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鞭派风水教学视频(100条民间风水秘诀)

文:邓华俊

1955年,我10岁,读三年级。记得过了清明节的一个周六上午,最后一节课快下课的时候,高来成老师满带微笑地站在讲台上说:“同学们,明天早晨六点,咱们三四年级同学去良村看拖拉机耕地,带着干粮和水,道远,大家头一次出门,一定要互相帮助,戴好红领巾”。话音一出,同学们高兴地跳起来。

我的同桌儿叫玉宝,平常稳稳当当,今天也按捺不住想站起来,坏了,刚起了下又蹲下了,还坐在了地上,让小板床硌了一下子,直咧嘴,差点哭了。原来是后一桌的大能耐使的坏。大能耐原名叫玉洁,因鼻涕擦不清,我们就给他叫大能耐。

玉宝从小娇生惯养,后脑勺留着巴毛。小时候他常闹病,他奶奶生怕他成不了人,去娘娘庙提魂儿,娘娘说他是兔子托生的,天生胆儿小,不好成人。奶奶就在庙里烧香,并认庙里娘娘为干奶。干奶给他在脖子上拴了老铜钱,系上了红头绳,脑前顶儿上留了个“桃形”,说是借助“桃”音,能逃出鬼魂之掌。巴毛慢慢长成了长辫子,调皮的同学短不了揪他辫子。

今天后桌的“大能耐”又发嘎古劲,把玉宝的巴毛辫子挂在了课桌的钉子上。。“大能耐”当时只顾高兴忘了给巴毛摘套。玉宝一起又拽了个跤。小板凳也倒了,玉宝弄了个屁股墩。我忙把他扶起。大能耐忙解开了拴辫子的绳。

高来成老师比划了一下手中的教鞭,大能耐伸出左手,高老师用教鞭敲了他三下手心。告诉他,以后不准这样闹着玩。下课的钟声响了,起立敬礼后,高老师先迈出教室,教室里立时炸了锅。“看拖拉机去!看拖拉机去”!有的同学背起书包,相互击着手掌喊。

是啊!拖拉机什么模样儿,连高老师都没见过,谁不想去开开眼呢。

那时候星期六上半天课,星期天休息。平常高老师星期六步行回他老家。平时在办公室吃住,星期天去看拖拉机,他肯定在办公室外的小厨房做饭呢。

拖拉机什么模样儿,连高老师都没见过,谁不想去开开眼呢。我坐在炕上的饭桌边写作业,憧憬着明天的美好一幕。吃饭时父亲说:“到良村挺远的,说是七八里地,听说有个农试场,也有的叫劳改队,靠近孝义河,如果拖拉机在西沿子耕可就有十七八里了,穿双跟脚的鞋,可别磨了泡”。

早晨朦朦胧胧中哨子响了,我一咕噜爬起来,穿好衣服,连喝带灌的吞下一大碗玉米粥和一个窝窝头。母亲早把干粮准备好了,烙了一张掺和面饼还垫上了葱花和油,饼里抹上了酱还有三根我爱吃的大葱白,一个二锅头酒瓶子装满了水。我先把红领巾系好又把包挎在肩上,俨然像前几天在大街上演的黑白电影中的小八路,我连蹿带蹦到了学校。

副大队长举着少先队旗,大队长沿街吹哨回来了,全校的四位老师也都跟着出征。记得前两年街上游行,学生们挥着小拳头,使劲儿喊着“打倒杜鲁门!”今天的我们也是那么精神,男同学一个个小和尚头晃动着;女同学们辫子上也增加了红头绳,要看祖国的大拖拉机耕地真像过年一样高兴。

出发了,队伍还挺整齐。和熙温暖的阳光照着红旗,可能是这只队伍踏在庄稼道上,惊动了干枯待播种的坷垃地中藏着的小飞虫,引来了一群群的燕子在前面头顶上飞翔。后边四年级同学齐声喝起了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三年级同学也立即放开了喉咙。

大家正在兴致勃勃地放声高唱时,对面来了一辆老牛车,车辕上坐着一位头上裹着毛巾的老人。老师示意别唱了,老牛可没见过这个阵势,一旦炸了车说不定还翻车呢。高老师和老人搭话,原来是老大伯去石氏村接满月的女儿去了。我们在大车道沟右边,等这辆大木轱辘车顺车沟过去。

慢慢看到石氏村了。据说石氏、良村、拥城都处在马棚淀中,有两棵东歪西扭的大柳树上搭着两个老鸹窝。我们的到来让老鸹呱呱叫着飞走了,却迎来了一帮看我们热闹的小朋友,这让快跟不上队伍的同学又振作起来了。

我们擦着石氏村南边而过,显然玉宝是有些吃力了。我拿过他的包帮他背着。大能耐过来要接过去:“走一段再说吧!”我问玉宝拿的什么干粮,玉宝说带了两样:有白面高粮面掺和的饼,还有两个咸鸭蛋。他娘还嘱咐他给我一个咸鸭蛋。

良村到了。这次是先进村然后顺着有点弯曲的南北大街走了一段。可能高老师又向村里我们打听,找到了向西去的街口。

“看见了!是个红色的”!接着似乎传来隆隆的响声。同学们的精气神一下子高涨起来。我虽然从未走过这么远的路,但今天的兴致格外浓,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老师不让我们散队。这时从看热闹的人群中走过来一位眉清目秀的叔叔,他示意我们站到还没耕的地上,等待拖拉机转过头来。大红拖拉机由北向南冒着一股股的青烟。只见一位青年叔叔穿着蓝色服装戴着蓝色帽子坐在带玻璃窗的小屋里,(后来知道这叫驾驶室)他双手扶的什么我们个小还看不见。外面一块块的铁连着,里面有铁圈转动(后来知道这叫履带)。

我们在距离拖拉机十几米的地方眼巴眼望地看着。拖拉机调过头来停下了,还熄了火。这时眉清目秀的叔叔站到我们面前说:“今天你们来参观我们欢迎!咱们这个农试场有两千多亩地,咱们现在只有一台拖拉机,是从苏联进口的。同学们,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造出更好的拖拉机!”我们不由得鼓起了掌。

那个年代农村的拖拉机,承载了太多人的记忆。1954年我村成立了互助组,买来了双轮双铧犁,选了两匹大马拉着,几乎惊动了全村。今天这个庞然大物我算是开了眼了。

这时我才知道了开拖拉机的叔叔叫“司机”。另一位穿蓝工作服的师傅提着桶给拖拉机加油,眉清目秀的师傅给我们说:“机子要启动了。起动前先手动油门儿,这叫控制减压”。只见另一位师傅手摇大转盘,双手熟练地动作着。师傅话音刚落,一阵儿刺耳的轰隆声让我赶紧捂上了耳朵。在两位师傅的完美配合下,拖拉机点火启动了,五片大犁铧翻起了肥沃土地,一翻一滚像涌起了波浪。

前年,互助组章伟爷一手扶独轮犁一手摇鞭,嘴里还唱呢;去年大马拉上了双轮双铧犁,我记住了扶犁的丙森叔;今年我亲眼目睹了大块头的拖拉机,我回家得很好地向大爹大婶学说学说。我多希望长大了也能开上拖拉机啊!

拖拉机隆隆着向北去了,我们靠了边,席地而坐,吃起了干粮。玉宝家的咸鸡蛋真香啊!我给了大能耐一角饼和一根大葱白。出了门大家都相互帮助,男同学们把干粮都打发干净了。

老师说,回家后每人写篇作文。题目就是《参观拖拉机耕地》。

我的作文被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诵了,回到家父亲和大姐争相传看。母亲不识字,我又给她念了一遍,母亲高兴地奖励了我一支钢笔,大姐建议我把题目改成了《十岁这年我可开眼了》。

作者简介:

作者:邓华俊 ,雄安新区安新县龙化乡北佛堂村人,从事教育工作40年,退休时为高阳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爱好写作。在唐山居住看外孙时为唐山晚报通讯员,现为安新县作协、高阳县作协、保定市作协、诗协会员。《大连文学》诗词编委,签约作家。白洋淀历史研究院研究员。河北省文学艺朮研究会会员。《全国中小学优秀教改经验论文集》编委。

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抖音: 雄安新区记录者 投稿可发私信或留言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