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行相生相克

相生相克,是生态学的基本规律之一,是指在生态系统中每一物种都占据一定的位置,具有特定的作用,它们相互依赖、彼此制约、协同进化。相生相克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互相生发以及互相克制的关系。后引申为一般物质之间的辩证关系。 古代人根据自己的认识能力将天下万物的认为是分为五类元素组成分别是:金、木、水、火、土,彼此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行相生

得了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

含义:生就是相生,含有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相互助长的意思。克就是相克,含有相互克制、相互制约相互抑制的意思。五行的生克,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并不是孤立的、割裂的,而是联系的、整体相关的。在人体,主要用以反映正常的生理过程中各脏腑间的相互关系。

五行相生,五行之间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关系。其规律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隋萧吉《五行大义·论相生》解释:木生火者,木性温暖,火伏其中,钻灼而出,故木生火;火生土者,火热故能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土生金者,金居石依山,津润而生,聚土成山,山必长石,故土生金;金生水者,少阴之气,润燥流津,销金亦为水,所以山石而从润,故金生水;水生木者,因水润而能生,故水生木也。直观解释为:木材燃烧生成火,火烧了木头成为灰土,土中有金属矿物,销金可以为铁水,铜水,水能灌溉树木。五行相生亦有取象比类之义,泛指事物运动变化中的相互促进关系。

现代人对五行相生的理解:金生水,因为地球上最原始的水就是从地球内部转化而来的;水生木,因为水灌溉树木,树木便能欣欣向荣;木生火,因为火以木料作燃料的材料,木烧尽,则火会自动熄灭。火生土,因为火燃烧物体后,物体化为灰烬,而灰烬便是土;土生金,因为金蕴藏于泥土石块之中,经冶炼后才提取金属;

中医五行相生观点:具体联系到人身来说,中医很早就把五脏类比于五行,故木、火、土、金、水分别代表着五脏的肝、心、脾、肺、肾。如把前述的五行相生的关系改成五脏相生,,则是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如把它联成一个相生线,五脏(五行)通过相生把人身联成一个整体,使脏腑都具有相关的资生、助长、促进或兴奋的关系。当然,这并不是说肝生心就是肝能真正将心生出来。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人也确实是一个整体,每一个脏器的物质基础和功能活动都有赖于其它脏器的资生、促进,如一个脏器有病,则相关的脏器就要受到影响和损害。单从相生的关系来看,如脾(土)有病,由对肺(金 )的资生减弱,故有些患脾胃病消化不好的病人,也常易得肺病或其它呼吸道病。类似这些现象,中医多是用五行生克的理论来解释的。 可能会有人问,木能生火,但木能不能生土、生金,甚至生水呢?根据中医五行相生的理论,我们可看出,木生火是直接相生的母关系,而其它则属于间接相生的作用。至于能否实际相生,还得参照其它条件(如相克)的影响才能反映出来。

五行相克

:是因天地之性,众胜寡,故水胜火;精胜坚,故火胜金;刚胜柔,故金胜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实胜虚,故土胜水。

五行相克口诀:天地万物都存在着金、木、土、水、火五种属性,称之为五行。而五行之间又有相克的关系,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循环不断,生生不息。

现代人对五行相克的理解:金克木,因为金属铸造的割切工具可锯毁树木;木克土,因为树根吸收土中的营养,以补己用,树木强壮了,土壤如果得不到补充,自然削弱;土克水,因为土能防水;水克火,因为火遇水便熄灭。火克金,因为烈火能溶解金属;

中医五行相克观点:在中医里有著名的判断叫一气分阴阳,阴变阳和,化生五行。简单的说万物首先是一气的,一气再为阴阳,通过阴阳的运动变化,化生了五行,这也是我国道家学派的一种学说。五行学说和气一元论以及阴阳学说,一起综合成中华医学的三大基础理论。就五行学说来讲阐述了万物的多样性,弘扬了朴素的辨证思想。五行对应五脏和五时,决定着病理特征和发病的时间,简单讲: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五时 春 夏 长夏 秋 冬,五行代表着五脏的属性,同时五时揭示了五脏常发病的季节,长夏是指夏季和秋季之间的季节。五行相克作为五行学说中重要的部分,一直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救治了无数病痛。简单的讲,五行相克的学说说明了疾病传变的规律,预测了疾病的预后。

以下是五行所主的事物

1、金——主西方,秋天,燥,白色、鼻孔、皮毛、肺脏、大肠。

2、木——主东方、春天、风、青色绿色、筋、眼睛、肝、胆。

3、水——主北方、冬天、寒、黑色蓝色、骨、耳朵、肾脏、膀胱。

4、火——主南方、夏天、暑、红色紫色、脉、舌头、心脏、小肠。

5、土——主中央、长夏、湿、黄色啡色、肉、嘴巴、脾脏、胃。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