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厚三晋土·晋北之旅·云冈石窟·东亚佛教美术的母胎

精选答案

厚重的三晋大地、晋北之旅、云冈石窟和东亚佛教艺术的母胎

石窟寺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产生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作品,其中云冈石窟是伟大的杰作之一。云冈石窟因其巨大的艺术成就而被誉为“东亚佛教艺术之母”。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吴周山南麓。因为梧州山麓的最高点叫云冈,石窟因此得名。有53个主要洞穴,东部有4个洞穴,中部有9个洞穴,西部有40个洞穴,有51,000多个石雕。它是中国最大的洞穴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艺术宝库。

云冈石窟始建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460年),历时四十余年。石窟的修建与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的命运息息相关,也是封建帝王巩固自身统治的产物。鲜卑人入主中原建立北魏政权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佛教的作用,对佛寺进行了大修,以安抚人心。但是到了第三代太祖皇帝,在司徒崔浩的影响下,太祖皇帝信奉道教并大力摧毁佛教。452年,太祖被宦官残忍杀害,文成帝即位。以义泰皇帝的命运为戒,文成帝掀起了一场推广佛教的运动。其行动之一是以圣旨开凿石窟和雕刻大佛。此举的目的是将“拜佛”与“忠于君主”结合起来,宣传“皇帝会尽快到来”的思想,以缓和矛盾和加强统治。云冈石窟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在民间,流传着一个关于云冈石窟起源的奇妙传说。很多年前,在梧州山脚下有一个云冈村。该村居住着边防老兵,他们正在保卫边境和战斗。村子附近有一个小沙丘。随着时间的推移,沙丘越来越大,最后它长成了一个高50英尺、宽四五英里的大沙丘。夜幕降临时,沙丘上传来美妙的音乐。云冈人对此感到不解。村里一个勇敢的年轻人每天赶着他的羊去沙丘听音乐。随着时间的推移,牧羊人学会了吹笛子和哼歌。当他唱歌时,沙丘也有合奏音乐。牧羊人决心解开这个谜。他花了49天挖掘沙丘。当他把沙丘挖成一个大沙坑时,他听到沙坑里传来隆隆的声音,说“我要出来”。牧羊人漫不经心地回答:“出来吧。”话音刚落,砰的一声巨响。沙丘中间开了一条大沟,一座几英里长的寺庙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一万尊石佛闪闪发光,美丽的艺伎音乐在空中飞舞,很快它们飞到石墙上,变成了飞行的石头人。牧羊人被这神奇的景观迷住了,他步入寺庙大厅,只见大厅后面有石窟,高大的石佛坐在莲花台上,周围有无数罗汉和神像。这个消息惊动了远近的人们,云冈石窟闻名于世。为了纪念孕育云冈石窟的牧羊人,在石窟顶部制作了一座牧羊人雕像。

云冈石窟充满魅力。明代诗人冯云祥对《云冈寺》一诗赞不绝口:“何日斧离化工,月与山夜半啼。”石髓生香,千佛万宝生奇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对云冈石窟的面貌描述得更为生动具体:云冈石窟“真雄伟,因其岩石结构,为世人所望,面向山堂水堂和烟殿,林海秀丽,面貌一新”。如今,虽然山堂和水堂已不复存在,但石窟中的不朽造像历经千年沧桑仍闪耀着神奇的光辉。

云冈石窟分为东、西、中三个区域。每个区域不仅形状明显不同,而且显示了不同发掘年份的历史文化特征。其中,西部第16至20号洞窟,即历史上著名的“谭瑶第5洞窟”,发掘年代最早,历史最悠久。这五个洞穴是在460-465年间挖掘的。昙曜是北魏时期文成帝的萨摩教派,掌管僧院。他曾经向文成帝上诉并获得批准。他在首都西郊的五周山开凿了五个石窟,并以道武、明园、吴泰、牧婧和文成为模型雕刻了五尊大佛,以纪念北魏的五位开国皇帝。在历史上,他将昙曜雕刻的这五个洞穴称为谭瑶五洞。谭瑶洞穴中的每个洞穴都有一尊十几米高的佛像。它们直立、交叉双脚或交叉双腿,姿态生动,气势恢宏。其中,第16窟的释迦牟尼像高13.5米,昂首挺胸,鼻子高挺,嘴唇薄而长。与常见的释迦牟尼雕像相反,它实际上是模仿文成帝的。据《舒威史劳志》记载,就连佛像镶嵌黑宝石的地方也是文成帝长痣的地方。第20窟的佛像是著名的露天大佛,是为开国皇帝道武帝雕刻的。这尊雕像高13.7米,发髻高耸,面部丰满,肩膀宽阔,鼻子高挺,嘴唇薄,造型宏伟,精神饱满,是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杰作。

云冈石窟中心区域的洞窟开凿于465年至494年。它的形状平面呈长方形,分为两个房间,雄伟的大象缩小了,大型世俗供养者的行列出现了;洞壁和顶部雕刻有佛教主题的浮雕。这些浮雕优美生动,线条曲折流畅。市中区第12窟被称为“音乐窟”,顶上雕刻着一排排乐师,手持笛子、琵琶、笛子和鼓等乐器,演奏和演奏音乐。身着飞云骑风,轻盈迷人。有一个安详而庄严的nigume坐在每一排伎乐天的中间,陶醉于轻快的歌舞之中。整个群像生动动感。

石窟的东部是云冈石窟发掘的最后一期,约为494年至524年。东部地区形制多为方形石窟,窟外峭壁上有雕刻;洞室中央有一根雕刻有浮雕的方形塔柱,塔的四面雕刻有佛像和故事。其中,第五窟和第六窟相邻,形成一组双窟。洞窟前有清顺治八年(1651年)依山而建的五座四层木亭,琉璃瓦顶,十分壮观。第五窟正中有一尊主佛,高17米,足长4.65米,中指长2.3米。他的眼睛低垂着,俯视着世界。这是云冈石窟五万尊佛像中最大的一尊,也是诞生最晚的一尊。这尊身穿绸带和大裙子的大佛看起来像南朝士大夫的服装,这与早期谭瑶洞穴中的犍陀罗服装不同。可以看出,此时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已经延伸到了很深的程度。在被称为云冈第一大观的第六个洞穴中,中心有一座16米高的方形两层塔,下层有一尊佛像。在上层的四个角上,九个带檐的小塔雕刻在大象的背上,其他墙壁上雕刻着佛、菩萨、罗汉和天妃的雕像。后室墙上镌刻着释迦牟尼从出生到成佛的三十三个佛教故事,内容丰富,构图精美。第六窟规模宏伟,雕刻精美,代表了云冈艺术的精髓。如果说文成帝发掘的谭瑶窟是云冈石窟高大粗犷的开端部分,那么孝文帝发掘的第五窟和第六窟则是云冈石窟壮丽的结尾部分。

在中国三大石窟中,云冈石窟以其宏伟的石雕和丰富多彩的内容而闻名。其雕刻技艺继承和发展了秦汉时期的艺术传统,吸收和融合了外来艺术的精华,创造了独特的风格,对隋唐时期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厚厚三晋土·晋北之旅·云冈石窟·东亚佛教美术的母胎

参考答案

云冈石窟第五窟云冈大佛窟坐北壁高17米,是云冈石窟中最高的佛像。后人用泥涂之,尽显盛唐风格。东西两面墙上各立有一尊佛像,西面站立的佛像鼻直眉弯,微微一笑,雍容华贵。后墙上刻有礼拜仪式。那么为什么云冈大佛可以建造得如此富丽堂皇呢?事实上,这是孝文帝与冯太后之间政治斗争的一种平衡。

第五、六窟为一组双窟。石窟前四层的木亭是清初顺治八年(1651年)宣德总督童养玉建造的,因其岩石结构而壮观。也就是明代云八景中的“云冈摩云”。洞门两壁上层雕刻着一棵枝繁叶茂的神树,两尊佛像在树下侧身相对而坐,神态安详;下金刚乘头戴羽冠,身披羽翼和铠甲,威风凛凛。所谓在民间口口相传的云冈石窟最大的露天大佛,指的就是第五窟的云冈大佛。云冈大佛是三世佛的中央坐像,非常高大,可高达17米。云冈大佛的耳朵垂到肩膀上,这是中国佛教经典中佛陀的传统表达之一。然而,这尊大佛不仅有中国元素,而且额头非常宽,鼻子很高,眼睛很薄,嘴唇很大。这些都是外域佛教的特点。因此,云冈大佛实际上代表了中国佛教的意义。

去过大同云冈石窟的人一定都对第五窟印象深刻,第五窟是最大的双窟,其中的主尊高达17米,是云冈石窟中最高的雕像,也是云冈最大的佛像。盘腿而坐,占据了整个洞窟后室近三分之二的空间,完全是嚣张跋扈。整个洞穴由宏伟的雕像组成,宽达洞是云冈洞穴中最壮观的一个。


云冈石窟的发掘因昙曜中期失去僧人身份而中断。上层士大夫阶层和信众男女参与洞窟建设,皇家石窟转变为官方民间群众石窟。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此大规模的洞穴是如何出现的呢?而云冈石窟最高的雕像为什么会出现在第五窟呢?

云冈石窟的雕像在建造之初基本遵循了“皇帝现在是如来佛”的主题。目前,研究云冈的学者普遍认为,第五窟是魏孝文皇帝为祈福父亲而专门开凿的。由于献文帝与冯太后之间的政治斗争,第五窟主题雕刻时间的上限明确指向太和十四年(490年)之后的上限和孝文帝迁洛(493年)之前的下限。

冯太后于太和十四年九月去世,葬于房山永古陵。此时,孝文帝真正成为北魏皇权的统治者,有可能为父亲向孝文帝献上祝福。

值得一提的是,自太和七年以来的史书中没有关于孝文帝游五周山的记载。当时的皇家工程主要在房山进行,孝文帝几乎每年都会到房山视察。此外,第五窟西壁上雕刻的内容是任意的,与其他地方不同。事实上,第五窟的建设在之前就已经开始了,皇家项目和民间项目同时集中,但崇拜主题的变化迎合了政治因素。

而且,当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小琪的南方政权处于父子政权时期,而北魏在冯太后摄政20多年的前提下,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政治制度完备,改革蓝图完善。为了迎合孝文帝最终独自掌权的事实,看到如此大规模的石窟也是合情合理的。

从太平元年(460年)文成帝下令发掘谭瑶五窟,到文帝继位,再到孝文帝初期的冯太后摄政,石窟工程的雕刻技术在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中日益成熟和高超。无论从精美的布局到精美生动的雕刻手法,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此外,汉文帝一生坎坷不幸,因此“最孝顺”的汉文帝可以不受限制地为父亲立像,这不仅仅是祈福那么简单,还包含了更多的政治因素,在献给冯太后的政治赞歌中出现了开凿第六窟的主题。同时出现了第五窟,其规模超过了所有石窟,为文帝的评价做出了贡献。

第五个石窟是为献文帝开凿的。石窟造型相似,但超越了云冈早期的所有造像,成为云冈最高的主造像,肯定了献文帝的政治地位和军事成就。第六窟为冯太后开凿,确认了冯太后来朝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这组双洞集云冈之最,即最宏伟、最壮丽。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