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第一政客>>~希拉里

第二章 希拉里:从第一夫人转身为白宫第一政客希拉里在美国是一个颇受争议的当代杰出女性,美国人说,要么恨她,要么爱她,没有中间的选择。可以说,她是一个个性鲜明、勇往直前的“铁娘子”。爱她的人称她胸怀政治抱负,为医疗教育、妇女儿童的权益奔走争取;恨她的人称她是“野心家”、贪婪的权利追求者。

然而无论外界怎么看待希拉里,希拉里只有一个,就是那个在自己的人生轨道上坚强行走的希拉里。

事实上,希拉里坚强的个性贯穿于她的整个人生,她在1947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毕业于耶鲁大学。

1975年,已是全美国最好的百名律师之一的希拉里,放弃了在华盛顿的律师工作,来到阿肯色州嫁给了在大学相识的比尔·克林顿。

此时,她的政治生涯真正开始了,当过了州长夫人,又成为美国第一个学历最高的第一夫人,而在白宫的8年里,她又成功地演绎了最杰出的政治风采。

1998年,一场关于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性丑闻案,使希拉里成为严重的“伤员”,然而这并没有打跨希拉里,而是给她的人生带来了转机。

2000年11月,克林顿卸任总统之前的两个月,她成功当选参议员,并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成功竞选公职的第一夫人。

6年里,希拉里凭着自己非凡的政治才能和坚持不懈的工作,终于在参议院站稳了脚跟,赢得了包括共和党在内的参议员的尊重。

因此,2008年希拉里参加美国总统大选,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即使最后因为失利未能当选为总统,但是希拉里的影响力仍然存在。

2008年12月1日,美国当选总统的奥巴马正式提名希拉里为国务卿,至此希拉里开始了她政治生涯的另一段路程。

1.初露头角的未来政坛之星严苛、怪异的家庭可以使一个人走向颓败,同样也可以使一个人成为卓尔不凡、享誉世界的人。

希拉里·罗德姆则属于后者,可以说希拉里后来能够叱咤于美国乃至世界,首先应该得益于她的家庭。

但在希拉里的邻居、朋友看来,她的家庭却犹如“魔窟”一样。

而正是这样的家庭造就了希拉里的政坛人生。

希拉里·罗德姆出生于1947年10月26日,正值“二战”之后美国朝气蓬勃之时。

不过在伊利诺伊州帕克里奇郊区的罗德姆一家却相反,是死气沉沉的,这样的氛围源自于希拉里的父亲休·罗德姆的古怪性格。

罗德姆是一个脾气暴躁、刚愎自用的男人,而且他恃强凌弱、横行霸道。

希拉里及周围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矛盾的人,他玩世不恭而又自暴自弃,在家庭生活中他从来没有轻松过。

他对孩子们的态度总是让希拉里和两个弟弟备感失望,因为他总是对他们冷嘲热讽、蓄意贬低。

尽管如此,希拉里仍然对弟弟们说爸爸是爱他们的,他们别无选择。

毫不例外地,罗德姆对待妻子,希拉里的母亲多萝西·豪厄尔也一样污言秽语,而多萝西对丈夫的侮辱和谩骂也总是忍让相待,一直维持着整个家庭。

去过罗德姆家的人都能够感受到多萝西和罗德姆之间刻意的病态和压抑的紧张气氛,朋友们总是认为这样的家庭不应该维持下去。

出乎大家的意料,罗德姆和多萝西却给希拉里灌输了最好的最完整的家庭理念。

这无疑为希拉里后来能够解决和比尔·克林顿之间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如此残暴的家庭,却没有影响到罗德姆家对孩子的教育,即给希拉里和她的两个弟弟最有价值的教育。

罗德姆和多萝西想要给孩子们灌输老派价值观念和真理体系推崇的精神遗产。

在这一点上,罗德姆和多萝西有着极强的默契,他们坚信,只要守纪律、有道德、勤奋,再加上充分的家庭、学校和宗教教育,孩子们就一定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

而这样的教育理念差不多都体现在了他们唯一的女儿希拉里身上,正是由于这样的教育,希拉里拥有了两个弟弟都不具备的坚定信念和目标感。

基于此,她也从来没有向困难低头,在学校期间不断学习,多方面发展,最终冲出了帕克里奇,闯入了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在家里,虽然希拉里过得并不快乐,但是她却获得了最好的教育,并且父亲给予了她别的女孩子没有的机会。

罗德姆坚信,不能因为希拉里是一个女孩子就限制她把握机遇和掌握技艺的权利。

而这种思想不仅有助于希拉里今后的政坛之路,也是她女权主义思想的来源。

生活上,罗德姆家的教育就像是一个军营训练场,罗德姆通常坐在家长椅上发号施令,诋毁和贬低孩子们的进步。

吃饭时,他会粗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决不允许别人发表意见。

不过,希拉里如果觉得话题很有意义,并且认为自己是对的,她就会回敬父亲几句,即便会遭到父亲无情的打击。

多年以后,希拉里和弟弟们并没有对父亲产生任何怨恨,他们称父亲的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即“挫折教育”。

教育的目的就是保证孩子们能够成为“竞争意识强、斗争旺盛的战士”,并赋予他们力量,培养他们注重实效的竞争精神。

这种“挫折教育”使希拉里小时候一直是班上最出色的孩子,在每年的成绩单上,她都是唯一一个全得A的学生,但她却从未得到过父亲的赞美。

每一次拿到希拉里全红的成绩单时,罗德姆总是冷淡地说:看来你上的是一所不太严格的学校。

”或者是“这套试题太简单了!”在希拉里的世界里没有赞赏与温情,只有鞭策与压力。

这也培养了希拉里“胜不骄,败不馁”的拼搏精神。

父亲的这种特殊的教育对希拉里影响很大。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