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钱>>~遨游太空畅想曲
遨游太空畅想曲钱学森对父亲说:“我想变成一只大鸟,到蓝天上去遨游。”钱学森说:“在我幼年的知识启蒙中,是我的父亲首先向我开启了人生智慧之窗。”钱均夫懂得,教育孩子,帮其学,莫如立其志。
要善于开发孩子多方面的才智,并使其才学得到充分发展。
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宝书。
住在城市里的孩子,最忌讳与自然界的隔离。
因此,钱均夫特别注意培养儿子对大自然的感情。
在钱学森少年时代,几乎每年的春秋季节,父亲都要带他到风景优美的香山、西山和郊外去远足,让幼小的儿子懂得餐桌上的饭菜是农民怎样辛苦耕耘、收获得来的;同时,让孩子充分领略祖国河山的壮美。
父亲告诉他,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与大自然有一种不能分离的缘分。
在父亲的引导与启发下,钱学森自幼就热爱大自然,同田园、山水建立了深厚感情。
父亲最喜欢的地方是香山。
香山那特有的地貌,那蓊郁的草木,清澈的泉水,绚丽的山花,晚霞般的红叶,以及众多的寺庙、古建筑,都使他们流连忘返。
有时候,父子俩躺在林荫下的草地上,观察树木为争夺阳光而挺拔向上的情景;有时候,他们登上香山的最高处,欣赏云海彩霞,讨论雨雪雷电的形成。
一次,父子俩游香山,在“餐之后,他们躺在草地上,仰视蓝天。
这时,一只在高空盘旋的苍鹰,闯入钱学森的视野。
他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时远时近的苍鹰,许久许久,直到那只苍鹰已经飞进了白云,飞得无影无踪。
钱学森揉了揉一双眼睛对父亲说:“我想变成一只大鸟,到蓝天上去遨游。
”此刻,钱均夫知道儿子一颗美丽的童心已经随着那只苍鹰飞向高空,便不失时机地给儿子讲述了庄周的一则寓言故事。
他说:“我国古代有个叫庄周的人,他就曾渴望遨游太空。
他写过一篇寓言,叫《逍遥游》,说北海之中有一条鱼,名字叫作鲲。
它是一条十分巨大的鱼,它的背就有几千里长。
有一天,它变成了一只大鸟,名字叫鹏。
这鹏鸟身子也特别巨大,鹏鸟鼓动翅膀拍击水面三千里。
经过拼搏,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它‘绝云气,负青天’,借着大风,从北海飞到南海!”这时,钱均夫意味深长地说道:“其实,庄周在寓言中说的鹏鸟,正是他自己幻化成的。
庄周有远大的抱负,他畅想遨游太空,因此,他想变作一只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去俯瞰地球,观察人世。
”“太好了,庄周真棒!”钱学森被寓言中大鹏鸟的故事所吸引,也十分称赞庄周的幻想。
钱均夫接着说:“就在这个寓言中,庄周还批评了一些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安于享乐的人。
这就是寓言中讲的蝉、小鸠,还有生活在池泽边的小雀,它们讥笑鹏鸟高飞远翔是愚蠢,说它们自己每天在灌木和蓬蒿之间飞上飞下,就很快活了,何必要飞那么高,飞那么远呢?”钱学森愤愤地说:“我要学大鹏鸟,决不当小雀。
”最后,钱均夫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道:“古人说得好,要‘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而翱翔’。
”博学多才的钱均夫先生,为钱学森营造了家庭宁静的文化氛围,启发他树立远大的抱负,这对幼年钱学森的成长,至关重要。
钱学森以后多次向人们提起:“在幼年的知识启蒙里,是我的父亲首先向我开启了人生智慧之窗。
”意大利中世纪伟大诗人但丁说:“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石头缝里,它只会长成一棵很矮小的树,但是,它若被种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
”是的,对于钱学森来说,他不仅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而且有幸在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这块沃土里抽出嫩嫩的枝芽。
钱学森小学毕业以后,升入国立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国立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坐落在北京宣武区陶然亭附近,当年的陶然亭周围还是一片荒疏的土地,然而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却建造了这所知名学校。
也就是这所知名学校,为中华民族科技伟人的茁壮成长,提供了一块肥沃土壤。
中学,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中学时期,正处于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的最佳时期。
中学时期接受的知识和形成的品格,往往决定人的一生。
国立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这是一所很了不起的学校。
这里有一批不甘于祖国沉沦、矢志于教育事业的优秀教职人员,有一套完善而先进的管理和教学制度。
在政府腐败、社会动荡的情况下,竟然在夹缝中为民族、为社会培养出了大批人才。
学校的校长(那时称主任)是林砺儒先生,这是一位精悍而严肃的教育家。
林砺儒先生在新中国建立后,曾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