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姓起源来源详解视频

  • 01毛姓的起源关于毛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出自姬姓,以国为氏。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叔郑(文王第八子)于毛国(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世称毛公。清道光年间在陕西岐山出土的西周晚期的青铜器班殷、毛伯敦、毛公鼎等均是毛国的遗物。

    其中,"毛公鼎"为现存铭文最长的青铜器,铭文共497字,记述了周宣王告诫和褒奖其臣下毛公厝之事。

    这说明西周晚期陕西毛国还存在。

    毛公子孙在周朝世袭卿士,称为毛氏。

    亦出自姬姓,以封邑名为氏。

    周文王的第九子伯聃被封在毛邑(今河南宜阳县东北一带),世称毛伯聃,为周成王的六卿之一,任司空,掌管建筑工程。

    毛公的后代子孙就以封邑名"毛"命姓,称毛姓。

    南北朝时有代北(今山西离石、灵石、昔阳以北和河北蔚县、阳原、怀安等地)少数民族,世代为酋长,亦称毛氏。

    毛姓的来源毛姓的发祥地,是周文王之子所得的毛国了。

    毛国所在地,根据人们的考证,就在今河南宜阳一带。

    毛姓以此为源地,一步一步地向外地播迁繁衍,很快就在山西的西河(今山西阳城一带)河南的荥阳两地发展起来。

    之后,又以此为中心,向全国播迁了。

    毛姓另一来源,是周武王封聃到毛邑,即现在河南宜阳灵宝一带。

    聃是周文王的一个儿子,是个伯爵,人称伯聃。

    这两支毛姓其实同出一源,都是周文王一族后人。

    周文王的这支后裔,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著名人物。

    较早的是周代的毛公亨,后来是战国时代的毛遂,以及传《诗经》的“大毛公”毛亨和“小毛公”毛苌等。

    出自姬姓,以国为姓毛姓,本姓姬。

    黄帝后裔,周武王母弟毛叔郑之后。

    毛叔郑于西周初年受封于毛国,本居钜鹿(今河北地区)。

    一说毛国在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

    从以上资料可知毛姓出自周王族,后代以国为姓。

    黄帝,是古代氏族少典氏之子。

    少典氏娶有娇氏部落女子为妻,生下了炎帝和黄帝。

    据考证,炎帝和黄帝不是同一个少典氏国君生的,母亲也不是同一人,炎帝母亲叫妊姒,而黄帝的母亲叫附宝。

    据古籍记载:一天晚上,附宝看见天上发出一阵阵强烈的闪电,电光围绕着北斗星,一闪一闪地把四野照得通亮。

    附宝受到了感应,因而有了身孕,怀孕24个月后生下了黄帝。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黄帝“生而有灵”,就是指的这个传说。

    黄帝降生地称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名轩辕。

    黄帝在姬水(今陕西境内)之滨居住成长,便以姬为姓,这样黄帝也就成了后世姬姓的始祖。

    以封邑命姓周文王姬昌的儿子伯聃(一作明),受封于毛邑(今河南宜阳一带),爵位为伯,故世称伯聃(伯明),以封邑取名毛伯聃,在周王室任司空之职,负责土木工程建筑事务,为周成王六卿之一。

    他的后世子孙以其封地命姓,遂成毛氏。

    <通志·氏族略>载:毛氏“周文王之子毛伯明之所封,世为周卿士,食采于毛,子孙因以为氏”。

    赐姓及少数民族该姓因功赐姓毛,《明史·毛忠传》载:毛忠初名哈喇,西陲人,正统三年(1438年)与都督蒋贵征讨尕儿只伯,大获全胜,升都指挥佥事,坚守边疆十年,皇帝为表彰他,赐予毛姓。

    另<明史·毛胜传>:毛胜,初名福寿,元代右丞相伯卜花的孙子,因讨还湖广、巴蜀等处有功,赐姓毛。

    毛姓迁徙史毛姓家谱之历史迁徙南北朝时期,毛姓也有少数民族的血统加入,这就是《姓氏·考略》所说的:“又氐酋 戏曲中的东晋名将毛宝有毛氏,苻键将有毛贵,见《后秦录》。

    ” 世居北方的毛氏,南迁江南各地,据后来的学者考证,约在汉唐时期。

    一支毛姓人从中原迁居今江西吉州龙城(江西吉水),其后便在这里发展繁衍。

    其中的一些人在毛太华的率领下迁居云南澜沧卫(今澜沧县),明朝立国之后,毛太华又率长子毛清第四子毛清四北上做官,居住在湖南湘乡北门外绯子挢(今湘乡火车站附近)。

    十余年后,毛清毛清四又迁湘潭三十九都(今韶山),并最终在此定居下来。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