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钟声:中国文学的原型批评(修订本)>>~第四节 兴象系统中一组文化密码的破译
第四节 兴象系统中一组文化密码的破译《易》与《诗》反映生殖崇拜文化的历史事实,使得兴象原型中融进了一系列原始生殖崇拜内容。但这种反映是用象征的形式曲折地传达出来的,要寻找其中蕴涵的生命事实,我们就必须破译那些古老的生命原型。1.云与雨云与雨是中国古老的性交隐语。
一般认为云雨出自宋玉的《高唐赋》,实际上这并不是这个词的语源。
《易·乾·彖》云:“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其中的“云雨”与“品物流形”相关联,已有创造生命的象征意义。
更富有意味的是《易·小畜》所提“云雨”,已有性的象征意义了。
《小畜》卦辞谓:“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其卦巽上乾下(),乾为老男,巽为长女,老男遇长女自然交欢不悦,所以九三爻辞谓:“夫妻反目。
”显然“密云不雨”之“云雨”已是十足的性用语了。
古人以云雨为性行为之隐语当源于天地相交化生万物的认识。
《系辞上》谓:“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
”汉人王充对此解释道:“天覆于上,地偃于下;下气烝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矣。
”这都是把云雨当作天地交感的生命行为,又反过来隐喻男女媾和,这是当时普遍的民俗心理。
雨与云一样都是天地交感的自然现象,因而雨同云一样也含性的隐义。
《易·睽》卦上九爻辞:“睽孤。
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
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
”卦辞叙婚娶路上之趣事,但为什么婚姻遇雨就意味着吉利呢?这不正是雨作为媾和意义的象征吗?后来云雨连称成为一个固定的性隐语。
《诗经》里凡是以雨为兴的诗句都具有男欢女爱的象征意义。
例: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
最富有典型意义的是《郑风·风雨》的例子。
现在看来“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恰恰是反映风雨飘摇、心绪如麻的环境,为何如此情景却去衬托情人相见“云胡不夷”分外高兴的心态呢?显然这里的雨不是寻常的自然现象,而是另有所指,联系《易·睽》所记“遇雨吉”的例子,这个问题就很容易理解了。
雨作为自然界的感生现象,在文化层面上表达的是人类媾和的情状。
2.山与泽在古人生殖崇拜观念里,自然之物无一不体现出生命的现象。
山与泽(溪谷)都有生殖器官的象征意义。
纳西族以干木山为女神的象征,“上者波村的居民还认为村上边那条峡谷就是女神的生殖器,两侧的山梁就是女神的双腿”。
中国古代把山比作男性生殖器官,把溪谷(泽)比作女性生殖器官。
《大戴礼记·易本命》谓:“丘陵为牡,谿谷为牝。
”王聘珍《解诂》谓:“大阜曰陵,小陵为丘;水注川曰谿,注谿曰谷。
阳为牡,吐气者也;阴为牝,含气者也。
曾子曰:‘吐气者施,含气者牝。
’”山与泽的这种象征意味,我们可以验之于《易》与《诗》。
如前所述,《咸》卦卦象作(下艮上兑)。
依《说卦》解,艮为山,兑为泽;艮为少男,兑为少女,则山与泽亦取义于少男少女之象。
《说卦》云:“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天地、阴阳、山泽相感都可化生万物,其基本逻辑起点都在于牡牝男女,所以古人才称夫妇之道是万物之本。
山与泽的这种象征意义在《国语·周语下》里就有解释:“夫山,土之聚也;薮,物之归也;川,气之导也;泽,水之钟也。
夫天地成而聚于高,归物于下,疏为川谷,以导其气。
”艾荫范、孙成钿两先生谓“天地成”特别引人注意,按照这两位先生的意见,所谓“成”即《左传》“地平天成”之成,《诗》之“与子成悦”之成,《骚》“初既与予成言”之成,《九歌》“独与予兮目成”之成,即今语成亲之成。
此论甚确,山泽之成与天地之成之所以相通,正因为山泽天地皆有牡牝及性交感的隐义。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