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传>>~自是花中第一流

◎自是花中第一流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鹧鸪天》章丘秀美的山水,赋予了李清照玲珑剔透的心性,也让她早期的文字足够活泼空灵,多以白描的笔法,展示清水无尘的年华,尤以那首《如梦令》为最,将少女纯美的情趣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家乡的她,就有这样一份自在天然。

长大的她,随着父母向远而去,这种露珠一样透着晨光月色的情怀,渐渐浸透了烟雨。

文字便多了念想,多了寄托,多了哲思,虽然还是那招人喜爱的白描之美,但可猜可思量的眼神渐起,心事渐缤纷。

说不清多大的她抵达了都城汴京。

一个小孩子的足迹,更何况是一个小女孩,有谁会在意呢?当她成为千古第一才女,人们再回头追寻她的步履的时候,才知道无处可以落笔。

也罢,即便是那场从深秋到腊月的雪,也早已融化,润了一季季的花草,漫过了一年年的时光,我们无处寻觅。

她一路向繁华,去了汴京。

只要花盛开,哪季都是好节令;只要心自在,哪天都是美良辰。

正是大宋盛时,京城自是车水马龙,商贾如云,民生富足。

时人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东京梦华录》中载: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

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

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

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

繁华无边,锦绣万里,果然有《清明上河图》里的画味。

如果说李清照的明水是一块玉,那大宋时的汴京则是一锭金。

没有了鸥鹭惊黄昏,却多了琴鼓闹良宵。

白天黑夜,都是一样的热闹。

盛世文风的熏陶,先贤前辈的影响,加之父亲李格非的引导,李清照的诗词日见精进,已可比肩于诸多名士。

那些名门望族、官宦人家的聚会席宴,也常常邀了她去。

她助兴的诗词总是自成一体,似一脉清流,惹了饱学之士的喜欢。

尤其是一次在大晟乐府的诗词大会上,她语出清新,占尽风流,一时成为风雅阶层的美谈,以至于“文章落纸,人争传之”,只差纸贵洛阳了。

京城的浸洇,让李清照拓宽了视野,广博了见闻,丰厚了知识。

她在汲取古典营养的同时,更注重整合当下的思索,食古而化,常有惊人之语。

有一次,父亲推荐了“苏门四学士”之一张耒的《读中兴颂碑》给李清照。

说到这首七言古诗,先说另一篇《大唐中兴颂》,这是唐代诗人元结歌颂平定安史之乱的文章。

传当时他正清居于湖南祁阳浯溪,文章写好后,由大书法家颜真卿写成楷书,并镌刻在崖石之上,被人称为“浯溪三绝”—文奇、书奇、石奇。

张耒的诗就是和此文而来。

因这诗很为父亲李格非赞叹,夜里,李清照便反复吟读,一时间感慨万千。

于是,她挥笔写下两首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

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祸人心开。

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