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那些事儿>>~跟10岁的孩子说
跟10岁的孩子说:我们全家靠你了安徽绩溪胡里村胡家有一条家训:读书做生意可以,但是不能为官。所以,胡雪岩的父亲没有走读书求官的道路,同样也不希望胡雪岩当官。我们无法说这种家训是好是坏,因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不必追究,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我们只要予以尊重和包容就好了。
胡雪岩只读过两年的私塾,并没有受过高深的教育,了不起就是读过《三字经》、《千字文》等这样一些很基础的东西。
按照学历来看,充其量也就是个小学结业水平—小学毕业都算不上。
从这里我们也看得出来,其实做人做事,有一些很基本的东西就足够用了。
太高深的学问,只是少数人在用,对多数人而言是没有用的。
但是胡雪岩从小就知道一点—读书要明理,如果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读了也等于白读。
因为死背书是没有用的,书读了以后,要去想通其中的道理,然后照里面的道理去做。
做人做事都按照道理,是胡雪岩成功的一大关键。
胡雪岩的父亲生意做得很小,收入微薄,胡雪岩的两个弟弟出生以后,家里吃饭的人更多了,本来就不宽裕的生活变得更加捉襟见肘。
所以胡雪岩8岁的时候,就开始替人家放牛接济家里。
由此可见,计划生育政策真的挺好,让很多孩子可以去上学,而不是在田地里放牛。
不过牛人就是牛人,放牛都会表现得跟一般人不一样。
话说有一天,胡雪岩在野外放牛,碰到很多小伙伴,于是他就把牛拴好,跟伙伴们一起玩了起来。
不知道是玩什么游戏,反正把一个小孩子玩得掉进了山沟里。
其他的孩子一看情况不对,都吓得跑回了家。
这时候胡雪岩发挥出了牛人的天性,只见他沉着冷静,慢慢摸索着下去,把那个孩子拉了上来,然后扶上牛背送回家去。
注意,是扶上牛背送回家去!处理问题的成熟,远远超出同龄儿童的水平。
当时,所有的邻里都赞扬他,说他机灵、勇敢,又有好心肠。
看了这一段故事,我们应该想到一句老话,叫做“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我们看一个人,三岁的时候,大概就能够看出他长大以后是什么样子;到了七岁的时候,就可以想象他老了以后是什么德行。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千变万化,人的一生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难道七岁之前所形成的品德,真的能够决定一个人的终生吗?答案是肯定的。
一个人在社会上,有多大的本事,有多大的才能,在我们中国人看来不是很重要。
外国人是以能力为本位,认为有能力就了不起,中国人不是这样。
中国人更看重人的德行—你的品德基础好,才能越高就越好;你的品德不好,才能越高别人反而越害怕,因为这样更容易做坏事。
这叫做“才能反动论”。
一个人三岁到七岁,我们根本看不出有什么本事,看不出有什么才能,否则的话,三岁就知道他长大会当工程师,会当科学家,那岂不是笑话吗?我们是看人的品德,不是看他的才能。
胡雪岩从小就品德高尚,是个“三好学生”。
正像邻居夸他的那样,机灵、勇敢、好心肠。
胡雪岩一生的经历,也正是对这句话最好的印证。
我们教育孩子要注意,童年重点培养的是孩子的品德,知识以后再去学,不必着急。
胡雪岩成长在一个单纯朴素的乡村,这其实对他是非常有利的。
因为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他都看不到,可以安安心心地在品德方面学到一些东西。
一个人品德基础良好,一生都会很稳固,将来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这是胡雪岩的父母一贯坚持的家风。
胡家的长子胡光鉴出生以后,父亲胡鹿泉在生意上遭到很大的挫折,而次子胡光鼎的夭折,更是让胡鹿泉伤心欲绝。
胡雪岩之后又有胡光培、胡光椿两个弟弟,这使得家境更加穷困。
在一连串的打击和生活重压之下,胡鹿泉的身体每况愈下。
胡雪岩10岁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
父亲临终的时候,把胡雪岩叫到床边,嘱咐他说:“欲兴吾家,其惟顺儿乎!”他这是告诉胡雪岩:你要好好做人,好好做事,我们胡家就靠你了。
能对10岁孩童说这话,而且不是在周星驰的电影中,可见胡父真不是一般人啊。
可惜胡家有家训在先,不然胡鹿泉当个大官,凭这眼光多多提拔几个政府官员,慈禧老太婆或许就不用逃到西安去了。
父亲去世以后,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到了胡雪岩母亲一个人的肩上。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