林则徐在除夕之夜的鞭炮声中,聚精会神地写着奏折,天亮之前完成并呈上。

张师诚看着工工整整的奏稿,故意在上面涂改了几个字,让林则徐重新誊写。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想测试一下林则徐的耐心和涵养。

当林则徐再次把工工整整誊写好的奏稿送到张师诚手上的时候,张师诚眉开眼笑,喜不胜收,在大年初一一大早就召见了林则徐,并当即决定将林则徐留在自己的幕府之中。

就这样,林则徐以自己的才华和涵养,进入了福建巡抚张师诚的幕府,在仕途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林则徐在张师诚的幕府中干了四年多时间,他的工作主要是起草和抄写奏折、文牍等,直到他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才离开张师诚的幕府。

在这期间,林则徐受到了张师诚的教诲,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在和张师诚相处的日子里,林则徐不仅学到了更多做人的道理,而且增长了从政的本领,“尽识先朝掌故及兵刑诸大政,益以经世自励”,为日后步入仕途做好了准备。

对此,林则徐对张师诚心存感激,在他进士及第之时,他写信给恩师说:“遥仰师门恩注,历久弥隆。

则徐虽远隔绛帷,然无日不以老夫子大人所厚期者三复铭心,以求无负。

”意思是说,我时刻铭记恩师的教诲,虽然远隔千里,没有一天不把恩师的教诲放在心上,以求不辜负恩师的期望。

后来他在《张兰渚中丞六十寿序》中称这位恩师“爱才如性命,染人如丹青,扶寒畯如济舟航,引后进如培子弟”。

林则徐的上述经历充分说明,他后来成功步入仕途,是他发挥自己的真才实学,并有赖张师诚这样的伯乐慧眼识才的结果,这些都让林则徐深有感触。

所以,在后来的官场上,林则徐始终抱定一个信念,这就是勤奋、修炼、不断进取,依靠自己的才学成就事业。

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力、更持久地为百姓多做好事。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