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学术文库·乐府诗集分类研究:清商曲辞研究>>~ “清商”内涵的历史衍变
第一章 “清商”内涵的历史衍变本书所谓“清商曲辞”,主要是指郭茂倩在《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目中所列“吴声歌曲”、“神弦曲”、“西曲歌”、“江南弄”、“上云乐”、“梁雅歌”六类歌辞,与《乐府诗集》的界定保持一致。但是,作为“清商曲辞”这一概念中最关键的部分,“清商”名称的出现远远早于吴歌、西曲等音乐部类。“清商”从其最初的所指到成为“吴声歌曲”、“西曲歌”等的专称,其内涵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
在探讨作为“清商曲辞”的吴歌、西曲等歌辞之前,首先应该对“清商曲辞”所涉及的概念及音乐史实进行全面的清理。
“清商曲辞”所涉及的最关键概念自然是“清商”。
“清商”又有两个衍生概念,即“清商曲”和“清商乐”。
这三个概念的内涵多有交叉之处。
后人也习惯于将三者等同。
但它们之间实际上有着重要的区别。
“清商曲”和“清商乐”都是后起的概念,可以简称为“清商”,主要是乐种学的范畴,与相和歌、燕乐等音乐部类并列;而“清商”本身还有乐声学方面的含义,它还可以指具体的乐声、曲调,与宫音、商音或宫调、商调等概念同称。
因此,“清商”较之“清商曲”、“清商乐”等概念,所指更为宽广。
《乐府诗集》里的“清商曲辞”概念属于乐种学的范畴,主要是就“清商曲”或“清商乐”而言。
但“清商曲”和“清商乐”的内涵都是由作为乐声学概念的“清商”发展而来的,都是“清商”内涵演变的环节或结果。
因此,对“清商曲辞”所涉及概念及其发展史实的探讨,实际上就转变成了对“清商”内涵演变过程、结果的探讨。
而这一探讨,必须从“清商”内涵演变的源头,即其乐声学的范畴开始。
第一节 “清商”内涵从乐声学范畴向乐种学范畴的转变乐声学意义上的“清商”,主要是指清商音阶、清商调式;而乐种学意义上的“清商”,主要是指“清商曲”或“清商乐”。
“清商”从指具体的音阶、调式到指特定的乐种,既是其概念所属范畴的根本性变化,也是其内涵演变历史的方向性转折,意义重大。
然而,由于学界很少从乐声学、乐种学的角度来探讨“清商”内涵间的细微差别,因此也就很少有人对这一演变的过程予以关注,对“清商”内涵发生这种演变的原因、途径更是不甚了了。
本节即试图对这一研究现状有所补充、丰富。
一 “清商”所指音阶新论如上所述,“清商”概念从乐声学范畴向乐种学范畴的转变,主要表现为其从指具体的音阶、调式到指特定的乐种。
而在乐声学的范畴内,关于“清商”所指的音阶、调式,还有一极其重大的问题尚未得到最终的解决,这里有必要对之略有讨论。
关于“清商”所指的音阶、调式,应该从对音阶的讨论开始。
但关于“清商”所指的音阶,有一个极难解释的问题,即在目前所能考知的中国古代音阶形式中,并不存在所谓的“清商音”。
按照中国古代音乐学的称谓惯例,“清”是指比本音高半个音阶。
所谓“清商”,即指比商音高半个音阶。
但这个音似乎并不存在于中国古代音乐之中。
中国古代音乐的音阶形式,以五正声音阶为根本,此外还包括西周的四正声音阶以及后世常用的三种七声音阶。
西周正统音乐的四正声音阶是指宫、角、徵、羽[1],连商音也没有,自然更不可能出现半音阶的“清商音”。
五正声音阶里虽然有商音,但都是正声音阶,没有“清商”这样的半音阶。
另外三种常用的七声音阶,是在五正声的基础上各加上两个偏音。
三种七声音阶中共采用四个偏音,分别是“中”、“和”、“闰”、“变”。
“中”即变徵,比徵声低半音;“和”即“清角”,比角声高半音;“闰”比羽声高半音,按照中国古代音乐的命名惯例,可以称为清羽;“变”即“变宫”,比“闰”还高半音。
四个偏音在三种七声音阶中的具体应用大致如下:1.正声音阶(又称古音阶、雅乐音阶或变徵音阶):宫商角中徵羽变宫2.下徵音阶(又称新音阶、清乐音阶):宫商角和徵羽变宫3.清商音阶(又称俗乐音阶、燕乐音阶、清羽音阶):宫商角和徵羽闰宫[2]从中可以看出,三种七声音阶中也都没有“清商音”。
“清商音”究竟存在于何种音阶形式之中,抑或是否真实存在过,就成为了难以回答的问题。
或许是为了回避这些问题,历来在讨论“清商”所指的音阶时,往往认为“清商”所指的音阶是商音,“清”则是商音的修饰语。
针对“清”的修饰性,人们又给出了两种比较普遍的解释思路。
一种认为“清”是商声最突出的特点,因此以“清商”来指代商声。
如明代王鏊《姑苏志》中说:“大凡五音,惟商最清。
故《子夜》、《江南》皆入商调,余可类推。
”[3]但这种解释思路是不对的。
五音之中,最清者并不是商。
《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其音角,律中夹钟。
”郑玄注:“谓乐器之声也。
三分羽益一以生角,角数六十四,属木者,以其清浊中民象也。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