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为何要常忆文殊菩萨?重温文殊菩萨的“嘱托”
文殊菩萨乃七佛之师,法王长子
梵名Mañjuśrī
音译为“曼殊室利”
意译为“妙德、妙吉祥”
文殊菩萨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
其锐利的智慧
被喻为三世诸佛成道之母
因而有“三世觉母妙吉祥”的尊号
是无上圆满智慧的象征
故称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众所周知,文殊菩萨象征智慧。什么是智慧呢?无我是智慧,没有执着是智慧,放下是智慧,退步、忍辱也是智慧。虽然智慧有很多种表现形式,但它最根本、最核心的精神,就是“无我”。
如果我们能树立般若正见,在行住坐卧等日常生活中汲取文殊菩萨的智慧,常念菩萨的功德,并在此基础上发菩提心利益大众,那么,不光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境界提升,也可为世道人心注入正向积极的能量。
文殊菩萨德难量,久成龙种上法王。
因怜众生迷自性,特辅释迦振玄纲。
为七佛师体莫测,作菩萨母用无方。
常住寂光应众感,万川一月影咸彰。
文殊菩萨身份揭秘
诸佛菩萨,凡果后施化,无不具足无上智慧,特别是文殊师利菩萨,更是无上智慧的代表。因为文殊菩萨,是三世果上如来,在《首楞严三昧经》中说:文殊菩萨,过去成佛,名龙种上尊王佛。
在《央崛摩罗经》中说:文殊菩萨,北方作佛,号欢喜藏摩尼宝积佛。在《宝积经》中说:文殊菩萨当来成佛,名普见如来。在《华严经》则说,文殊菩萨,是十方诸佛母,一切菩萨师。
在《法华经·序品》中说:无量劫前,有二万日月灯明佛出现于世:其中最后一位日月灯明佛,未出家时,有八王子,威德自在,各领四天下,后闻父王出家已成佛道,皆舍王位,出家修行,发大乘意,皆为法师。
时日月灯明佛座下有妙光菩萨,曾持《妙法莲华经》满八十小劫,常为人演说。日月灯明佛,为彼说《法华经》,佛入灭后,佛的八王子,皆以妙光菩萨为师。妙光菩萨教化八王子,令其坚固菩提心,终于次第成佛,其最后佛名燃灯佛。而燃灯佛正是释迦如来的本师。
时妙光菩萨,即今文殊师利菩萨。是以文殊菩萨,不仅是释尊本师,亦是释尊的祖师,今以祖师身份,示现为弟子,可见佛法平等,不生执著,但为利生,不拘世俗知见。而文殊历史的悠久,智慧的超越,亦由是可知。
何止是佛教中智慧的代表,简直是无上智慧的化身。
梦参长老:
文殊菩萨教会了我们什么?文殊菩萨教我们做什么呢?嘱托我们什么?教我们第一个是厌离世间。我们自己应当回顾一下,我们对这个世间相是留恋吗?是厌烦吗?是要脱离吗?是要了却吗?当然我们诸位道友都是想,有出家的,还有没出家在家的,四众弟子都要想离苦得乐。离苦得乐就是解脱,那你就应该照着菩萨教导认识这个世界。
当你认识这个世界之后,生起一种厌离心,要脱离这个世界,文殊菩萨教导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苦,要把这个世界所有一切苦难,乃至咱们认为幸福的,其实也都是苦难都要认识清楚,这样我们就没有贪恋心,就能生起出离心。
光出离心还不够,你还得发大悲心。自己出离了,把我们所认识的这个世界的苦难给一切众生讲,让一切众生也脱离这些苦难。这就发出离的同时还要大悲,这两种都要靠智慧,得向大士学习,我们就学习文殊师利菩萨,得有智慧,得有般若。若没有智慧,没有般若的时候,你厌离心是不会强的。
智敏上师:
文殊菩萨教为什么要高举宝剑?
我们看到文殊菩萨的塑像,他右手拿着宝剑,很多佛像也拿着剑,这个宝剑在我们世间上是杀人的,菩萨还杀人呀?不会的!那拿宝剑干什么呢?这是形象的表示智慧,这个宝剑是代表智慧的,智慧能够断烦恼,所以形象化地把这个智慧用宝剑来表示。
那么为什么手要举起来呢?就是要提高警惕,不断地正知正念,顾自己的念头,有一个妄念,烦恼一起来了,马上宝剑就砍下去。就像边防部队的枪、炮一样的,时时瞄准在那里的,一发现有敌人的,有紧急就马上要开的。我们修行要提高警惕,时时刻刻要精进、不懈怠、不放逸,就是指这个。烦恼起来的时候,马上就断下去。
妙江法师:
文殊菩萨会迎接每位来五台山的人过去说来五台山朝山,文殊菩萨接一千送八百,就是来朝山的人,文殊菩萨接一千里,送八百里,就是接得你很远。不是一千里,甚至一千年,几千年,你就想着这个地方了,你对五台山有这个想法了,有这个想法就叫感应,你感他就应,这叫感应!接一千送八百这个说法,是几千年的人们互相传的,这个说法是前头无头,后头无尾。
每一个人都是文殊菩萨,你来五台山就是求文殊菩萨来感化、度化、应化的,所以来的人都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你问我见过文殊菩萨没?从我们心里头,我们每天见,在不在山上我们也每天见,我们看见的太多了。正如雪窦禅师颂无着禅师《朝五台偈》所言;“千峰盘曲色如蓝,谁谓文殊是对谈;堪笑清凉多少众,前三三与后三三。”
如瑞法师:
踏上五台山的人与文殊菩萨因缘深厚上通下愿老法师在世的时候说,她接触到的老百姓都会说:踏踏五台山的土,生生世世不受苦。由此,能来到五台山,长住短住,乃至于来一天,这和文殊菩萨都有大因缘。
《文殊大士灵应录》的序中引《文殊经》说:“若人闻此五台山名,入五台山,踏五台山地,得五台山石,可以超四果圣人,接近无上菩提。”这个话的意思就是,只要你来到五台山,甚至只要听到五台山的名,那来五台山,踏踏五台山的路,乃至捡一块小石头子,都跟文殊菩萨结上了得度的因缘。
文殊菩萨的十大愿里面也证实,不管你以什么样的因缘,能够接触到文殊菩萨,那文殊菩萨都会引导我们众生成佛。
因此有人说到:“纵经天上千亿岁,不如一步向清凉。”天上是太快乐了,但是天福享尽还会堕落。但我们迈向于五台山,求文殊菩萨加持开大智慧,是给我们积极创造了稽首文殊的机会,让我们的心地早日得清凉,去除烦恼,早得解脱,成就佛道。
文殊菩萨赞偈
文殊大士,
妙应无方,
座前狮子兽中王,
妙意降吉祥,
花雨天香,
宝智透心光。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三称)
具大慈心妙吉祥,三世觉母智难量。
左持利剑烦恼断,右执青莲德相彰。
孔雀神狮共乘驱,毒龙猛兽伏清凉。
童形五髻知权现,本是如来欢喜藏。
山西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狮子吼文殊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