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学历的五大师>>~梁漱溟的父教 4

这其实就是梁漱溟一生事业的根基所在。是内在的、最为重要的品质。梁济对梁漱溟的教育,与他处处认真的性格却似乎截然相反,是非常宽松的。

由于梁济少时即失去父亲,嫡母望子成龙,管教非常严厉。

梁济经常一整日站在嫡母身边,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每每有一点疏忽,便受到嫡母的严厉指责。

这样的教育之下,梁济虽然品行端正,学有所成,但总觉得“天机才慧亦以不无窒损”(梁漱溟:《思亲记》)。

他吃过这样的苦头,反思后便不愿意让儿子像自己以前一样受苦。

对小儿子梁漱溟更是如此。

梁漱溟在《我的自学小史》中回忆:父亲对我完全是宽放的。

小时候,只记得大哥挨过打,这亦是很少的事。

我则在整个记忆中,一次亦没有过。

但我似乎并不是不“该打”的孩子。

我是既呆笨,又执拗的。

他亦很少正言厉色地教训过我们。

我受父亲影响,并不是受了许多教训,而毋宁说是受一些暗示。

我在父亲面前,完全不感到一种精神上的压迫。

他从未以端凝严肃的神气对儿童或少年人。

我很早入学堂,所以亦没有从父亲受读。

十岁前后(七八岁至十二三岁)所受父亲的教育,大多是下列三项:一是讲戏,父亲平日喜看京戏,即以戏中故事情节讲给儿女听。

一是携同出街,购买日用品,或办一些零碎事;其意盖在练习经理事物。

一是关于卫生或其他的许多嘱咐;总要儿童知道如何照料自己身体。

例如:正当出汗之时,不要脱衣服;待汗稍止,气稍定再脱去。

不要坐在当风地方,如窗口、门口、过道等处。

太热或太冷的汤水不要喝,太燥太腻的食物不可多吃。

诸如此类之嘱告或指点,极其多,并且随时随地地不放松。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