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到底被过誉到了什么程度?
精选答案
当提到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时,后世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蜀汉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质,三国时期优秀谋士“运筹帷幄之中”的足智多谋,以及一代名人“羽扇黑纱”的风采他忠诚、聪明、正直,他结合了古代的优秀品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以他为主角,并在小说中放大了他的优点,使他成为历史上的不朽人物。
但鲁迅先生说《三国演义》“似诸葛之智,近于妖”,完全把诸葛亮神化了。那么,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像《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样吗?
早期经验
东汉灵帝时期,诸葛亮出生于琅琊郡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诸葛玄是东汉时期的县官,他的叔叔诸葛玄是太守。不幸的是,诸葛亮的父母在他年轻时去世了,然后他和他的叔叔去了张羽(今江西南昌)。后来,诸葛玄在荆州投奔了刘表,而诸葛亮也来到了荆州。诸葛玄死后,隐居在隆中地区(今湖北襄阳),一边读书一边务农。
经过早年跟随叔父四处奔走的经历,通过与士绅阶层的接触,增长了见识,对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隐居隆中的十年间,诸葛亮结交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名人,冷静客观地分析了天下大势,并将自己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乐毅相提并论。闲暇时,他喜欢背诵《傅亮吟》,感受乱世,希望能找到一位贤明的大师建功立业。
隆中对策
建安六年,诸葛亮遇到了自己的师父——叔父刘备。当时,刘备刚依附于刘表,并在一个新的领域驻扎了部队。在司马徽和徐庶的推荐下,刘备终于见到了诸葛亮,他们的会面成为东汉末年世界势力重新洗牌的开始。在这个被后世学者所期待的漫长时期里,诸葛亮给刘备详细分析了天下大势,为刘备未来的政治生涯做出了全新的规划。这段对话的内容被后人称为“隆中对”。《隆中对》的内容大致是让刘备拿下未来事业发展的兵家必争之地荆州,然后拿下西川,连接荆州和西川。一方面,他可以在北方抓住曹操,另一方面,他可以在南方抵抗孙权。形势转好后,还可以北上攻克曹操,南下攻打孙权。诸葛亮为刘备事业的发展所做的计划让刘备非常高兴,他一次又一次真诚地邀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最后,诸葛亮决定出山。
需要注意的是,在诸葛亮送给刘备《隆中对》之前,东吴的鲁肃也送给孙权另一个版本的《隆中对》。在《三国演义》中,为了对比诸葛亮的形象,没有提到鲁肃的《隆中对》。
去吴栋
建安十三年,曹操灭刘表于荆州,刘表次子刘聪投降,刘备被迫逃往夏口。在这个时间点之前,《三国演义》中有一章是诸葛亮火烧新野。可惜历史上没有这样的记载。事实上,在诸葛亮刚刚加入刘备集团时,他只是一个负责后勤和税收的官员,并没有指挥军队。刘备逃到夏口与刘表的小儿子刘启会合后,诸葛亮审时度势,向刘备提出了与东吴联合抗曹的策略,并自告奋勇前往东吴游说孙权。此时,诸葛亮第一次登上了影响刘备政权走向的历史舞台。
诸葛亮到达吴栋后,并没有《三国演义》中的“反儒论”,而是直接会见了孙权并提出了两个计划。第一,与曹操断交,与吴俊立和刘备一起在东方与曹操作战;第二,向北方投降,停止抵抗。孙权起初很犹豫,但在周瑜、鲁肃等人的劝说下,他最终决定攻打曹操的赤壁。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的经典战例之一。《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和“借东风”都是虚构的,其他很多桥段都想衬托诸葛亮的神异特质。但遗憾的是,这些都没有。赤壁之战的统帅是周瑜,而周瑜并不小心眼。相反,历史上的周瑜是一位宽宏大量的儒家大将。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只起到了说服孙权和与吴栋合作的作用,但这些也表明诸葛亮具有广阔的政治视野和非凡的外交才能。
进入西川
赤壁之战后,刘备趁机收江南四郡,并任命诸葛亮为军事统帅,使其为零陵、桂阳、长沙三郡的统帅,与汉初萧何一样管理后勤和内政。建安十六年,刘备率军入川,让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镇守荆州。关羽主管军事,而诸葛亮主管内政。这并不是说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所写的军事和政治领袖。建安十九年,进攻西川的刘备军师庞统去世。这时,诸葛亮奉命离开荆州,与张飞、赵云一起协助刘备夺取西川。在拿下西川之心、成都之后,刘备封诸葛亮为总军师。此后,每当刘备外出时,诸葛亮都留在成都为刘备提供士兵和金钱。
建安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自此,三国鼎立的格局正式形成。当初诸葛亮夺取中国荆州和西川的想法彻底实现,蜀汉政权达到了历史上的巅峰。此时,诸葛亮在韩曙负责内政和外交,但他不是韩曙政权的二把手。真正的二把手是关羽,因为关羽负责荆州的军政事务,而诸葛亮只负责西川的内政,没有军务。
白帝城托古
建安二十五年,关羽离开荆州攻打曹操,荆州空虚。吴栋的梦露趁机拿下了重镇荆州。刘备一怒之下,率领军队攻打吴栋。他在夷陵之战中被吴栋的鲁迅打败,退守白帝城。章武三年,刘备在白帝城去世前将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和李严。之后,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府理政,不久就领导益州牧。从这个时候开始,蜀汉政权进入了诸葛亮时代。
丞相当政的历史上有很多先例,这就涉及到一个皇权和相对权力的问题。当你开设一个政府时,你有权独立于皇权之外,你可以任命自己的官员。那么龙头益州牧业是什么概念呢?这是因为当时蜀汉的疆域在世界上只占据了一个州,即益州。益州牧是益州的最高官员,也是地方官员。但与此同时,诸葛亮还担任着丞相这一国家中枢的最高官员。因此,诸葛亮不仅是国家的最高官员,而且是国家所有网站上的最高地方官员。所谓集大权于一身,他实际上是蜀汉之首。
辗转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虽然诸葛亮集所有的权力于一身,但他没有忘记他已故的主人刘备的遗产。他与东吴重新媾和,在家休养生息,大力发展农业,养精蓄锐准备北伐魏国。此时蜀汉南方发生叛乱,诸葛亮决定先平定南方再北伐。在《三国演义》中,平定南方的故事被描述为“七擒孟获”,但事实上,《三国演义》和其他史料中并没有出现“孟获”这个名字。建兴三年,诸葛亮率军南下,很快平定了叛乱,扫除了南方的隐患。
建兴四年,魏文帝曹丕去世,其子曹操即位。诸葛亮抓住魏朝政权交接的不稳定时机,拉开了连续五次远征中原的序幕。
第一次,由于人为失误,马谡丢失街亭,最后回到汉中;第二次,魏国大将曹真顽强抵抗,食不果腹而归;第三次,攻占武都和尹平两郡,击退雍州刺史郭淮;第四次回到岐山,在断粮撤退的路上杀了张合。第五次,驻守五丈原,与司马懿对峙,积劳成疾而死。诸葛亮死后葬于汉中定军山,谥号忠武侯。《三国演义》中写着诸葛亮六次出祁山探中原。但事实上,诸葛亮只进行了五次北伐,而且大部分都失败了。
摘要
诸葛亮的人生有两个关键转折点。一是离开隆中辅佐刘备,二是托孤白帝城。
在离开隆中去白帝城托孤之前,诸葛亮大多担任偏于内政的官职,类似于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负责内政和外交。白帝城交托孤儿后,诸葛亮除了协助刘禅处理国家大事外,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北伐的准备和实施中。
终其一生,诸葛亮带头从政,努力营造廉政氛围。他和官员们一起制定了蜀汉法典“舒克”,以修建水利和开辟农田,使人民能够安居乐业。他是治理国家的政治家。以德治军,但同时命令严明,奖惩分明。他是一个善于治军的战略家。他在文学和书法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诸葛亮终究不是完美的。用人上误用马谡,疏远魏延,重用姜维,过分以德论才。白帝城在委托孤儿后,无视蜀汉实力,盲目北探。它在战略上很谨慎,不擅长策划。在后期独揽朝政时,他忽视了官员梯队的建设,导致蜀汉后期缺乏力挽狂澜的人物。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一个善于构思奇思妙想的优秀军事家,是一个善于治国的宰相,是一个带兵打胜仗的将军,是一个写“师者之例”的文学家,是一个“空城计”中的音乐家,是一个让皇帝放心的忠臣,是一个廉洁奉公的道德楷模,是一个让对手闻风丧胆的杀手。
但是,在《三国志》中,陈寿这样评价诸葛亮:可以说他是一个懂得治国理政的人才,而且他能管会晓。但是经过多年的动员,它失败了,封面应变会稍微,这不是它的实力!
无论如何,诸葛亮在后人的心中仍然是一个忠诚和奉献的人,他一直被许多人模仿。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
就年龄而言,刘备完全可以在诸葛亮面前装出一副老资格的样子。毕竟他大了20岁。但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再三热情相邀,可谓给足了对方面子。那么刘备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其实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正是有了诸葛亮的《隆中对》,刘备才一扫往日颓势,很快建立了根基。有人可能会问,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其实只要看看诸葛亮在这里提到的地名,再结合后来事态的发展,就能明白所言非虚了。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大势,盘点了下去领盒饭的人后,迅速指出荆州。事实上,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曹操和孙权相互主导,刘备只能动荆州的心思。
消灭袁绍后,曹操对刘备穷追猛打,因为他也知道如果不铲除对方,迟早会养虎为患。当时,刘备别无选择,只能逃到荆州暂避,只有这样才能见到诸葛亮。诸葛亮也明确告诉未来的主公,你打不过曹操,但孙权不是你能碰的。
那么刘备该何去何从呢?自然只能是荆州。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也是最容易下手的地方。因为从刘备本人来说,他虽然是外人,但在荆州生活多年,已经有了各方面的交往。虽然当时名义上的老大是刘表,但他无论如何都比不上曹操和孙权。
在这方面,不能说攻下荆州没有难度,但难度显然是最小的。换句话说,如果刘备在这里连饭都吃不上,他就没有相处的必要了。事实上,尽管荆州处于风口浪尖,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但其战略地位仍然非常重要。正是因为刘备看到了其中的精妙之处,他才得以和孙权达成交易。
就孙权而言,虽然他也想扩张领土,但他肯定不想与曹操为敌。如果有一种力量可以集中起来作为缓冲,那么他处理起来就会轻松得多。有人可能会说刘备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炮灰吗?其实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刘备有地方住就已经很不错了。他哪里敢想未来?
正是由于诸葛亮的策略,刘备成功拿下了荆州这个富饶而人口稠密的地方。虽然刘备在夺取益州和汉中后重心明显转移,但在创业即打基础阶段,荆州的地位非常重要,这也是刘备听诸葛亮话的关键因素。
备注: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答案
诸葛亮和刘备的隆中对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对话。这场对话不仅改变了刘备和诸葛亮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东汉历史的发展轨迹,成为三国鼎立的局面。下面有趣的历史边肖将为您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事实上,在诸葛亮和刘备在隆中对之前,具体时间是公元200年,在江东也有一场可能改变吴栋历史的对话。这场对话的主角是江东主将孙权与江东重臣鲁肃的对话,也被史学家称为堪比隆中对的对话。
《江东对》是吴国国主孙权与因战乱而投靠江东的鲁肃之间的对话。《三国演义》中鲁肃的形象是一位忠君长者,甚至在诸葛亮和周瑜的明争暗斗中扮演和事佬的角色,为维护孙、刘联盟一直无可争议。现在,鲁肃这个有点憨厚的人物在江东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不亚于满腹经纶、羽扇飘摇的周瑜。
鲁肃不仅是江东的名人,也是东吴的慷慨支持者。与周瑜相比,孙权更依赖自我衰老的鲁肃。为什么这么说?周瑜是孙策非常看重的人,他在赤壁之战中击败了80多万曹骏,他的贡献是独一无二的。对于这样的人,孙权其实有一些忌惮。此外,周瑜手持军权,驻扎在外。作为一个年轻的国王,有这样的担忧是正常的。因此,孙权对鲁肃的依赖比周瑜更重要,所以发生了“江东对”。
在“江东对”中,鲁肃向孙权提出了几条发展道路,正是这些发展道路使吴栋能够在乱世中长期坚持一方。
孙权问鲁肃,我想在这个乱世有所成就。你觉得我该怎么办?
鲁肃:看在将军的份上,汉朝不可能复兴,曹曹参也不可能马上被铲除。我们必须踏足江东,密切关注世界局势,等待时机采取行动。
鲁肃的话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它在江东立足,这是稳定和根本的。江东是吴栋的大本营,我们必须好好守护和管理它。只有管理好江东,才能进攻中原,赢得天下。
二是占领荆州,控制长江上游。荆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也说,荆州是一个有用的地方,控制了长江上游就等于占据了长江的天险,掌握了主动权。
三是吞并益州,以长江为界,统一南方,形成曹操的南北对峙,渡江而治。鲁肃也提到了益州,而且比诸葛亮早七年提出。当时鲁肃看到荆州和益州的战略地位,建议孙权占领荆州和益州。
第四,它被称为皇帝,徐图是世界。实现以上三个目标后,你就可以在江东成为皇帝,然后慢慢统一天下。
比较鲁肃的《江东对》和诸葛亮的《隆中对》,我们会发现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两个可比的对话都提到了荆州和益州,说明这两个地方确实非同一般,显示了鲁肃的洞察力。
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在孙刘联盟期间,鲁肃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东吴首任巡抚周瑜英年早逝后,鲁肃接替了周瑜的位置,掌握了江东的军政大权。在鲁肃担任大都督期间,也是孙刘联盟发展最好的几年。因为孙刘联盟,北方的曹操不敢南下,这也为当时的百姓赢得了几年的和平,这在乱世中也是非常难得的。
鲁肃外表文质彬彬,但内心却有千军万马。为了吴栋的伟大事业,这位无助的学者规划了一条宽阔的道路,使吴栋能够在乱世中保持人民的和平。
君子和而不同。那些能够保持独立、不畏强权、有主见的人,无论世界如何变化,都能成为世界的栋梁,为世界做出贡献。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