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自传>>~ 家庭和求学生活

第一章 家庭和求学生活我的祖籍是波兰,名字叫玛丽·斯科洛多斯卡。我的父母都出生于波兰的农场主家庭。在我的祖国波兰,像我父母那样拥有一份不大的产业的中产阶级家庭有很多。

他们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阶层,每个家庭之间通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到目前为止,波兰的知识分子大多都来源于这一阶层。

我的祖父管理着一所公立中学,空闲时还要去农场里干一些农活。

我的父亲非常勤奋好学,曾就读于俄国圣彼得堡大学,毕业后回到波兰,在华沙的一所大学里教授物理和数学。

后来,他娶了一位与他志同道合的年轻女子为妻。

母亲年轻时,就担任了华沙一所女子寄宿学校的校长。

在当时,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被看作是非常崇高而又令人尊敬的。

我的父母对他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并为此投入了全部的爱和精力。

他们的学生遍布波兰,可谓“桃李满天下”。

那些学生直到现在仍对我的父母心怀感激和敬仰。

每次我回到波兰,遇到父母曾经教过的学生时,他们总会向我诉说对我父母的怀念。

尽管我的父母在城市里居住并从事着教育工作,但他们与农村的亲戚们始终保持着往来。

一到放假,我就会去农村亲戚家里小住一段日子,这使我对波兰的农村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慢慢喜欢上了那里的生活。

在乡下,我感受到了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氛围。

我之所以一生都钟爱乡村和大自然,大概与这段难忘的生活经历有关吧。

1867年11月7日,我出生于华沙,是家里五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我的大姐在14岁时不幸夭折,所以我们家只有三个姐妹和一个哥哥。

大姐的不幸离世令母亲备受打击,痛苦万分,并因此患上了不治之症,年仅42岁便撒手人寰。

母亲去世时,我年仅9岁,哥哥也只有13岁。

全家人都沉浸在无法自拔的悲痛之中。

亲人的离世,是我人生中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打击。

打这之后,我时常陷入忧伤、痛苦之中而无法自拔。

我的母亲是那样的品德高尚、温柔善良,而且她博学多才、胸怀坦荡,在家族中有很高的威望,大家都很信服她。

虽然我的父母都是天主教徒,他们对自己的信仰非常虔诚,但他们从不鄙视信仰其他宗教的信徒,也从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母亲的一言一行对我的一生影响很大,我深深地崇拜着我的母亲,母亲也因为我是她最小的女儿,也格外疼爱我。

母亲去世之后,父亲也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为了减轻失去妻子的痛苦,他把全部精力转移到了自己的工作当中以及对子女们的教育上来。

忙碌的日子,使他没有多少空闲时间再去伤心难过。

一晃,母亲已经过世好几年了,可我们仍然感到不习惯,总是觉得家里缺少点儿什么,就好像少了灵魂似的。

我们兄妹几个很早就开始学习了。

像我,在6岁的时候便入了学,我在班上的孩子中年龄最小,个头也最矮。

每当有人到我们班来听课或是参观时,老师总爱把坐在第一排的我叫上讲台朗读课文。

那时的我性格内向,胆子也很小。

每次点我的名字时,我都紧张得心怦怦直跳,恨不能马上跑出教室找个地方躲起来。

我的父亲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他对我们的学业很上心,也懂得如何对我们进行指导,但是由于家里的经济条件比较拮据,以至于我们不得不从私立学校转到了公立学校。

当时的波兰首都华沙正处在俄国人的统治之下,波兰人过着贫穷而又屈辱的日子,其中最残酷的一面就是他们对学校和学生采取了严厉的管制与迫害。

波兰人办的私立学校都被警方监视,并且规定一律用俄语教学。

这迫使学生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俄语,导致孩子们对自己的母语波兰语都不熟悉了。

幸运的是私立学校聘请的老师都是波兰人,他们不想看到自己的母语消失,便想尽一切办法偷偷地让学生们多学习一点儿波兰语。

这种私立学校都不准许颁发正式的文凭,只有公立学校才有这个权力。

所有的公立学校都被俄国人控制了,他们的目的就是想压制住波兰人民的民族抵抗意识。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