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科考成为伟大医学家:李时珍>>~在诊室里勤奋读书

在诊室里勤奋读书自从李时珍懂事后,就经常到父亲的诊所里,所谓的诊所,其实就是租借玄妙观里的一间小房子,就在李时珍家隔壁。李言闻在那里坐堂行医后,不久就把儿子带到诊室里,这样一方面可以照看孩子;另一方面还能利用空闲,亲自教他读书。李时珍读书的桌子,就在父亲看病的桌子旁边,是父亲专门给他布置的。

李时珍跟父亲读了好几年书,他所受到的教育,并不完全是从书本里得来的,很多都是从他父亲看病的桌子旁边看到的。

李言闻是一个关心劳动人民病痛的好医生,他给人看病,从不计较诊费。

那时,人民生活很苦,穷人平时弄口饭吃,都非常艰难,遇到生病,那就更没法子了。

官家在城里开了个惠民药局,说是给人看病不要钱,其实只是摆摆样子,里面没有人专门负责,十天就有七八天关门。

而且里面的医生几乎根本就不会看病,他们只不过是通过关系,占了个位置,来吸老百姓血汗的家伙。

一般穷人生病了,根本不会到那里去看,自然而然地就找李言闻这样的医生了。

这些穷苦的病人,手里没有银子,也不会像富人高官那样,身体娇贵,一有点小病,就遍请名医。

他们平时是很少看病的,能自己扛的话就扛过去了。

正是这样,老百姓在不得已看病时,一般得的都是极严重的病,他们有的被背来,有的被抬来,神情都很愁苦焦急。

李言闻接待这些穷苦的病人时,总是非常和气。

病人们看到医生这样和蔼可亲,马上就又增添了许多勇气,本来忧愁的脸儿,露出了笑容。

本来急躁的心情,安静了下来。

病人们把自己的痛苦,一桩桩地讲给医生听,这个说:“李大夫啊,我昨天吐了一夜。

”那个说:“李大夫,我的胸口胀得发慌。

”还有的说:“大夫啊,快救救我吧,我头疼得快不行了。

”李言闻总是微笑着替他们诊脉,并且非常和气地询问他们的一些情况,还耐心地回答病人们提出的问题,安慰他们。

这些穷苦病人,在看了病告辞的时候,脸上都露出了十分不好意思和难过的神色。

他们知道,这位李大夫生活并不宽裕,就靠几个诊费养家糊口,而他们又拿不出多少钱来。

每当病人走光了,李时珍偷眼看着父亲,见父亲拉开抽屉,看一天有多少收入,总要微微叹口气。

这时,李时珍心里明白,今天的收入很少。

父亲总是很忙,但收入总是很少,这甚至让李时珍有点替父亲难过。

可是,李时珍往往看到,父亲叹了一口气之后,马上又恢复原来的高兴的神情,似乎他并不认为收入少是多么难过的事情,于是李时珍也高兴了。

他觉得这时候的父亲,比其他任何时候都快活,可能是父亲觉得给乡亲们办了一件好事的缘故吧。

李时珍自己平时到城里城外去走动,也总感到人们对他很热情。

他爬到渔船上去摆弄渔网,或者在人家的菜园子里跑来跑去,人家都不讨厌他。

有时,遇到有不相识的人打听他是谁家的孩子,立刻就有人用异样的音调说,这是李言闻家的孩子。

这时候,对方也会注意地上下打量着他,好像他是不平常的孩子一样。

这一切,让李时珍渐渐懂得,他这是在分享着父亲的荣誉。

有一天,李时珍和父母在一起吃午饭,母亲端出一碗煮南瓜来。

李时珍知道,这个南瓜是早上一个穷苦病人带来,送给父亲的。

那个人一直向父亲道歉,表情非常窘迫,看来真的付不起医药费。

“好吃、好吃,这是一个老南瓜。

”李言闻吃着,连连称赞。

李时珍的母亲,因为李言闻平日不计较诊费,把家里的生活弄得很艰难,有点不高兴。

她的脾气虽然温和,这时却忍耐不下去了,就随口数落李时珍的父亲说:“好吃你就多吃一点吧,没见像你这样做医生的,看病不要钱,拿一个南瓜就算了。

”李言闻微微一笑,也不分辩什么。

这时李时珍突然站起来,对母亲说:“不,妈妈!这里街坊上的穷苦人,都说爸爸是好人。

”“用你说,难道我不知道?”母亲说了这么一句,就坐下来吃饭,不开口了。

李时珍又走向父亲,绷着小脸,说:“爸爸,我要像你一样!”李言闻笑着问:“同我一样?”接着,他又伸出两个指头,作出医生诊脉的样子,问李时珍:“就是干这个吗?”李时珍点点头。

李言闻放下筷子,用两手把儿子拉到身边,望了他一眼,摇了摇头,说:“时珍,现在这个世道,做医生是很苦的,有身份的人谁也不肯干这一行。

”说着,李言闻还不由自主地叹了口气说:“孩子,你还太小,不知道这个社会啊!”这时,李言闻看见儿子的脸上,流露着倔犟的神情,于是用温和的声音对儿子说:“你要听爸爸的话,好好地念书。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