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笔记本用上新款iPad Pro的串联OLED ,表现怎么样?

当新款M4 iPad Pro携着Tandem OLED技术亮相时,确实掀起了不小的话题热度。毕竟,这项技术看似破解了OLED屏幕长久以来的一大痛点。亲身体验过后,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它表现确实亮眼。

因此,看到Windows笔记本电脑紧跟潮流,迅速拥抱这项技术,很多人感到十分振奋。其中,率先登场的就是全新戴尔XPS 13 Copilot+笔记本。但当我们开始深入了解Tandem OLED的奥秘,试图弄清它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发挥作用时,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为什么是串联OLED?

串联OLED,听名字就知道,它是把两个OLED面板叠在一起的显示技术。但在聊它为何厉害之前,咱们先来聊聊OLED的基础知识。

OLED,也就是有机发光二极管,每个像素本身就是一个光源,不像传统的LCD屏幕那样需要背光透过液晶层来显示图像。这就意味着,OLED屏幕能独立控制每个像素的开关和颜色,从而呈现出深邃的黑色、纯净的白色,以及更真实的色彩。

不过,OLED也有短板,比如亮度有限(虽然不错,但不算顶尖),还有就是能耗问题,尤其是在显示亮度较高的画面时。相比之下,mini-LED等技术能提供更高的亮度,而低功耗的IPS面板则能更省电。对于笔记本电脑来说,这些问题尤其关键。

串联OLED技术的出现,就是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或许能一举解决亮度和能耗两大难题。苹果在新款iPad Pro上采用的串联OLED,重点就在于提升亮度,这对展现HDR内容至关重要。苹果将其称为“超视网膜 XDR”显示,这个名字是对MacBook Pro中“Liquid视网膜 XDR”mini-LED面板的呼应。此外,串联OLED还能帮助延长屏幕寿命,因为每个OLED层不必过度发光。

苹果宣称,新款iPad Pro的串联OLED屏幕在SDR内容下亮度可达1000尼特,HDR内容下则能达到1600尼特。虽然苹果没公开谈效率,但新款iPad Pro比之前的mini-LED版本更薄,电池续航却保持一致。这意味着,新屏幕在高亮度下至少是更节能的。所以,串联OLED不仅让屏幕更亮,还更省电,确实是技术的一大进步。

戴尔的串联OLED笔记本

戴尔新推出的XPS 13 Copilot+,有款特别的串联OLED屏幕版本。我们在等待这款搭载了高通省电版骁龙 X Elite Arm处理器的笔记本时,发现它的屏幕竟然跟Intel Meteor Lake版XPS 13一模一样,这让人意外。

这是因为这屏幕虽然继承了OLED经典的深邃黑色和亮丽精准的色彩,但亮度上却没能达到苹果iPad Pro宣传的那种耀眼程度。而且,当时产品宣传中压根没提串联OLED的事儿。

对此,戴尔给出了这样一番解释:

XPS 13用的串联OLED屏,是我们和合作伙伴联手打造的。通过叠加多个发光层,这种技术显著提升了OLED屏的效率。这样一来,在同样电量下,屏幕亮度更高,寿命也更长。叠加的发光层使得新串联OLED屏发光效率更高,相比市面上同电量的单层OLED屏,能放出更多光线。

鉴于OLED屏通常比传统IPS LCD屏费电,减少能耗就显得特别重要。XPS 13的新型串联OLED设计,在亮度不变的情况下,比老式单层OLED省电,这直接拉长了电池续航。新设计加上串联技术,让机器变得更薄更轻,XPS 13整体比上一代薄了3%,轻了5%。

我们把所有XPS OLED屏的亮度标准定在400尼特,因为即便如此,它们的对比度也远胜500尼特的IPS屏。新设计结合串联技术,带来了HDR TrueBlack 500效果,对比度高达百万比一,能展现10.7亿种色彩。

总之,戴尔更看重效率而非亮度。XPS 13的串联OLED屏亮度测得482尼特,比其他一些OLED屏亮,但跟iPad Pro还是没法比。一般OLED屏亮度也就400尼特左右,所以戴尔的屏算是超越了平均水准。

戴尔还说,电池续航提升了10%。XPS 13 OLED版上网能撑7.25小时,IPS版则是14小时,和其他Meteor Lake版OLED机器差不多。至于那10%的提升,我们就不太确定了。

串联OLED笔记本还有待观察

苹果在Tandem OLED技术上的应用,至少从数据上看,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如果能拥有高亮度而又不牺牲太多电池寿命,那自然是再好不过。只是这一点,我们目前还无法给出确切的验证,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的。

戴尔的做法理论上也挺吸引人。但要说XPS 13的串联OLED屏是否真的效率更高,对笔记本电池续航有实质性帮助,这就有点难说了。

不管怎样,我们还是挺期待能看到Windows笔记本,甚至是MacBook,最终能用上串联OLED面板,这样不仅能提升亮度,说不定在那些对电池寿命要求没那么苛刻的游戏本上,也能大放异彩。毕竟,更高的亮度总是能给视觉体验加分的。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