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因畏难而搁笔:回忆老舍>>~青岛逸事
青岛逸事曲凤官真诚的祝福1936年秋,在山东大学任教的萧涤非将要结婚,却忽然被校方解聘,不得不在结婚当天离开青岛南下。就在萧涤非夫妇乘坐的列车即将开动的时候,车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喊声:“涤非!”萧涤非惊奇地发现来者竟是老舍。只见他右手拎着手杖,左肋下夹着一本书。
“涤非,弟妹,我是来参加你们婚礼的。
”老舍气喘吁吁地说着,将夹着的那本书递上,“这是我送给你们的结婚礼物”。
萧涤非非常激动地接过来一看,才知道是刚刚印出来的老舍新著《牛天赐传》。
老舍成了萧涤非“婚礼”上的唯一来宾,这本《牛天赐传》则是萧涤非夫妇新婚收到的唯一礼物。
后来,为了抗议校方无理解聘萧涤非,老舍竟然退掉了山东大学发给他的教授聘书。
为聊城熏鸡起名1935年的一天,老舍在青岛与萧涤非下饭馆小酌。
萧涤非带去一只聊城熏鸡当下酒菜。
老舍品尝后,十分好吃,便称赞道:“别有风味,平生未曾尝过。
”当得知这种聊城熏鸡尚未命名时,老舍便笑道:“这鸡的皮色黑中泛紫,还有点铁骨铮铮的样子,不是挺像戏里那个铁面无私的黑包公吗?干脆,就叫‘铁公鸡’吧!”于是,这种香而不腻、别有风味的聊城熏鸡,便得了个“铁公鸡”的名字。
别人知道后,也都觉得恰如其分。
同乐会上作谜30年代,老舍与洪深同时执教于山东大学。
1935年,学校举办辞旧迎新消寒同乐会,老舍登台舞剑,博得了阵阵掌声。
随后,他又出谜多则,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如:“南非娃娃”,打一小说家,谜底是“黑婴”;“脸上搽半斤粉”,打一杂志名,谜底是“太白”;“洪深”,打一时语,谜底是“水灾”等等。
这几则谜语,虽系即兴而作,但通俗易懂,俗而不粗,合乎谜法,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结交青岛朋友老舍在青岛住了三年,结交了不少朋友,除了山东大学的同仁外,青岛的本土作家杜宇、李同愈也都成为他的至交。
他是早已成名的作家,但却不以老资格自居,和当时在青岛的洪深、王统照等吸收杜宇、李同愈,共同创办了同人刊物《避暑录话》。
老舍还写过一篇《文人》(致李同愈)的书信体散文,发表在1935年8月17日的南京报纸上。
青岛《民报》的杜宇更是老舍无话不谈的好友,老舍在1937年4月10日的日记中写道:“晚饭请杜宇、杨枫、孟超、式民吃‘朝天馆’,大饼卷肥肠,葱白咸菜段长三寸,饮即墨苦头老酒,侉子气十足。
”老舍还交了不少青岛的平民朋友,朋友们也帮了他许多忙。
1937年秋,日军逼近青岛,老舍先把妻孥送往济南,独自留下处理家当。
然而他的一些有用的书籍和用品,舍不得丢掉,只好撇在青岛,自己匆匆应聘去济南齐鲁大学任教。
后来是他在铁路上的一位朋友,替他把留存的主要家具和书籍运到济南去。
老舍对此非常感激,多次在文章中写到这件事。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