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坛大风:王安石传>>~第二节 跋山涉水

第二节 跋山涉水今年大丰收,全县的形势非常好,王安石心情当然很敞亮。但他并没有盲目乐观,依旧保持清醒的头脑。他知道,今年的大丰收虽然得力于青苗贷款政策的成功实施,因为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更主要的是年景好,风调雨顺。

如果出现大的旱涝灾害,其结果就会是另一种样态。

要想不完全取决于上天,那么就必须兴修水利,从根本上解除一般性自然灾害的威胁。

这就必须花大气力疏浚整治河流沟渠,进行基本的水利工程建设。

秋收一开始,王安石就带上主管水利的官吏和几名其他下属,到全县各地去进行实地考察,要把河流沟渠的分布情况和现状重新调查清楚,以便从实际情况出发,制订出最有效而又最节省的兴修水利工程的方案。

回到县衙,王安石又请来几位本地在水利方面有经验的老者,共同商量怎样改变本县水利现状,变水害为水利的问题。

那几位老者听说想要兴修水利,都异常兴奋,纷纷献计献策。

据老者们讲,五代时期,钱氏父子建立吴越国,统治这个地区,一直很重视水利事业,设有专门的官吏,每年都对一些河流沟渠进行疏浚治理,又修建一些储水的水库,河流水道通畅,能够抵御比较大的水旱灾害。

本朝以来,就不再设置主管水利的官吏了。

几十年来也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建设,欠账较多。

所以稍有一点水旱之灾,就会大减产。

治理河流沟渠,补修一些废旧的水利工程,再修建一些关键性的水利工程,实在是造福全县百姓的大事,也是尽快改变本县生产落后、百姓生活贫苦的一个关键性措施。

听到这些意见,王安石最后下定决心,要改变本县的面貌,首先是要抓紧进行水利建设,从这里打开突破口。

既然已下定决心,就要尽快进入实施阶段。

于是,王安石责成那位主管官吏和几名有经验的老水利专家组成一个工程设计小组,做出方案和计划。

然后动员全县百姓积极参加,每个青壮年都要献出十个义务工。

这样,劳动力的问题基本解决,这就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接着,王安石又召来主管财政的官吏及各乡的地方官吏进行商讨,把所需钱物的问题也都落实下来。

最后决定,在秋收结束后,马上就在全县展开这项工作。

因这是一件大事,动用全县的人力和财力建设一项不能马上就有经济效益的水利工程,是要冒一定风险的。

为了稳妥,为了把这种风险降低到最小的程度,王安石给自己的直接上司知州大人呈交了一份请示状,又给再上一级的主管大员——两浙转运使杜杞写了一封长信。

信是十月十日写的,开头简明介绍了鄞县水利的过去与现状,说明兴修水利工程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后半部分写道:某为县于此,幸岁大穰,以为宜乘人之有余,及其暇时,大浚治川渠,使有所潴。

而无老壮稚少,亦皆惩旱之数,而幸今之有余力,闻之翕然,皆劝趋之,无敢爱力。

夫小人可与乐成,难与虑始。

诚有大利,犹将强之,况其所愿欲哉!……故辄具以闻州,州既具以闻执事矣。

顾其厝事之详,尚不得彻,辄复条件以闻。

唯执事少留聪明,有所未安,教而勿诛。

幸甚!(卷三)仅从此信就可以看出王安石的一片仁政爱民之心,也可看出他勇于负责的可贵精神,这正是许多执政者所缺少的。

也不必等上边的什么批示,王安石就开始全面实行他的兴修鄞县水利的计划了。

一切都已经安排布置下去,县里几名分管此项工作的官吏也分头下去。

王安石则坐镇县衙,随时处理各地出现的临时情况,每天都很忙碌。

十几天后,工程全面展开,事情反而少了下来。

一切都步入常规之后,在十一月丁丑日(农历初七)这一天,王安石带着两名随行人员,从县衙出发,到各地去亲自督察指导。

关于这次督察指导工作所走的路线,王安石写下一篇文章,即《鄞县经游记》,为详细了解王安石,我们还是看一看这篇文章的全文吧。

庆历七年十一月丁丑,余自县出,属民使浚川渠。

至万灵乡之左界,宿慈福院。

戊寅,升鸡山,观碶工凿石。

遂入育王山,宿广利寺。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