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古代建筑——山西古朴民居|三晋明珠之花

山西民居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平遥和祁县两地。

平遥古城相当完好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风貌,素有“国内古代民居建筑的荟萃和宝库”之称。文物古迹保存之多、品位之高,实为国内罕见。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古城中保存有400多处近代民居,典型地体现着我国近代北方民居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位于山西的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平遥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是国内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明清时期经济十分繁荣、商业发达,有“拉不完、填不满的平遥”之称。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

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1370)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

以后景泰、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10次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1703)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

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

现在保存的古城墙是明洪武三年(1370)扩建时的原状,大致呈方形,南北各开一门,东西各开两门,四角各建有角楼,被形象地比喻为龟城。

墙体内筑夯土,外包城砖,环周共有敌楼72个,垛口3000个,象征孔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城墙四周还开有护城河。

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

南大街为平遥古城的中轴线,北起东、西大街衔接处,南到大东门(迎薰门),以古市楼贯穿南北,街道两旁,老字号与传统名店铺林立,是最为繁华的传统商业街,清朝时期南大街控制着全国50%以上的金融机构。被誉为国内的"华尔街"。

西大街,西起下西门(凤仪门)、东和南大街北端相交,与东大街呈一条笔直贯通的主街。著名的国内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就诞生于古城西大街,被誉为“大清金融第一街”。

日升昌票号创建于道光四年(1824),占地2324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百年沧桑,业绩辉煌,执全国金融之牛耳,开国内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纵19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其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日升昌票号创立后,先后有介休、太谷、祁县相竞效仿。

日升昌经理雷履泰雕像

东大街,东起下东门(亲翰门)、西和南大街北端相交,与西大街呈一条笔直贯通的主街。

北大街,北起北门(拱极门)、南通西大街中部。

八小街和七十二条蚰蜒巷,名称各有由来,有的得名于附近的建筑或醒目标志,如衙门街、书院街、校场巷、贺兰桥巷、旗杆街、三眼井街、照壁南街、小察院巷等;有的得名于祠庙,如文庙街、城隍庙街、罗汉庙街、火神庙街、关帝庙街、真武庙街、五道庙街等;有的得名于当地的大户,如赵举人街、雷家院街、宋梦槐巷、阎家巷、冀家巷、郭家巷、范家街、邵家巷、马家巷等;古城东北角有一座相对封闭的城中之城,类似于古代城市中的坊,附近的4条街道也就被命名为东壁景堡、中壁景堡、西壁景堡和堡外街;还有一些街巷则已经无法探究名称来历了,如仁义街、甜水巷、豆芽街、葫芦肚巷等。

平遥古城民居,为砖墙瓦顶的木结构四合院为主,布局严谨,左右对称,尊卑有序。

大家族则修建二进、三进院落甚至更大的院群,院落之间多用装饰华丽的垂花门分隔。

民居院内大多装饰精美,进门通常建有砖雕照壁,檐下梁枋有木雕雀替,柱础、门柱、石鼓多用石雕装饰。

民间有句俗语:“平遥古城十大怪”,其中一条是“房子半边盖”。平遥民居之所以大多为单坡内落水,流传最广的说法称之为“四水归堂”或“肥水不流外人田”。

山西地处干旱,且风沙较大,将房屋建成单坡,能增加房屋临街外墙的高度,而临街又不开窗户,则能够有效地抵御风沙和提高安全系数。而院内紧凑的布局则显示对外排斥、对内凝聚的民族性格。

城隍庙位于城东南的城隍庙街,由城隍庙、财神庙、灶君庙三组建筑群构成。城隍神是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仙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

城隍庙的宣传词“皇帝有难上天坛,县官有难到此来”不知出自于何处,但在历史上,尤其是明代,城隍受封的官职确实高于县令。

明太祖诏令各地必须要建城隍庙,与县衙署对称设置,“阴阳各司其职”,这是古代“人神共治”思想的明确反映。

平遥县衙入口

县衙内亲民堂

乔家大院

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耐劳精神,创造了巍峨的城墙、庄严的宫殿、秀美的园林,也创造了形形色色的宅院。这些宅院都有自己独特鲜活的生命。著名建筑专家郑孝燮说“北京有故宫,西安有兵马俑,祁县有民宅千处”。

国内历史文化名城——祁县的民居,集宋、元、明、清之法式,汇江南河北之大成,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素有“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

乔家大院位于晋中地区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是山西省集中反映晋中地区民俗的博物馆,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

乔致庸,字仲登,号晓池,是乔家第四代人。人称“亮财主”,生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卒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是乔门中最长寿的人。他娶过6个妻子,分别是马氏、高氏、杨氏、周氏、杨氏、杨氏,都诰赠夫人。

大院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顶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顶楼“福种瑯嬛”匾额是当时山西巡抚受慈禧太后面谕而赠送,皇恩浩荡。

门上镶嵌着铜底板的一副对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李鸿章的题名赫然在上,谁敢不敬?

乔家大院平面图

综观全院布局严谨,设计精巧,俯视成“囍”字形,建筑考究,砖瓦磨合,精工细做,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石木雕,工艺精湛,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被专家学者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眀珠”,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

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于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并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

大院为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群,占地10642(约16亩)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

分布的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结构,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则是客房佣人住室及灶房。

乔家大院内院

在建筑上正院都为瓦房出檐,偏院则为方砖铺顶的平房,偏院较为低矮,房顶结构也大不相同,既表现了伦理上的尊卑有序,又显示了建筑的层次感。大院有主楼4座,门楼、更楼、眺阁6座。各院房顶有走道相通,便于夜间巡更护院。

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儿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

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顶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

宅门对面的照壁

女儿墙也叫“女墙”,包含着窥视之义,是仿照女子“睥睨”之形态,在城墙上筑起的墙垛,所以后来便演变成一种建筑专用术语。特指房屋外墙高出屋面的矮墙,在现存的明清古建筑物中我们还能看到。

大门以里,是一条砖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墙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

北面3个大院,都是庑廊出檐大门,暗棂暗柱,三大开间,车轿出入绰绰有余。门外侧有拴马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

形态各异的拴马柱

乔家大院于1965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在此筹建民俗博物馆,1986年1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曾有30多个影视剧组在此先后拍摄过,如《大红灯笼高高挂》《昌晋源票号》《赵四小姐与张学良》等电影电视剧。

乔家大院闻名于世,不仅因为它有作为建筑群的宏伟壮观的房屋,更主要的是因它在一砖一瓦、一木一石上都体现了精湛的建筑技艺。南北6个大院院内,砖雕、木刻、彩绘,到处可见。

乔家大院照壁屏风护屋

《省分箴》由乔家女婿、现代著名书法家、与吴昌硕并誉为“南吴北赵”的赵昌燮(字铁山,1877-1945)所书,字体圆润遒劲,整篇富有书卷气,和所写内容浑然一体。

房顶变化多端,有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卷棚顶、平房顶等。平的、低的、高的、凸的,无脊的、有脊的、上翘的、垂弧的错落有致。

因只采用他们所执器物,不画仙人,故称“暗八仙”,含有吉祥之意,明、清时采用较多。

精美的砖雕“暗八仙”

紧挨“福德祠”三字的下面有古铜镜、铜钱串紧紧相连,寓意“光眀富贵”“富贵连环”。中间从左往右依次为古代兵器戟、乐器磬、如意,寓意“吉庆如意”。下面一行两端共有4只狮子,表示“四时如意”。再往下,雕有松树、桐树和蹬于石山上的九鹿,喻示九路通顺。

后花园,很有江南园林的韵味。据说此园本是为修建第七院落预留的,日本鬼子来了,乔家举家外迁,再也没有回到这故宅。

乔家大院的特点之一是外实内静,也就是民居的外围是高大的实墙,而内部自成一个与外界隔绝的空间,形成外实内静的神韵。

乔家大院外围的砖墙厚实稳重,阻隔了外面摩肩接踵、煕来攘往、吆喝叫卖的嘈杂之声,使宅内形成一种安宁恬静的生活环境。

乔家大院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单坡屋面,屋面内倾。这样单坡屋顶背后的高墙对准院外,墙体高大,具有防御功能。

山西一带气候干旱,春季常有大风、沙尘暴,外墙的高大具有封闭性,可以防风沙。

屋面内倾,雨水向内流,寓意“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了晋商勤俭持家的优良作风。

1985年,祁县人民政府利用这所古老的宅院成立了祁县民俗博物馆,1986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陈展5000多件珍贵文物,集中反映了以山西晋中一带为主的民情风俗,陈列内容有:农俗、人生仪礼、岁时节令、衣食住行、商俗、民间工艺,还专门设立了乔家史料、乔家珍宝、影视专题等的陈列。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