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短剧月入4亿?专访点众科技董事长陈瑞卿:去年净利润还不足1%

短剧到底有多赚钱?日前,一个“做短剧月入4亿”的词条登上热搜,短剧市场再度站在风口浪尖。主打下沉市场的短剧,在如今真的还是“一本万利”的好生意?

带着这样的好奇,凤凰网娱乐对登上热搜的主角——点众科技董事长陈瑞卿进行了独家专访。但在他眼中,短剧如今根本谈不上“一本万利”,而是一门在高速成长中得到充分市场化竞争的薄利、微利生意,可能性都还在未来。

经过短暂的飞速成长,短剧这门生意在中国内地的利润比已经相对趋于平稳,据陈瑞卿向凤凰网娱乐介绍,如今整个短剧行业的平均毛利率基本稳定在17%左右,大概是网传中最爱使用的“充值流水”金额的十分之一。这仅有的17%的毛利,还需要由出品方、版权方、制作方、投流方一同分享,每一个环节能分到的,仅有4%左右。而10部短剧中,能在市场上跑出来、赚到钱的只有两部,当制作成本再一分摊,利润也就所剩无几。

所谓的4亿,则是点众科技整个公司包括网络文学业务在内的全部流水,以及该公司在当月发行的几十、上百部短剧的总充值金额。具体到公司在短剧领域的净利润,陈瑞卿表示2023年全年还不足1%,2024年1月甚至还是亏损状态。与其说用短剧赚大钱,不如说用网文业务在“养”短剧。

从“月入4亿”到“年净利润1%”,为什么短剧这门生意的网传效益与真实收益有着如此巨大的差异?而短剧生意在未来究竟又会走向何方?

01 做短剧是为了押宝未来

虽然点众科技目前是国内短剧领域内的“头部公司”,但陈瑞卿在一开始并没有认为短剧是一个很好的生意,“我们的理念是合作共赢,当成百上千个合作伙伴都转型去做短剧推流时,我就开始琢磨这事儿了”。

在2022年7月,他才在拜访了像抖音、今日头条这样的大体量合作伙伴后,决定进入短剧领域。“我想通了两个事,一个是文字视频化、影视化的趋势,二是我们点众是懂讲故事的。现在回头看,我们做晚了。”

点众赶上的,正是短剧行业的快速发展期,成本提升到20、30万一部。也正是在这个迭代期,短剧进入了充分竞争时代,不再有过去闷声发大财的情况,但也将许多“套路”“擦边”的内容进行了剔除,逐步走上了更加重视内容的市场竞争中。

陈瑞卿非常看好短剧行业在未来的市场空间,“去掉电影、电视剧受众,内地可能有5亿人的娱乐需求没有被很好地满足。我认为未来短剧行业市场规模一定会过千亿人民币,海外一定会过100亿美金。”

而从供应端的角度来说,点众科技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正如同过去有许多网剧的改编来自于网络小说IP,许多短剧的内容本身也来自网络小说IP,而点众科技拥有极为丰富的网络文学储备,更重要的,则是背后海量的作家储备。

相比大制作长剧、电影大片动辄三、四年的制作周期,短剧的制作周期极短,可能一两个月就能从拍摄制作到上线播出,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摸准当下时代的观众脉搏,另一方面也能让创意创作以最快的速度得到反馈。

于是,短剧可以将大量的网络文学影视化,尤其是一些过去并不受传统长剧、电影所欢迎的类型。某种程度上,短剧与长剧对网络文学IP的需求,是存在一定互补的作用,并不太会有明确的直接竞争。

从创作最前端来说,本身也已经有不少网文作者,因为看到短剧的不错收益,从而转型成为短剧的编剧,而点众科技所累积的海量的作者资源,其中有许多都拥有转型编剧的可能。陈瑞卿预测,“可能明年改编自网文的短剧就会下降到50%以下,因为可改编的已经不多、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了,必须有新的人才带来面向不同人群的创造力。”

不过,这些都还只是短剧在未来的一个愿景。如今的短剧市场,依然还在艰难地向前探索的过程当中。

02 精品短剧如何升级迭代

如何充分利用短剧的特点,打造合适的影像内容,走上短剧2.0的精品化道路?

人才迭代就是其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如今在海外,已经有许多“常春藤”名校的毕业生进入到短剧的创作当中,而在国内,也有许多“985”名校的毕业生成为短剧编剧。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在短剧的制作流程中,编剧被放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在传统的长剧集和电影的创作中,编剧通常都是为制片人、导演服务的,随叫随改,就连很多大牌演员也有更改剧本的权力。但在如今短剧的制作生态中,编剧成为了创意核心与制作核心。陈瑞卿告诉凤凰网娱乐,或许现在短剧公司确实不太赚钱,但如今短剧编剧确实已经赚到钱了,好的编剧是非常稀缺的。

从出品和制作的角度来说,同时对大量粗糙的短剧进行投流、看哪部能跑出来就主投哪部的时代也将逐渐变成过去,要打造出精品,成本的提高也必不可少。此前10万元成本一部,如今已经有不少短剧的成本达到30-50万一部,玄幻、古装这类大多能达到近百万一部。背后凸显的,是创作者和投资人已经开始对短剧市场拥有了充分认知,清楚什么类型、什么故事、什么角色可以受到观众的欢迎。

相比长剧时代动辄60集、每集45分钟的“注水式”讲故事的模式,短剧在创作上反倒是进行了一种“挤水”,也就是对故事进行提纯,将其中最重要的转折、矛盾提取出来加以放大。或许过去是将20万字变成200万字,而现在是将20万字变成2万字。对如今已经习惯了快节奏生活的观众来说,这样“讲干货式”的方式,在叙事和人物构建上的精致程度,并不输于一般的长剧、电影,带来的爽感更甚于此。而且依托于短剧的节奏,许多精彩的单元化故事也能以很好的节奏呈现在观众眼前,不少因过去的影视剧节奏限制的优秀故事,也能进行影视化。毕竟所谓的精品化,并不仅仅在于服化道、灯光摄影配乐这些制作层面,也在于故事逻辑本身的精彩程度。

而突破充值点播这个完全 to C 的市场模式,或许也是其中的方法之一。2023年年底,点众科技上线了《临平,向幸福出发》,这是杭州临平定制的一个亚运会主题的短剧,主要是为了用短剧的方式,展现临平当地风土人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陈瑞卿表示,“现在我们跟开封也在合作,也在跟央视网、新华网、环球网洽谈,我们将致力于合作开发‘短剧+’文旅文化市场。我们希望可以帮助各行各业实现互联网品牌的传播,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去做,就算一开始可能不赚钱,我们也看好它的未来。”

这一类 to B 业务,在点众科技的规划中,本身承载的是社会责任功能。陈瑞卿表示,“我们认为可以找到一个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平衡。短视频带来的是短期兴趣,但短剧不一样,有故事之后,能让观众看完后常常回想。我们相信微短剧是讲故事最好的一个平台之一,希望今年能推出几十部这样的作品去服务社会,探索破圈之路,让微短剧承载更多的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

另外,点众科技也看到了小程序模式的局限性,在2023年8月上线了免费的短剧APP河马剧场,用户可以通过观看广告或者充值会员的方式来解锁剧集,河马剧场 在App Store的下载量曾一度超过抖音、淘宝等国民级APP。陈瑞卿表示,“为了让用户拥有良好感受,河马剧场现在有近2000部作品,其中我们的自制作品只有不到50%,用户也能看到像《招惹》、《东栏雪》这些在其他平台受欢迎的作品。内容上会选择符合主流价值观、思想价值正面、受用户喜爱的作品,希望可以多品类、多选择。”

03 短剧助力文化“走出去”

短剧的市场绝不仅限于中国内地的互联网用户,“短剧走出去”,已经成为“网文走出去”之后,中国民间最大的市场化对外文化传播之一。

点众科技正是“短剧走出去”的佼佼者之一,陈瑞卿表示甚至比预估的成绩还要好,“四五个月就完成了我预计一年才能完成的目标”。他的目标是能够接近北美市场排行第一的短剧播出平台,从2023年10月到现在,点众科技旗下的短剧平台DramaBox就已经十分接近,尤其在春节期间,DramaBox连续7天在北美的苹果商店和谷歌商店中凭借营收登顶国内出海企业榜首。

在海外如此的顺利,并不是所有短剧从业者的常态。点众科技的特殊性,在于这本就是一家让网络文学走出国门的公司,已经有了丰富的海外市场的经验,基本上过去容易“踩坑”的地方都已经踩过一遍,所以带着短剧再走一遍,遇到的困难也相对较少。

另一个有些出乎一般意料的是,点众科技在海外,最先去的反而是北美等英语地区这样的发达国家。在陈瑞卿看来,首先北美等发达国家观众为内容付费的意识相对较高,而且相对来说对价格没有那么敏感。另外,英语的内容辐射相对更广,“发达国家做成功了再去做其他国家会相对容易。我从来是先做难的,难的都做成功了,做其他的就更容易了。而且北美的人才厚度也不一样,全球有很多人去好莱坞学电影,这些本地人才很好找。英语覆盖面广,许多国家都有很多人讲英语,可以通过英语内容都覆盖之后,再去研究当地的民族风俗。”

在陈瑞卿看来,要在海外市场更好地站稳脚跟,有三个过程。首先是将本土的作品翻译过去,直接呈现给国外观众,第二是将中国的剧本拿出去做海外市场的“本地化”,第三才是在海外市场当地进行原创故事的创作和制作。“目前,我们还在第一步和第二步当中。第三步已经在做,但结果还没有经过验证。”

相对国内市场,在北美制作发行的短剧成本相对较高,稍有失误失去的就是150万、200万美金的成本,但陈瑞卿并不担心一时的赔钱,“我们做市场就要看长远,我们坚定看好海外市场,所以就让海外团队不用怕赔钱,大胆去做。”

开拓北美市场的难点确实很多,目前最大的难题,就是创作者对用户的理解还是不够。“能够找到同时理解中西方文化而且能讲好故事的人才还是很少,”陈瑞卿表示。“我们把国内的故事生搬硬套过去人家一定不吃那一套,但全按他们的模式来讲,我们故事中的底色也没了。这两块都能了解的人少之又少,我们组建了多个团队,还在不断筛选、迭代。也许过程中,有的人就掌握了规律和流量密码。”

当海外市场开始认同、接受短剧,尤其是来自中国团队的短剧之后,我们的文化才更有机会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传播,比如儒家文化里的美好家庭、中国人幸福的生活方式,通过市场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形成民间的文化交流。

总结

虽然在过去,短剧在发展过程中,不少项目“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但经历飞速发展之后,整个短剧市场已经进入到不得不进行升级的平台期。当红利期转瞬即逝、投机主义者离场,也就能看到留下来的长期主义者将有机会引领行业走向何方。正如陈瑞卿所说,当他与点众科技早已为最坏的打算做好准备,那未来在市场上便总能找到生存下去的微光。“我们对编剧、导演、制片的支持是不留余地的,我们很需要人才。短剧利润很低,可我们的投入没有减少,也从没裁员。虽然现在很困难,但我认为未来会好起来的。”
作者:斯坦利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